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分享:

深刻理解新内涵,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

杨永胜 来源: 2020.11.04 13:40:14

 

2020721日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回顾总结了近代以来我国优秀企业家的光荣传统和精神特质,深刻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新冠疫情对我国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从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角度对企业家提出了殷切希望,鼓励企业家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习总书记的讲话,体现出对当前形势的深刻认识,饱含对企业家的信任与鼓励,也充满对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进一步阐明了新时代中国企业家精神的特质,既极大丰富和拓展了企业家精神的时代内涵,也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弘扬企业家精神提供了思想和行动指南。

 

从“五点希望”中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企业家精神新内涵

 

深厚的爱国情怀

“企业营销无国界,企业家有祖国。”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化,企业的商业活动早已冲出国界,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但企业家的成长,离不开生他养他的祖国和民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优秀企业家必须与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实现自身价值、企业发展壮大与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新时代中国企业家的爱国情怀表现为:

一是鲜明的爱国主义和崇高的理想信念。新时代的中国企业和企业家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长起来的。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一大批有胆识、勇于创新的企业家茁壮成长。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企业家队伍,更谈不上新时代中国企业家精神。因此,新时代中国企业家必须坚持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具有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自觉,不断增强国家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

二是积极办好一流企业。习总书记指出:“企业家爱国有多种实现形式,但首先是办好一流企业。”企业家的主责主业是办好企业,只有办出一流企业,才能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解决更多就业,上缴更多利税,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提高中国企业全球竞争力和国家综合国力做出贡献。

三是敢于为国为民牺牲奉献。“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企业家的爱国精神与情怀自古有之,春秋时期弦高劳军,就是牺牲自己的牛来换得郑国的安全,这种以国事为己任、不惜私人财产的义举就是企业家爱国精神的充分彰显。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家需要正确理解国际产业竞争和企业竞争的本质,优秀企业家要始终以“家国天下”的整体利益超越局部个体利益。

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战场上常讲出奇制胜,所谓“奇”就是创新。商场如战场,靠简单复制商业模式和发展模式,很难获得企业的持续进步和经济的长足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是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与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密不可分。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企业,航空航天、高铁、特高压输变电、北斗导航等产业,都是在创新引领下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成功。

创新来自求新求变的探索。乔布斯曾经说过:“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始终保持一颗求新求变的心,才能不断适应世界的发展、引领世界的发展。曾几何时,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几乎瓜分了世界中高端手机市场,然而由于没有求新求变的创新精神,在随后汹涌而来的智能手机浪潮冲击下,灰飞烟灭。曾经不可一世的短信业务,虽然占据先发优势,但十几年没有创新改进,很快就被求新求变的微信淘汰出局。

创新来自敢于冒险的勇气。优秀的企业家也是有胆识的冒险家,他们不甘循规蹈矩的平庸,崇尚探索未知和发现未来,勇于承担风险。小米创始人雷军说“没有任何成功是不冒风险的”。由于商业受市场规模、资源禀赋等条件的制约,某种商业模式确立后,其边际效益会递减。为寻求更丰厚的利润回报,优秀的企业家敢于打破常规束缚,甘冒风险开发新产品,探索新模式、开拓新市场,从而不断带动企业向前发展。

创新来自追求成功的激情。创新来源于对成功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执着追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则激情不竭。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说:“惶恐才能生存,偏执才能成功。”这里的“偏执”可以理解为激情与坚守。当企业家将自己的激情倾注于企业发展时,会穷尽一切办法来实现自己的梦想,会不断尝试实现公司利润最大化与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方法途径,从而走上创新之路。可以说,有激情不一定能创新,但是没有激情一定无法创新。

诚信守法的操守

诚信属于道德范畴,是社会行为准则中的较高标准,同时也是商业活动的底线。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信用是商业活动的重要基石。贸易、信贷、股权等等业务活动,无不体现了信用,可谓没有信用就没有现代商业。守法属于法律范畴,是社会行为准则中的基本标准,同时也是商业活动的红线。企业再成功、商业再发达,如果企业和企业家不遵纪守法,带给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只能是伤害与灾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治经济,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是新时代中国企业家精神应有之意。企业家追求利益最大化无可厚非,然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财富的积累与获得,都要在道德约束和法律框架内运行,走歪门邪道获取不义之财,必将受到道德谴责和法律制裁,这样的企业和企业家走不高也走不远。企业之间的竞争,在成本趋同的情况下,其本质是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竞争,其背后则是对道德和法治底线的坚守。企业家只有诚信守法,才会有良好的信誉,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赖,进而获得长远利益,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社会责任的积极担当

