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分享:

加强基层组织 坚定不移走集体化道路


 

编者按:代村地处革命老区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的城乡结合部,现村域面积3.6平方公里,村民1200多户,社区居住总人口1.1万人,曾是一个远近皆知的贫穷落后村。王传喜同志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近20年来,率领“两委”一班人带领全村党员和群众,选择和坚持“强村富民、共同富裕”的新型集体化道路,把一个贫困涣散的村发展成为集体经济强大的产业美、村庄美、人文美、生态美、生活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代村先后荣获“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全国敬老模范村居”、“中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庄”、“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荣誉称号。王传喜同志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

20183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们就是要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从贫困村到小康村的转变

19年前的代村是远近闻名的落后村,环境差、治安乱,土地分配不均,农民收入低,贫富悬殊大,村集体负债近400万元。支部一心想干事,冲不破阻碍;群众一心想致富,舍不得利益。村庄的发展之路,群众的脱贫之路一度停滞不前。1999年,代村两委换届,一支“敢吃第一个螃蟹”的年轻领导班子,紧紧依靠群众,从转变思想观念到平均分配土地,从小规模集中经营到万亩土地流转,带领代村走上了集体化经营道路。2017年,代村集体收入1.1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6.5万元,村集体资产增长到12亿元。代村一跃成为率先脱贫、率先全面实现小康的富裕村,实现了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

 

产业融合是壮大集体经济的必由之路

传统农业所产生的效益已经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科学利用土地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融合一二三产业发展是提高土地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的必由之路。乡村如何发展,发展什么,每个乡村或许有不一样的答案,但基本原则不变。

一是找准优势定目标。村庄地理位置、地域特色、发展基础不尽相同,必须要找准村庄优势,根据自身特色,因地制宜谋求发展。代村地处山东省兰陵县城乡接合部,地理位置优越,人文历史醇厚,党群关系紧密,尤其是大片的土地在城镇化进程中得以有效保护,为依托土地发展现代农业,搞集体化经营创造了条件。2006年,代村委托中国农科院编制了《山东省苍山现代农业示范园总体规划》,引进了十几家合作社和农业企业进驻园区创业,建成了占地1000多亩的农业设施基地,年产3000万株种苗的种苗工厂,一批蔬菜加工出口企业落户示范园。在实现规模化生产的基础上,全村又及时调整战略,把工作重点放在现代农业科技知识普及培训和农业新技术引进示范上,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运用新设备,建成了10万平方米智能温室和100座日光温室;示范引进100多个蔬菜品种,发展立体栽培和多种类型的无土栽培,农业物联网、水肥一体化、机器人劳作等农业新技术广泛应用;成功举办6次兰陵(苍山)蔬菜博览会。

二是看准机遇寻突破。俗话说,“万物皆有时,时来不可失”,只要把握了发展机遇,就是迈向了成功之路。当一、二产业发展初见成果之时,代村又将目光盯在第三产业上,一个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国家农业公园、实现发展现代农业与农业观光旅游“双园合一”的创新想法应运而生

2012年,按照山东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总体规划及重点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代村开始了国家农业公园的建设。展示农耕历史的“沂蒙山农耕博物馆”,如梦如画般的“雨林王国”、“竹林水岸”、万亩油菜花基地、原生态的涵养湿地相继建成;首期“沂蒙老街”建设面积达4万平方米,二期印象兰陵正在建设中。2017年以来,全村继续加大乡村旅游投入,先后以大型纪录片《辉煌中国》、《幸福家园》为蓝本,建设了辉煌中国馆、幸福家园馆,改造老知青农场、建设了中国知青村;围绕观光火车沿线打造了“一带一路”景观。2017年全村旅游业门票收入突破3500万元。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代村真正走出了一条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乡村旅游、商贸物流、建筑装饰、教育医疗、节会展览等融合发展的新型道路。

