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分享:

中广核:从跟跑到并跑的创新发展之路(下)

来源:殷雄 2019.05.07 09:13:25

 

核安全高于一切:中广核安全文化与管理体系的基石与核心

 

在人类的价值体系中,安全始终是最重要、最基础、最具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要素,离开了安全,人类创造的任何价值都将置于风险之中。中国人讲,无危则安,无损则全。核电,既不能危,更不能损。核安全关乎国家兴亡与人类的未来,因而应予以最大程度、最为周密、最高层次的关怀。全球核电的三次重大核事故警示,核电安全重于泰山。核安全是一件脆弱的事,因而需要最严格和坚固的守护。

核安全是核电的生命线。在中广核,“没有核安全就没有中广核”这句话,是中广核全体干部员工最广泛的共识。在长期的实践中,中广核集团创立和发展了以核安全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特质和管理体系。

始终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追求卓越”的核安全理念

文化氛围的形成,是长时期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结果,长过每个人的职业生涯甚至生命周期。从建设大亚湾核电站开始,“安全第一”就成为中广核做事的根本准则。在此后长期的核电建设和运行实践中,进一步升华为“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追求卓越”,并成为企业的基本原则,企业一切生产和经营管理活动都以此为决策标准和原则。

安全是核电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任何情况下,安全都必须处于优先位置。不能以安全换进度、以安全换效益。安全是责任,人人都是一道安全屏障。安全是执行,预防为主,纵深防御,保守决策,诚信透明。安全是方法,质疑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相互交流的工作习惯。安全是标准,各业务板块以本行业的安全标准为基准,努力成为行业安全管理的标杆。

质量是实现安全的根本,没有质量就没有安全。今天的质量是明天的安全。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保障质量监督的独立性,确保每项工作符合质量要求,不制造缺陷、不传递缺陷、不隐瞒缺陷。坚持在质量问题上绝不让步,对质量问题及时发现、准确定性、快速处理、及时反馈;对于隐瞒质量问题的行为实行零宽容。

建立健全牢不可破的核安全管理体系

核安全管理体系是核电企业最重要的管理体系,决定了安全管理的基本框架。在充分借鉴吸收国际先进的核安全管理理念和经验的基础上,中广核构建了贯穿于企业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以安全、质量为核心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将安全责任与安全目标连接起来,实现“道道都是安全关口,人人都是安全屏障”的深层次、精细化、标准化安全管理,用纵深防御树立安全框架,用责任落实强化风险意识,用组织设计管住风险行为,用独立监督盯牢风险隐患,用应急措施化解事故风险,为核电发展筑起了一座坚固的安全堡垒。

建立坚强的纵深防御体系。在经历过美国三哩岛和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以后,为了确保核安全,全球核电站的设计、建造和运行,采用了纵深防御的原则,从设备上和管理措施上提供多层次的重叠保护。纵深防御体系不仅能防止事故发生,而且在事故发生时确保放射性物质不发生泄漏。

建立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责任体系。中广核确立了“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基本原则,明确安全的职责在执行者,责任也在执行者。要求绝不能脱离生产业务活动讲安全、管安全,必须将安全贯穿于生产业务活动的全要素、全过程,管控好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集团公司、中广核电力、电厂、专业化公司,一直到每位员工,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核安全责任。集团公司承担所有控股核电项目的最终核安全责任,集团公司党委定期听取集团公司和核电股份公司安全管理委员会的报告。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和法人代表的设置为三位一体,是承担核安全最终责任的第一责任人。

在核电站现场,运行值长承担当值期间的机组核安全管理责任;主控室操纵员承担机组安全监控和操作,是最直接的责任人;安全工程师承担独立监督和评价责任。中广核的安全管理实践证明,在“谁主管,谁负责”的“一岗双责”责任体系的引导下,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才能真正落地。

