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分享:

金融战与现代战争(上)

乔良 来源:《经济导刊》2016年06期 2016.06.08 17:32:27
“金融战”是一个国家运用金融武器、包括金融投机机构所使用的各种金融工具,去搞垮其他国家经济的特殊战争。美国金融战特点是制造趋势,当一个趋势形成之后,金融投机家们就有了用武之地,他们在为自己获利的同时使美国实现战略利益。金融战的最终目的是要争夺资本。当今,在美元、欧元、人民币三分天下的形势下,金融战的最后厮杀何时到来,我们拭目以待。

金融战与主权信用创造

什么是金融战

金融领域里有许多争夺和厮杀,它属于市场行为,不是金融战。无论是投资还是投机,做多还是做空,都源自于人的趋利本能,这是金融资本市场中的常态。

我们看到的大部分金融战,特别是迄今40多年来的金融战,差不多都是国家行为,而且基本上是一个国家使用一种货币的行为。这个国家的名字叫美国。

美国的金融战是一种国家行为,它运用金融武器,其中也包括一些金融投资机构所使用的各类金融工具,在金融战中搞垮其他国家的经济。武器的功能都是一样的,就看你用来做什么。猎枪可以杀死猎物,也可以杀人。金融战和金融投机行为的区别也就于此,它们同样都可以开枪,而两者达到的目的不同。金融投机行为是为了让自己获利,而国家行为是要通过损害甚至搞垮一个国家,使本国获利。这是一种特殊的战争。

美国打金融战主要是制造趋势。当一个趋势形成之后,索罗斯这些金融投机家们就有了用武之地,他们在为自己获利的同时也让美国实现战略利益,而金融战的本质和最终目的都是要争夺资本。

美元的绊脚石

    45年前,也就是1971年8月15日发生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我看来是20世纪最重要的事件,它的重要性甚至并不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逊色。二次大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从大英帝国手中接过了货币霸权,为了拿到这个霸权,美国政府给全世界做出一个承诺:全世界货币锁定美元,美元锁定黄金,每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当时全世界75%到80%的黄金储备在美国人手里,美国人认为用这样规模的黄金储备为美元背书没有任何问题,并认为就此能够拿到货币霸权。人算不如天算,从1944年7月到1971年8月,美国人踉踉跄跄地走了27年后,发现其实它没有实现货币霸权,因为黄金成了美元的绊脚石。只要信守每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承诺,美国就不能够随心所欲地印刷货币,但是因为承诺在先,美国人最希望获得的霸权却无法得到。

二战结束之后,美国人愚蠢地连续卷入了两场战争: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这两场战争使美国人损失弥巨。朝鲜战争阵亡45000名官兵,越南战争阵亡49000名。仅越南战争,美国就损失军费8800亿美元。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每年的GDP才2万亿美元。可是即使花掉这么多真金白银,但战争还没有结束,美国还需要在越南战场上投入更多军费,但是美国已经拿不出钱来了。

美元“一仆二主”的窘迫之境

这时候西方的经济学家、政治家都看到了美元的窘迫之境。比利时的经济学家特里芬发现了美元的两难问题,即“一仆二主”。美元既是美国的主权货币,又要担负起国际储备、国际结算、国际流通的责任,这就使美元“一个仆人”要伺候“两个主人”:美国自己和全球市场。这本身就产生了一种悖论:美元要为美国服务,才能让美国获利;可是又必须担负起为全球提供结算货币的责任。美国不是救世主,不是慈善家,不会白白把钱给出去。怎么办?美国只能用钱买东西,通过这种方式为全世界提供流动性。为了获得美元这样一个国际结算货币,全世界就要把自己的产品和资源卖给美国人,美国借机可以压低别国资源和产品的价格,然后从中获利。可是如此一来美国的资产负债表上就出现了逆差。这时候美元还想成为一个在国际上有信用的货币,就变得困难了。

关闭黄金窗口,美元与黄金脱钩

美元一直处在逆差中,导致在国际上的信用一路走低。法国总统戴高乐问财政部长、央行行长,法国现在有多少美元?财政部长报告说,大概有22到23亿美元。戴高乐说,把它们全部提出来给美国,把黄金换回来。法国人这么一干,世界上其他有外汇盈余的国家纷纷效仿,美国被逼到了死角上,直到1971年8月15日,美国再也撑不住,当时的总统尼克松宣布关闭黄金窗口,美元与黄金脱钩。