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著名学者卡罗尔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包含了在特定时期内,社会对组织在经济上、法律上、伦理上和自行裁量的期望。”当今国内普遍认同的企业社会责任是:除了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外,企业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履行的责任和义务。脱离了社会,企业和企业家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人要懂得知恩图报,企业和企业家更要饮水思源。只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努力回馈社会的企业家,才能赢得社会和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支持,才能展现才华和实现理想抱负,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时代的企业家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投身公益事业和慈善活动,反哺社会;积极履行环保责任和参与生态环境改造;开展产业扶贫,积极投入扶贫攻坚;积极参加抗击新冠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兴办学校,支持教育兴国;主动承担经济下行压力,为稳就业做贡献,以彰显优秀企业家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担当。

不断拓展的国际视野

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中国大陆及香港公司有124家上榜,历史上第一次超过美国(121家),成为上榜公司最多的国家,在前5名中中国就占了3席。上榜的企业都是不同程度地参与国际化经营的公司。取得如此成绩,说明我国的企业家在国际市场上锻炼成长,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不断提升,国际视野不断拓展。我们身处一个开放的世界、一个多元的时代,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难得的机遇与严峻的挑战并存。企业家是否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化思维,能否紧跟国际发展趋势,抓住机遇、化解风险,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与未来发展。

国际视野要求优秀的企业家思考问题、做决策要胸怀世界、放眼国际,不仅要了解国际市场态势,致力于做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更要了解把握国际贸易规则和相关法律法规,提高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要求优秀的企业家拓宽眼界,不单要了解本行业、本领域的前沿信息,更要对产业链、供应链及其他相关产业,甚至世界经济发展形势有更为全面深刻的认知与把握。

 

大力弘扬和培育新时代中国企业家精神

 

新时代中国企业家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不断壮大优秀企业家队伍,引领企业战胜当前困难,走向更辉煌的未来,我们要大力培育和弘扬新时代中国企业家精神。这就要求在准确理解把握企业家精神内涵基础上,着力处理好以下关系:

正确处理政商关系,营造优良营商环境

政商关系关涉营商环境,也反映社会风气。如何处理好政府工作人员和民营企业家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种交往应该为君子之交,要亲商、安商、富商,但不能搞成封建官僚和‘红顶商人’之间的那种关系,也不能搞成西方国家大财团和政界之间的那种关系,更不能搞成吃吃喝喝、酒肉朋友的那种关系。”要处理好政商关系,就需要把握好分寸,积极构建新型的亲清政商关系,正确履行政府职责。

一是全力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是一种难得的公共品,政府需要不断提升市场建设、监管、服务水平,为企业家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既防止权力阻碍、政策障碍,又消除“特殊服务”、帮企业“吹大气球”的非市场行为,坚持公平竞争、一视同仁,消除多头监管、随机监管、重复监管的现象。

二是建立健全政企沟通机制。建立企业家和政府的“直通车”制度,在重大经济决策的方案形成、政策制定中建立咨询企业家的机制,鼓励企业家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积极建言献策。搭建平台,让企业家敢于在高端场合发声、在国际场合发声。在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听取企业的反映和诉求,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三是规范政商交往行为。建立规范化机制化政企沟通渠道,鼓励各级党政机关干部坦荡真诚地同企业家交往,将支持和引导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解忧纾困、创新发展等方面的工作情况,纳入干部考核考察范围。

四是完善企业家参与机制。建立企业家参与制定和实施重大经济决策、公共政策机制,将征求企业家意见纳入制定涉企政策法规的程序。

正确处理“加强党的领导和政府监管引导”与“尊重和保障企业家经营自主权”之间的关系

在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具体方式以及党建融入生产经营中心的具体举措上,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各自属性、特点加以区分,不能一概而论、笼统照搬。对于国有企业,坚持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必须一以贯之;落实党建进章程要求,党委(党组)必须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对于民营企业,要教育引导民营企业家拥护党的领导,支持企业党建工作,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要充分发挥作用,在职工群众中宣讲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教育引导职工群众发扬爱国爱企精神和职业精神,鼓励职工群众立足岗位做贡献、创业绩、促发展,但不能干涉企业家的生产经营决策和人事安排等。同时,有关部门应牵头组织梳理做深做实做细民企党建工作的路径和举措,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好经验、好方法。

政府权力和市场竞争的协调是世界性难题。必须处理好政府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管引导与保障企业家自主经营权的关系。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安全、质量、环保标准等对企业生产经营和产业发展提出要求,通过政策激励引导产业转型升级,但不能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干涉属于企业自主经营的活动,要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各项规制标准的前提下,交由市场决定企业生产经营方向,由企业家自主做出决策。

正确处理反腐败斗争与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关系

党中央加大反腐力度,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是为了惩治党内腐败分子,构建良好政治生态,坚决反对和纠正以权谋私、钱权交易等违纪违法行为,这对于营造亲清政商关系、良好营商环境等都具有极大的帮助。这种情况下,既需要处理好依法反腐和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关系,查清问题,也要保障企业家合法的人身和财产权益,保障企业合法经营。

