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分享:

百年大党 经济中华

——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的回顾和经验
江宇 来源: 2022.04.25 10:06:48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带领中华民族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发展奇迹。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中国还是传统小农经济主导、在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中被欺凌、被奴役的边缘化国家。一百年后,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第一工业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奇迹,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今天的中国正以昂扬姿态,阔步迈向伟大复兴。

百年中国经济的主题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一百年,世界处于从资本主义全球体系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回首百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主题是:在资本主义全球体系中实现国家的独立自主,通过发展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争取国家现代化,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及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四个阶段,虽然在具体政策上有很大变化,但总的主题是一致的。党领导经济工作走出了“起承转合”的四大步。

起:进行社会革命,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扫清障碍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半个多世纪,中国很多志士仁人为追求富国强兵,学习西方走工业化道路,但是都没有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根本的改造,而这是经济发展的前提。20世纪初期,世界已经形成资本主义全球化下的“中心-边缘”两极格局,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引发了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并且和社会主义运动汇合。“反对国际资本主义的革命……不再是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而属于新的范畴了。”[1]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确定了自己的任务:中国只有依次完成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才能打破国内封建和买办势力的桎梏,彻底改变在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中的依附地位,为中国的经济现代化扫清道路,同时更是“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扫清更广大的道路”。[2]

1921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推翻了官僚资本、封建地主和买办资本的压迫,实现了国家的独立自主。在此前提下推行了土地改革,领导实现了空前广泛深刻的社会革命,为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和实现经济现代化开辟了道路。这个阶段就是百年经济总主题的“破题”。

承:承接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奠定社会主义的经济和制度基础

新中国成立初期,曾经发生是“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还是进一步走向社会主义的争论,即如何认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要性。历史事实说明,如果仅停留在新民主主义阶段,就无法摆脱资本主义经济的种种弊病,也无法集中力量办大事,奠定独立自主的工业基础、启动现代化进程。到1956年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公有制占城市经济的绝对主体,农村实行了合作化,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工业化建设。新中国的前30年为工业化和现代化打下了基础。一是建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1952-1978年,工业用电量年均增长12.6%,铁路货运量年均增长8.5%,全国基础设施资本存量从1953年的202亿元上升到1978年的 1113亿元,水库总库容达到4200亿立方,为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基本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1979年同1952年相比,粮食总产量从1.64亿吨增长到3.05亿吨。三是普及了基础教育和基本医疗,70年代末,人均预期寿命从解放前的35岁增加到68岁,小学净入学率从25%跃升到90%以上,已接近发达国家。四是取得了近代以来难得的国家安全和独立,国防建设取得伟大成就,新中国获得了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前30年建设的伟大成就,为日后改革开放的成功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础。这一阶段完成了百年经济总主题中实现独立自主的任务,在基础建设、社会公平、医疗教育等领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初步显现。

转:推进改革开放,在借鉴资本主义有益因素的同时保持独立自主

1978年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主动参与全球化中,既充分吸取资本主义的有益因素,同时又保持了经济的独立自主,保持了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色,这也是社会主义历史上的创举。这个时期,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我们必须找到与资本主义世界长期共存和竞争的途径;而在西方经济遇到“滞胀”、过剩资本和产能寻求出路的条件下,我国依靠已有的工业基础,完全可以抓住机会,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在改革开放中,党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方面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坚持政府对市场的调控和对资本的约束,坚持独立自主有序可控地对外开放;另一方面不断深化改革,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邓小平强调“公有制占主体,实现共同富裕。这两条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正是因为坚持了“两手抓”,我们党没有偏离在资本主义全球化中坚持独立自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主题,同时充分吸收西方先进技术、利用西方资本、打开世界市场,并借鉴资本主义经济中有价值的经验,推动我国经济实现持续高速发展和生产力的巨大进步。这是我们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从本国国情出发推进改革开放、独立自主地参与全球化的伟大实践。

合: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义经济实现集大成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经济工作面临新的环境:全球金融危机标志着二战后资本主义增长期的逆转和资本主义体系的全面危机;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和美国差距不断缩小。随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容应对挑战。新时代经济工作是对建国以来经济工作探索的集大成,可以说完成了“正题-反题-合题”的飞跃。其主要特点是:更加强调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强调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坚持独立自主战略基点,更加主动地引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基础上开启新发展阶段,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做好准备。

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工作,本质上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由劳动者组织起来集体掌握生产资料,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同时限制资本过度扩张和市场盲目性,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真实需要为目的的经济。一百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实现更高速度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

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既是基本制度的问题,也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大国自身发展的要求。新中国70多年发展的事实证明,社会主义能够实现比资本主义更高速度、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从1949年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了年均增长8%,为人类历史绝无仅有;人均预期寿命从建国初35岁提高到2020年的77.3岁。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根本原因在于社会主义制度更有利于生产力的解放:第一,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避免资本主义的周期性危机而导致的生产力巨大浪费。第二,落后国家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独立自主发展,摆脱在全球体系中的依附性命运。第三,社会主义经济注重长远规划,以满足社会真实需要为生产目的,能够避免市场的盲目性,把必要资源投入到基础和公共领域,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第四,社会主义经济以人民为中心,注重提高人民健康和教育水平,更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第五,社会主义能够在科学规划指导下,避免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使用。这些都有利于实现更高速度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也包括经济发展的新道路。