有人认为,美元与黄金脱钩是一个阴谋,我倒倾向于认为美国人此举是出于一种无奈。但是1971年8月15日注定要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日子之一。从这一天之后,这个世界上诞生了一个金融帝国,而人类也就从此开始进入金融殖民的时代。

当时,美国的财政部和美联储委托一个年轻学者迈克尔·赫德森,让他研究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对美国和世界会产生什么影响。几个月之后,迈克尔·赫德森拿出来关于黄金非货币化影响的报告,30多页纸的报告其实就说了一句话,短期对美国有好处,长期如此无异于慢性自杀。但是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的官员们拿到这个报告以后喜出望外:世界上还有这么好的事情,我们仅仅靠印纸币就能从全世界获利。为什么不让它从短期变成一个长期的好处呢?于是这就变成了美国长期性的一项国策,美国人通过印刷货币,从全世界获利。

    有人会问,你这么说有证据吗?实际上,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实永远掌握不到它的直接证据,但重要的是从它长期的行为中体验它的指导方针。

认识这个问题我们只有两个办法。一是靠判断,二是靠逻辑。为什么我说美国人40多年来把它变成了一项国策呢?从1971年8月15日之后的40多年间,只有克林顿时期短暂的两年,美国的资产负债表出现了贸易持平,其他时间则是年年逆差。美国的金融和高科技人才高手云集,怎么独独解决不了逆差问题?因为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正是美国人要做的事情。

没有锚的美元,将漂向何处

    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就像一艘大船摘掉了锚,它将漂向何处呢?美国政府自己也知道,货币没有锚是不行的,总要锚定一个东西。美国人当然相信可以用政府信用来支撑它的货币,这种货币被称之为主权信用创造。但是仅仅靠政府的主权信用,足以长期支持美元吗?当时正是冷战时期,美国即便可称为是世界的老大,政治影响力强大,科技创新力与经济实力也很强,军事力量更强大,但当时还要面对另一个强敌苏联。仅仅靠美国的国家信用,还不足以支撑美元的地位。

所以美国人想到,美元应该跟另外一支锚挂钩,那就是大宗商品。1973年,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两年,美国人让美元跟世界上最重要的大宗商品石油实现了挂钩。美国利用第四次中东战争的机会,迫使欧佩克组织同意,全球的石油交易用美元结算。获得了这个权利之后,美国实际上迫使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不得不接受美元——只要使用能源、进口石油,就必须使用美元。通过这种信用创造,美国强制性地使美元成为国际结算货币,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货币如何变成了“祸币”

    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案例,一国或一个经济区域因为货币供应不足,或者说资本不足,抑制了工商业的活力和经济的发展。当美元变成纯粹的信用纸币时,这种情况突然就扭转过来了。当年货币供应不足是因为要使用黄金这种货币,而黄金或白银的开采量是有限的,这就导致流动性不足。也就是贵金属货币跟不上人类经济发展的需求。

    而现在美国人突然找到一种方式,用纸就可以变成货币,然后就可以无限地创造出资本,它对于经济实际上是有推动作用的,但是与此同时带来的麻烦也很大。美联储从1913年成立到2013年,一共发行了10万亿美元,听上去不算一个了不起的数字,但由于美元是国际结算货币,按照现在的统计,它在全球的流通量每年达到了2000万亿美元,而全球的实物GDP全部加起来不过70多万亿。

    这么多美元在全球流通,显然实体经济是跟不上它的,怎么办?美国就要为美元找到去处,找到消化、存放美元的办法,于是找到虚拟经济这个池子。全球的资本在虚拟经济池子里的流通量远远超过了在实体经济中的流通量,这就为那些金融投机家们提供了巨大的施展空间。从1971年8月15日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美国政府第一次获得了可以随意发行美元的权利,就会充分使用这个权利。大量的美元就像洪水一样倾泄出来,美国人当然不能让它淹了自己,而是要向外倾泄,涌向其他低洼地方。这种行为可能使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意外地获得充足的资本,让所有项目都能够获得充足的资金,有可能出现短暂的繁荣。但是这种繁荣是美国人种下的,最终是要收割的。

