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分享:

城市IP的关键是文化,文化是第一要素

何镜堂 来源: 2018.02.09 13:43:23

 

一个城市的特色关键是它的文化,文化是第一要素。

 

文化建筑是城市名片

 

文化建筑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是人与资源聚集的产物,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形成的宝贵财富。城市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城市也是应用建筑的母体。城市与建筑的发展都离不开文化的作用,所以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更是城市赖以延续和发展的根基。

一个城市的特色关键是它的文化,文化是第一要素。文化建筑也常常是城市一定历史阶段的缩影,是城市的名片和标志,更是城市重大事件记忆的载体。因此,文化建筑的风格和风味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特征、素质、追求和发展。

 

建筑的“两观三性

 

“中国特色的城市如何形成”是我多年研究的课题。为了更好地彰显和传承本土文化的特性,也基于建筑的本体融合环境,一个城市的建筑常常与其他城市不同。建筑本身是技术和艺术、科学和精神的融合,所以没有绝对正确的建筑,有些建筑甚至是见仁见智的。

影响建筑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三性”,即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地域性包含了当地的环境、气候和情况,也包括了当地的文化;文化是一个建筑的最高层次,体现了当代的文化,历史的文化,中外的文化,具备文化性是体现文化自信的一个根本;时代性体现了建筑的发展。从哲学角度理解这三个要素,可以提升到空间是整体的,即整体观;时间是可持续发展的,即可持续发展观。

有特色的建筑,自然不会千人一面。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地域是赖以生存的根基,文化是建筑的内涵和品位,时代则体现建筑的精神和发展。世界上没有抽象的建筑,只有地域性的建筑。一个合乎逻辑的设计构思过程,常常是以从最根本的地域中挖掘的有益基因作为设计依据,从文化层面加以深化提升,与现代科技结合,从空间的整体观和时间的可持续发展观加以把握,从而创作出“三性”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我在《人民日报》发表过一篇题为《和谐理念与建筑“三性”》的文章,“两观三性”的内涵和中央所倡导的理念和价值观是一致的。

 

如何应对新需求

我们建筑师要靠作品说话。以世博会中国馆为例,现在中国的很多建筑,无论是建设的规模,还是建设的速度,都是史无前例的,如何应对这样的需求?需要从理论、创新人才和创作团队三方面提出解决方案。

第一是理论,指的是中国特色的创作理论,包括“两观三性”等;第二需要创新人才,我很早就主张走设计与研究、创作与教育相结合的道路,所以1983年我从北京回到广州,在院校里将设计和研究结合起来,从而培养我们自己的博士和硕士。第三需要好的创作团队,当今中国这么快的发展速度,只有好的理论、好的人才,但没有很好的创作团队是不行的。

 

“两观三性”理论指导下的建筑案例

东方之冠: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2010年上海世博会令世界瞩目。自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博览会以来,世博会已举办过40届,如同百年奥运,中国人的世博梦也有一个世纪之久。历届世博会都有佳作传世,比如英国伦敦的水晶宫、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留下怎样的建筑?

建筑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国馆必须兼具“中国特色、时代精神”,这也是整个建筑设计最根本的定位。任何一个建筑都有甲方,而世博会中国馆的甲方是十三亿中国人民。中国馆设计方案的竞赛全世界的华人都可以参加,近年来我们的标志性建筑几乎成为外国建筑师的试验场,决策部门认为,作为东道国场馆,应该由中国建筑师设计。在344个方案中,我们的方案被选中,并与清华大学和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一起合作完成。

中国馆建筑被视为中国推出的“第一件展品”。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很难用中国馆一个建筑去体现,每个人都对它有不同的理解。如全世界都认为斗拱很麻烦,同时这个建筑又要非常注重生态。中国馆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架空3米,悬挑49米,屋顶140米乘140米。中国馆经过几年设计,注重每一个细节,比如中国馆的红色,公众看到的红实际上是由四种红色组成的。最终这个建筑得到了大家的认同,获得了非常好的声誉,被称为“东方之冠,鼎盛中华”。相信每个走进中国馆的人,都会感到自豪。

