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分享:

困难前所未有 机遇千载难逢

——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如何应对低油价的挑战
曾兴球 来源:《经济导刊》2016年02期 2016.06.10 10:47:23
内容提要:受低油价的影响,国际油气市场的格局正在发生新变化。我国是油气生产大国,也是油气消费大国,对外依存度逐年加大。低油价给我国石油石化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前所未有的困难,也带来千载难逢的机会。展望“十三五”,我们要克服困难,抓住机会,致力于调结构、控规模、更新技术、降本增效,力争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46月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一路下跌,欧洲布伦特原油(Brent)价格从613113.41美元/桶跌至目前的40-45美元/桶,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WTI)价格从106.91美元跌至目前40美元/桶以下,预计还将继续走低,短期内难以大幅反弹。受低油价的影响,国际油气市场的格局正在发生新变化。中国石油石化行业要应对低油价的新挑战,抓住机遇,推动改革,实现持续发展。

低油价时代来临

石油需求增速放缓,国际油价低位徘徊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爆的金融危机,深度影响世界经济,全球各大经济体至今没有摆脱困境,先后进入“弱增长”阶段,正处在产业调整和组织变革的过程中。能源消费持续疲软,石油需求增长的速度连年放缓(见表1)。

1:世界石油需求变化统计表

  年份

石油消费量

(亿吨/年)

同比增长量

(亿吨/年)

同比增长幅度

%

2010

40.42

1.32(超07年)

3.4

2011

40.85

0.43

1.2

2012

41.33

0.48

1.2

2013

41.79

0.46

1.1

2014

42.11

0.32

0.8

2015(预测)

42.40

0.25-0.29

0.7 左右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BP能源统计》综合计算

 

市场需求增量放缓,使高油价时期因高回报刺激高投入形成的产能一时难以消解;由于新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地区相继发现一批新的油气田,加强了市场供应端的资源基础;。油气供应增长的速度大于需求增长的速度,市场格局发生了变化,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导致原油价格连连下跌。

影响国际油价下跌还有其它因素:近十年来,能源使用效率不断提高;发达国家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替代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降低了市场对石油的需求量。美国是当今世界使用石油最多的国家,2014年一次能源消费增长1.2%,石油消费只增长0.5%德国、法国、英国、日本、荷兰等国家,2014年一次能源消费负增长36%;发展中国家也在转变发展方式,单位产值能源消费量明显降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一改过去“限产保价”的做法,采取“弃价保市场”策略;美元2015年开始升值,对以美元计价的原油价格构成打压;此外,国际局势的动荡也从不同角度对国际油价下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综上所述,国际油价低位徘徊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种种迹象反映,世界石油供需在变动中开始寻找新的平衡点,从市场发展的趋势看,本轮油价很难恢复到下跌前的高位,油气企业要有长期思想准备。

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大,天然气发展进入成长期

未来30-5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在新能源还不能完全替代化石能源之前,石油、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仍占主导地位。尤其是天然气,随着液化天然气(LNG)技术日臻成熟,作为优质过渡性清洁能源,近二三十年将是大发展的黄金时期。美国“页岩革命”不只增加了美国的油气产量,还延长了油气使用的生命期,为研发新技术、开发新能源至少又赢得了50年的时间,使得非常规天然气,在世界范围内倍受青睐。中国2014年生产页岩气15亿立方米,2015年产能建设可以达到50亿~60亿立方米,继美国、加拿大之后成为世界第三个大力开发页岩气的国家。

全球油气供需格局悄然发生变化

 美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石油总产量从2.56亿吨上升到5.199亿吨,排世界第三位。2014年美国天然气总产量7283亿立方米,其中页岩气产量占三分之一,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低油价迫使一批中小公司退出页岩油(气)领域,2015年页岩油(气)产量比2014略有减少,2016年之后,如果国际油价能恢复到每桶60美元,美国页岩油(气)重新上马,原油产量可能超过俄罗斯,甚至赶上和超过沙特,成为世界第一大产油国。2025年之前,美国油气产量还会呈上升趋势,以美国为主力的北美地区已经不单是世界油气的消费中心,同时也已成为全球新的油气生产中心。