    收割的办法是什么呢?美国的办法就是“关闸断流”,如今美国人已经三番五次在尝试这个事情。某种规律性的东西渐渐开始呈现:从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美国人就开始开闸放水以后美元大致经历了三大周期。

 

美元三大周期

美元周期:10年走弱,6年走强

从1971年开始到1980年,美元走弱10年;从1980年到1986年,美元指数走强6年。从1987年到1997年,美元指数再次走弱;1997年到2002年美元指数再次走强。然后从2002年美元指数再次走弱,一直走到2012年。从中我们看一个很有意思的趋势:10年走弱,6年走强;这样的循环至今已经走了两个半周期了,即将又是一个6年走强。最早是日本的女经济学家岩本沙弓发现了美元的一个大致周期,她说美元大约有连续两个60多个月的走低之后,会有80多个月的走强,然后接着又是两个连续60多个月的走弱,然后又是一个80多个月的走强。中国的一位研究黄金的经济学博士后来把这个周期更加量化,认为美元大致是个10年走弱,6年走强的规律性走势。在这样一个周期期间会发生了什么事情?

第一次美元周期与马岛之战

1971年到1980年期间,是美元指数走弱的时期,也意味着是美联储将打开“泄洪闸”进行泄洪了,拉美成为美元的“泄洪区”,获得了充足的流动性,拉美的经济就出现了繁荣。拉美人自认为很了不起,觉得是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奇迹。可是在美国人眼里,你只是一只孙猴子,根本翻不出美元的掌心。到了1980年,美联储关掉了泄洪闸,减少对拉美的资本供应。拉美开始出现金融危机的征兆,但这还不意味着这些资本自然就会回到美国来,美国需要一场危机把这个地方的钱撵出来。怎么能够以最快的方式来一场危机,就是打仗,战争是快变量。当时,为了使阿根廷已经面临危机的经济得以转嫁,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发动了马岛战争。开战之前,他专门征求了美国总统里根的意见,里根当时的回答是,这是你们和英国人之间的事情,与美国无关,我们不持立场,我们保持中立。加尔铁里信以为真。结果阿根廷惨败。战后拉美的投资环境迅速恶化,这时美联储不失时机地吹起加息的号角,于是那些犹豫不定的投资人把资本迅速从拉美撤出来,纷纷追捧美国的金融市场和加息后的美元资产。美国实现了一个债市、期市、股市的“三市齐牛”,让美国人赚得盆满钵盘。美国人赚够了并没有收手,拿赚到的钱重新回到拉美,去收购拉美跌到地板价的优质资产,又狠狠地再剪了一回拉美的羊毛。

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美联储可以自由发行美元。但美国人开销很大,财政和贸易赤字越来越多,那么美联储是不是可以继续印钱呢?如果无休止地使用印刷货币的权利,美元就将贬得一钱不值,为此美国人就通过发行国债,把这些钱借回来,左手倒到右手上,然后再次花出去,这样就使美国形成了一个金融循环链条。所以美国根本不害怕贸易逆差。只要美国能做到资本项目是顺差,只要能借到钱,经常项目即使出现40年的逆差也无所谓。而保持资本项目的顺差不那么容易,要跟其他也需要资本的国家进行争夺,这就是金融战的根源。

第二次美元周期与亚洲金融危机

1987年,美元指数再一次走弱,这一周期又是10年,一直到1996年年底。这一次的“泄洪区”是东南亚。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世界上经济最热的词是“亚洲四小龙”,“四小虎”。尽管在这10年里这些国家和地区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但也仍然没有跳出美元的掌心,1997年美联储开始关闸断流了,东南亚开始出现金融危机,资金链条开始断裂,流动性不足。这个时候美国人要把资本从亚洲撵出来,靠什么办法?还是同样的办法,那就是让这个地方出现危机,让投资环境恶化。