建立独立的安全监督体系。中广核在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主动接受国家核安全局的监督管理,邀请世界核运营者协会进行同行评审的同时,根据纵深防御的理念,建立了严密的质保监督体系,设置强有力的监督部门,构筑了内部的独立安全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内外两重防线的安全监督效用。各核电站设置独立的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履行在线安全监督职能,负责核电厂日常生产活动的安全监督。在此基础上,积极借鉴法国电力公司的经验,中广核电力设立了独立的核安监中心,对全部核电站再进行完全独立的监督和评估,直接对集团公司主要领导负责。总体上,构建了以体系独立为基础、多层级的核电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确保核安全监督能够全覆盖、零容忍、严执行、重实效。要求安全监督管理单位敢于说话,敢于说过头的话,甚至可以上纲上线,绝对不能当老好人,工作报告必须起到警醒作用,发挥“不敢、不能、不想”效果。要求各级干部员工对待安全监督部门,要保持坦诚、透明的心态,不能捂着盖着、藏着掖着,更不能谎报瞒报。要求各单位对于监督部门提出的整改行动和要求,要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切实维护监督的权威性,确保监督的严肃性。

持续提升核应急能力。核应急是核电站五级纵深防御体系的最后环节,是在万一发生事故工况的情况下,确保减轻和控制可能的放射性物质释放后果。中广核在国家的核事故应急体系框架下,始终按照高标准、严要求推动核应急体系建设,强化核应急在安全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快速响应的核应急管理能力。按照国家核应急法规和核事故应急管理体系,建立了国家、广东省、中广核三级核电应急响应机制;建立“一厂事故、全体响应”的应急机制;定期组织核电站应急演习。日本福岛核事故后,中广核建立了“超设计基准”的严重事故管理导则和缓解措施等,进一步提升对极端事件的应急响应能力。2016年,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组织了同行评审,认为中广核的核应急领域为强项。

持续进行安全行为教育与实践活动

理念是实践的指南,方法就是从实践中探索总结出来的规律性认识和应用于实践的工具。要解决问题,就要有方法。中广核在长期的安全管理实践中,积累形成了系统性经验,为改善提升全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提供了可借鉴的典范。

领导者率先垂范。企业领导者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就是确保整个组织对待安全的态度得以强化和落实,特别是一线领导团队负有直接的责任。中广核在实践中反复强调,安全运行人人有责,各级领导者以身作则,是安全管理最重要和最优先的事项,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各级领导经过大量的理论培训和长期的工作实践,做到客观认识安全业绩,尽力查找有待改进的领域,积极实现持续进步。领导干部如果很少下现场,不了解一线的真实状态,不向员工时时传递、强化安全文化理念,一线员工可能就会产生思想上的懈怠,久而久之就可能产生行为偏差,出现安全隐患。近年来,中广核进一步聚焦“安全管理的关键在一线”这个工作中心,在全集团推行领导干部“下现场”、“在现场”,不仅要“在现场发现和听取问题”,更要“在现场解决问题”;同时,将此活动作为“两学一做”的抓手,带动党员和干部队伍以现场为中心开展工作,要求各公司的领导班子带好头,做榜样,深入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坚决不玩虚、不做秀。

一切按程序办事。程序是前人经验知识的结晶,通过工作实践的记录和总结提炼,实现同类型工作的知识共享。程序体系的不断升级完善,就是消除技术盲点或漏洞、管理日臻严密的过程。核电站的程序体系是其安全运行的基础,全面体现了设计者对核电站安全运行的思考;它规定了系统参数的所有要求,构建了全部工作过程的逻辑体系,设置了全部操作的行为规范。确保一切按照程序体系操作运行,是确保核电站安全运行的核心。只有严格遵守程序,才能有力保障工作质量,才能确保核安全。“红线”是程序对于各类活动和行为的最基本要求,神圣而不可逾越。在中广核,所有的干部员工,无论职位高低,无论工种差异,都有着强烈的“红线”意识,时刻提醒自己和同事勿踩“红线”。

规则与标准,是人们从过去千百次的失败与教训中总结出来的真知灼见。以大亚湾核电站为例,1988年建设期间就参考法国在运行的核电站,完成了8000多份生产程序的编写,后来又进一步融合了法国核电运行经验、中华电力公司的管理精华,并且以此为基础,逐步加入了本土化运行的经验和教训。迄今为止,大亚湾核电程序体系(含管理程序、技术程序)已扩展到3万余份,形成了全覆盖、全流程的程序体系,为后续投运的众多核电站提供了程序母版。

确保设备不出问题。核电站的安全生产运行,最简洁的拇指法则就是 “人不犯错误、设备不出问题”,双管齐下,确保万无一失。对于百万千瓦级核电站这样的庞然大物来讲,设备可靠性是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无论是重大设备还是像电缆、小支管这样一些小设备,都坚决不能出问题,否则就会导致停机停堆。目前,中广核通过借鉴法国电力公司等国际先进经验,建立独特的设备管理模式,大力推动“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落地,推动设备与管理一体化运作,建立高效的设备管理管控和协同机制,带动各专业化公司和电厂强化能力,协调资源,统筹好重大、共性设备问题的解决,做到既不出现管理真空,也不出现管理重复。

