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分享:

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规划(上)

胡鞍钢 来源:《经济导刊》2015年12期 2016.06.09 08:40:57
此文系作者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5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的解读和体会。初稿写于2015年11月4日,11月23日定稿。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即将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正式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对《建议》作了《说明》。《建议》有了清晰的党和国家战略意图,明确了发展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基本原则,创新了发展理念,成为制定和设计“十三五”规划的基本依据,及成为走向2020年的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

如何评价“十二五”时期

如何评价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适宜的评价方法就是邓小平的“台阶论”。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就提出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现实发展中,基本上是每一个五年计划中国就会上一个台阶,我将此简称为中国发展的台阶论,以此来解释中国发展奇迹的轨迹及奥秘所在。国内外已经从中国发展中看到,每一个五年计划或规划都会在各方面再上一个新台阶。

“十二五”又上新台阶(三级标题)

从国际比较看,中国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在世界的位次上升幅度越来越大,占世界总量比重提高程度越来越大。中国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在世界上位次不断上升。从经济实力看,中国从世界第十大经济体成为第一大经济体(按购买力平价法),占世界总量比重不断提高,在世界240个经济体竞争中处于上升通道,虽然中国经济增长率是25年来最低,但并没有改变这一基本趋势

这里我用台阶论来评价十二五时期中国的发展,也可以用台阶论来展望十三五时期中国的发展。

首先,在不同发展时期党中央是如何提出新目标?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20年,GDP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1]。基于这一报告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建议》,2006年设计了十一五规划目标。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即到2020年,人均GDP2000年翻两番。2010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的“十二五”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

对此,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了评价:“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奋力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十二五”规划目标即将胜利实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除此之外,中国综合国力也上了一个大台阶

 

从国际视角对“十二五”进行评价

首先,经济实力再上一个大台阶,进入世界第一阵营。按汇率法计算,2010年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GDP总量从2010年的6.04万亿美元,上升至2014年的10.36万亿美元,占全球GDP比重从9.2%上升至13.3%,比2010年提升4.1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美元的经济体。按购买力平价法(PPP)计算,我国GDP总量从2010年的12.35万亿美元,上升至2014年的18.03万亿美元,已超过美国的GDP规模(为17.4万亿美元),中国占全球比重从14.0%上升至16.6%,比2010年提升2.6个百分点(见表1),平均每年提高0.65个百分点。我们预计,2020年,无论是汇率法,还是购买力平价法,中国的GDP占世界比重都会提高至20%左右

货物进出口总额方面,2010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取代德国成为世界第二位,达2.97万亿美元,2014年达到4.30万亿美元,已超过美国的4.03万亿美元规模,占全球比重从9.65%提高至11.34%,比2010年提高了1.69个百分点(见表1),平均每年提高0.42个百分点。实际上中国已于2013年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进出口国,恰恰就在100年前的1913年,美国取代了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进出口国。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第一大、第二大、第三大贸易伙伴,也包括美国在内。[2]

再有,我们看看外汇储备。中国已经连续九年稳居世界第一位。2011年,我国外汇储备达到2.84万亿美元,2014年达到3.84万亿美元,增长了35.0%

无论是GDP总量还是货物进出口总额,中国都已经成为世界三大超级经济体、贸易体之一,属于世界经济实力第一阵营,与美国和欧盟不相上下,并预计在“十三五时期末将超过美国和欧盟。

1  中国经济实力占世界比重(2010-2014年)

单位:%

2010

2014

2010-2014变化量

GDP(汇率法)

9.2(第二位)

13.3(第二位)

4.1

GDPPPP

14.0(第二位)

16.6(第一位)

2.6

货物出口

10.31(第一位)

12.37(第一位)

2.06

货物进口

9.00(第二位)

10.30(第二位)

1.30

货物进出口

9.65(第二位)

11.34(第一位)

1.69

注:括号内系在世界上的排位。

计算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世界贸易组织数据库。

 

第二,我国科技实力再上一个大台阶,进入世界第一阵营。我们定义的科技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科学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科技投入能力、全社会使用最新技术能力之总和。具体的量化指标包括国际科学论文发表量、本国居民发明专利申请量、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总额、互联网用户总数。研究结果表明,每五年中国都会上一个大台阶。2000年中国科技实力占世界的比重为3.85%,与美国的相对差距为7.01倍;2005年为8.37%,提高了4.52个百分点,与美国的相对差距为2.88倍;2010年为16.00%,提高了7.63个百分点,与美国的相对差距已经缩小至1.31倍;2014年达到了23.49%,提高了7.49个百分点,超过了美国,相当于美国的1.22倍。其中,互联网用户、国内居民发明专利申请数都超过了美国,分别为2.41倍和1.70倍(见表2)。

