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

首页 | 

乡村振兴的新探索:以新型农民合作组织重构农业社会化服务
原文刊登于 《经济导刊》2022年3月刊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完善健全农业的分工体系和市场体系,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和实现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当中,担当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小农户为主体的中国,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就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组织的方式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组织形式和人才资金等现代生产要素有效导入农业,把一家一户小生产融入到农业现代化大生产之中。这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选择。但是,何种组织、何种做法更有利于实现这个目标?在小农户土地分散的现实条件下,如何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如何在为小农户提供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的同时,用社会化服务方法满足他们对自产农副产品销售的需求和对日用消费品的需求,各地都在探索。

20209月,内蒙克什克腾旗经棚镇联合会进入农业农村部第二批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24个典型案例行列,而且是当中唯一由镇域农民合作组织集中统一服务于全镇所有农户的机构。克什克腾旗经棚镇联合会近年的实践表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组织创新能将小农户的需求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将社会化服务延展到农村的各个领域。这种组织方式创新不仅符合现代农业发展壮大的需要,也符合现代农村和现代农民成长的需要。

经棚镇是克旗旗委、政府所在地,属半农半牧区,土地广阔,物产丰富,但人口稀少且比较贫困。2020年克旗才实现脱贫摘帽。在脱贫攻坚战中,经棚镇党委于2018年支持成立的内蒙克什克腾旗经棚镇农业合作发展联合会(简称镇联合会),起到了重要作用。

经棚镇开展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的做法

1.社会化服务补贴给小农户,实现全镇大田作物种植集中托管。经棚镇是典型的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区域,有5600户、24000多人、耕地19.7万亩,人均耕地十几亩。非耕地中,草牧场面积198万亩、林地25万亩。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守家中的几乎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13.5万亩露地中,2019年撂荒面积约为5万多亩。而且小农户分散耕作的小麦、玉米品种不一,产量不高,效益低下,致使撂荒地难以复耕。

2018年联合会组建后首先全力做好为农服务工作,定位在申请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帮助小农户解决种地难问题上。但是用流转方式集中土地需要大额资金垫付,而土地托管小农户对获利心存疑虑。为让小农户在土地托管中更稳定和更多获利,联合会改变了农业社会化服务财政补贴资金的用途,将规定用于购置农机具和建设厂房的补贴按每亩25元发给小农户。这一是因为经棚镇的机械和农机手已经过剩,再用补贴盲目购置机具、建设机库,只能造成机具闲置和浪费,同时会给农机调配管理造成更多困难;二是经棚镇土地撂荒面积逐年扩大,原因是当地品种差、产量低、效益低;三是老人种不动地了。

联合会提出,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效益,最大阻碍不在技术,而是土地分散、品种老化。将补贴发给小农户,让小农户愿意将土地交给联合会集中连片托管,联合会才有可能调整种植区域和品种,调配机手和机械,实现粮食产业改造升级。所以,国家粮食增产与小农增收具有一致性,将补贴发给小农促其更多增收,正是落地国家粮食生产政策的关键。联合会为小农争取补贴的政策举措调动了小农户积极性,当年集中托管的土地就达到9万亩,联合会与小农户群体合作生产的新机制开始形成。考虑到村两委是小农户的主心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对小农户共同富裕起到关键作用,加之村两委在动员小农户参加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中出力很多,2020年,联合会将财政补贴基金的70%补给小农户,15%补给村集体经济合作社,15%补给镇联合会用于交通汽油费。2020年,联合会复耕了所有的撂荒地。至此,全镇13.5万亩大田实现了全托管。

2.统一组织生产,调配农机动力和农机手,调整种植区域和品种,提高农业社会化专业化服务效率。联合会成立之前,已经有个体农机手和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开展大田作物生产的农业机械化服务,虽然机械总动力过剩,却因地块分散、供求难衔接等原因,仍有不少农户无法获得服务,农机手的效益也不高。镇联合会整合了全镇308名农机手、370余套农用机械,成立了机耕大队,并与农机手签订协议,集中统一调配机械和农机手,并对农机手开展技术管理培训。由于服务覆盖面扩大,加上合理的统筹安排和科学调度,农业生产社会化化服务的效益大为提高,农机手的收入也增加了。

2020年,镇联合会首次选用辽东东亚集团粮饲兼用的全株玉米品种,使万亩饲料玉米亩产提高了近60%,约4000斤,亩均收益增加1千多元。采用优良品种的2万亩小麦也从亩均300多斤提高到400多斤,增产33%。目前,优良品种推广工作正在进行中。