努力塑造人的行为。人作为安全管理的主体,人的意识和能力始终是确保安全的关键,因为每个人都可能犯错误。核电站的运行实践和大量统计数据表明,绝大部分容易发生行为失误的情境是能够预见、控制和防范的,并且个人的行为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组织、制度和管理水平的影响。为此,中广核研究并推行了一系列预防人为原因失效的措施,积极从源头上构建员工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强化正确的行为规范,遏制人因失效的“苗头”。具体采取了多种措施:首先,建立全员培训授权上岗制度,所有的员工都要经过相关培训才能上岗;其次,建立人因训练室,专注于防人因失误工具的开发和人员规范行为的训练;第三,将合作伙伴纳入管理范畴,大力提升其安全管理水平;第四,开发“防人因失效工具卡”,规范人员的行为。

根本原因分析。核电项目的突出特点就是投资成本高、安全要求高,无论是工程建设阶段还是生产运行阶段,如果出了问题没有查清楚原因,就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这时要么工程停工,要么机组停运,损失巨大。根据“二八法则”,20%的缺陷是导致80%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如何做好根本原因分析尤为重要。2002年以来,中广核全面推行根本原因分析法,开展有针对性的纠正和预防行动,防止同类事件的重复发生。这项工作的核心理念是,找出整个系统或流程可能存在的缺陷,而不是只关注个人执行上的过错和责任,再进行纠正和预防,营造一种重视管理和制度改进的安全文化。这种方法应用以来,绝大部分重要设备故障的根本原因都得到了确认和纠正,并确定了中长期措施和政策,有效预防了电站重大事件的重复发生,提高了电站的安全可靠性中广核人对此有着更为通俗的说法,那就是“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查找问题用显微镜,反馈问题用放大镜,处理问题用望远镜。

2017年,中广核20台在运机组的240WANO指标中,有177项达到世界前1/4的先进值,先进率达到73.8%。其中“核安全”指标是反映核电机组安全水平的重要指标,该指标通过对参赛电站近3年的反应堆自动停止运行次数进行统计并产生排名。2017年,国家核安全局、国防科工局、国家能源局等四部委对国内各大核电基地进行了全面安全检查。检查组评价中广核六大核电基地为“安全生产可控,不存在影响行业安全的重大隐患,中广核核电安全是有充分保障的”。中广核的安全管理的改进也得到了WANO的认可,指出“中广核的安全管理改进经验值得WANO学习”。

中广核安全业绩的取得,得益于中广核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追求卓越”的方针,将“敬畏核安全、守护核安全”的理念融入了员工的血液之中,并转化为员工的行为准则。

 

善用自然能量:中广核清洁能源集团的社会品牌

 

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是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方向,清洁能源成为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中广核以“打造国际一流清洁能源集团”为目标,形成了核电、风电、太阳能、节能环保产业等清洁能源产业布局,致力于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主力军,“善用自然能量”的品牌获得高度认可。

善用自然能量”的品牌内涵,强调“以先进的能源利用技术,让更多的人使用清洁能源,为更多的人营造绿色环境”。这里包含“善于和善待”两层含义。“善于”是专注清洁能源发展,以成熟、可靠、先进的能源技术,提供安全、清洁、经济的电力;“善待”是指在提供清洁能源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公众、环境和员工的安全,为客户、股东和合作伙伴创造价值。在“善用自然能量”理念指引下,中广核为中国及全球的清洁能源及绿色低碳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同时,努力降低生产经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持续提升燃料使用效率,降低废弃物排放,减少日常工作的资源消耗。

实现核电持久安全高效发展,走出独特的“生态核电”发展之路

生态核电是继承现有核电清洁、低碳、绿色等属性,并逐步与周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形成共生、互生和再生的关系,使核电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相互作用和协同发展。在遵守我国核电法规和标准的前提下,在符合核电安全可靠、环境相容、技术可行和经济合理的基础上,中广核初步构建了生态核电的指标体系。目前,中广核已经开始在新建和待建核电项目推广生态核电理念,并根据生态核电指标体系进行了生态性评估,指导核电项目开展生态核电的规划和建设工作。