2  中美科技实力占世界比重(2000-2014年)

单位:%

2000

2005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研发投入

中国

3.29

6.63

11.65

12.67

14.28

16.07

18.01

美国

26.68

24.92

21.96

21.42

21.45

21.45

21.45

美国/中国

8.11

3.76

1.88

1.69

1.50

1.33

1.19

互联网用户数

中国

5.43

10.84

22.83

23.23

23.08

22.97

22.93

美国

29.42

19.59

11.03

9.81

10.06

9.85

9.50

美国/中国

5.41

1.81

0.48

0.42

0.44

0.43

0.41

发明专利申请数

中国

3.77

10.18

19.59

24.39

27.70

32.13

37.89

美国

21.48

22.95

24.55

23.34

23.03

22.26

22.32

美国/中国

5.70

2.25

1.25

0.96

0.83

0.69

0.59

科技论文数

中国

2.92

5.83

9.92

10.67

11.98

13.45

15.11

美国

30.43

28.78

26.14

25.27

24.81

24.36

23.92

美国/中国

10.42

4.94

2.64

2.37

2.07

1.82

1.58

总体科技实力

中国

3.85

8.37

16.00

17.74

19.26

21.16

23.49

美国

27.00

24.06

20.92

19.96

19.84

19.48

19.30

美国/中国

7.01

2.88

1.31

1.13

1.03

0.92

0.82

计算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数据库;OECD数据库;世界电信组织数据库。

 

需要说明的是,科技实力不等同于科技水平,不过,中国的科技水平也在迅速提高,与美国的相对差距在不断缩小。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的《2015科学技术与工业记分板》调查报告,2003-2012年期间,全球发表的科研论文数量每年递增约8%,美国累计增长50%,而中国增长了3倍。据统计,仅2012年一年,中国就发表了40.9万篇科研论文,在数量上仅次于美国。全球前10%的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被称为“优秀”论文,2012年中国约9%的论文进入这一行列,在比例上几乎和日本并驾齐驱,在数量上则比第三名的英国多出7000篇,位居美国之后[3]。在很大程度上这与中国在基础研究领域的投入占全国研发总投入比重太低有关,仅为4-6%左右,政府需要对基础研究进行长期、稳定、高强度的投入

这表明,我国科技实力已居全球第一阵营,科技水平已居全球第二阵营,为2020年实现世界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我国国防实力也上了一个大台阶,进入世界第二阵营。根据瑞士信贷银行《全球化终结抑或更加多极的世界》研究报告(20159月)所计算的一国军力指数,包括6个常规武装力量因素(军队人数占5%,坦克占10%,武装直升机占15%,飞机占20%,航母和潜艇各占25%)的数量和核武器。中国军事指数居世界第三位,排在美国和俄罗斯之后。尤其是,这次“9·3大阅兵”充分显示了我国国防实力,也引发了全球的关注。为此201595日至11日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对中国各类导弹射程和数量作了专题报道和专业化分析(见图1)。

1 中国各类导弹射程和数量

资料来源:The EconomistSeptember 5th-11th 2015

 

过去十几年,特别是十二五时期,中国国防实力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在中央《建议》首次提到“国防实力上台阶

第四,我国国际影响力再上一个大台阶,扮演世界大国的角色。在“十二五”时期,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已经进入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心,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大的发动机,在国际上的软实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和条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为我国全面对外开放、参与世界治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013年,习近平出访了14国次,7位常委合计出访32个国家;2014年,习近平共出访7次,出访18个国家,足迹遍及五大洲,7位常委合计出访46个国家。截至2015930日,习近平共出访5个国家;7位常委合计出访20个国家。2013年,习近平先后参加国际会议4次,十八届中央政治局7位常委共参加国际和地区间会议10次;2014年,习近平又先后参加国际会议4次,7位常委共参加国际和地区间会议12次;2015年,习近平参加国际和地区间会议5次,7位常委合计参加国际和地区间会议12次,提出诸多“中国倡议,如中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丝路基金,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增加对最不发达国家投资,免除对有关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截至2015年底到期未还的政府间无息贷款债务,设立国际发展知识中心等。习近平同志积极倡导“共赢主义”,主动构造新型大国关系、新型国际关系,主动全面参与全球治理,积极承担大国责任,提供全球性公共产品,充分发挥大国领导作用。

