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分享:

对防范化解“一带一路”重大安全风险的思考

支东生 来源:《经济导刊》2018年5月刊 2018.05.10 15:41:59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国内企业纷纷抓住机遇走出国门发展。在此情况下,全面提高我国境外安全保障能力,加强重大安全风险防范,就显得越发重要。最近几年我国企业、人员在国外遭受恐怖袭击事件屡有发生,一再警示“一带一路”沿线安全形势复杂严峻。2015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强调:要加紧研究,加大投入,加强防范,逐步提高海外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中央要求有关部门加强境外安全保护工作,确保我国公民和机构安全。

国家把全面提高我国境外安全保障能力,加强“一带一路”重大安全风险防范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探索“一带一路”安保体系建设路径,应针对形势变化,认真研究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努力寻找符合中国企业实际的境外安保规律,以营造海外经贸安全环境、确保境外人员和财产安全为目标,以建立安全风险评估、预警体系为基础,构建起全方位的境外安全风险防控体系。

 

加强体系化的安防机制设计

要扎实做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各项工作,一定要加强同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对接,全面提高我国境外安全保障能力,营造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打造和平丝绸之路。

第一,加强 “一带一路”安全风险管理的顶层设计。结合“一带一路”总体布局和规划,从国家层面对“一带一路”安全风险管理进行整体优化。制定指导框架,健全国别安全风险监控机制,进一步完善部级协调及应急联动反应机制。尤其针对风险高发区,应建立信息储备库、立体监控协调系统,建立境外安全应急预案,形成政府相关部门、驻外使领馆、大型企业集团、境外项目部等多层级的上下联动应急机制。

第二,构建国内、国外联动的境外安全防控网络。在国内,企业要加强与专业信息机构、院校、民间智库的联系,构建完善的信息网络,实现安全信息的汇总和共享。在国外,要加强与项目所在国安全部门的协调,充分发挥项目所在国安全保障的作用。此外,要充分发挥当地华人华侨及其社团组织的纽带作用,营造境外安全风险防控的外部环境。

第三,健全组织体系,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境外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各级机构的职责,定期对安保职责的履行情况进行绩效考核。明确政府相关部门、中央企业及项目建设方、安保企业、境外民间商会各行为主体在安保体系中的职责分工,明确各方的责权利,以形成合力。在企业集团、项目公司以及项目一线层面,分层、分级建立境外安保工作流程,统一协调组织。集团公司要认真履行境外安全管理主体责任,贯彻落实国家应急管理方针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健全境外风险防控的规章制度,完善境外安全管理责任制。要强化境外一线业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安保意识和敏锐性,提高快速反应与现场应急能力。

 

促进境外安保体系建设常态化发展

 “一带一路”是关乎我国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的大业,建立健全境外安保体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应促进境外安保体系建设常态化发展。

第一,做好境外安保体系建设中长期规划。企业在制定国际化战略时,要把境外安保体系建设作为中长期发展战略来考虑。要针对国际业务所在国家和地区的风险等级,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动态调整应对策略;根据实际需求,对购买第三方安保服务、安保操作管理及人防、物防、技防等内容进行合理规划。要保证对安保计划实施所需的资金、设备等资源的支持。

第二,强化安保意识,加强安保培训。境外安全风险要从源头控制,尤其要强化员工的境外安全意识。多层次、多手段开展外派人员安全培训,将安全教育和安保知识、技能作为必修课,营造人人关注安保、重视安全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外派人员安全防范知识和技能,切实做到“不培训,不派出”,“不合格,不派出”。增强防范突发安全事件的主动性,尤其是增强一线员工防范风险、应急处置、自救逃生的能力。

第三,加大境外安保经费投入。根据国际经验和行业一般规律,按照实际要求合理安排安保投入,尤其是针对极高风险和高风险地区的项目,安保预算应适当增加。除了必要的人防投入外,还应严格落实物防、技防等各项安全防范设备、设施,健全综合安全防范措施,注重现场安保组织管理。创新金融保障手段,有条件的企业可根据项目所在地安全形势及企业自身实际需求,结合企业资质设立境外安保基金,专项用于安全风险防控工作。

 

加大境外专业化安全管理力度

相对于西方和其他新兴大国的跨国企业,不少央企境外安全工作经验不足,也缺乏相应的安保工具和手段。因此就现阶段来说,加强境外安保体系建设,应加大专业化管理力度。

第一,加大境外安全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力度。国家应加大对境外安全基础研究和专业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组织专业机构对中央企业现有境外安保经验进行系统的总结和研究。注重境外安全风险防控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培养,鼓励高等院校根据需求设立以境外安全风险防控为特色的专业,或扩大现有专业招生规模,并优化专业设置和人才结构。组织现有科研机构和民间安保资源,建立“境外安保智库联盟”,加强对“一带一路”国别风险与安保形势的相关研究,加大安保技术科研投入。

第二,善于借助社会专业机构的力量。借助外部专业技术手段,建立专家资源库。适时聘用外部专业人员,让安保专家进入企业、进入项目。要借助专业的外部信息情报机构、风险评估机构与安全培训机构的力量,落实境外物防、技防、人防措施的总体解决方案,逐步提升企业境外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

第三,进一步强化境外安全员制度。要充分发挥专业安全员的作用。专职安全员负责统筹协调境外项目的安保工作,既包括提出安保决策建议、进行安保整体规划、制订安保方案、进行内外协调、组织安保实施,也包括对安保设施的定期检查维护、安全隐患的及时消除、对员工安全自保技能的培训、员工培训效果和自救能力的评估,以及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提出整改意见建议等。安全员作为安保工作的核心管理者,是落实安全规定和安保任务的直接责任人。建立境外安全员制度,有助于加强各部门通力合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以产业化发展增强海外利益保护能力

随着我国企业在境外资产规模迅速增大,企业境外商务人员数量迅速增加。走产业化道路,以市场化方式、借助民间力量促进企业海外利益保护是一种必然趋势。

第一,加大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在宣传推介、加强协调、建立机制等方面发挥主导性作用,同时注意构建以市场为基础、企业为主体的合作机制,广泛调动社会多方参与,引导更多社会力量投入“一带一路”安保体系建设,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民间促进的立体格局。

第二,加大境外安保、评估、咨询服务机构的建设。适应海外安保市场的需求,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专业顾问公司、评估公司和信息情报机构。积极发展境外安保产品,加大科技投入、产品研发和生产力度,为境外安保产业化提供有力支撑。加快打造我国企业境外安保综合服务体系,构建海外风险管理“工具箱”,健全境外安全综合服务机制,包括信息情报体系、境外安全保险体系、境外安保培训体系、风险评估体系、医疗救助救援体系等。

第三,扶持民间安保力量,发展国际化安保队伍。借鉴发达国家私人安保机构成功经验,发展国际化民营安保企业,建立安保企业协调机制,制定行为标准和行业规范。相对于西方国家完善的安保产业,中国安保企业从事境外安保服务刚刚起步。虽然目前有不少国内安保公司已从事境外安全服务,但由于行业规范缺乏统一标准,安保企业之间也缺乏协调机制,尚需建立合作互动平台。因此,有必要建立强有力的协调机制,由相关政府部门协调各方力量,制定安保企业境外安全服务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有效整合民间安保力量,为中国制造和中国装备走向世界保驾护航,保证“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

(编辑  刘文斌)

 



* 支东生,国资委研究中心。

相关阅读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3年12期

总期号:295期

2023年11期

总期号:294期

2023年10期

总期号:29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