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分享:

我国石化产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

王基铭 来源: 2019.11.04 13:40:45


 

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石化产业已建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生产的石油产品和化工产品基本满足国内需求,产业规模跻身世界石化大国前列。但是面临着原油价格宽幅震荡、科技革命加快推进等新形势,同时也面临着中美贸易摩擦等严峻挑战。 

我国石化产业的发展

产业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2018年,我国炼油能力达到8.4亿吨/年,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炼油总能力的16.5%;乙烯能力达到2505万吨/年,也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乙烯总能力的14%;合成树脂产能达到8523万吨、合成橡胶产能达到623万吨、合成纤维产能6206万吨,分别占世界总产能的29.0%32.3%66.3%,均居世界第一位;已建成千万吨级以上规模炼厂28座、百万吨级乙烯装置8套,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和沿长江经济带等大型炼化一体化基地;生产的油品和石化产品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支撑了我国的大国地位。

技术水平显著提升

近年来,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我国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强化科技创新,积极组织技术攻关和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我国已拥有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全流程炼油技术,蒸汽裂解制乙烯成套技术,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己内酰胺、苯乙烯、聚酯、丙烯腈、顺丁橡胶和丁基橡胶等石化产品生产技术,以及煤经甲醇制烯烃和煤经合成气制乙二醇等现代煤化工技术,部分自有技术已出口到国外,具备了依靠自有技术建设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乙烯、百万吨级芳烃以及部分下游衍生物生产装置的能力,支撑了我国石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石化智能试点示范取得成效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石化产业大力推进智能工厂建设,在九江石化、镇海炼化、茂名石化、上海石化、普光气田等企业开展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动了企业生产方式、管控模式的变革,提高了安全环保、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绿色低碳水平,提升了企业先进控制投用率、生产数据自动数采率、劳动生产率,初步建立了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运营管理新模式,生产优化从局部优化、离线优化逐步提升为一体化优化、在线优化,提质增效作用明显,促进了集约型内涵式发展。

行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而不强、油气对外依存度偏高

我国石化产业的规模已进入世界前列,但仍存在大量小炼油、小化工厂等产业布局不合理现象,产业集约化程度偏低,投资利润率、工业增加值率、劳动生产率等方面与世界石化强国还有差距,存在“大而不强”、“快而不优”的问题,国际知名品牌较少,国际竞争能力较弱。

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大。近年来,我国石油和天然气需求量不断增长,进口量不断增加,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大。2018年我国原油进口量达到4.6亿吨,而国内原油产量仅为1.9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70%2018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2774亿立方米,同比增幅17.1%;天然气进口量达1242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达44.8%,同比增加6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不合理,炼油及部分石化产品产能过剩

近年来,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国家下放了新建炼油及石化项目行政审批事项,委托省级发展改革部门核准。但由于没有同步,一些企业盲目扩大产能,国内现有产能集中释放,导致我国炼油及部分石化产品产能出现严重过剩局面。在2017年炼油产能增加3760万吨/年之后,2018年又新增1200万吨/年,达到8.4亿吨/年,原油加工量为6.04亿吨,产能利用率72%,远低于全球炼油企业83%的平均开工率,炼油能力过剩约1亿吨/年。同时,部分主要石化产品也呈现明显的结构性过剩。2018年,我国大宗石化产品中,甲醛、己内酰胺、双酚A、聚苯乙烯、聚甲醛、丁苯橡胶和顺丁橡胶等产品产能利用率低于70%,一边为产能利用率低,另一边又大量进口;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合纤原料及其它有机化工产品等产能满足率超过100%。虽然炼油和部分石化产品产能呈过剩态势,但各地发展炼油和乙烯项目的热潮仍然高涨。据预计,2020年我国炼油能力将达到9.1亿吨/年,2030年将达到10.4亿吨/年,炼油产能利用率将保持在70%左右,过剩产能将超过1.5亿吨/年。

经过多年高速发展,我国石化产品基本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提高发展质量的问题日益突出。产品品种牌号、功能档次、质量稳定性等方面有待提高,通用石化产品供应过剩,而高性能碳纤维、电子化学品、功能性膜材料等石化高端产品主要从国外进口,许多是从美国进口,存在卡脖子隐患。

在中美博弈中面临的主要挑战

中美经贸摩擦对我国石化产业的影响

中美石化产业存在结构性差异。我国石化产业是以加工贸易为主,能源禀赋导致石化产业原料必须依赖进口,出口贸易则多为服装、塑料制品、鞋类、轮胎等低利润商品;美国则以出口原油、基础化学原料和高端石化产品为主。