东南亚当时的形势候打一仗几乎没有可能。但不打仗不等于不能制造危机,于是索罗斯带来了量子基金,身后跟着全球上百家对冲基金。他做足了功课,搞了各种各样的宣传攻势。然后选准了东南亚最薄弱的环节——泰国泰铢,发动群狼似的攻击,一个月便攻陷泰铢,然后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经过传导效应,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日本、俄罗斯等都被席卷,形成亚洲金融危机。

危机爆发之后,美联储不失时机地再次吹起加息的号角,在亚洲聚集的这些资本迅速抽逃到美国,一是避险,二是去挣加息后美元资产的钱。但是真正获利的依然是美国,这次给美国带来了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的第二个大牛市,让美国人再次赚得盆满钵满。而美国人拿到这些赚到的钱返身来到亚洲购买当地的优质资产。当时,韩国的大妈们纷纷为国分忧,捐出自己的金手镯、金项链、金戒指,阻止西方国家的资本,特别是美国的资本购买韩国的优质资产。但是她们的力量太薄弱了,最后韩国政府不得不使用行政手段,制订了法规宣布,任何时候韩国的优质品牌如三星、大宇之类的企业,即使破产,也不得卖给任何外国资本,这才挡住了国外的恶意收购。

第三次美元周期与中国发展

    这个事情再一再二,是不是还会有再三?如果从2002年美元指数走弱开始算的话,它的这轮周期应该在2012年结束。假如2012年结束,“泄洪目的地”就是曾经在过去10年里被美元充分灌溉的地方,它应该出现危机才能让资本撤出来。可恰恰就在2012年,钓鱼岛、黄岩岛这些事就全来了。它仅仅是个巧合吗?难道不是美国人为了这10年到来的时候,预先布下的炸点吗?

    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美国认为,它已经成为一个可以靠印钱就能活下去的国家,谁还愿意去干脏活、苦活、累活呢。美国的中低端制造业全部变成垃圾产业、夕阳产业,都转移到了其他的国家,美其名曰“全球化”。让其他的国家成为美国的工厂,给美国打工,美国则开始玩起高端的金融游戏。但美国人玩过了头,玩出了次贷款危机、金融危机。怎么办?不恢复实体经济还有什么办法呢?实体经济又如何恢复呢?

    当时奥巴马亲自找乔布斯,问他能不能把企业从中国迁回美国,美国需要你的工厂,需要就业率。乔布斯的回答是做不到,因为美国无法在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给予企业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而这在中国的很多地方——深圳、广州、珠海、温州、苏州、杭州、上海,全都可以做到。美联储只得再一次开始搞一轮接一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小布什干了三回,连印了三次钱,然后把烂摊子交给奥巴马,奥巴马上来就连印了四次钱。这就意味着美国一直在泄洪放水,所以说美国人只要QE,只要量化宽松在继续,就无法关掉闸门。

    既然无法关掉闸门,2012年的中日钓鱼岛争端、中菲黄岩岛争端这些本来可以成为炸点,给地区的投资环境带来破坏性的事件,美国人就不能让它爆发。所以说钓鱼岛、黄岩岛都没有最后成为一个爆炸点,如此一来,大家就耐心地等待,等到美联储结束QE。2014年初,美联储宣布将在本年度某个适当的时候结束QE,新的情况开始出现。

    2014年上半年,中国和越南因981钻井平台险些擦枪走火。但是由于时机还不到,表面上看是我们很理性地把它处理了,但实际上是美国也不需要那个时候完全炸响。2014年的5月我到香港,有关方面估计,香港占中即将发生。但是从5月直到9月下旬什么都没有发生,然而,9月27日美联储刚宣布结束QE,9月28日香港占中就发生了。香港占中的组织者猖狂地叫嚷,这次一定要流血,只有流血才能解决问题。背后的台词是,一旦流了血,西方就有足够的理由对中国进行制裁,然后你的投资环境就恶化,资本就会抽逃,美联储就可以加息了。但是在中国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的克制下,“占中”事件平稳解决。。结果,美联储举着加息的号角就是吹不起来,一直到2015年12月初才勉强吹响。可是勉强吹响后,形势也完全不像前两次那样,一听到加息的号角,资本就大举回撤。为什么不是这样?因为中国和欧洲。(未完待续)

(整理  迟晨光)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4年01期

总期号:296期

2023年12期

总期号:295期

2023年11期

总期号:2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