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分享:

全球企业技术创新发展趋势

——对中央企业技术创新的思考
黄吉海 来源: 2020.09.11 10:30:29






内容提要:分析全球企业技术创新发展趋势和路径,有助于中央企业准确把握全球技术创新与发展大势,充分发挥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复工复产的同时,带领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为我国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全球企业技术创新发展趋势分析


技术创新由数量向质量转变


当前,跨国公司和国际领先研发机构越来越注重研发的质量,致力于追求技术创新的产业化与市场化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采用专利总量、专利授权成功率、影响力以及全球性四项指标来跟踪各机构的创新活动,于2020219日发布了《德温特2020年度全球百强创新机构》报告。该报告指出,百强机构呈现出对高质量发明日益关注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发明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创新成果商业化过程中,更加注重质量而非数量。这些百强创新机构拥有大量的包含多个授权专利的“专利家族”,且这些专利后续获得了其他发明的高频引用,拥有更广阔的潜在市场和促进未来发展的潜力。波士顿咨询公司的《2018年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50强》报告指出,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中有90%对投资回报感到满意,而创新能力较弱的企业中仅有24%对投资回报感到满意。创新企业和机构技术创新战略的重大调整,既是提升创新价值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提升创新成果转化效率的内在需求。


研发投入与经营业绩呈现正相关关系


全球技术创新日新月异,跨国公司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和顶尖水平,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掌握了一批核心技术,抢占经济科技发展的先机和优势。普华永道201811月发布的《全球创新1000强》报告表明,2018财年[1]全球创新1000强的研发支出总额同比增长了11.4%,达到7820亿美元。全球研发支出最高的1000家上市公司,其研发支出总额占到全球研发总支出的40%,其研发强度(研发支出占总收入的比重)创历史新高,达到4.5%。科睿唯安在《德温特2020年度全球百强创新机构》报告中指出,32家连续9次入围全球创新百强的机构,每年可以创造高达2.2万亿美元的销售额,它们在各个行业中均保持着领先地位。这32家机构平均已经存活了一个多世纪,它们正是通过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实现了企业全面创新发展,在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下屹立不倒。由此观之,研发投入与企业经营业绩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且持续的研发投入有利于企业长期保持良好的业绩。


1  2018财年全球企业研发投入排行榜[2]


排名

公司名称

总部

所在地

研发费用(亿美元)

所属行业

1

亚马逊(Amazon

美国

226

软件、计算机服务

2

谷歌(Alphabet

美国

162

软件、计算机服务

3

大众(Volkswagen

德国

158

汽车及零部件

4

三星(Samsung

韩国

153

电子、电气设备

5

英特尔(Intel

美国

131

科技:硬件和设备

6

微软(Microsoft

美国

123

软件、计算机服务

7

苹果(Apple

美国

116

科技:硬件和设备

8

罗氏(Roche

瑞士

108

制药和生物技术

9

强生(Johnson&Johnson

美国

106

制药和生物技术

10

默沙东(Merck Us

美国

102

制药和生物技术

11

丰田(Toyota

日本

100

汽车及零部件

12

诺华(Novartis

瑞士

85

制药和生物技术

13

福特(Ford

美国

80

汽车及零部件

14

脸书(Facebook

美国

78

软件、计算机服务

15

辉瑞(Pfizer

美国

77

制药和生物技术

16

通用汽车

General Motors

美国

73

汽车及零部件

17

戴姆勒(Daimler

德国

71

汽车及零部件

18

本田(Honda

日本

71

汽车及零部件

19

赛诺菲(Sanofi

法国

66

制药和生物技术

20

西门子(Siemens

德国

61

电子、电气设备


 