虽然我国具备依靠自有技术建设千万吨级炼厂、百万吨级乙烯和芳烃装置能力,但原始创新能力不强,缺少部分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缺少高端石化产品生产技术。如超高温高压条件下测控仪器装备核心部件、地震勘探仪器设备等油气勘探开发领域技术装备,航空航天发动机、高铁齿轮箱等配套用高端润滑油脂产品,聚烯烃弹性体、热塑性弹性体、高端碳纤维、耐高温耐油密封橡胶等高端合成材料生产技术;石化装置用的高性能、高参数泵和阀门以及工业控制服务器、网络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等,大量依赖进口,有的甚至被美国掌控。

中国对美国石油化工产品贸易整体呈逆差,下游制品为顺差。2017年中国自美进口原油、天然气等能源以及有机化学品、塑料、橡胶等石化产品共计148.9亿美元,对美出口能源化工产品共计98.9亿美元,整体呈50亿美元贸易逆差,但下游塑料制品、橡胶制品和纺织服装类产品则为593亿美元顺差。

中美贸易摩擦两轮征税后,美国合计2500亿美元加税清单中涉及价值195.3亿美元的能源化工及下游制品,占涉税金额的7.8%。中国合计1100亿美元加税清单中涉及价值121.2亿美元的能源化工及下游制品,占涉税金额的11%。总体看,能源化工产品及下游制品在整个中美互征关税清单中占比并不大。

美国是中国的石化下游制品主要出口目的地,对中国下游制品加征关税,间接对上游石油石化产品市场需求带来较大影响。美国2500亿美元清单涉及中国橡塑制品127.8亿美元,约占国内橡塑制品出口额的20.5%,分别覆盖中国对美塑料制品、橡胶制品出口总额的67.1%93.3%。加征关税将大幅减少中国橡塑制品对美出口,进而间接影响石油石化行业整体产业链健康发展。

能源及石化产品基本上已经全部涵盖在中美双方前两轮的加税清单中,后续如果继续扩大加征关税范围,直接影响已很有限。但进一步加征关税将涉及大量家用电器和纺织品服装,对其上游塑料、合成纤维及其相关原料间接影响很大。

经济增速放缓,成品油需求增长缓慢

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我国成品油消费增长和消费结构相应发生变化。 2000-2010年,我国成品油表观消费年均增速8.4%,“十二五”期间降至5%。而2018年成品油表观消费量3.21亿吨,同比仅增长0.4%。其中与居民消费相关的汽车和航空业的快速发展,拉动汽油和煤油持续保持较快增长。与工业生产密切相关的柴油消费已经进入阶段性平台期。消费柴汽比由最高2005年的2.271降至2018年的1.251

市场化进程加速,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2015年开始,国家已对地炼企业有条件放开原油进口权和进口原油使用权。截止目前,国家发改委已正式批准36家地炼企业进口原油使用权1.0196亿吨和相应的原油进口权,而且还将继续扩大。进口原油大门的敞开使得地炼产能快速释放,市场份额明显上升,国内成品油市场多元竞争格局凸显,市场化进程加快。

替代能源和煤制油发展加剧油品市场竞争

近年来 汽车动力多元化,天然气汽车、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快速发展,同时我国的生物燃料和煤基燃料也迅速发展,这些都直接影响石油及成品油的消费需求。

截至2018年底,我国CNG汽车保有量626万辆,LNG汽车保有量44万辆。预计2020年,天然气汽车总保有量将达到1000万辆。

电动汽车技术进步将深刻影响炼油工业发展。截至2018年底,我国纯电动汽车保有量211万辆左右。目前,荷兰、挪威、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先后列出了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在汽车行业实施“双积分”政策的同时,也启动了相关研究,助推电动汽车快速发展。预计2020年和2030年,电动汽车保有量将分别达400万辆和3300万辆,占汽车销量的比重分别为3%20%。远期,当电池技术突破后,电动汽车将更快发展。随着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加速发展,将直接威胁成品油的消费需求,西安、广东、深圳、海南等地已明确优先发展氢能,使成品油市场发展空间缩小。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财政部等十五部门已联合印发《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基本实现全覆盖,加快了我国生物燃料的生产步伐。

煤制油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煤炭深加工行业。截至2018年底,煤制油产能达868万吨/年,产量726万吨,其中柴油433万吨,石脑油293万吨,还有少量液化气和汽油。根据《煤炭深加工产业示范“十三五”规划》,预计2020年将实现产能1300万吨/年。

我国石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加强产业发展重大战略规划的宏观调控,化解产能过剩

根据我国成品油市场需求分析,建议2020年我国炼油总能力控制在8亿-8.5亿吨,2030年我国炼油总能力控制在9亿吨以内。为此,建议加强国家层面的宏观调控,及时出台相应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科学有序控制炼油产业发展速度。严格实施政策约束,严禁在不具备资源条件、环境容量的地区新建炼厂;在不具备市场潜力、产能已明显过剩的地区要下决心缓建或停建已经规划批准的炼油建设项目。研究制定淘汰落后产能的刚性指标,明令设置安全、环保、质量等限制门槛,及时制定产能退出的标准及善后处理相关政策,坚决化解产能过剩