三是认清问题补短板。问题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产生,而问题往往就会成为发展的“良药”。群众思想不统一是集体化经济发展遇到的首要难题,化解这一难题没有捷径,必须以农户自愿为原则,通过积极的政策宣传,吸引群众参与到集体化道路中来,切不能搞“一刀切”。其次是人才队伍跟不上发展节奏。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必须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让好钢用在刀刃上。但在发展中,人才素质低,专业不对口,培养周期长,“留不住人、拴不住心”等问题普遍存在。解决人才缺口,应该树立紧迫意识,通过前景吸引人才,营造环境留住人才,主动帮扶感动人才,多岗位锻炼培养人才,立足长远储备人才。代村的人才建设坚持“请进来,送出去”的原则,先后高薪聘请兰花培育、农业种植、企业管理等专家教授6人,成立了劳模创新团队,同时吸引大学生人才和优秀退伍军人参与企业管理,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其三是产业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动力不足,源自信念不坚定,理念不更新。尤其是领导班子,应始终坚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创新,起到带领群众、鼓励群众的作用。

 

坚持自治法治德治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推进乡村有效治理是完善集体经济发展环境,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从1999年开始,代村就围绕生态环境、治安环境、文明环境、基础设施等开展了持久的治理。

村民“自治”最给力。把村庄自治权利放给村民,让村民积极参与村庄建设,认为“集体的事就是自家的事”。畅通民主,广开言路,让村民有意见敢说,有建议能诉。村里的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成了党委汇报工作,群众提问题的最好平台。每个村民都是村里的保洁员、保安员、战斗员,家家都有责任感。

用好“法治”有遵循。凡事都要依法,“法”治是乡村治理的主要遵循,实现乡村有效治理不能靠钻法律的空子。由于代村地理位置优越,土地价值较高,一些“三废”排放不达标的企业想来分一块蛋糕,但都被两委成员严辞拒绝。支部坚持的原则是“为了利益卖了土地,鼓了自己腰包,害了乡亲们,即违法又违道义,这种亏本买卖做不得”。以支部严格守法为榜样,告诫党员群众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

坚持“德治”立精神。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德治将推进乡村治理长期有效。代村党委充分利用“沂蒙乡村振兴学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主阵地开展道德讲堂,依托“三馆一村(村史馆、辉煌中国展馆、幸福家园展馆、中国知青村)开展现场说教,提高广大党员群众树立投身乡村振兴战略的信心。村两委主动担任宣讲员,会议中,岗位上,田间地头,都成为提升道德意识的宣讲台。积极开展“道德模范”,“十星级文明户”,“美在农家”,“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树立群众守德敬德意识,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通过德治形成了“爱国爱村、大气谦和、朴实守信、勇于拼搏”的代村精神

 

共享发展成果是走集体化道路的根本遵循

代村在实行土地流转、集中经营之初就意识到,要让集体化道路走下去,就必须让人民收入增加,“腰包鼓,精神富”才是农民心中的硬道理,精神与物质的“双丰收”才能更好培植群众信念,汇聚力量。为此,代村实施了大病补助,使居民大病治疗的费用得到解决,每年组织职工村民参加至少2次健康体检;实施在校学生教育补助,学龄前儿童入园不出村,初中以上就读生每年补助4000元、考入大学奖励1-5万元;按时发放生活补助,对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发放优待补助;实施劳动技能培训补助,解决青壮年农民择业、就业问题。全村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村民都有工资性收入,家家每年都有村集体“分红”收入,村民的幸福感逐年提升。

共享生态宜居。实施旧村改造,建成居民楼65栋、小康楼170户,全体村民整体搬进新楼房。同时推行住房按需分配,保证本村已达婚配年龄的青年随时有房住。建设省级规范化小学、幼儿园、社区医院、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公寓、诚信中学、社区服务中心等社区配套设施,实现了“工作就在社区里,服务就在家门口”。

共享文化成果。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代村党委投资建设了村民文化广场,配有图书室、阅览室,设立文明一条街;成立了老年秧歌队、腰鼓队、器乐队和青年舞狮队等群众性娱乐组织;开办代村报,讲述代村发展进程中的大事小情。通过让文化生活走进千家万户,在丰富老百姓文化生活的同时,推动文化兴企、文化兴村,进而实现文化振兴。

   (编辑 宋斌斌)



本文为作者在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与浙江缙云县共同组织的“乡村振兴,破解发展新型集体经济难题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

相关阅读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3年12期

总期号:295期

2023年11期

总期号:294期

2023年10期

总期号:29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