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分享:

如何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

查全衡 来源: 2019.11.04 13:49:18



 

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努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是实现我国能源独立的进军号。怎样贯彻落实?  

寻找差距 加大勘探开发力度

大国的历史说明,国内油气资源是国家能源安全的基础;国内发达的石油业是主动、有效利用国外油气资源的基础。

石油是商品,更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对某些霸权国家来说,石油也是扼杀他国经济,颠覆他国政权的武器。世界上确有若干国家完全依赖进口石油实现了现代化。有人以此为据,主张我国效仿,但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如果走这样的路,将付出改旗易帜和甘当附庸的代价。

几十年来,我国油气产量增长已居世界前列,但是产量增长赶不上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石油超过70%,天然气超过40%,超过了美国历史上的最高值。就综合国力和在世界石油业中的“话语权”而言,我们还与美国有很大差距。值此世界大变局时期,我国油气需求存在这样高的对外依存度,显然是我国能源安全的软肋。

    从新中国大规模油气勘探开发实践看,历次全国油气资源评价都已证明我国资源丰富。其中常规油气探明程度比较低,分别不足四成和二成,而非常规油气的探索才刚刚起步。勘探开发程度既不平衡,也不充分。我国有含油气前景的地区,已颁发许可证进行勘查开采的面积仅占其一半左右。中美两国有利勘探面积相近,但是开发投入却相差悬殊。以每年完成探井为例, 1938-1998年,美国平均每年完成探井8680口;而我国探井一般只有1000-2000口,投入最多的近十年,也只达到3464口,其中,辽阔的海域,每年仅完成92口探井。

统筹国内外“两种资源”

目前来看,在今后10-20年内彻底扭转我国油气对外高依存度局面比较困难。美国长期在高依存度下为保障油气供给,抓进口安全的三项措施、抓本土资源开发的五点办法值得我国研究借鉴。

我们应努力将“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展成互为表里的关系,“里子”就是国家能源安全。只要可获得性、经济性允许,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条件下,应尽量多利用、多储备国外资;与此同时,国内开发工作丝毫不能松懈,要多找储量,多建产能,并选择部分“富集高产”储量“建而不采”或“建而少采”,以备不时之需。

坚持“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发展道路

实践证明这条路在我国是可行的。延长油矿成长为我国第四大油公司,鄂尔多斯盆地成为全国第二大油气区,是最有说服力的例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油气上游产业的技术和装备水平得到迅速提高,使“上山下海进大漠”开发油气的夙愿变成了现实。在引进外国公司共同开发油气的同时,国内也出现了众多各种体制的中小油公司。实践证明这样做有利于“低品位”资源充分利用;有利于拿下久攻不克的油区;有利于已废弃油气田“起死回生”;有利于开拓新的勘探领域;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有利于回收“落地油”。国家需要各类大中小公司组成的完整产业链,而不是某个极端。要走这条道路,必须解决“船和桥”的问题,做到资源开放、资料共享、有效投入、技术服务,有效监督。

   面对形形色色的油公司,政府服务应分类施策。外国中小油公司是和现代石油工业同步成长的,属于“资本和知识紧密结合型”,到中国来开发油气只是“战场转移”。中国中小油公司大多是改革开放以来成立的,“半道出家”,属于“资本与知识急待结合型”。对于前者,要帮助它们摆脱“水土不服”;对于后者,要帮助它们熟悉石油上游产业,从易到难向前发展。

鉴于陕北十年“石油潮”走过的弯路,矿权放开的力度应与政府的执政能力相适应,避免重走“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老路。

协调国家与企业的利益关系

发达国家很早就认识到国家、企业两个层面油气经营管理目的存在差异。这次“低油价”有助人们加深这方面的认识。

   2010-2015年,全国原油产量持续上升,年均增长200万吨;2016-2018年油价下跌,全国原油产量下降了2545万吨,每年减产800万吨。而且,无论海上、陆上,东部、西部,新区、老区,所有的油公司均在减产。与此相应,上游业投资明显减少。以中石油为例,2010-2014年,年均投资1607亿元,最高1829亿元;近三年年均投资1262亿元,最低1100亿元左右。显而易见,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断崖式”下跌的国际油价,各油公司为保持利润主动关闭部分油井所致。