生态核电的基础,就是核电为全球二氧化碳减排做出了卓越贡献。核电是典型的低碳能源,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仅为12/千瓦时。

中国是全球目前在运在建核电装机第三大国和核能发电总量第三大国,2017年全国商运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为2474.69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亿吨以上。2017年底,广东省核电装机达到1047万千瓦,占省内装机总量的9.6%;发电量802亿千瓦时,占省内发电量的18.4%。从2006年大气环境质量监控网络启用起,省内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悬浮颗粒物年均值同比下降分别为66%20%24%,珠三角地区已经率先从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区域中摘牌。核电的安全高效发展和西电东送等,为有效改善珠三角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环境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国内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建设和谐发展的示范区。

截至目前,中国所有核电机组持续保持安全、稳定运行,未发生国际核事件分级表(INES)中的2及以上的运行事件;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件、环境事件和辐射污染事件;未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未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各运行核电厂放射性流出物的排放量低于国家标准限值,环境空气吸收剂量率控制在当地本底辐射水平涨落范围内。今后,中广核将全面部署实施“生态核电”战略,将核电全生命周期对生态环境的贡献最大化,从而走出一条独特的“生态核电”发展之路。

将核电作为推进清洁能源国际合作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政府正以强烈的大国担当,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本价值理念,推动核电、新能源等清洁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我国核电产业通过与中法、中美、中俄、中加等和平利用核能国际合作,得到了整体能力的提升。我国核电在40多年的发展中,成功地实施了自主创新行动,打造出了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全球最完整的核电产业链。中国企业正在积极利用连续30多年的核电建设经验和坚实的产业基础、先进的核电技术,推进与全球各国的合作,尤其是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连通中。“华龙一号”海外首堆——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K2项目已完成穹顶吊装,进入设备安装;“华龙一号”英国通用设计审查正式进入第三阶段,采用“华龙一号”技术建设的英国布拉德韦尔B项目也已进入厂址勘查阶段。

 

努力实施公众沟通工程,消除核电项目的“邻避效应”

 

“邻避效应”指一地居民或单位因担心建设项目(如垃圾场、核电厂、殡仪馆等设施)对身体健康、环境质量和资产价值等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从而引致嫌恶情结,滋生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心理,有时采取高度情绪化的集体反对甚至抗争行为。环境能源项目需要直接面对的问题,就是项目上马、建设乃至以后运营对所在地附近的社区、民众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有多少好处。如果项目周边地区的民众不能从项目获得利益实惠,哪怕是较少利益的损失,都将引发强烈的反对情绪。

在中国核电发展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起最大的邻避运动——香港反核风波。当时,中国和英国关于香港回归的《中英联合声明》已于198412月正式签署,但香港尚未正式回归祖国。在这个敏感的过渡期间,1986年发生了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世界舆论影响了香港市民的情绪。一些反核团体借机煽动,最高潮时号称有百万港人参与反对兴建大亚湾核电站的签名游行活动。

在这次反核风波之前,中国的核工业处于保密状态,而且大部分企业和项目位于“三线”地区,因而也谈不上有什么公众沟通活动。香港反核风波的爆发呈现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突然性。此时中央政府的鲜明态度,对事件的平息起到了关键作用。1986710,邓小平同志说:“中央领导对建设大亚湾核电站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中央充分注意电站的安全问题。”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表态,对稳定当时的局势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此后,中央政府、广东省政府和香港有关机构和人士做了大量的工作,对缓解香港市民的担忧情绪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然最核心的举措还是中央继续建设大亚湾核电站和继续发展核电的政治决策。

香港的反核风波,对于政府和企业注重核电项目的公众沟通,起到了促进作用。从此之后,内地开始重视公众沟通工作,30多年来的持之以恒,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应该指出,公众沟通不仅仅是一项具体的业务工作,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唯有长期持续,才会产生久久为功的效应。

中央政府的正确决策,是这项系统工程的政治保障。从前述香港反核风波的平息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小平同志的谈话,为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吃了一颗定心丸。核电对于确保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能源的有效供应是不可缺少的,发展核电是中国政府的战略决策,不会因任何人为的干扰所阻碍。如果没有中央政府的鲜明态度和正确决策,风波的平息不会那么顺利。