我们已经迈入了“中国的十年”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将迅速扩展全球影响力,成为各国都不可能忽视的一支力量。中国在各种跨国机构中将发挥重要作用,而地缘政治环境也将对中国有利[4]

可以认为,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世界和平发展的中坚力量,发挥巨大的正能量,产生多种正外部性

第五,我国综合国力又上一个大台阶,已进入世界综合国力第一阵营。在此,我将综合国力定义为“一个国家通过有目的之行动追求其战略目标的综合能力,国家战略资源是其核心组成因素和物质基础本文从1990年至2014年间中国和美国八大类国家战略资源以及综合国力占世界比重计算。结果表明,中国综合国力占世界总量比重不断提高,从2010年的14.10%提高至17.13%,提高了3.0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0.76个百分点。与美国的相对差距从1.17倍缩小至0.89倍(见表3)。我们预计,到2020年,中国综合国力更加明显,占世界比重将超过20%

3  中美综合国力占世界比重(1990-2014年)

单位:%

综合国力

1990

2000

2005

2010

2014

中国

5.64

8.09

10.50

14.10

17.13

美国

22.71

20.92

19.30

16.45

15.25

美国/中国(倍)

4.03

2.59

1.84

1.17

0.89

计算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世界贸易组织数据库,联合国人口数据库,世界知识产权数据库,郑云峰协助。

 

目前中国已经提前实现了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富民(小康社会)强国(综合国力)目标。党的十六大报告公开提出的强国目标是:到2020GDP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5]2016年,中国将提前实现GDP翻两番的目标。超过我在1998年提出的综合国力目标,即中国在未来20年与美国的相对差距由3倍缩小为2倍以内,成为在强大综合国力基础上具有主导能力的世界强国。[6]

当时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还提出了2020年的三个量化指标:一是富民目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2%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以上,大体相当于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二是城镇化目标,城镇化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到2020年城镇化率超过50%;三是基本实现工业化目标,农业从业人员比重到2020年降到30%左右。[7]

2014年,中国已经提前实现这三大指标:按汇率法,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GNI)已经达到了7380美元,在世界上排位从2010年的120位上升至96位,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1.2-1.3万美元;按PPP法,我国人均GDP已达到13217美元,(见表4)预计2020年将超过2万美元;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54.8%;农业从业比重已降至29.5%

4  中国人均GDP及居世界位次(2000-2014年)

2000

2005

2010

2014

2010-2014年均增长率(%

人均GNI

(汇率法,现价美元)

930

141/207

1750

128/208

4300

120/215

7380

96/214

14.5

人均GDP

汇率法,2005年美元)

1128

1740

2891

3866

7.5

人均GDP

PPP,现价美元)

2915

5053

9239

13217

9.4

人均GDP

PPP2011年美元)

3678

5675

9430

12609

7.5

注:人均GNI是指人均国民总收入,括号内为参加排序的国家和地区数。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

 

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科技、国防以及综合国力方面的比重上,每隔五年(即五年计划或规划)就会登上一个台阶,在从世界大国走向世界强国的进程将逐渐加快当然,这一进程也与美国十多年来至少犯了三大错误(发动了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制造并出口了国际金融危机)、走向相对衰落有关,这也验证了在全球化激烈竞争的国际背景下“不进则退的简单真理[8]

十三五时期的定位:决胜阶段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大目标,即第一个百年目标,是2002年由党的十六大报告首先提出的。当时,这一目标到底能不能实现?如何实现?人们还不能确定。为此党中央进行过三次重大部署和总体设计,除了党的十六大外,还有2007年党的十七大、2012年党的十八大,并实施了三个五年规划;而每一个五年规划都上了一个大台阶,具有承前启后的积累作用,“十三五”规划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规划。

 