全球油气消费量增长已由欧美转移到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印、日、韩等能源消费大国,以及非经合组织(OEDC)国将成为消费增长的主力。2014年亚太地区消费石油14.29亿吨,占世界消费总量的33.9%,中国消费石油5.2026亿吨,占亚太地区总消费量的36.4%。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35年,中国能源产量在2015年的基础上将增加47%,能源消费总量将增加60%,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

随着生产中心与消费增长重心的变化,国际油气供需关系朝区域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十分明显,市场格局大致已经形成三大“供应—需求”区域:以北美为消费中心,南北美、西非、中东为主要供应来源的供需区域;以欧洲国家为消费中心,中东、北非、俄罗斯为主要供应来源的供需区域;以中国、日本、韩国、印度等东亚、亚太国家为消费中心,中东、中亚、俄罗斯、非洲为主要供应来源的供需区域。确保供应安全,加强区域合作,搞好地缘关系,是各能源生产国、输出国、消费国、过境国共同关切的问题,欧佩克、国际能源署等国际性能源组织机构主动转型,对原来的功能进行调整,以适应市场的新格局。国际能源治理的机制、内容和方法正在发生新变化。

研发新技术已经成为世界潮流

21世纪人类社会大进步、大发展,必将迎来一场科技大革命。科技创新,研发新技术已经成为世界潮流。低油价形势下,油气企业唯有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才能生存发展。降本增效,一靠技术,二靠管理,技术是基础,管理是手段,没有新技术,也就没有新手段,无法解决新问题。纵观国际油气市场,凡是能够驾驭市场,抵御风险,抓住机遇,借势发展的大、小石油公司,都有独到的技术,有自己的诀窍,他们不断研发新技术,总是技高一筹,用新技术化解新风险。

千方百计降成本,保持稳定发展

油价下跌后,各大石油公司迅速作出反应,2014年下半年以来,采取合并重组,出售资产,裁减人员等办法降低营运成本,维持企业生产,大多数公司延期新项目建设,减轻筹措资金的压力。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2014年预计:2035年前,全球能源领域投资约需48万亿美元。其中,油气领域投资至少20万亿美元,平均每年1万亿美元,2015年预计实际投入最多4390亿美元,2016年还会减少。

这么大的资金需求量从哪里来?2015年全球平均油价预计每桶52美元,比年初预计的57美元低5美元,2016年有可能更低。低油价令国际各大石油公司现金流量大幅降少,不得不压缩资本性支出,估计2015年上游投资将比2014年降低20%。行业投入不足,新增产能建设受限制,对未来市场影响很大。而过度收缩勘探开发投资,无异于在为下一轮危机掩埋种子。

资源管理趋于严格,国际合作门坎提高

国际油价走低,不能简单理解为油气已经不值钱。油气作为世界最重要的大宗商品,资源国更加重视它的潜在价值,对油气资源管理已从“全球化”走向“ 再国家化”,以资源为主导的国家行为,动摇了以政治为主导的传统观念,外交手段、军事行动为经济服务、为能源服务的趋势愈加明显。为了保护油气资源,资源国不断出台新的管理办法,政策变化频繁,法律、法规趋于严格,投资者进入市场的附加条件增多,国际合作难度加大。

资源配置的新格局,促使国家石油公司强势崛起。国家石油公司加速国际化步伐,完全市场化运作,打破国际公司一统天下的局面。在本国政府的政策指导下,国家石油公司事实上成为本国资源的管理者,对外合作政策的制定者,石油合同的执行者,国际市场变化的主导者。为了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资源国不断研究新的合作模式,频繁修订合同文本。为了获得最大效益,资源国强调全方位合作,上下游一体化经营,将产业链向下游倾斜,注重资源开发的整体效益和长远利益。高、新技术服务越来越受资源国的欢迎,为技术服务公司参与资源国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同时,资源国强调作业人员本土化,对技术服务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资源国选择合作伙伴(投资者、服务商)的基本条件是拥有先进技术,有较高管理水平,综合实力强;基本标准是对资源国可能带来更大的贡献。