政治和经济不能割裂,按照社会主义经济规律领导经济工作,既是政治要求,又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方法

“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是1955年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按语中提出的一个著名论断。百年的经验证明,党领导经济工作,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政治要求,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政治上协调各种利益群体的关系,确保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方向,引导和驾驭资本。二是体现在指导思想和战略上,制定经济发展的长远和重大战略并予以推进。三是直接领导公有制经济组织,在公有制组织内部实行民主管理,确保公有制组织真正代表公共利益。四是发动群众、教育群众,让群众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奋斗,在农村组织群众发展集体经济。五是把具有社会主义觉悟、有能力的先进分子培养成经济工作的骨干。

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工作,既不是一般性地号召,也不是干预具体经济运行,而是通过政治、思想、战略、公有制机构、群众路线和党的干部等方面的领导制度,把党的宗旨和路线方针贯彻到经济运行中。事实证明,这是创造中国经济奇迹的关键制度基础。要坚持这个经验,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进一步巩固完善走向成熟稳定。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两手抓,通过调整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工作,不是机械地看待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而是承认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又能动地发挥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乃至革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领导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改变了私有制的经济基础,使我们得以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通过公有制集中社会资源,迅速开展大规模工业建设。在实现社会主义改造之后,我们党通过不断自我革命和生产关系调整,解决生产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平等问题,缩小三大差别,避免形成新的等级制度和特权群体,从而激发普通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例如建国初期关于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和农业合作化的争论,其实质就是机械地固守生产力决定论,还是能动地通过生产关系变革促进生产力发展。这些探索虽然有过曲折,但正是通过农业合作化道路,才使我国快速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跃出了贫困陷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引入市场经济的同时,也强调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政府作用以克服市场盲目性,同样是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生产力发展。坚持这个经验,就要克服片面看待生产力的观念,重视发挥公有制的作用,注重调整劳资关系、分配关系,保持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

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是满足社会真实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区别,在于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满足社会的真实需要,即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而不是简单满足资本增殖的需要。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出发,着眼于满足社会的真实需要,经济发展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在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中就提出“我们对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群众的生活问题,就一点也不能疏忽,一点也不能看轻……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3] 正因为我们着眼于为劳苦大众的利益服务,我们党和人民军队才能发展壮大,无往不胜。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工业化建设时期,毛泽东指出,“所谓仁政有两种,一种是为人民的当前利益,另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例如抗美援朝、建设重工业。前一种是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仁政”[4] 正因为我们既着眼于人民长远利益,也同时注重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普及了基础教育、基本医疗等,所以才能快速并相对平稳地推进工业化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迅速得到提高。而一旦出现市场失灵问题,房地产、金融、医疗、教育、资源、环境等领域出现资本为追逐利润而无序扩张、违背社会真实需要时,党又及时进行纠正,规范这些行业。当前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导致社会生产和财富分配严重偏离了社会的真实需要。我们要不断纠正资本和利润主导的发展方式带来的偏差,把更多资源投向满足社会真实需要和人民长远利益的基础性、战略性领域和环节。

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发展壮大公有制需要依靠党的领导和群众路线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对国民经济的领导作用,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也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最主要的优势。世界历史说明,资本主义私有制无论怎样自我调整,也避免不了周期性危机。我国作为全球体系中的后发国家,更需要依靠公有制的制度优势,坚持独立自主,努力实现赶超,避免市场的盲目性,遏制资本特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两千万革命烈士的牺牲,换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为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奠定了基础。新中国通过公有制经济制度,统筹解决了集中力量办大事、实现部分科技领域重大突破、充分容纳就业和保障社会稳定等目标。一般发展中国家是无法通过私有制的经济制度同时实现这些目标的。改革开放以来,公有制经济在履行国家战略性职能、引领科技创新、保障社会稳定、参与国际竞争、支持非公经济发展多方面起着主导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关注发挥国有经济重要作用,注重乡村振兴和发展新型集体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基础的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历史上的创举。我们党对公有制的贡献,还体现在对保持和发挥公有制经济活力的探索方面。我们吸取了其他国家的教训,为避免公有制经济走向官僚化,脱离群众,强调加强党对公有制经济的领导、强调发扬群众路线、职工参与管理,形成了“鞍钢宪法”等经验,确保公有制经济真正姓公,为公共利益服务。

在宏观系统层面充分重视经济循环和综合平衡

西方经济学把微观分析的理念和方法简单加总扩大到宏观分析体系,这是其方法论上的严重缺陷。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优势在于,注重对经济发展的历史条件和过程的认识,注重宏观的经济循环和综合平衡,这是党领导经济工作的重要方法论。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初期,毛泽东同志就注重突破苏联模式,《论十大关系》就是毛泽东亲自主持的理论创新。这个时期,我们党开始形成了正确处理农轻重、沿海与内地、中央和地方、国家集体与个人、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之间的关系,以及财政、信贷、外汇、物资综合平衡、统筹兼顾的思想。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作用逐渐扩大,也经常出现因市场盲目性导致的供给与需求的失衡,以及地区、城乡发展差距扩大,社会事业和经济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协调、统筹兼顾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更好地结合起来、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协调发展、坚定不移推动共同富裕、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等重要思想,是在更高层面畅通经济循环、促进综合平衡的思想。

