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分享:

新型举国体制下的科技创新

来源: 2020.05.26 11:05:56

 

    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个基本经验是:掌握在西方企业手中的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我们要在科技创新中实行新型举国体制,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抓核心技术。

 

新型举国体制的基本内涵

 

    我认为,新型举国体制与传统举国体制的区别主要有六个方面:1.从行政资源配置为主向市场资源配置为主转变;2.从产品导向向商品导向转变;3.重点关注于激发科技主体的创新活力;4.尊重客观科技规律、经济规律和企业运行规律,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5.更加注重与全球化的紧密联系;6.注重与新时期先进技术的紧密联系。

新型举国体制的基本内涵,是以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保卫国家安全为核心目标,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前提,以突破国家重大短板瓶颈、推进重大项目工程、掌握核心关键技术为主要任务,以构建科技创新到产业进步、到社会经济价值的良性循环为基本路径,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为基本保障,目标明确、任务具体、路径清晰、市场有序、保障有力的新型体制。

科技创新正在发生颠覆性变化

 

    总体来说,世界科技创新正在发生颠覆性变化。举例来说,一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导致人的经验和知识积累的程度,以及新知识的产生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是数据逐渐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来源之一,未来可能会出现数据产生模型,模型自我学习,实现新模型自我构建,这些都会带来科技创新的重大变化。

    通过一年来的调研,我们了解到国内一些比较好的技术创新案例。

    1.正向设计。搞原始创新要走正向设计的道路,从需求到整体设计,从顶层设计开始,以系统工程方法组织实施。包括两弹一星这样的巨大工程,都是按照这种思路实施的。目前国内技术创新做得比较好的秦川RV减速器就是采用正向设计的方法,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已经在多家企业开展应用。

    2.知识产权问题。过去国内一些人不尊重知识产权,国内市场有一定的混乱现象,需要我们知法执法。知识产权问题不仅涉及中美贸易领域的问题,而且是我国构建诚信体系的重大问题之一。我们认为,知识产权引领对于开展科技创新尤其重要,这也是我国实施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的重要基础。   

    3.平台加小微企业。中小企业在创新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希望大企业能够承担一种平台性的作用,通过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形成更多的创新成果,通过大企业对中小企业进行反哺和收购,实现创新的应用。前段时间,我调研一家企业,那里有一个国家数字化制造创新中心,因为软件行业的门类和产品种类非常多,不适合通过一个大企业把所有行业、门类所需软件都包揽下来,而是要搭建一个平台,通过平台去整合各种资源。

 

举国体制下科技创新的政策建议

 

美国、欧洲和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在推进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时,全部运用了举国体制。日本的诺贝尔奖就是通过举国体制推动学术研究,其半导体技术发展基本上也采用举国体制。

    两弹一星到现在的高速铁路、核电站等等,都是我国成功运用举国体制的典型做法。当前,科技创新实施举国体制要集中聚焦,主要围绕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通过重大工程的带动和市场需求牵引,实施重大突破。

    第一,科技创新必须围绕实体经济部署,尤其是制造业。我们看到,离开制造业的创新最后一定是空心化的,没有制造业,创新是没有依托的,而且没有实验的场所。创新必须从基础研究到最后形成具体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是链条式的结果。

    第二,我们有必要对基础研究进行划分。习总书记2018年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很多时候科技口的人认为基础研究就是数、理、化、天、地、生,所以我们国家的很多重大科技工程中,数、理、化、天、地、生的项目很容易上。但是基础研究还包括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产业基础研究。当前必须加强对产业基础的研究和突破,尤其要强化工业基础研究。同时,要避免举国上下闻风而动一起上的倾向。要警惕把所有研究机构都变成工程技术研究机构的倾向,要考虑到已有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中心,以及即将建设的一些研究机构,统筹安排,突破一些产业基础技术。

    第三,推进链式创新,要从头到尾,从基础研究开始,进而整合高校、研究机构,以及应用部门,最终强调产品的市场应用。没有需求、没有市场,是绝对没有创新的。

    第四,建立以专利为导向的新的知识产权体系。这要用举国体制的方式去做,形成合理的机制,培养一种全社会通过知识产权引领创新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第五,要关注人才教育问题。教育对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可能影响未来20年甚至30年,我们尤其需要关注教育人才的问题。

                               (编辑  宋斌斌)



* 朱明皓,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相关阅读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4年01期

总期号:296期

2023年12期

总期号:295期

2023年11期

总期号:2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