经济导刊
分享:

推进改革转型 促进经济发展

——在2014年中美欧经济学家交流会上的演讲
陈元 来源:《经济导刊》2014年07期 2014.07.24 15:57:13
全球经济改革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要把握好经济结构调整这个关键环节,激发增长动力,以应对危机、促进复苏。二要把握好贸易全球化这个深刻背景,找准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定位。三要把握好政府作用与市场作用关系,以开发性金融作为政府与市场之间的桥梁纽带,推动市场、信用、制度建设。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持续深度调整。当前,世界经济正逐步走出危机阴影,温和复苏态势日益明显。发达经济体中,美国经济率先实现复苏,美联储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显示出其对实体经济复苏的信心;欧元区经济出现曙光,GDP增速由负变正,开始摆脱持续衰退的泥沼;新兴经济体虽然增速有所下降,但整体增速依旧快于发达经济体。同时也要看到,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特别是各国经济面临的结构性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结构性改革压力在一些国家甚至更加凸显。这也决定了全球经济改革转型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定力,我个人认为,要把握好三点。

把握好经济结构调整这个关键环节

结构调整是激发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促进经济持续复苏的根本途径,决定着经济复苏的后劲。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由于所处发展阶段不同,以及在全球经济基本循环中的定位不同,面临着各自的结构性问题。发达国家的结构性问题主要包括:储蓄率过低、高福利及消费过高的经济模式,产业空心化:服务业特别是金融服务业盲目过度发展,过度杠杆化的金融结构,高赤字、高政府债务率的财政结构等。而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不足、创新能力不强、大多处于国际产业链低端、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则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结构性问题。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世界各国对解决结构性问题的关键作用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通过结构改革,推动结构调整、激发增长动力,成为各大经济体应对危机、促进复苏的共同选择。

把握好贸易全球化这个深刻背景

过去二、三十年,国际贸易对全球增长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近十年,全球商品贸易的平均增速为10.9%,而全球GDP平均增速只有2.7%。贸易的发展带动了当期经济发展,同时也促进了金融财富的快速积累,为长远发展打下基础。贸易全球化带动经济一体化、金融一体化,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不可逆转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贸易全球化带动经济一体化,传统以国家为基础的经济体制发生巨大变化。贸易全球化极大地拓展了一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经济发展需要的能源、原材料、消费品等都能够通过进口实现供给,生产的产品可以通过国际市场实现销售,供需矛盾从国内平衡转向全球平衡。贸易全球化形成的商品流、服务流和资本流使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一国的经济发展融入全球市场,需要更多地借助区域和国际合作,经济发展和经济政策的制定要更多地考虑全球因素。

第二,贸易全球化下各种生产要素和商品自由流动,促进各个国家和地区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提升了整体生产力。在国际贸易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国际分工不断调整和细化,各个国家和地区基于自身的资源禀赋和要素条件,在世界经济版图中承担不同的分工,发挥比较优势,既促进了本国经济发展,又推动了世界经济增长,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价值链条中的位置和要素供给的角度看,国际贸易大致可以分为资本和金融服务输出、技术和高端制造业输出、品牌输出、资源输出、劳动力加工输出五个层级。在目前的格局中,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处于高附加值的层级,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正在通过产业升级向高附加值的层级迈进。

第三,贸易全球化带来社会财富的快速积累,为货币和金融发挥更大作用创造了条件。贸易全球化带动了金融全球化,产品和服务出口通过货币、金融的方式转化为资本,进一步转化为投资、消费活动,从而拉动经济增长。当前,受财政紧张矛盾的制约,财政刺激的空间相对有限,货币和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已经超过财政政策。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扩张性货币政策得到广泛运用。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通过美联储购买问题金融资产,盘活金融体系的资金链条,经济步入复苏轨道。欧洲启动欧洲版量化宽松,用欧元救助陷入财政危机的一些热点国家,债务危机逐步缓解。日本安倍经济学以提升物价指数为目标,扩大货币供应量,增加投资,扩大需求,初步带来变化。特别需要关注的是,随着贸易全球化的深入,一国货币的扩张对通胀的影响下降,这一方面是因为在贸易和资本流动的环境下,一国货币扩张放在全球范围内只占很小比例,贸易活动的增加能够吸收货币增长;另一方面是因为货币扩张带来的需求增加,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进口相关短缺物资来缓解。