“十三五”时期如何定位

中国各个五年规划时期是如何定位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十一五时期的定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后十年顺利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十二五时期的定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首次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关键词,因此一年之后就成为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主题词:“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那么,“十三五”时期的定位是什么呢?与十一五时期、十二五时期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首先,十三五时期站在更高的发展起点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并提出更高的发展目标2002年党中央在提出这一目标时,十分务实,也留有余地,是希望从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使尚未脱贫的人解决温饱问题,并逐步过上小康水平,把“总体上”三个字拿掉。当时的小康标准就是人均GDP 3000美元,2014年中国人均GDP已达到7000多美元(汇率法现价美元),已经属于上中等收入水平,保守估计,到2020年,中国人均GDP至少要在1.2-1.3万美元之间,接近或进入高收入阶段,超过原定的目标值。

其次,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的最后五年,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收官规划。习近平在《说明》中特别提到“补短板论”,即必须紧紧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发力。他特别提出,中国还有几千万人口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因此中央将这一时期界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决胜阶段的“三大战役”

我们将“决胜阶段”界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面决战期”、“全面决胜期”、“全面建成期”。所谓“全面决战期”,就如毛泽东在1948年所酝酿和策划的三大战役(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了大半个中国一样,在渡江战役之后很快就解放另一半中国,建立了新中国。同样,在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就需要发动三大战役、决胜三大战役

第一大战役是向极端贫困宣战2020年消除国家贫困线人口。

第二大战役是向污染宣战,让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与经济增长、城市化进程彻底脱钩。十三五时期已经确定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的三大行动计划。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工业生产国之一,也是世界城市人口最多的国家,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国家,又是有机污水排放最多的国家,还是土壤污染面积最大国家,这些都将直接危害广大人民的身心健康,已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约束条件和突出的短板。实行这三个行动计划,就是从根本上遏制并扭转长期以来环境污染恶化的趋势,《建议》首次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绿色发展目标,将提高环境质量作为重中之重,将保护全体人民身心健康作为发展的最终目的,进而中国为解决亚洲地区乃至全球环境问题做出重大贡献,如同《建议》所言“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新的贡献。”

第三大战役是创新战役,为中国长期中高速增长提供强大动力。以上两个战役都是做减法,而这个战役就是要大作加法和乘法,特别是要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即要加大引进创新,对外开放获取全球的最新技术、最适用的技术,进行引进消化创新、集成创新、系统创新,还要强化自主创新。

 

后小康时代体现中国道路

中央将“十三五”时期的另一个定位就是:“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如何理解这一定位?有同志提出,可以称之为“后小康时代”,我赞同这一意见。

“后小康时代是一个什么时代?肯定是富裕时代,因为小康是界于贫穷与富裕之间的必经阶段。小康水平小康社会可以称之为中国共产党伟大创新,又是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实践,在发展中国家中走出了独特的“中国道路,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从基本国情来看,中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更是世界上绝对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因此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过程有其自身的发展逻辑,从绝对贫困阶段到温饱阶段,再到小康水平阶段,目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今后是富裕阶段、共同富裕阶段。与此相应的,从发展水平阶段看,先是极低收入阶段、再是低收入阶段、然后是下中等收入阶段,目前是上中等收入阶段十二五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十三五时期则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接近或达到高收入阶段,进而在“十四五”、“十五五”时期迈向共同富裕的高收入阶段

正是基于中国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阶段性的认识和分析,可以认为,2020年的中国就是共同富裕时代(简称为共富时代。当然,不止是到2030年,可能还要延长到2040年、2050年,也就是第二个百年目标,不仅如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且实现共同富裕的“大同世界”。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就是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目标,诚如习近平在《说明》中所要求的,即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倒推,厘清到时间节点必须完成的任务,又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顺推,明确破解难题的途径和办法。

                                         (编辑 杨利红)

 



¨ 此文系作者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510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的解读和体会。初稿写于2015114日,1123日定稿。

* 胡鞍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先后担任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1]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2002118日。

[2] 2015年美国1-9月对华贸易额达到4416亿美元,超过美国和加拿大的贸易额(4381亿美元)。彭博社,2015114日电。

[3] 韩冰:《中国科研的进步与差距》,《经济参考报》,20151030日。

[4]美国欧亚集团总裁伊思·布雷默:《中国的十年》,美国《时代》周刊,2015831日。

[5]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2002118日。

[6] 胡鞍钢:《构建中国大战略:“富民强国”的宏大目标》,《国情报告》2002年专刊,20021112日。

[7] 曾培炎:《新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79-8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

[8]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形势逼人,不进则退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2118日)。

胡鞍钢

胡鞍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4年01期

总期号:296期

2023年12期

总期号:295期

2023年11期

总期号:2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