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分享:

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一个维吾尔族博士的家国情怀

本刊编辑部 来源: 2017.12.06 09:29:08

 

 

一位出生在南疆贫穷农村的维族青年吐尔孙·艾拜的文章《从中专到清华园,一个维吾尔博士的成长和心语》,还有他的一些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反响……

吐尔孙·艾拜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现为新疆和田村驻村干部。他在读博之后又返回农村最基层与农民共同生活,共同下地劳动。作为少数民族年轻同志的优秀代表,在与新疆“三股势力”斗争中勇敢地站在第一线。

为了树立榜样,弘扬正能量,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以下简称“中信基金会”)近期在京召开了“一个维吾尔族博士的成长和心语”座谈会。会上,吐尔孙以朴实的语言将他的基层工作实践以及真实感受与大家分享,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博士生导师、在读博士生以及青年学者共同分享吐尔孙的成长经历和对青年学子们带来的启示。

 

“顶理论之天,立实践之地”

 

吐尔孙出生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南疆农村,家境艰难,但他勤奋好学,从本科读到博士。攻读博士学位以来,他在思想上、学术上、政治上更上一层楼,愈发显出难能可贵的潜质。毕业后,他主动要求到基层工作。吐尔孙在清华大学的博士生导师李彬这样评价他:“吐尔孙无愧我们对博士的要求,顶天立地——顶理论之天,立实践之地。”

在李彬的印象中,吐尔孙表现出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学术潜力,对人、对事往往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他总是不急不躁,沉稳、豁达,对基层的问题很关心,对百姓的事情很上心,对国家发展和新疆未来总是充满信心,让我也颇受鼓舞。从他这里我更真切地体悟了范敬宜的名言,‘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李彬说。

有感于吐尔孙的求学历程,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李铁铮说,博士生是一支特殊的力量,我们要更加重视对博士生的培养方式,博士生的思想上更为成熟,专业的造诣也比较深,因此他们可能更接近于迅速地成长为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或者理论家。我们对博士生的培养,原来可能更加注重导师的培养,或者学校的培养,而忽视了社会的培养。”李铁铮指出,实际上,导师的培养固然重要,但在吐尔孙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的社会尤其是以中信基金会为代表的力量,在搭建平台,提供学习和社会实践机会和经费,创造提供信息的渠道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全社会都能够像中信基金会这样重视和指导博士生的成长,我们的博士生一定会成长得更快、更好、更能够适合中国发展的需要。李铁铮呼吁,我们的优秀博士生的事迹,应该更加有效地传播,让更多像吐尔孙这样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博士生来讲讲他们的故事。

中信基金会理事长孔丹坦言,作为一个“偏师”,中信基金会非常注重培养年轻人、集聚年轻人,助推国家培养年轻人的事业;今后还将更好地发挥平台、窗口、渠道的作用,支持他们的研究。孔丹说:“年轻人有家国情怀,报国要有门,我们要为他们创造条件。”

 

“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

 

临近毕业的时候,吐尔孙的老师史宗恺曾对他说,“你是新疆培养出来的孩子,新疆现在正需要你这样的少数民族高材生,应该回去报答故乡的养育之恩。”老师的真诚嘱托,让吐尔孙更加坚定了回疆工作的信念。

2014年开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在全疆各级机关抽调干部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的“访惠聚”活动。吐尔孙回新疆后立即投入“访惠聚”活动。他说:“现在看来,我的选择是对的,因为在家乡工作的每一天,我都感觉到很充实,只有在这里,我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锻炼成长、体现价值。”

2017年,吐尔孙来到新疆和田县塔瓦库勒乡巴克墩村参加“访惠聚”工作。回忆起在巴克墩村驻村的情况,吐尔孙讲述了两个老农民的真实故事。

当地有一个70岁的农民说,当年的巴克墩村,村里都是土路,没有通电,用水非常困难。20年过去后,如今全村已经通电,全都是柏油路。他自己种了30亩地,生活过得很舒服。这位老者说,他出生在解放前,一路走到现在,经历过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最直接的感受便是他对现状非常满意。还有一个农民先后盖过三次房子。第一次是10年前盖的土坯房,第二次是2010年政府给他盖的抗震安居房,去年他又盖了富民安居房,政府给他补贴了28000元。这三次盖房恰好体现了我国社会不同的发展阶段,见证了10年间新疆的农村生活从贫困走向富裕的显著变化。

“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一直在进步,一直在发展,我们的老百姓对党是充满感恩的。但如果我没有到基层去,就没有这么深刻的体会和体验。”吐尔孙感慨:“我亲眼目睹了家乡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各族群众在党的关怀下安居乐业,融洽相处,幸福生活,我的成长也离不开党的培养和关心,我希望通过加入中国共产党承担更多的责任,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

回到家乡工作和驻村期间,吐尔孙愈加坚定了这个信念,也更真切地体会到那句话的涵义——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

20175月底,吐尔孙在网络上发表了文章《从中专到清华园,一个维吾尔族博士的成长和心语》。他在文章中写道:“在我的老家莎车县,小时候我走过的土路、逛过的巴扎、住过的土坯房、喝的涝坝水、点过的煤油灯,现在都变了样子。我工作的巴克墩村,笔直的柏油路、漂亮的抗震安居房、甘甜的自来水、水泥防渗渠、整齐的农田,还有幼儿园小朋友最喜欢的羊肉抓饭,看到这些,想起我小时候陪母亲买菜的场景,他们是幸福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为群众做这些,是光荣和自豪的。”在吐尔孙看来,一个稳定的社会局面,一份可观的收入,一个温馨的家,以及孩子们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这是所有老百姓的心声。这篇文章在网络上被广泛传播,在新疆各地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感动了很多人。