当前推进改革转型,必须充分考虑贸易全球化带来的这些影响。一是找准各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定位。金融危机打破了过去“消费~生产国~资源国”三元分化的全球化价值链分工体系,各国要结合自身情况,在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中把握方向,重新寻找确立自己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位置。二是加强经济合作和政策协调。共同推动经济转型和全球经济再平衡,避免一国政策外溢对他国和世界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共同管理好可能出现的风险。三是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和投资保护主义,继续发挥贸易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作用。四是有效发挥货币和金融的作用。加强金融创新和审慎监管,探索依靠货币金融手段促进经济转型和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

把握好政府作用与市场作用这对关系

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一个全球的、长期的问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都开始重新审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普遍利用政府信用干预和救市,锚定市场信心,稳定金融体系,有力促进经济复苏。政府和市场都不是万能的,在经济发展中各有各的角色,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迄今为立最具效率和活力的经济运行机制和资源分配手段,但存在着自发性事后调节、催生垄断、排斥公共利益、引发两极分化等靠自身力量难以克服的缺陷,需要政府干预加以弥补。当前推进改革转型,必须将政府与市场的作用相结合,既要发挥市场对资源分配的决定性作用,激发经济活力,提高经济效率;又要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持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弥补市场失灵。

开发性金融作为政府与市场之间的桥梁纽带,能够促进政府与市场相结合,在推进改革转型和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开发性金融是一种介于政府与市场之间的金融形态和金融方法,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宗旨,以中长期投融资为手段,依托国家信用,通过市场化运作,缓解经渍社会发展瓶颈制约,维护国家金融稳定,增强经济竞争力。

从开发性金融近两百年的发展历史看,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不论在经济稳定发展阶段还是在应对金融危机阶段,开发性金融都是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一是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领域提供稳定的中长期投融资支持,促进经济增长。二是推动经济转型,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支持科技创新、新兴产业、社会民生等领域,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支持落后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平衡。三是将政府信用与市场信用结合,维护金融稳定。开发性金融依托国家信用和政府赋予的职责,在经济下行期特别是危机期间,向重点领域提供信贷支持,克服商业金融机构“惜贷”导致的资金链条紧张和市场恐慌,锚定市场信心,缓和或避免全局系统性风险。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德国KfW、法国CDC、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等开发性金融机构都在促进本国经济复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过去20年,中国开发性金融依托国家信用,通过发行金融债券,把贸易结汇产生的货币转化成中长期建设资金,主动支持国家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建设,实现了良性循环,有效促进了经济发展。与此同时,融资推动市场、信用、制度建设,把不成熟的领域变成市场化运作、可持续发展的领域。在基础设施方面,贷款投向公路、铁路、电力、轨道交通、城市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支持高速公路、铁路的建设比重分别占全国总里程的65%和60%;在城镇化方面,累计发放城镇化贷款约7万亿元,加快了中国城镇化步伐,促进了城镇化健康发展;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支持保障性住房、中小企业、助学贷款等民生领域发展,累计发放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6235亿元,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总面积6.46亿平米,惠及2500多万人;在国际业务方面,开展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服务中资企业“走出去”,支持亚非拉地区合作国农业、加工制造、基础设施、能源资源开发、社会民生等瓶颈领域发展,推动合作国市场、信用和制度建设,提升自主发展水平,为推动经济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贸易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依存。面对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和推进改革转型的艰巨任务,各国应当增进交流,加强合作,共同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积极探索新的金融模式,随别是发挥好开发性金融的作用,推动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编辑  萧枫)

 

陈元

曾为国家开发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现任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4年01期

总期号:296期

2023年12期

总期号:295期

2023年11期

总期号:2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