2019-2021年,镇联合会累计为全镇农户统耕统收农作物34.5万亩,降低生产成本1204万元,节约劳动力26万人次,复耕弃耕土地4.8万亩,通过引入小麦、玉米良种,逐步进行对农业产业的升级改造。这些举措的综合效果,较快地提升了全镇农牧民年人均纯收入,2021年达17000元。其中,为1641户贫困户每年户均节支、增收达5000元以上。3000多大田农户连续3年户均增收3800元以上。农户从农业社会化服务补贴中获得的增收总额3年总计1000余万元,12个村的集体经济2年累计增收50多万元。

联合会还与村集体合作,逐渐形成对大宗农产品包括饲草在内的稳定的订单销售和品牌销售,并与村集体合作建立了菌肥秸秆饲料加工厂,实现秸秆离田再利用和有机肥加工生产,开始走向产供销的农业全产业链建设。

     3.人尽其用、物尽其流,农村消费服务社会化。在地广人稀、分散居住的内蒙乡村,消除流通梗阻,让生产生活物品方便快捷地在小农户和大市场之间畅流,是消除贫困、促进共富的关键,也是推动小农户更加信任联合会的关键。

在基本完成大田社会化服务之后,2020年,镇联合会开始筹划农村消费服务的组织化、社会化。他们下决心将新农联超市的日用消费品、乡镇供销社供销公司的农资直接进村入户,方便小农户的生产生活。在镇党委支持下,以设立联合会与村集体共建的综合服务站为契机,以实现服务站终端便民功能为目标,建立起了村到组、组到户的网格系统,而且因地制宜、根据地域远近和亲情关系建立网格和村组,选出网格员、网格长,党员都进入网格员、网格长的队伍之中。

常善村是全镇的试点村。为激励党员和农民骨干起好带头作用,镇党委、联合会与村集体共同制定了村服务站盈余分配制度并且试运行。在服务站购买消费品和交售农产品的村民占盈余分配的40%,网格员和网格长占15%,镇联合会和村集体服务站各占23%22%。这个制度激发了村集体和骨干的积极性。多买联合会提供的消费品,多卖农产品给联合会,不但自己能多得,还能为村集体增收做贡献。尤其对网格员、网格长每月一次依据消费交易量的津贴发放,对村庄治理共同体的形成起到了催化作用。津贴发放让农民骨干感到只要付出的劳动得到了公家的承认,就无需斤斤计较,进一步提升了农民对于村庄环境、妇女儿童老人服务和共同治理诸多事项的热情和积极性。

常善村的做法试行成功后,推广至全镇12个村,解决了“书记干,农户看”的问题,最终形成了以镇联合会为平台,以12个村、144个组、632个网格为终端的三级网络。依托这个网络的集采集配,上挂市场、下连农户的功能,镇联合会最终实现了无死角无遗漏、全方位地为全镇农户提供生产生活的流通服务。

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每日交错纵横、源源不断地在网络内双向流动。农户只要点单,从油盐酱醋到日用百货1-3天内都能抵达,下行送货消费品和农资下乡,上行拉货农副产品进城,不跑空车。网络建起来,更方便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特别是收获季节,若天气不好,农户把需求传给网格员,网格员传给网格长,网格长一个电话,联合会就立即派出机耕队,随叫随到。

有了村集体和农户广泛参与的网络,联合会自建的仓储保鲜和超市内设的“农贸市场”全都发挥了效用。大宗农产品统一定价、统一销售,自产农副产品在超市农贸市场摆摊销售,这让联合会的销售额大为提升。大宗农产品订单溢价回收部分的产值从2019年的 30万元,上升到2020年的95万元、2021年的160万元,现已占到新农联超市中农村市场总销售额的四分之一强。超市内设的农贸市场面积现已从零起步扩展为占地三分之一。从2020年到2021年,农村市场销售额占新农联超市全年销售额的比重,已经从300万元、占比16%提升至600万元、占比33%。有了农民和村集体的支持,联合会在县域流通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始终占上风。

网络的效用还体现在满足农户金融需求的贷款上。购买农资的资金,通过网络进行集单统计,汇总后在旗乡村振兴局支持下实行集合贷款,联合会信用部负责分账到户。

基层组织化建设开拓创新与现代数字化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机融合,让经棚镇联合会在实现全方位优质服务三农方面产生了诸多亮点。

经棚镇开展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的特点

一是经棚的社会化服务是实在的、面广量大的,覆盖了几乎农业生产和农村消费的方方面面。这比起单一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的功能要完善得多。