地缘政治影响不容忽视

地缘政治关系对油价的影响有所减弱,但中东政局动荡、乌克兰危机、伊斯兰国恐怖活动等,对国际油气市场的供销格局已经产生较大的影响。美国重返亚太,日本搅局南海,增加了南海地区形势的复杂性。全球油气运输安全普遍引起重视。无论供应量还是消费量,亚洲地区都占世界主导地位,可谓供销两旺,因地缘政治关系复杂,没有形成统一市场,区域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如何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优化地区资源配置,构建亚洲油气市场新格局,是夯实能源安全基础,确保中国油气供应最重要的战略考量。

油气产业链面临新挑战

我国是油气生产大国,也是油气消费大国,消费量在不断提高,对外依存度逐年加大,低油价降低了消费成本,对我国经济发展总体上说利大于弊。对我国油气企业来说,下游利大于弊,上游弊大于利。

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企业的经营状况有所改善。得益于国际原油价格下跌,原料成本降低,我国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行业经营状况有所好转,石油化工产品竞争力提高,普遍扭亏为盈。中石油前三季度工加工原油74170万桶,生产汽、柴、煤油6880万吨,同比增长1.2%;中石化炼油加工量同比增长1.4%,成品油增长2.9%,经营效益149.05亿元,同比增长4.3%

原油进口费用减少。油价降低,我国原油进口花费明显减少。2015年前8个月,全国进口原油22067万吨,同比增长9.8%,花费金额946.3亿美元,同比下降39.8%,实际减少支付616亿美元;进口成品油2049万吨,同比上升4.1%,花费金额102.8亿美元,同比下降35.5%2015年前9个月进口原油平均价格每吨为368美元,比2014年平均价每吨744美元降低了50.6%.

天然气与管道企业近期有喜,远期有忧。2015年以来,我国提高了天然气价格,天然气和管道企业前三季度实现利润253.84亿元,同比增长174.9%。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还应提高天然气的比重。我国天然气供应主要来自三个渠道:陆海自采天然气(含常规、非常规气);进口管道气;进口液化气(LNG)。这三类气源的产能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均处在资源结构矛盾突出,需要通过调整消费结构,开发市场,发挥产业价值链作用的关键阶段。受低油价影响,全球天然气市场低迷,LNG价格大幅下跌,中国是亚太地区最大天然气消费国,本应受益,但由于国内价格机制不完善,消费结构不合理,却出现消费增速与市场价格同步减缓。2000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为245亿立方米,2013年上升到1705亿立方米,年均增速达16.1%2014年增速下降到8.6%2015年前9个月累计增速仅为2.5%,中国天然气市场已开始由供应驱动型向需求推动型转化,对天然气上游供应端已经造成巨大压力,2015年我国消费天然气预计1920亿立方米,上半年消费乏力,估计全年供应过剩可能达100亿立方米,进入四季度,却又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导致已建成的产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如何做好发展规划,合理调整价格,提高天然气的市场竞争力,是我国发展天然气产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重创油气生产企业,拖累关联服务产业。2014年以来,为应对低油价的挑战,我国油气产量保持弱增长的态势,但产量的增速,抵不过油价的减速,加之桶油成本高,油气生产企业现金流量急剧减少,经营效益指标大幅下滑。2015年上半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的利润率同比分别下降62%22%56.1%。进入下半年以来,形势更为严峻,三季度石油产业主营业务销售收入9707.5亿元,同比下降19.3%;利润总额385.6亿元,同比下降60.2%,降幅比二季度增加了34个百分点;石油行业销售利润增长4.0%,比二季度下降了4.1个百分点,低于全部工业销售平均利润率。企业亏损面有所扩大,三季度行业亏损114.4亿元;亏损面达32.9%,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三季度进出口总额480亿美元,同比下降30.3%。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下降,三季度石油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761.2亿元,同比下降13.9个百分点。勘探开发新投入减少,拖累油气工程技术服务业务急剧萎缩,40%的钻井队被闲置,石油装备制造产能严重过剩,其他与油气工程技术服务的相关企业也受到拖累,整个行业步入“寒冬”。