中国馆的构图非常现代,它将传统印章的形象、风格通过现代通风洞来构架。同时屋顶花园平台吸收了圆明园“九州清晏”的概念,在2.7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共设计了九个岛,全面表现出中国山河的特色。众所周知的会动的清明上河图,现在已经被改成了中外艺术宫,秉承了生态的概念,吸引很多人参观。中国馆应能承载中国悠久灿烂的文明,同时张扬了时代精神。

令心灵震撼: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南京大屠杀是震惊世界的一个悲怆的历史事件,是中国人民心头上一道永恒的创伤。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是国家级的工程,是国家每年举办公祭活动的地方。为什么纪念馆的形状像尖刀一样?因为地是尖刀形,所以利用这个地形做了一个断刀,也代表我们最终抗战的胜利,断刀建筑内部就是一个展览馆。走进这里自然会产生震撼的感觉,这是永远不应该被忘记的历史。同时,我们也希望将人们最终引到“走向和平”的主题。有人说,博物馆是一个城市的眼神。纪念馆准确地找到社会文化约定的内涵,以建筑语言表达出来。

通过建筑特有的语言可以形成“场所感”,通过空间组织、材料、肌理、色彩和光线形成的场所感,一把灰色的断刀折伏在平静的大地上。沿刀尖方向走去,越来越清晰地看见它灰色大理石纹路,像苍凉的历史干涸的泪痕。在刀尖处驻足,高大的“家破人亡”雕塑,唤起积累的民族记忆,内心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暗示:从这里,沉重的历史将被撕开,裸露它深处的伤。使参观的人群产生相应的感受。走路时发出的沙沙声,参观时带着严肃而沉重的表情,建筑已经把人的情感整合起来。再如纪念馆中冥思场景的设计,点灯后各种光线反射,向各处延伸的同时也引发了思考。走进和平公园,则是非常平静的氛围,有山、有水、有树,让人们感受到和平。

整体建筑像一组诗篇,有开头,有高潮,有结尾。

河北廊坊·大厂民族宫

大厂县是回民聚集区,是当地人民心灵栖息的家园,建筑要做的是将“伊斯兰文化”这种典型特征用现代手法表现出来。

2016年大厂民族宫被评为世界十大建筑,201710月获得美国建筑奖。这个建筑将伊斯兰文化与建筑结构结合得非常好,通过照片可以看到这个建筑非常纯净,非常神性,有殿堂感。建筑上方的圆顶被设计成屋顶花园,同时圆顶包含了一个配备大礼堂和舞台的剧院,设在整个大楼的中心。顶部是半露天的屋顶花园,空的地方阳光可以照进来。在雪花纷飞的时候,整个建筑场景非常有诗意。在夜晚,建筑是白色的,衬托在黑色的夜景中;在白天,天空是白的,建筑内部则是黑色的。由此可见,建筑有它自己的特色,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IP,这是中国的特色,文化的特色。

广东珠海·澳门大学横琴校区

澳门大学横琴校区被建设成为一所书院式的大学。校区建设立足于山海环境资源和生态自然条件。同时通过建筑设计,校区内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这个校区的书院特点非常明显,我们平时谈起的很多书院其实都是假的,但这个书院是真的。每个书院里都是各个专业的学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良好途径。从建筑风格看,校区没有使用一般的玻璃幕墙,而是融合了岭南的特性和南欧的风情,充分考虑自然通风采光。

澳门大学横琴校区虽然盖起来才四年,但走进去会感觉到它是有些历史沉淀的大学。建筑和景观联系得非常自然,有国际化的感受。2016年习总书记参观过这一校区,2017年张德江委员长也参观过,凡是到过这个城市的领导几乎都去了这个校区,现在澳门大学横琴校区已经成为珠海的文化新标志。

                                         (编辑  季节)



* 何镜堂,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第九届、第十届政协委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总建筑师,国家教育建筑专家委员会主任,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3年12期

总期号:295期

2023年11期

总期号:294期

2023年10期

总期号:29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