新数字化时代开启企业变革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日益旺盛,新一轮技术浪潮汹涌而至,企业已跨入“新数字化时代”。埃森哲《技术展望2019》报告指出,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深入地发展,新一轮变革的转折点近在眼前,数字化成为企业构建业务体系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成为企业在新一轮竞争中突围的破局点。埃森哲调研了包括411位中国企业领袖在内的全球6600多名业务和信息技术高层管理者,近五分之四(79%)的受访者认为,现在企业已经不再孤立地应用数字技术(特别是社交、移动、数据分析和云技术),而是将数字技术视作企业核心技术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数字化时代,领先企业已随时准备为个体消费者量身定制产品、服务乃至生活场景,满足其从生活到工作的各方面需求。例如,国泰航空旗下奖励计划“亚洲万里通”应用区块链技术,确保交易记录安全透明。中国平安陆金所推出了采用AI算法模型的智能化理财产品,基于用户的真实投资与决策行为,了解用户的风险承受能力与偏好态度,为其推荐个性化的理财方案。这意味着,新数字化是时代的大势所趋,企业创新将着眼于发展数字技术,实时满足客户需求,并在恰当的时机为其提供产品和服务。


 


全球企业技术创新发展路径分析


技术获取型并购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


全球化背景下,科技产业、技术资源的并购整合越来越多、比重越来越大。一些跨国公司为巩固自身市场地位,利用强大的资金优势,直接并购技术创新企业,快速进入新兴产业并抢占市场份额。普华永道201981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中国并购活动交易金额为2644亿美元,较2018年下半年下降18%,创过去十年来最大半年度降幅,但高科技行业并购交易量仍处于领先地位。波士顿咨询公司的《2017年并购报告:科技并购的复兴》认为,通过科技并购,公司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急需的科学技术,实现多赢的局面。该报告分析2012年至2017年的并购交易数据后指出,每5起交易中就有一起与技术有直接的联系,这些交易的价值在整个市场交易价值中所占比例更大。自2012年以来,技术并购交易在每个产业领域所占份额都有明显提升。可以说,技术获取型的并购已成为中国企业乃至全球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之一。


多元化创新成为拓展优势经营领域的主要路径


随着全球技术创新和互联网快速发展,全球企业的创新领域呈多元化趋势,不再局限于自身的核心业务领域,很多跨国公司沿着多线条多渠道展开创新活动。科睿唯安的数据表明,全球百强创新机构研发投入和技术专利申请十分多样化,其主要创新集中在半导体与电池技术、信息传导技术(无线电、电视和远程通信)、数据处理技术(包括云计算和电子商务)以及医疗设备和制剂等领域。同时,这些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都在不断探索新兴领域,并形成多领域创新体系。2019年,麻省理工学院评选出的“最聪明的50家公司”中,超过一半的公司都拥有多项技术,形成多样化技术创新发展战略。多元化创新的形成和发展,既有企业寻求自身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有在物联网、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背景下,一些传统产品功能已经无法满足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消费需要的因素,从而迫使企业必须通过多元化创新拓宽经营优势领域、不断培育企业新动能(详见表2)。


 


2 部分创新企业多元化创新发展情况


公司

行业

创新领域

腾讯

社交

智慧交通

大疆创新

无人机

云台相机领域

百度

搜索引擎

Apollo无人驾驶汽车

旷视

人脸识别

智能物AloT领域

特斯拉

电动车

Autopilot自动驾驶技术

Nvidia

半导体

无人驾驶、虚拟现实

Oxford Nanopore

基因测序

个性化医疗、食品安全、农业科学及国家安全和国防

微软

软件

HoloLens现实增强技术、集成至Skype和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实时翻译功能


 


“全球化布局+技术创新联盟”成为主流合作模式


创新资源加速在全球布局,世界开始进入以创新为核心的全球化时代。与之相伴的是,跨区域协同创新发展和各类创新要素争夺日趋激烈。特别是许多跨国企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科技协同创新,实现自主创新与技术外包的高效结合。可以说,在全球范围内布局研发中心已成为许多跨国公司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


2019年《世界知识产权报告》在分析了几十年来近千万份专利和科学出版记录后得出结论,近年来创新活动合作日趋紧密,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该报告指出,面对共同的全球挑战,越来越复杂的技术解决方案需要与更多更专业的研究机构合作,而这有赖于国际合作。以5G产业为例,2019年中国联通宣布其与西班牙电信集团等8家国际运营商共同成立5G国际合作联盟,旨在与联盟各伙伴共同开发5G技术,推进5G发展速度,助力中国自主品牌5G终端走向全球。可见,各国领先企业在全球布局科技创新中心的同时,也着重打造“强强联合”的技术创新联盟,以国际化合作和创新合作为支点,迅速抢占技术制高点,提升企业价值和市场影响力。