随着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挫,我国油气企业各项经营指标不同程度下滑,产业发展方式、企业管理机制等方面存在的弊病随之暴露出来,鉴于国际原油市场持续疲软的趋势还将延续,如果不抓住有利时机,通过深化改革,加速转型升级,油气企业整体增长乏力的局面难以改变。我国油气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市场化水平低,经营理念落后,现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适应风云变化的市场,企业抗风险能力差;总资产规模大、投资增量快,结构性产能过剩短期内难以消化;历史包袱沉重,资本增值能力弱;管理粗放,浪费严重,综合成本高,企业经营利润低;创新机制不健全,创新动力不足,缺少特色技术,新技术的比较优势不明显,核心竞争力不强;企业文化建设滞后,软实力不足,品牌形象与国际一流大石油公司比,还有较大差距,企业知名度高,社会美誉度低。

海外投资遇到新困难

第一,“走出去”实施国际化经营的步伐加快。

1993年我国油气企业开始海外投资,是国际市场的后来者,起步晚、起点高、发展快,现已具有较大规模。截止20156月,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为主力,全国海外油气投资总额近1800亿美元。拥有油气勘探开发项目168个,分布在51个国家,油气作业年产量2.9亿吨,权益产量1.4亿吨,每天为国际市场增加600万桶原油供应能力。海外共有炼油化工项目10个(含自建与并购),原油加工能力5360万吨。海外共建油气管道1.5公里,输油能力7800万吨,输气能力604亿立方米。三大石油公司海外工程技术服务队伍近1500个分布在63个国家。

 20多年来,我国油气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摔打,成长较快,2015年《财富》英文网发布世界企业500强排名,中国企业共有106家。中石化、中石油进入前10名。我国企业在世界《财富》500强中排名数量增多,但分布不均500强涉及50个行业,美国46个行业榜上有名,中国23个行业空白。品牌500强中国企业仅有5.8%,品牌100强以内没有中国的石油石化企业。说明我国油气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还不高。

第二,缺少核心竞争力是国际化经营的主要差距。

我国海外投资项目,大部分是在高油价时期并购的,现在油价一路走低,项目执行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项目经济效益变差,投资回收期延长,有的项目因局势动荡、政策变化、技术障碍、融资困难等原因无法继续投入,甚至停止作业,造成经济损失。国际市场风云变幻,如何优选合作项目,确保投资安全,我们还缺乏经验。我国油气企业实施国际化经营,最主要的差距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速度跟不上国际市场的发展变化。我国油气企业综合实力还比较薄弱,在管理观念、管理机制、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等方面与国际大石油公司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它们不懂得怎样与国际能源组织打交道,能源外交能力还比较差;不善于融入当地文化,“走出去”易,“走进去”难,“走上去”更难。只有融入国际市场,才能打造名副其实的国际化石油公司。

第三,缺乏人才是国际竞争中的最大劣势。

我国油气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给市场的总体形象是“大而不强”。主要表现是技术不强,产品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这“三不强”,削弱了我们的竞争力。根本原因是缺乏高素质创新型科技人才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纲要》,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呈“短胖型”金字塔结构,人才队伍庞大,但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总体水平不高,这个现象在油气企业尤为突出。国际一流能源公司创新型人才的比例通常占公司总人数10%以上,按经营管理、技术骨干、操作人员分类,大致为2 : 4 : 4 ,而我国油气企业的人才结构比例远低于这个水平。

