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分享:

区块链、暗网与黑暗虚拟权力

张捷 来源:《经济导刊》2017年09期 2017.09.26 13:18:06

 

对隐秘世界的关注,多来自于公众事件,暗网被我们关注也同样如此。2017 6 月,中国女孩章莹颖在美国的遭遇,牵动了很多人的心,而其中涉及了一个以前普通人不熟悉的领域,就是暗网!在这个各种舆论

被网络巨头所绑架的时代,我们很难听到和看到有关暗网的阴暗面和它带来的负面影响。犯罪嫌疑人在暗网上活动频繁,而暗网背后的网络黑社会更为可怕。

暗网及其对现实社会秩序的威胁

网络世界已逐渐为人们所熟知,但网络上的 “地下世界”却鲜为人知。地下的暗网是现实存在的。这里公开交易毒品、枪支、儿童色情以及许多违法活动,甚至恐怖组织也在这里招募成员,策划发动袭击。人们通过加密的隐身软件才能进入这个普通搜索引擎不能发现的空间,一切交易都是通过执法人员监管不到的虚拟货币隐秘进行的。

如何理解暗网及其概念有多种说法,参照维基百科的解释,所谓“暗网(Dark Web)” ,其广义统称是那些只能用特殊软件、特殊授权或对电脑进行特殊设置才能连上的网络,使用一般的浏览器和搜索引擎

是找不到暗网内容的。与此相对,一般常用的互联网,由于可追踪上网者的真实地理位置和通信并进行身份识别而被称为“明网(Clearnet)”。

章莹颖案件最引发关注的信息之一就是,嫌疑人克里斯滕森曾于今年4 月浏览 “绑架101 网站上关于完美绑架幻想、绑架计划入门等内容的帖子,而这个网站就是一个暗网。“绑架101bduction 101)是一个聚集了捆绑、虐恋、恋物癖和另类性癖爱好者的社交网络,有近600 万名注册用户,该网站上分享了超过3000 万张相关主题的图片和4 万段录像。由此推断,克里斯滕森很可能将章莹颖绑架并通过暗网进行人口贩卖交易(参见《章莹颖的遭遇,真的与“暗网”有关?》,王梓辉,《三联生活周刊》)。这个拥有600 万用户的网站,为何没有被法治国家的司法所干预和查禁?网站运营的资金从何而来?而暗网无法公开做广告、做营销,它们如何拥有这么庞大的用户群?暗网的存在,已经对现实的社会秩序构成了实实在在的威胁。

“隐形信息”和暗网

暗网问题很难解决,原因有多种,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跨国犯罪的复杂性与多层匿名机制的复杂性结合在一起。暗网所构成的威胁不受地域限制,因此中国可能与其他国家一样面临危险。有一种说法,网络上只有少量信息处于公众可以搜索的状态,还有很大部分信息是“隐形”的,其中包括通过特殊的加密验证手段运行的官方机构网站,也包括上面所说的非法网站。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角,冰山绝大部分存在于水面以下,我们无法看到。如果信息的比例真的是这样,那么我们就如同井底之蛙。

这个非法的暗网体系构建起一个强大的网络虚拟社会,这个社会与我们普通人群是隔绝的,各种超越法律和道德的行为畅行无阻。暗网之外的人无法看到这个阴暗面,而暗网之外的上网者的各种大数据却极有可能被肆无忌惮地窥探和挖掘。暗网成为无法被网络自动收集信息、自动进行数据分析的虚拟社会。

根据各种公开信息,暗网这个概念最初是在1994年由美国军方科学家提出的。19965月,美国海军研究实验所的3名科学家提交了一篇论文,题目是《隐藏路径信息》,论文提出要打造一个系统,使用者在连接因特网时不会向服务器泄露身份。在这个系统构想中,保护数据的密码因为像洋葱一样层层叠叠,于是他们将之称为“洋葱网络”(Tor, The Onion Router)。暗网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一种特殊的网络协议,将网络上的每一个终端连接起来,但每一个终端都没有确定的IP地址,而是通过暗网的协议去传输。

构建暗网,实质上就是在网络上建立一个监管者看不到的虚拟专网。这个专网其实有很多作用,构建虚拟专网的技术是非常成熟的,我们称之为VPN,虚拟专用网络的功能是:在公用网络上建立专用网络,进行加密通讯。在企业网络中有广泛应用。VPN网关通过对数据包的加密和数据包目标地址的转换实现远程访问。VPN有多种分类方式,主要是按协议进行分类。VPN可通过服务器、硬件、软件等多种方式实现。VPN使用的是互联网上的公用链路,因此VPN称为虚拟专用网络,其实质就是利用加密技术在公网上封装出一个数据通讯隧道。

其实我们生活当中的暗网比比皆是,比如黑客网络,如果我们的电脑中了木马病毒,就极有可能已成为黑客控制的“肉鸡”,在暗网的控制下工作,为他们做各种分布运算、云计算等,还可以作为暗网信息的中转站,为暗网掩盖真实的数据路径而转发信息。信息的IP包头是可以重新打包的,把传输者变成了信息源。其实这样的技术很早就有,把IP包的数据包头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也当作是数据,再加上一个新的包头,中间的“肉鸡”成为外面看到的信息源。这些暗网数据量是巨大的,而且给网络使用带来巨大的流量耗费,而成本都是网络合法使用者支付的。

