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分享:

经济下行背景下的制造业转型路径

柏晶伟 来源:《经济导刊》2016年05期 2016.06.11 09:30:24
《中国制造2025》是从当前发展阶段和国家战略角度提出的重大举措,明确了制造业在我国未来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被摆在突出位置。现在我国制造业虽然面临一些问题,但这不等于说不需要制造业了,制造业和创新紧密相连,一旦失去制造业,创新就没有活力了。

    《中国制造2025》是从当前发展阶段和国家战略角度提出的重大举措,明确了制造业在我国未来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被摆在突出位置。现在我国制造业虽然面临一些问题,但这不等于说不需要制造业了,制造业和创新紧密相连,一旦失去制造业,创新就没有活力了。

 

当前增长速度下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遇到新的困难。如何认识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中国制造业转型发展的路径在哪里?

 

理性看待当前宏观经济形势

记者:目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对此,您怎么看当前中国经济形势?

张军扩 :首先,6.9% 的增速仍在合理范围内。这个增速仍处在现阶段我国潜在增速的范围之内。根据我们的研究,现阶段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速大体在 6% 8%。从全球范围来看,这仍然是一个比较高的增速。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金融危机后的复苏时期,全球经济总体低迷,对我国经济形成了较大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实现这样的增长,可以说是来之不易的。

其次,要充分认识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速回落的必然性。当前中国经济增速的下行主要是受阶段转换、方式转变和外部冲击三大因素的影响。经过 30多年的高速增长,我国传统的粗放增长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优化结构,必然同时伴随着淘汰落后产能、化解矛盾风险,必然有一些企业和产能退出市场,从而必然导致经济增速的回落。另外,全球增长放缓,贸易减速,导致我国出口增速大幅回落,甚至出现负增长。

再次,要充分看到经济增速回落过程中出现的积极因素,看到结构优化的成效。比如,在产业结构方面,钢铁、石化、建材、汽车等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比较突出,发展比较困难,而一些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产品、生物医药等则增长很快。总体看,技术含量比较高、与需求结构升级联系比较紧密的产业,增长都比较快。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2015 年上半年,通过调研发现,凡是转型比较早、新产业比重比较大的地区,增速相对比较稳定,经济效益状况也相对较好。除浙江、江苏两个省以外,上海、福建、广东以及一些中部省份,增长的情况都相对要好一些。通过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能够形成新的增长动力,能够为长期持续增长奠定基础。企业结构也在改善,凡是有自己优势和特色产品的企业发展得都不错。2015 年上半年我们在浙江调研时看了一家生产卫浴产品的企业,尽管现在卫浴行业整体来讲产能过剩、竞争激烈,效益不是很好,可是这家企业的效益很好,增长率在 20%30%,关键在于它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产品性价比较高,市场比较认可。所以,“只有夕阳企业,没有夕阳产业”,实业总是需要的,关键看企业怎么做。同时,新业态、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技术进步、创新驱动对增长的贡献和拉动作用也在增强。另外,在经济增速下降的同时,居民就业总体稳定,居民收入增速继续高于 GDP 增速,民生继续改善。这对推进结构调整非常重要,也增强了我们的信心。

目前经济面临增长动力青黄不接、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问题。通过政策调整和改革深化,加快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宏观管理面临的一个迫切任务。

当前从供给方面来讲,最关键的就是要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生产水平,增强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当前在这方面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化解和淘汰落后产能的进展比较缓慢。地方政府与当地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经济形势不好时,地方政府出于保就业、保稳定、保发展后劲的愿望,会动用自己能够掌控的经济资源、政策资源甚至行政资源保护本地企业,从而使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优胜劣汰的过程变得比较困难。这个问题不解决,不仅效益很难提高,也会使风险不断积累。

对中国制造业,不低估、不悲观

记者:截至目前 PPI(生产价格指数)已连续 44 个月下滑,2015 10 PMI(采购经理指数)为 49.8%,表明我国制造业现在面临困境。如何看待当前制造业现状?