股权激励是推进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随着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不断深化,跨国公司对科技创新人才的需求持续加大,对技术人员的激励机制不断完善,并辅以相应的监督及评估体系,激发员工的创造才能,为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创造条件,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从连续9次入围全球创新百强的32家机构来看,均采取了多种有效的薪酬激励组合计划来吸引、激励和留住员工,通过管理发展和薪酬委员会设立了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单元计划、业绩股票单元计划、长期业绩奖励计划、递延薪酬计划等多种激励计划,实现员工利益与公司利益的高度一致,有效激励和推动了企业的科技创新。


“容错机制+科技创新保险”是科技创新的主要保障


科技创新是高风险活动,创新成功将极大地提高企业竞争力,一旦失败将面临较大损失。2016年,哈佛商学院教授约翰·古维尔在论文中提出,新产品的创新失败率高达47%。《哈佛商业评论》201510月援引的数据表明,企业95%的创新行动都以失败告终。为此,全球百强创新企业从内外两个层面建立容错机制,保障科技创新。一方面,在企业内部创造容忍失败的文化环境,如英特尔、通用、3M等;另一方面,采取引入外部机制分散风险的做法,如针对信息技术公司、医药生物公司及研发机构可能遭遇的创新失败风险,购买科技创新保险,寻求风险规避与损失兜底服务,让科技创新能够“一帆风顺”[3]


 


3  部分全球百强创新企业容错环境建设情况


公司

具体做法

英特尔

勇担风险是英特尔六大价值观之一,对于风险较大的创新工作,鼓励员工大胆尝试,并且敢于为员工创新失败而承担损失。英特尔借鉴了互联网企业的三个Fail”(即早期失败”Fail early经常失败”Fail often较轻犯错成本”Fail cheap)的理念,不只奖励成绩,还会奖励的错误,激励大家创新。

通用

一项2000万美元的投资计划因为不可预测的市场因素导致失败,但推动该计划的经理仍然得到了提升,参与计划的70位职员,每人也都得到了公司的奖励。

3M

3M公司有超过一半的新产品科研计划以失败收场,但是,3M公司把失败和走进死胡同作为创新工作的一部分,3M鼓励员工用15%的时间去尝试与当前工作无关的事情,失败与否并不重要;3M46个核心技术平台,这些平台每两天就会产出3种新产品,不同平台间的交流往往能带来新的创意,进而让失败的创新物尽其用。

谷歌

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鼓励员工的创新。谷歌曾经的20%制度早已为人所知,即要求技术人员花80%的时间在核心的搜索和广告业务上,其余20%则用在他们自己选择的技术项目上,这要求员工必须腾出时间搞创新。善于利用失败和混乱,谷歌快速地推出大量创新产品,这些产品可能并不完美,但谷歌会让市场来选择,这样创新的失败成本也是最低的。


 


中央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几点思考


逆全球化浪潮抬头和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加之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部分国家对我国调整进出口政策、我国境外合作项目开展和人员设备物资的通关入境受到一定程度影响,海外市场和国际合作对接的不确定性明显加大。在国内外发展环境条件变化的新形势下,增强国际竞争力,根本要靠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中央企业作为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应当肩负起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为国家实施科技创新重大战略打好主动仗。


立足国家创新战略,加大创新资源优化整合力度


中央企业要充分认识与国际创新机构和企业在创新能力上存在的差距,在自主创新方针指导下,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要,集中攻克“卡脖子”技术瓶颈;广泛汇聚国内外创新资源,从过去的“各自为战”向“集团军作战”转变。一方面,要加快提高中央企业之间创新资源的整理力度,形成各类创新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势配置,实现“专业技术”+“跨界融合”=颠覆性创新,提升中央企业整体的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要围绕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明确中央企业在创新型国家体系中的角色与定位,明确中央企业技术创新的整体规划和发展路径,将中央企业优势科技资源集中到对国家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技术创新上来,充分发挥“国家队”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努力实现重要科技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围绕产业链、创新链、需求链,提升科技创新的质量和价值