在同资本主义长期共存的背景下参与全球化,坚持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

如何对待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是每个后发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必须面临的问题。百年来,中国始终处于资本主义尚处于优势的世界体系中,必须同资本主义长期共存和斗争。党深刻认识到,“列宁论帝国主义的五大特点和侵略别国、互相争霸的本质……没有过时。那种认为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已经过时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非常有害的。”[5] 因此我们的对外经济发展战略,一方面必须积极融入全球化,否则就无法很好地利用世界市场和资源,实现技术快速赶超和产业升级;另一方面要吸取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教训,在对外开放中保持政治、经济和思想上的独立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各个解放区都自觉地把货币发行权和金融贸易政策制定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依托党和人民政府的高度信誉和组织力,确保了币值稳定。新中国前30年我们坚持了独立自主,同时也努力开展国际贸易、学习国外先进技术。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在扩大开放的同时坚持自主可控,坚决抵制新自由主义错误思想,及时识别和抵制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这使得中国的对外开放取得了比其他发展中国家更好的成效,在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保持了自身的独立性。十八大以来,我们推进独立自主的科技创新,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决反对美国的霸凌行为。在构建国际新秩序方面,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更加公平正义的国际秩序。

在实践中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成功的经济实践必须有科学的经济理论指导。经济学理论是具有阶级性的,资产阶级工业革命时期产生的古典经济学,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在当时是有进步性的。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古典经济学逐步变成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学科,分析技术工具日益精细,理论内核则走向停滞和反动,放弃劳动价值论而捡起“边际分析”,掩盖资本主义矛盾的实质。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导下,正确地认识革命和建设的关系,树立了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自觉,领导了广泛深刻的社会革命,为经济发展扫除了障碍。正是在政治经济学指导下,我们认清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的实质,依靠劳动者主导的组织协作完成国内积累,实行独立自主的对外开放,引入市场经济同时又治理市场失灵,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老一辈革命家反复告诫,避免对西方经济学的盲目迷信。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宣告了西方经济学的困局。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发展和应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把中国经验进一步上升为理论,创造成熟的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体系,是摆在中国学者面前的重大任务。

学史增信 开辟新局

我们处于世界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中。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制度优劣比较将更加明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开辟经济工作新局面,就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发展壮大公有制经济,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经济发展回归社会真实需要,通过推进共同富裕实现国内大循环。

用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百年未有大变局,敢于在关键时刻推动历史前进

当前,西方无论是疫情蔓延、还是经济危机,归根到底在于:以资本为中心的发展道路,资本运动使社会的生产、分配、投资、消费都严重偏离了广大人民的实际需要。这种发展方式在二战之后社会主义运动处于高潮期、资本主义还有自我调整空间的情况下,尚能维持,而新世纪以来,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已经捉襟见肘。我们要认识到,资本主义正在走下坡路、社会主义的兴起是必然的趋势,在经济工作中特别要克服盲目崇拜西方的心态,敢于开展伟大斗争。必须克服对西方经济学和西方发展道路的迷信和简单模仿,特别是要克服新自由主义的影响;从基层实践和国情出发,用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导经济工作。

积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我国经济仍保持长期又快又好增长的空间

当前,简单用西方经济学潜在增长率的计算方法,无法反映生产关系的调整对促进生产力的作用,从而可能对我国经济增长前景做出错误的判断。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让社会资源聚焦到满足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实际需要上,从而形成持续的经济增长动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增长,关键是实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充分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注重调整生产关系,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处理各种经济成分的关系、调节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特别是资本与劳动的关系,促进更公平的分配,以共同富裕带动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在投资领域,集中力量办大事,补强基础性、战略性领域短板。在农村,通过党的领导把农民重新组织起来,走新型集体化道路,推动发展现代化农业。在公共服务领域,加快恢复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的公益性,回归为社会真实需要服务的属性,降低人民生活成本,扩大公共服务就业。同时可以利用信息化优势,创造智能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让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加有机地融合。

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把握好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把党的领导制度性地融入经济发展全局,避免政治经济“两张皮”。注重思想建设的统领作用,在全党开展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习实践活动,普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发动全党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经济工作中,既要发挥非公资本的积极作用,更要大力提倡调查研究和群众路线,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坚持做优做强做大国有经济和农村集体经济,把党的领导制度化地融入国有企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扬领导干部、专家、群众三结合的传统,用好民主集中制,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

(编辑  碣石)



*江宇,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1]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2]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3] 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4] 1953912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的讲话,《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二卷,第163页。

[5] 陈云:帝国主义本性没有改变(一九八九年九月八日)。

相关阅读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4年01期

总期号:296期

2023年12期

总期号:295期

2023年11期

总期号:2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