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

首页 | 

培育东方人文IP 打造中国城市灵魂
原文刊登于 《经济导刊》2020年1月刊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

城市文明与城市化发展

关于“城市文明”这个词,很多历史学家、知名的城市学家都做了一些研究。城市的发展脉络从古至今,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后工业文明,城市发展最顶端的阶段是“城市文明”。研究学者认为城市文明的顶点在中国,而美国代表的是后工业文明时代。

    城市文明有很多具体的表象和特征可以体验。中国古代的文明有很多象征,长城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北京故宫、苏州园林、敦煌莫高窟、福建土楼等,这些都是中国独有的文明特征,不可能出现在其他国家。文明古国埃及的金字塔及其周边的很多石窟、石雕,它们的特征和形象也与古埃及、埃及文明、非洲文明紧密相连,也不可能出现在中国。再如印度的莲花庙、泰姬陵、德里门,以及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等,这些形象代表着另外一支东方文明。

    当代很多建筑也代表着城市文明。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已经成为中国的代表,还被制作成一些小礼品在全世界的旅游景点发售,中国馆的红色和它的建筑形态成为中国文明、文化的代表性特征。同样,英国馆、沙特馆、法国馆、西班牙馆、捷克馆、美国馆,等等,不同时代和不同国家的展馆所呈现的形象,也典型地、综合地代表了这些国家在那个时代的工业文明和文化底蕴,体现了建筑师的水平和制造能力。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40年,出现了很多新的代表性建筑。北京的大兴国际机场被国际网友联想为电影《星球大战》中的科幻场景,但它实际出现了,代表着中国的国力。还有中国香港的中银大厦,北京的“鸟巢”、“中国尊”(中信大厦),其中中信大厦高528米。我非常有幸成为中信大厦早期建造者和策划人之一,这是我职业生涯当中非常自豪的事情。现在中信大厦的“中国尊”形象,在全球超高层建筑中独树一帜。“尊”是中国古代宫廷喝水、喝酒的器皿,尊有方形、长方图形,为了设计出“中国尊”的形状,我们收集和参考了中国各个朝代的尊,“中国尊”就代表了中国的城市文明。

    文明给城市化带来了推动力,奠定了城市化的发展基础和灵魂。中国拥有的世界文化遗产数量位居全球第一,多达55项,其中分布在江苏、浙江以及上海地区的共计6项。城市发展不是体现在高楼林立、处处钢筋水泥、GDP多少亿元、多少万平方米的面积,而是在每个时代的历史沉淀下来的好东西。如果没有这些积淀和沉淀,那么城市化的质量就不高,虽然有数量,但没有质量。

中国的世界遗产分布在东西、南北,呈带状分布,这是人类人文的行走轨迹,是文化遗产。

城市人文IP与城市的灵魂

在城市人文IP领域,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很多文件,其中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专门讲到城市精神文明,提出要加快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国家软实力是“一带一路”在向外推动当中很重要的工作任务。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对<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的批复》中,提出了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对<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的批复》中点到“整合生态人文要素”。我们在讲城市化的高级阶段、中高级阶段,需要更加注重城市的内涵,底蕴,这些是灵魂的要素。

近年来,国内外出现了很多新的城市评价体系,在决定排名的多要素权重中,增加了很多文化类的东西。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有《中国城市文化创意指数评价体系》;国家旅游局的《旅游休闲示范城市评价体系》专门讲到城市文体活动公共空间,作为衡量城市的权重之一;国家产权局的《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示范城市评价体系》中专门提到城市建设新型外观设计的指标。这些都是以前没有出现过的指标体系要素。在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的中心城市发展报告排名中,文化交流和文化影响力已经成为衡量标准。近年来,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各部委到社会各界,以及来自市场的反馈,对文化要素重要性的认知都在不断提升。

   中国拥有如此多的人文IP资源,如何挖掘?何镜堂院士的“两观三性”理论中,特别提到文化性是构成人文IP重要的内涵和基础。尤其是在自然类和人文类的景区分布中,人文景观占比很高。在2019中国城市运营论坛的举办地——上海金山就有两个国宝:枫泾和金山镇。中国四大卫城是中华民族保家卫国的传统体现,金山卫、镇海卫、威海卫和天津卫,四大卫城合起来构成中国传统抗击外敌的人文象征,这是非常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阵地,是很好的人文景观要素。

城市人文IP与城市创意产业

人文景观要素整合起来,同市场手段、投资能力相结合,就可以演变为一个可投资运营并获得收益的IP,这个收益不是短期收益,而是中长期收益。这样的产业落地带动GDP增长的同时,有内涵、有灵魂,这也是地方政府所希望的。

在文旅产业的发展脉络中,2018年3月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2018年11月发布了《关于在文化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2019年5月发布了《文化和旅游规划管理办法》;20198月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文旅产业发展已经成为内需。

对于文旅产业的内涵,业界有很多表述。文化产业、文化旅游正成为城市象征经济的一部分,其不仅是文化空间和消费服务的再生产,而且是城市更新再生、经济复苏、意象重塑、地方认同的策略,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同时也是很具体的投资行为,而不是在象牙塔中供大家瞻仰。北京的751时尚回廊、广州的荔枝湾景区就是代表,它们已经是很成功、且为大家所熟悉的案例。再如西班牙的古根汉姆美术馆,通过美术馆跟环境的结合,引导大量全球专业游客去参观游览,带动旅游产业发展。

结合中国城市运营联盟宗旨,人文IP+城市运营更有很多可以发挥的地方,如文化+城市云,旅游+城市云,数字技术+城市云,主题公园、度假酒店、AR技术、人文景观,等等,可以形成很多虚拟和实体的结合,给国内外游客、消费者带来新的消费体验和旅游体验。 (编辑 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