此次疫情暴露出许多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的短板,一旦供应链运转陷入困境,企业便难以开展正常生产经营。中央企业要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准确把握新时代产业革命的大趋势,充分发挥规模优势与技术优势,继续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联动,有效融合产业链、创新链、需求链,集中突破一批对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关键共性技术,有效带动各关键技术的交叉融合、群体跃进,形成梯次联动的创新格局,构建全产业链乃至跨行业的创新优势,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成为全球产业链无可替代的重要参与者。


注重创新协同发展,开拓科技创新发展新路径


中央企业要在加强自主创新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发展模式及路径,通过“多元化创新”“开放式创新”“协同创新”“集成创新”“技术联盟”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整合并调动创新资源。一是加大在全球布局研发中心的投入力度,有效集聚并利用全球领先的创新理念、技术和知识,逐步培育自身创新优势;二是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以及跨行业的协同创新,形成优势互补、分工明确、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开放式合作机制;三是加强各类“技术创新联盟”运营模式和机制研究,特别是以中央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联盟,要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重大产业技术攻关及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中的主体、主力、主导地位和作用,有效推动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发展。


 


把握新数字化时代的机遇,探索全新的数字化发展方式


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可以看出,数字化能力高的企业受冲击小、动员能力强、恢复速度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云办公”“线上经营”“互联网+”“智能化生产”,数字经济的新模式新业态正快速发展。中央企业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力军,要立足创新进一步加快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数字化智能化产品研发及产业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国产化替代步伐,有力助推经济社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推动传统产业降本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管理,让供应链形成一张各节点近乎实时互相感知的神经网络,以有效应对国际分工调整和全球产业链日益复杂的态势。与此同时,“数字化竞争”已变成商业竞争的基础逻辑,中央企业要尽快优化自身的数字技术,转变管理及生产方式,提升管理决策和业务运作效率,在商业模式和运营效率上收获更多增长空间,推动数字业务化。


充分发挥员工创新能动性,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中央企业要借鉴国外员工持股、股权激励等成功经验,建立和完善企业科技人才中长期激励机制,使企业员工成为技术创新的投资主体、利益主体、风险主体、研发主体甚至决策主体,充分激发企业内部创新活力,为企业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之源。同时,通过内外结合,选拔和培养一大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和科技人才队伍,推动企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建议持续跟踪分析全球企业技术创新的新趋势、新模式和新路径,让企业家们及时掌握全球企业技术创新的新动向,以更加开拓的国际视野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更快更好发展。


探索建立中央企业“创新保险”,完善创新内外环境


当前,全球性科技企业建立了内外双重容错机制,内部的容错环境使得创新主体不会因面对潜在的超额损失而畏手畏脚,外部的科技保险及兜底机制又将创新失败的风险进行了转移。与国际跨国公司相比,中央企业在创新容错机制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大步伐。一是在内部环境上,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制定量化创新容错指标体系,限定容错项目个数、项目金额等,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允许中央企业和科技人员大胆试错,营造出包容失败的内部容错环境;二是加强科技创新金融平台建设,逐步构建多层级创新发展基金体系,支持中央企业创新发展和培育新兴产业,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向产业链中高端发展;三是研究探索建立“中央企业科技创新保险公司”,以市场化机制为中央企业提供创新失败的风险规避途径,有效分散和化解科技创新风险,最大限度发挥中央企业科技创新主体的能动性;四是研究探索建立“中央企业技术创新集团公司”,整合全国优势创新资源,在战略前沿技术、重大基础技术和产业共性技术等领域进行重大突破,支持并参与中央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研发,努力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


(编辑  宋斌斌)




* 黄吉海,中央企业智库联盟副秘书长。

[1] 2018财年指的是201771日至2018630日。

[2] 根据普华永道201811月发布的《全球创新1000强》报告整理。

[3] 全球最大的财产险公司——美国安达保险就专门为创新型公司提供科技保险产品。


相关阅读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4年01期

总期号:296期

2023年12期

总期号:295期

2023年11期

总期号:2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