一是坚持全面依法治理。按照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要求,培育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环境。对一些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一些不规范的“擦边球”行为,要以历史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确实没有违法行为的情况下,依法从轻从无处理,让企业家卸下思想包袱,专心办好企业。严格执行刑事法律和司法解释,坚决防止利用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坚持罪刑法定原则,严格违法犯罪构成要件,防止随意化、扩大化。

二是依法保护企业家的财产权。“有恒产者有恒心”,产权保护制度是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制度基础。各级政府要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加快建立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的长效机制;依法依规妥善处理因政府规划调整、政策变化造成企业家合法权益受损的补偿救济机制;严格区分企业家违法所得和合法财产、企业家个人财产和企业法人财产。

三是保护知识产权。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家知识产权保护和价值转化体系,修订有关知识产权申请授权、管理和侵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环境,保护企业家创新创业热情。

 

提高站位,争做新时代优秀国有企业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是党在经济领域的执政骨干,是治国理政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来源。弘扬践行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理所应当发挥“第一方阵”的表率作用,坚持把“五点希望”与“20字”标准联系起来理解,与总书记关于国企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贯通起来把握,与做强做优做大、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生动实践结合起来落实,切实交出应变破局、开创新篇的合格答卷。

一是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国企领导人员任何时候都要自觉把个人奋斗、企业发展放到“国之大者”中去思考和推动。认真领会习总书记关于当前形势、时代大势的重要论述,坚持树立全面、辩证、长远眼光,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认真领会总书记关于发展国有经济战略意义的重要论述,以“两个毫不动摇”的高度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勇担肩上重任;认真领会总书记关于新阶段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论述,坚定地把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作为奋斗方向;认真领会总书记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论述,着力推动以更加优化的产业布局、空间布局,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发展大局;认真领会总书记关于突出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带头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落地一批重大前沿成果;认真领会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论述,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全力打赢转危为机的主动战。

二是坚定扛起政治使命。在国企领导人员所有使命中,政治使命是摆在第一位的,必须始终致力于成为“管企业的政治家”和“讲政治的企业家”。在疫情叠加变局的关键时刻,统筹推进疫情常态化防控和企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检验国企领导人员政治担当、政治能力的试金石,切实当好“六稳”、“六保”主力军、排头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节点,进一步担起攻坚之责,在巩固好已有脱贫成果的基础上,全力以赴实现帮扶地区全部摘帽,确保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崭新阶段,高质量启动“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在深入对接国家战略规划中把稳前进方向;深度融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雄安新区、海南自贸港等国家重要战略区域,厚植发展后劲,拓宽全新空间;充分发挥主业优势,稳健推进一批党和国家高度关注、事关人民利益福祉的战略项目和战略工程,以实际行动擦亮“两个基础”、“六个力量”的担当本色。

三是全力推动改革发展。对于国企领导人员来说,办好一流企业,就是要早日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布局,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把优势资源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特别要把握好“后疫情时代”传统产业数字转型、高端转型新趋势,围绕智慧基建、康养医疗、数字服务等一批新兴战略领域提前谋划、抢占先机,牢牢抓住发展主动权,实现做强做优与做大并步同行。

要把改革作为动力源泉。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大方向,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为引领,切实担起深化改革“第一责任人”职责,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力争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推进三项制度改革等方面落地更多实质性成果。

要把创新作为关键引领。在中美经贸摩擦大背景下,科技创新事关企业可持续发展,事关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事关国家战略安全和发展大局。必须主动增强被人“卡住脖子”的危机感,立足主责主业持续加大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各类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稳步打造一批独领风骚、独步全球的龙头企业。

要把海外作为突破方向。立足“一带一路”沿线,针对疫情全球蔓延、地缘政治多变、合规挑战加剧等新情况新问题,做好预判,细化方案,赢得主动,为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打牢“稳”的基础;要重点围绕项目推进、市场维护、产业升级持续发力、持续攻坚、持续贡献,为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保住“进”的态势;要力所能及为驻在国政府和居民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为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造好“融”的氛围。要把安全作为工作底线,深入排查企业重大投资、管理运营、安全环保等各方面安全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为新时代企业家提供了无比广阔的舞台、空前难得的机遇和无限可能的未来。只要我们大力弘扬和践行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就一定能够持续书写出无愧于总书记期许、党和国家期待、世界人民期盼的一流篇章。

(编辑  季节)



* 杨永胜,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党委副书记、执行董事。

相关阅读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4年01期

总期号:296期

2023年12期

总期号:295期

2023年11期

总期号:2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