张军扩 :当前经济形势严峻,对于存在的问题不能低估,但对我国制造业的前景,也没有必要过度悲观。一方面,在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中,积极因素在成长、在增多,创新驱动的因素也在积累。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比较强的企业,重质量、重服务、重品牌、市场定位比较准确的企业,能够获得快速成长,而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不高、环保和安全标准不过关的一些企业被市场淘汰也是自然的。另一方面,从中长期来看,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诸多有利条件。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从而形成了一个举世无双、行业齐全的工业体系,具有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产业配套能力和技术成果产业化能力。与此同时,我国产业发展还面临良好的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供给条件和独一无二的市场优势。随着《中国制造 2025》战略的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将加快,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的空间将会进一步扩展。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指出,目前我国国内市场对制造业产品的消费需求增长潜力也很大,但没有充分释放。

关键就是要转型升级

记者:中国制造业发展经历了“世界工厂”的辉煌时期,如今却陷入产能过剩、效益下滑的困境,假如让您给中国制造业开一份诊断书,您觉得病症是什么?药方是么?

张军扩 :病症就是增长方式粗放,靠要素投入增加产能,而不是靠提升质量和效益。粗放的增长方式的临床表现是 :第一,技术水平比较低,处在全球制造业价值链的低端。第二,产品不精致,与世界制造业发达国家相比,我们“中国制造”档次、质量明显不高,甚至可以说比较粗糙。第三,没有自己的品牌,尤其是名扬全球的国际品牌。第四,假冒伪劣产品泛滥,市场不规范。粗放增长方式的结果就是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即“两高一低”。需要说明的是,粗放增长方式并不是一开始就错了。在发展初期阶段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带有一定的必然性。但现在发展环境、条件变了,粗放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必须改变。所以,一言以蔽之,药方就是转变增长方式,就是要从低端走向中高端,就是要优化结构,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就是要转型升级。

记者: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是什么?您怎样评估《中国制造 2025》?

张军扩 :从宏观层面分析,我认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可以归纳为“四化”:智能化、精致化、绿色化和服务化。智能化就是要提升技术水平,要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特别是要使传统制造业“+ 互联网”,而不单单是“互联网 +”,要运用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如今,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信息化成为工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常规手段。智能化是未来制造业发展的不二选择。传统产业要运用互联网技术改造整个流程,促进其自身的智能化。在信息技术催生下的新业态、新产业将引领未来产业进步的新格局。

精致化就是通过从技术到人的理念、素质,从工业基础到管理水平,从基本材料到加工工艺等全流程的提升,使我们的产品品质更高,功能更强,更经久耐用。现在我国是制造大国,需要的就是品质的提升。绿色化就是尽可能减少污染,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走“绿色制造”之路。

服务化就是通过大力加强产品生产过程和产品消费过程中服务投入的比重和质量,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不仅来源于传统制造活动的效率,也来源于内部服务的有效组织和提供。制造业中间投入的服务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要大大增加服务要素在制造业全部投入中的比例。总之,就是提高制造业附加值,减少对资源、环境的影响,提升竞争力。《中国制造 2025》是国家根据我国当前发展阶段从战略的高度提出的重大举措。我认为它的重大意义在于:

第一,它明确了制造业在我国未来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被摆在突出位置。现在我国制造业虽然面临一些问题,但这不等于说不需要制造业了,制造业和创新紧密相连,一旦失去制造业,创新就没有活力了。世界发达国家搞“再工业化”工业 4.0”,源出于此。中国概莫能外。

第二,它明确了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方向。就是要推进“两化融合”,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深入推进结构调整,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第三,它明确了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和保障措施。建设制造业强国,必须发挥制度优势,动员各方面力量,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政策措施,建立灵活高效的实施机制,营造良好环境。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4年01期

总期号:296期

2023年12期

总期号:295期

2023年11期

总期号:2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