    近三年全国原油減产达11.8%。其中,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和延长及地方降幅分别为9.3%,10.5%,16.0%和27.9%,民企降幅有的高达五、六成。从这组数字不难看出,央企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压舱石”,中石油更是咬紧牙关顶起了原油生产的“半边天”。显而易见,为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对石油等央企,在改革中还不能简单地强调它们只是“管理资本”,而要担负起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责任。

鉴于上游业“长周期”的特点,国家应设立“石油勘探开发基金”,在“低油价”时期反哺石油业和保持上游业有足够的投入。

发达国家的石油业,大多经历过早期“乱开滥采”,继而政府强力监管,最后实现“由乱到治”的过程,对“两只手”的辩证关系有比较深切的体会。与这些国家相比,我们认识上有误区,实践上有差距。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对石油上游业的特性考虑不够,在油气开采阶段缺乏调适能力。能源主管部门变动过分频繁,而且未能在认真分析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用法律确立新主管部门的职责和权力。机构重组时,原部门的骨干很少进入新部门,影响了工作的连续性。近年来发生的“气荒”,页岩气招标和拍卖效果欠佳,都说明看得见的手,既要敢管还要会管。

 “依法治矿”要实现全覆盖

   目前当务之急,是加强开釆阶段管理。要狠抓提高采收率和储量动用率,这是石油上游业高质量、高效益发展最现实的抓手。截止目前,全国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采收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新增可采储量就可在目前的年产量水平下多生产2年。全国探明未动用石油储量80多亿吨,动用一半,采油速度即使低至0.5%,也可供新建产能2000万吨;探眀未动用天然气储量5万亿方,动用一半,采气速度1%,也可新建产能250亿方。加上带动技术服务业增加的效益,足可以开拓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另外,要在承认矿产资源“级差性”的基础上,修订完善矿权管理和税费制度,使临时性的财政补贴政策,转变为激励开发油气的长效机制。

“开源”和“节流”两手抓

   我国单位GDP的能耗远高于发达国家,节能有很大的潜力。我们规划未来的时候,切忌以“美国生活方式”为样板。美国年消耗石油高峰值为9亿吨,人均3吨。中国若以人均3吨石油为标准,每年就需要40亿吨左右,大体相当全球的原油年产量,这既不现实,也无必要。“开源节流”应该是我们保障能源安全的基本国策。 

加大投入,提高效益

开发油气是生产活动,经济活动。按经济规律办事,工作对象选择上必然是“先易后难”、“先肥后瘦”。一般来说,非常规油气比常规油气开采难度大、成本高、污染环境概率高。为了今后持续发展,暂时不计成本对非常规油气开辟若干“先导试验区”是完全必要的;但是,进行商业开采,必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深化“老区”,开拓新区

油气田产量自然递减,这是客观规律。为了减缓递减,需要采取各种增产措施;为了保持一个油区(盆地或盆地群)的稳产和上产,需要持续开拓新领域,探明新储量,建设新产能。所以石油上游业是一个“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行业。

和建国初期不同,现在的工作对象不仅有新区,而且有“老区”。世界上主要油气生产国,都高度重视“老区”的稳产和发展。美国近半个多世纪来,80%的新增可采储量来自“老区”。当前世人瞩目的非常规油气主要产地也在“老区里。和美国相比,我国的石油地质条件更复杂,“老区”工作和认识程度得多,因而潜力更大。在我国,政府能源主管部门频繁变动,“老区”工作成了薄弱环节。个别“老区”,如松辽盆地,大庆长垣油田产量递减,而其外围的储量、产量接替不上,造成了全局被动。

    目前看来,制定油气发展规划时应分层次提升力度。

   新时期、新征程中,“爱国、奉献”精神依然是石油业攻坚克难的力量源泉,须臾不可或缺;与此同时,要有进一步调动人们积极性的新机制,也要努力改善职工的物质生活条件,增强艰苦行业的凝聚力。

    (编辑  季节)



2019810日,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经济导刊》杂志社召开的“新形势下的中国能源安全保障问题”研讨会上的作者发言摘编。

* 查全衡,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油气资源管理局原局长,全国油气储量委员会办公室原主任。

相关阅读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4年01期

总期号:296期

2023年12期

总期号:295期

2023年11期

总期号:2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