二是经棚的社会化服务是循序渐进的。起步于对小农户的粮食生产服务,日用消费品原来只限于为城镇居民服务,因为在乡村没有腿和脚,后来建立了村级服务站和村、组、网格三级网络,才让社会化的消费服务进村入户。建立网络也是从易到难、逐步推进的。探索分配制度,激励党员骨干,重建党群关系,是从1个村试点到5个村推开再到12个村覆盖。在持续推进的过程中,一步步有弹性、有节奏地充实原本虚弱的群众基础和骨干队伍,在不断地长期努力中寻求新的希望、获得新的成效。

三是经棚的社会化服务政策是国家下达的,镇级农业发展合作联合会是执行者,但他们确实做到了让国家政策实实在在落地。这个联合会与人民公社的“超级村庄”,或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或农业产业公司相比较,有相同处但更有不同处。比如,它有农业公司和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规模化、专业化的大田服务功能,但却没有利用政策实现自利的想法和做法。国家补贴几乎全贴给小农户和村集体,就是为了更好地规划农业产业升级,为国家也为小农户获得更多的利益。一个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自身的工作已经非常繁重,还要自找苦吃,将农村消费服务社会化的责任也扛在肩上,而且同样将获利让给小农户和村集体。这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公司或某些专业合作社无法做到的,也彰显出为农业服务机构的组织制度宗旨对组织行为和经营绩效有决定性的影响。

四是经绷的社会化服务没有大投资、高科技,联合会的起点并不高、难度并不大,也不是一开始就覆盖了全镇农户的。联合会20183月启动,5月注册,当时也和其他联合会类似,只是若干私人带领的专业合作社和农业公司的联合,开始做大田服务时也没有后来出现的镇村组三级网络。真正从制度化建设上覆盖了全体农户,是以20212月召开的成员代表大会为标志。联合会做出了很多农户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得到了农户的信任,农户愿意入会。门坎不高、逐渐覆盖、滚动发展是经棚镇联合会的一个鲜明特点。

支撑“经棚经验”的要因

这首先源自当地党组织强化了对乡村基层组织的领导。

2019年,赤峰市委组织部在全市范围推动党建融合,即将党的领导与经济工作相融合,经棚镇成为党建融合的试点单位。在镇党委鼎力支持下,成立了社团法人的镇联合会。章程明确规定,要为村集体和小农户提供生产合作、信用合作、供销合作服务以及托管服务。在实践中,镇联合会一直秉承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结合、小农户和村集体利益优先的原则,因而获得了很高的社会信誉。在市旗镇三级党组织大力支持下,镇联合会被批准为赤峰市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的项目基地。联合会申请并成功获批了牛羊调出大县项目、村级服务站项目、菌肥秸秆饲料加工厂等多个项目,再加上联合会包建工程获利300万元,截至2021年年底,镇联合会的总资产超过1600万元。

其次,镇党委支持镇联合会建立专职服务团队。

很多农民合作组织之所以未能发挥出预想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在于缺乏专职专业有能力的执行团队,致使章程规定的组织宗旨和功能变成一纸空文。经棚镇党委接受教训,将扶持镇联合会专职总干事团队视为强化农民合作组织执行能力、实现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目标的重中之重。镇联合会章程规定,联合会是具有自我运营功能的公益社团法人,要用市场经营、市场服务的手段达到盈亏平衡、自养有余。所以,它的性质类似社会企业或民办事业单位,不能依靠政府资源支付运营成本。

镇联合会建立了一整套以服务小农户为目标的新型人事制度。按章程规定,理事会聘任总干事,总干事聘任人员组成专职服务团队。该团队从最初的6个人发展到现在近80人,他们平均年龄30多岁,一半是大中专毕业生,全部来自本地。镇联合会给他们上了三险一金。尽管他们平均工资不高,工作强度很大,但是为小农户服务得到的赞誉和成就感让他们努力不懈,无人离队。正是由于有这样一支团队,为农、务农、兴农的理念才得以实现。

在项目经营和财务管理上,镇联合会将工作分为按成本收费的经营和项目服务,以及全免费的组织宣传文化活动。服务项目所得以满足自身成本为限,将节余部分分享给村民和村集体。联合会的财务制度以收补支,经济活动的收益向社会事业转移支付,实现财务总体平衡,略有盈余。同时,镇联合会通过让农民多获利的经济服务激发小农户互帮互助、共享共治的热忱,推动村集体暖人心、聚人气的村庄治理行动,促进了全镇的经济成长和自身的经营绩效。