除了上述被动的接触和产生暗网数据以外,其实很多人就在主动地使用着暗网。最常见的就是各种“翻墙”软件,这些软件掩盖了上网者真实的数据传输,可以让上网者登录到政府禁止浏览的网站。如果把“翻墙”软件也作为暗网的一个应用,可想而知暗网实际上的数据量肯定是很大的了。而很多企业级的应用,也希望能够在公用的网络之上构建自己的专用应用,而此类应用合法的居多,但非法的也会有,灰色的更多。比如网络上的各种商业交易,在电商不注册、不纳税的背景之下,为了避税的灰色企业级专业网络就不少,各种跨国公司、财团也做这样的事情。而政府的很多内部职能和业务,也以虚拟专网VPN的方式构建专用的网络。

如果按照广义的暗网概念,这些VPN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其中那种利用加密技术建立的非法的“暗网”,是网络社会中存在的毒瘤,对国家和社会的安全和稳定产生巨大影响。为此,各国政府都想尽办法加强对“暗网”的管理,创新安全技术监控手段,打击网络犯罪。中国也政治采取措施加强管理。20171月,工信部出台了《关于清理规范互联网网络结构服务市场的通知》,规范的对象主要是未经电信主管部门批准,无国际通信业务经营资质的企业和个人,租用国际专线或者VPN,违规开展跨境电信业务经营活动。

区块链技术可能被暗网世界的犯罪行为所利用

对网络世界的暗网,区块链技术起到了什么作用呢?区块链可以成为暗网构成独立的虚拟社会、进而成为独立的黑社会王国的关键性技术和手段。在没有区块链的时代,暗网的信用体系必须依赖传统的金融系统,给相关机构提供了在网络技术之外追踪和监管犯罪行为的手段。但在区块链之下,暗网世界可以有自己的独立信用体系,从而可能脱离线下的信用体系的追踪,独自成为一个封闭的、不受实体和线下控制的系统。我们常说区块链“去中心”的好处,但是下面的暗网已经成为另一个中心。

一个涉嫌违法、会被国家司法力量打击的暗网,如果实现了一个去中心化的结构,有自己独立和封闭的信用体系,以及可以完全在线上流通的数字货币,那么要抓住它就无从下手。尤其是,法律有国界和主权,但在“网络无国界”的情况下,对国际间的司法规避行为进行打击,不是一个国家的司法机关所能够办到的。黑客世界的区块链下,大量的数据被分布存储在各个“肉鸡”上,如果只是抓住某个“肉鸡”,一点作用也没有。区块链技术的优点,给暗网的犯罪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在监管力量达不到的暗网世界,区块链技术更重要的角色是公信力和信用的提供者。20175月,流行全世界的勒索病毒,要求中毒的用户支付比特币,以区块链为核心技术的比特币,不断地挑战着全球央行的反洗钱能力和司法的追赃能力,罪犯敲诈了巨额财富之后可以逍遥法外。在没有比特币这个支付手段的时候,犯罪分子怎么敢这样做?在调查违法违规的VPN时,入手的关键还是这些VPN的运营要从现实世界获取金钱和信用,如果在区块链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去中心化的信用体系虚拟运转,而且还能够超越国界,你还有什么手段去限制和管理这些违法犯罪活动?

对暗网下的网络虚拟社会,我们真的有能力管住吗?即便在美国,想要管住这个暗网也是很困难的,美国打掉全球最大的暗网,所依靠的却是传统的手段——钓鱼,现代的高科技都很难发挥作用。如何才能够对付暗网中的犯罪活动?暗网应用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之后,传统的手段是否还有能力打击它的犯罪活动?

暗网上还有恐怖组织的活动,各国之间的间谍战。斯诺登事件让我们窥见美国庞大的网上间谍活动之一斑。暗网的背后不光有黑社会犯罪活动,也有国家间的现代网络战争,有恐怖暴力的血雨腥风。

警惕暗网,主动监管

关于网络安全问题,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评估,对现实的风险不能回避。中国的互联网是美国的接入网,我们的网络行为除了境内的业务,还要与美国ICANN合作,需要根服务器提供域名解释和服务器权限。而且对网络上境外的行为,最多是在明网上做一个“墙”的限制,而这个墙的作用是有限的。而在暗网层面的线上控制手段,更是少得可怜。而美国因特网是在美国军方节点开放给社会免费使用的基础上建设起来的,网络是按照权限向下透明。我们没有足够的权限,向上就是一个看不透的天花板。如果他国军队是这个网络虚拟世界的主宰,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我们需要网络,就不能回避暗网的存在和它所带来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第一需要加大监管力度,持续排查和查封非法“暗网”。其次,是需要考虑建设自己的公网,能够与国际展开平等的互联,而不是被动地接入他国网络节点。只有这样才能够控制暗网的虚拟世界,与网络霸权国家有国际谈判的筹码。就如同我们的各种应用,不能完全依赖和建设在GPS之上,我们需要自己的北斗系统,否则我们的一切研发与技术基础都要掌控在他人手中。

区块链技术的出现,暗网对现实世界的影响和随之产生的信息不对称,带来了很多新问题。脱实向虚已经不是仅仅经济领域,更向政治领域和隐秘世界发展。区块链技术建立了数字货币,网络虚拟去中心的信用体系建立了,这背后就是网络的虚拟政权在建立。这是未来世界控制权的核心竞争。

(编辑  杨利红)



* 张捷,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相关阅读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4年01期

总期号:296期

2023年12期

总期号:295期

2023年11期

总期号:2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