明确的核电发展规划,是这项系统工程的发展导向。自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明确了“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的方针,国家发改委于200710月颁布了我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求到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争取达到4000万千瓦。后来根据经济发展形势的不断变化,中国政府考虑调整国家的能源战略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力争2020年核电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比例达到5%以上。2030年(或2035年)达到2亿千瓦,超过目前美国1亿千瓦的总装机容量;2050年要达到4亿千瓦以上,核能占全国一次能源供给的15%。核电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坚定和稳定,一方面有利于该领域的持续科技创新,力争成为技术上的核电强国;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坚定公众对我国持续发展核电的信心,从而逐步接受核电这种“功在当代、利归千秋”的能源形态。

核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是这项系统工程的现实条件。中国核电厂设计、建造、运行和管理,吸取了世界各国几十年的经验,保持了世界领先的安全水平。目前中国所有核电运行机组未发生过国际核与辐射事件分级表二级及以上事件或事故;未发生过影响环境或公众健康的事故,气态和液态流出物排放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核电厂周围环境监测结果表明,周边辐射环境在本底范围之内,未对环境造成影响。除了核电站的自身管理,国家也制定了严格的与世界接轨的核安全法规标准,核电站需要接受国家核安全局的安全监管,并接受世界核能组织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评估。为了确保核电站周边辐射环境数据的客观真实,目前通过实行双轨监测机制来进行实时监测。环境部门对核电基地周边村镇的土壤、水和植物、蔬菜等样本长期跟踪检测,同时在核电基地周边10公里范围内设置足够的自动监测站,重点加强关键的放射性核素和居民区监测。监测数据在环境保护部官网实时向公众发布。

核电站为周边带来多方面的利益,是这项系统工程的民心基础。作为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大型能源项目,核电项目必须为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条件改善做出贡献,从而履行好“建设一个电站,带动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的社会责任。以大亚湾核电站为例,自1994年投入商业运行以来,切实履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促进产业发展。与电网企业加强沟通与合作,利用自身技术优势,为保障电力供应做出积极贡献;打造核电工程“生态圈”,牵头联合众多核心企业成立核电设备研发中心,共享资源,辐射带动更多的供应商。二是带动地方经济提高城市建设和教育水平;创造就业机会,实现家门口就业;带动消费,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扶助弱势群体。大亚湾核电基地累计缴纳各项税费400多亿元,其中对地方财政贡献160亿。正是核电项目给地方政府和周边群众带来的利益,争取了支持核电的民心,为核电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建立核电项目公众沟通工作机制,是这项系统工程的制度框架。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需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这就需要进行法律制度的设计,将公众沟通工作纳入法制的轨道。

企业建立公众沟通工作网络,是这项系统工程的具体抓手。核电企业既是核电项目的经营者,又是核安全的保障者,同时也是直接面对公众的沟通者。企业所承担的这些责任,决定了必须建立有效的工作网络,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框架中和政府相关部门的统一部署下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建立了一支专门与社会各界沟通与联络的队伍,对内负责收集相关信息,对外负责对公众的科普宣传和信息发布;开展经常性的公众宣传和联络工作,为核电项目的正常生产经营营造和谐的周边环境;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型媒介手段,快捷地向公众发布相关信息。

香港反核风波之后,鉴于大亚湾核电站肩负着促进“一国两制”更好落实的重任,国务院核电办和港澳办联合发出《关于邀请港人组建广东核电站核安全咨询机构会议纪要》,于1988726日组成“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核电安全咨询委员会”(简称安咨会),引导香港公众科学地认识和了解核电。通过翔实的数据和事实,向公众展示核电的安全性、环境友好性以及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让人民群众增强对核电安全的信任度。

 

要成为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企业

 

从一个国际核电技术的“跟跑者”,到一个“并跑者”,再到将来某些领域的“领跑者”,中广核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离不开正确的企业经营理念和管理体系,离不开各级政府和各类社会组织的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更离不开广大核电员工一代一代地传承和创新中广核以核安全为核心和灵魂的企业文化。中广核正向着成为世界一流的清洁能源集团企业的方向努力前行。在这个过程中,核电和能源作为一种资本,一定会继续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力量,中国广核集团也一定会继续绽放出勃勃生机!                                         (编辑  季节)



* 殷雄,中国广核集团专职董事,北京大学兼职教授,南方科技大学产业教授,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资深研究员。

相关阅读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4年09月

总期号:304期

2024年08月刊

总期号:303期

2024年06月刊

总期号:3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