加强科技创新,加快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

面对中美经贸摩擦,美国剑指我国的“卡脖子”技术问题:一是要针对我国石化产业高端石化产品生产技术短缺的问题,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集中努力研发高端石化产品,加大替代进口产品力度,满足汽车、航空航天、高端制造等行业的需要,抗衡经贸摩擦风险;二是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大宗产品生产技术升级换代,助力石化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三是加大对仪器仪表、机械、装备制造和软件开发等企业支持力度,加快研发石化产业用的精密仪器仪表和专用设备,解决“卡脖子”隐患。

加强原油供应体系建设,提高能源保障能力

2018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高达70%,预计2020年原油对外依存度仍将超过70%,远超国际公认的50%警戒线。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原油供应体系建设,保障资源供应能力。一是加大进口原油通道建设,重点巩固和完善西北、东北、西南陆上进口通道,开拓沿海大码头建设,实现海陆协同发展,提高外围资源保障能力;二是强化石油储备体系建设,梯度规划石油储备布局,在完善东部地区储备体系的同时,重点在中西部战略纵深地带布局,提升应急保障能力。以现有大型炼油企业和化学工业园区为依托,结合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在物流条件好、有码头或管道优势、上下游产业链集中的地区,以增量带动存量,加大一体化、基地化、园区化建设,打造若干个具有世界竞争力的炼油化工产业集群,提升炼化产业整体竞争力。

扩大对外开放,支持自贸试验区企业打造离岸炼化基地

可借助海南、上海等地设立自贸试验区(港)这一契机,支持自贸试验区内炼化企业打造离岸炼化基地,使驻地企业不出国门就能享受到与国际石油公司同等的待遇。建议国家进一步放宽相关政策,对自贸试验区内炼化企业出口成品油不做配额限制或不纳入配额管理,同时提高化工产品出口退税率,为国内产品开拓国际市场、与国际公司公平竞争创造条件。

调整产业布局,加快企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根据区域供需平衡情况,例如,由于东北地区炼油产能过剩较严重,除大连等沿海油品出口基地建设外,要严格控制东北内陆地区炼油新增产能。同时,对于产能严重过剩的山东地区,严格控制炼油产能扩张,不再新增炼油产能,坚决淘汰现有落后产能。

在长三角地区重点建设南京基地、上海基地、宁波基地、舟山基地及连云港基地,形成我国长三角地区炼油及石化产业集群,成为集炼油与化工、内贸与外贸的相结合的石化核心区域。

珠三角地区在中科炼化、惠州二期等项目投产后,地区成品油供应紧张情况,将得到有效改善。“十三五”后,需严格控制广东地区炼油能力扩张。

加快企业结构调整,推进转型升级。调整原料结构,积极推进炼油原料多元化,引入甲醇、天然气等原料,优化统筹利用,降低成本。调整产品结构:降低柴汽比,增产汽油、航煤等市场有需求的产品,降低石油焦等低价值产品产率,合理安排润滑油等特色产品生产,积极开发高档高端润滑油产品。调整装置结构:合理调整重油加工路线,提高原油转化深度和清洁化水平;完善成品油质量升级措施,重点发展烷基化、异构化、催化裂化柴油处理等装置,优化催化裂化汽油处理、加氢精制等装置,加快油品质量升级与化工原料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炼化一体化建设,重点建设化工型炼油装置,增产化工原料和高端化工产品

加快“智能工厂”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发展

加快智能工厂建设是炼化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是完善示范工厂建设,进一步开展炼油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深化生产运营和技术管理的智能化;二是结合炼化产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特性,从设计、生产、管理和物流等四个方面加快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三是加快相应软件国产化步伐,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系统、设备;四是建立以安全为核心的信息安全控制中心,提高信息安全风险感知和防控能力,形成系统的网络安全预警体系。

慎重布局原料大量依赖美国进口的炼化项目

近年来,页岩气革命带来了大量廉价的乙烷和丙烷,其成本优势再加之我国乙烯和丙烯需求量大,我国新上了大批乙烷制乙烯项目和丙烷脱氢制丙烯项目,这些项目的原料严重依赖进口。此次中美经贸摩擦,将提高从美国进口原料成本,影响这些项目的盈利性,增大投资风险。在布局石化项目时,对原料依赖进口的项目要慎重决策,强化风险防控。

(编辑  季节)



2019810日,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经济导刊》杂志社召开的“新形势下的中国能源安全保障问题”研讨会上的作者发言摘编。

* 王基铭,中国工程院士,中石化科技委资深委员,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原总裁。

相关阅读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4年01期

总期号:296期

2023年12期

总期号:295期

2023年11期

总期号:2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