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低油价给我国石油石化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前所未有的困难;同时,也为石油石化企业调结构、转方式,带来千载难逢的机会。展望“十三五”,我们要克服前所未有的困难,抓住千载难逢的机会,按照市场化、法制化的要求,抓改革,促创新,加速企业转型升级;开放油气市场,激发内生动力,提速增效,提高经营质量;淘汰落后产能,生产高端产品,提高投资效率;完善创新机制,大力研发新技术,降低能耗,减少污染,实现持续发展。

当前的重点工作是:调结构、控规模、更新技术、降本增效。

油气勘探开发生产企业:全面深化改革。

要全面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将企业的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变到集约型上来;将企业的经营管理从以油气产量为中心转变到注重现金流量变化上来;从注重扩大生产规模转移到提高产品质量上来;从资产管理转移到资本管理上来,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战略布局。按可持续发展原则,新审视原有的发展战略,调整战略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强化战略性业务,剥离非核心资产,淘汰落后产能。

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控。规范投资决策,对既往的投资项目,认真总结成功的经验,汲取失败的教训,把握资本运作的规律。低油价形势下,资本性支出要精打细算。认真筛选海外投资项目,改进评价方法,健全监管机制,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创新商业模式,扩大国际合作。面对新形势,中国油气企业要抓住“一带一路”建设良好机遇,及时调整海外投资方向和投资策略,树立新的义利观,坚持互惠互利的原则,创新合作模式,经营好周边国家,就近建立利益共同体,开创国际合作新局面。

大力开发新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我国油气企业不是没有创新能力,主要是创新机制不健全,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制度保证。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创新研发机制,把企业建设成为新技术开发的主力军,打通油气行业科技发展的快车道,用技术革命推动能源生产革命和能源消费革命。

重视石油金融,发展石油贸易。把资源开发和商品贸易结合起来,开辟多种渠道,谋求合理的价格,建立稳定的市场,确保我国油气供应安全。应尽快启动我国石油期货市场。

炼油企业: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十三五”期间主要任务是调结构,适应市场格局的变化。

本世纪初,由于国际油价高企,加之技术进步,促进了美国页岩油气革命。20002014年,美国页岩油增产1.4亿吨,使其炼油与石化产业重获生机,石油产品由净进口转为净出口,对全球油气贸易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导致石油石化市场格局悄然改变。

20002014年,全球年炼油能力从42.1亿吨增长到47.3亿吨,年平均增长率0.8%,每年净增长2650万吨。预计2025年达到50.4亿吨,20142025年平均增长率为0.6%。中国炼油企业将面临出口空间限制,必须尽快调整产业结构,炼油技术工艺革新朝着节能、高效,绿色、环保,低碳、健康的方向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集约型,推进炼厂信息化和智能化,提高我国炼油行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石化企业:积极应对产能过剩要积极应对产能过剩的挑战。

2014年以来,国际经济艰难复苏,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石化产品市场的需求增速进一步萎缩,产品价格下降,利润水平大幅下滑。国家重点监测的188种产品中,价格同比下降的有144种,占76.6%。2014年全国石化行业利润7911亿元,同比下降8.1 ,是近年来降幅最大的一年。2015年行业经营下行压力继续加大,传统石化产品需求增速继续降低,投资增长放缓。 

化学工业企业:推进集约化经营。

要积极推进集约化经营,加快技术进步,加速转型升级。

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与石油石化企业关联度很大。我国传统化工企业的现状是:生产规模小、技术门槛低、区域分布广、环境污染大、产品质量差、综合能耗高,是我国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主要行业。全国石化和化工耗能总量大约占全国总量的18%20%。2014年,全国排放废水43.9亿吨,化学需氧量58.1万吨,二氧化硫231.1万吨,氨氮11.5万吨,氮氧化物98.3万吨,均居全国工业部门前列。   

“十三五”期间我国化工企业要把化工产业(包括石油化工)节能减排与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在化解产能过剩的同时,推进企业区域组合,推动集约化经营,加快技术进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化工全行业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编辑  迟晨光)

 



* 曾兴球,中国投资协会能源研究中心副理事长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4年01期

总期号:296期

2023年12期

总期号:295期

2023年11期

总期号:2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