启示与建议

经棚镇农业合作发展联合会是覆盖全镇农户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他们在四年时间内建立了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大田农业社会化服务系统;在每个行政村设立了镇村共有共治共享的综合服务站;以镇村组三级服务网络为基础,给全镇农户无死角无遗漏地提供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全方位服务;还托管了村集体土地和政府投给村集体的扶贫项目,支持村集体增收,建立镇村一体的治理体系。这一系列的举措将偏远地区的分散“小农”聚拢成合作“大农”,在小农经济规模化、市场化、社会化方面,在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方面探索了一条新的出路。他们的经验昭示着偏远地域落实乡村振兴工作的一种新的可能。

第一,党建和农民组织、农业经营、农村治理要紧密融合。经棚镇建立了市、旗相关政府部门党支部加盟的镇联合党委,推动政府各层级各部门眼睛向下,为切实解决乡村基层的农业农村发展问题竭诚服务。在镇党委领导下,镇域联合会成为农业和农村社会化服务的平台,上联政府和市场、下联农户和村集体的枢纽,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与乡村社会治理互嵌共融的基本力量。

第二,社会化服务不应止于农业,要在农村生活服务与治理体系建设中统筹推进。农业、农村、农民,三农一体难以分割,而且三者只有均衡发展,才能让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经棚镇联合会以农民为主体,以为农兴农为核心,将社会化服务从农业延伸至农村,从经济成长延伸至乡村治理,实现了均衡发展。他们的经验证明,在乡村,农业生产离不开村民生活,经济成长离不开社会治理。社会化服务是个好办法,可以密切党群关系,恢复农民对党和党领办的农民合作组织的信任。

第三,镇村一体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枢纽。社会化服务是推动乡村振兴快速打开局面的一把钥匙。这把钥匙掌握在谁手里,起着决定性作用。经棚镇的工作从开局到持续推进,不过三四年,之所以进展较快,打通了各类阻碍,是因为这把钥匙掌握在镇联合会这个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手里。“新型”表现在:一、它并不拥有村、组集体的土地所有权,也不是村、组集体用土地或资金入股的股份联合体,但是,它的确是全镇农户自愿联合并按照合作社法选举理监事的农民自治组织,而且完全符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章程中提出的“以维护集体成员权益、实现共同富裕为宗旨,坚持集体所有、合作经营、民主管理,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共享收益”的原则。所以,它应该属于全镇农民的集体经济组织,1600万元经营性资产属于全镇农民所有。二、它和12个村的村集体和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在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上有着紧密联系,但又各自独立,是不同层级的集体经济法人。他们之间的项目合作也要签署合同。不过,镇集体组织位势高、能量大、信息来源多、实力强,一直坚持让利给村集体,因为只有村集体强大了,镇集体才能获得持续的长远发展。三、它是推动国家政策在乡村落地的抓手。经棚镇的经验证明,无论是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补贴发给小农户和村集体、推动土地集中经营和农业升级改造也好,用扶贫项目资金建成镇村一体设施系统、为小农户提供进村入户的生活消费品流通也好,还是农副产品销售、为村集体增收、满足其他农业主体流转土地的需求,等等,这些方面的工作无一不是镇联合会在起推进作用。他们既服务于小农户和村集体,也服务于政府、企业和市场。其他乡村服务机构鲜有这种担纲。由此,要让乡村振兴的各项政策真正落地,最要紧的是领衔的组织真正具有为农兴农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行动,并且逐渐被最广大的农民群众所拥护。经棚镇联合会这个新型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抓住社会化服务的政策契机,以服务意识和合作导向指导行动,将农业生产服务与农村消费服务相融合,满足了镇域农户的需求,得到了全体农户的支持,才实现了政策期冀的效果。

我们建议,将经棚镇联合会作为乡镇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种新的探索予以总结,并推动其在当地党政领导下,进一步放手探索。亟需探索的主题包括:一、如何形成镇域和村域集体统分结合、多层经营的现代农业农村发展体系;二、如何创造经社互融、公商合作、利益共享的乡村资源整合新方式,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私兼顾、集体与农户个体两大类主体共生、共建、共享新型乡村发展路径;三、如何不仅在经济领域,还能在生态保持、社区治理、社会发展、民生保障、农民教育等方面推动乡村振兴取得综合效果。这些探索的总目标应该指向建构中国特色的具有综合功能的农业农村经济组织、农村集体资产的经营和管理主体、宪法规定的特别法人。

(编辑 高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