吐尔孙的文章写得非常生动、朴实。他从实际出发,贴近老百姓,并从与老百姓的实际接触中看到问题,发现问题,进而发出自己的声音。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韩毓海认为,吐尔孙的驻村工作经历很好地诠释了实践的含义。“实践什么?实践别人没有经历过的,这个时候不但考验你的知识,也考验你的意志。”他说,实践是出现在“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才形成了路”的时候,在基层面对的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实践。

座谈会上,几位高校的教授还批评对比了当下学术圈远离基层、脱离实际的不良风气。学术界一些领域的学者基本上不关心基层,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研究范围就在微信圈里,每天互相聊那点儿东西;或者只关心在一些核心刊物上发几篇文章就行了。这样的不良风气应当尽快扭转。尤其是新闻学者更应该关心社会,关心基层。

 

揭开“三股势力”的真面目

 

参加“访惠聚”驻村工作期间,吐尔孙也切身感到,在群众生活不断改善的同时,宗教极端思想蔓延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部分维吾尔族青年同胞被“三股势力”蛊惑、欺骗,甚至走上歧途。毫无疑问,青年是社会中最为活跃的群体,他们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涉世未深但又热情高涨,所以更容易成为“三股势力”蛊惑蒙骗的对象。吐尔孙亲眼见到,一些父母、妻儿为家属的罪行撕心裂肺、痛哭流泪,他们后悔为什么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子女、亲人……

“我感到很震惊,可以说宗教极端思想对我们的青少年,对我们农村的影响很深。而我们一直生活在象牙塔里,对社会的现实情况不理解、不了解。”吐尔孙说,我们要认清“三股势力”的罪恶本质和险恶用心,遏制宗教极端思想和分裂思想的蔓延,否则我们的家乡乃至整个社会的未来是不敢想象的。吐尔孙表示,只要我们擦亮眼睛,配合党和政府铲除“三股势力”的生存土壤和空间,让他们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那些美好记忆中的场景就能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我们必须要到基层去,了解老百姓的情况,主动发出自己的声音,引导社会正确认识党和政府的政策,形成共识,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当下,全国各族人民正走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新疆的各族群众也不能落后。

韩毓海说,吐尔孙·艾拜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不忘初心,勇于担当”。什么叫初心?我们看早期的共产党人,他们都是有灵魂的人、有情怀的人。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基层唤起那么大的力量,不仅因为我们改善了基层人民的生活,更是因为我们认真倾听他们的苦难,能够触及灵魂。吐尔孙到基层工作,认真倾听村民的心声,所以才能写出朴实又实际的文字。”韩毓海表示,对待新疆和边疆问题,我们不能把它简单地理解为宗教问题,从边疆的问题可以看到全国的问题,这涉及整个政治思想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宗旨和立场,也关系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意识形态工作必须能够感染人、触动人。

孔丹指出:“在‘三股势力’和恐怖主义面前,吐尔孙不但没有退让,而是勇敢地站在斗争的前线,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所有同志学习。从吐尔孙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植根于实践的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英雄不是凭空掉下来的,而是来自于实践的成长过程。”

 

讲好新疆故事

 

在吐尔孙的成长过程中,中信基金会也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为了资助家境贫困的优秀博士研究生,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2015年开始为一些博士生颁发奖学金。吐尔孙就是基金会博士生学术促进会会员。2015年,吐尔孙获得了中信基金会颁发的奖学金,并承担了重要的课题研究。

目前我们国家正在朝着“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砥砺前进。新疆的治理是国家统一最重要的方面之一,需要很多同志做实实在在的工作。治理新疆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还要有实际的行动,吐尔孙同志就直接工作在第一线,用驻村干部这种方式体现中央的要求。

“虽然吐尔孙是从国家一流的学府出来的,但是始终脚踏新疆这片土地,能够真正地、近距离地了解新疆人民的所思、所想。希望你永远不要放弃。”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原党委书记王健华表示,我们需要一批能够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环境中回到新疆的人才,这些人还要能够成为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中流砥柱和中坚力量。新疆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国际背景,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新疆的问题,还要深刻了解国际的形势。同时,新疆的很多事情都受到国际上的广泛关注,我们不仅要把新疆建设好,还要正确地对外发声。我们国家非常需要这样的精英人才,既是专家、学者,又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宏大的眼光。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希光希望,吐尔孙能够成为新疆地区中央民族政策的代言人,能够把他的一些思想和对基层的认识反馈到决策部门,中国需要更多的像吐尔孙这样的人才,能够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新疆的故事。

 

 

链接:

在基层实践中体悟生命的绚烂

_吐尔孙·艾拜*

 

和田是一个富有魅力的地方。从古至今,无数诗人用自己炽热的语言表达过对这片土地的向往,对她给予崇高的礼赞。

我出生在边陲小镇莎车县,距离和田不到500公里。但是,我对和田的认识主要来源于文学作品和周边的朋友,我从未到过这块热土。今年,我参加了新疆自治区团委组织的“访惠聚”工作,实现了多年以来的夙愿,来到了这片令我心驰神往的土地。出发时,乌鲁木齐的天空仍带着一丝寒意,飞机抵达和田上空时,映入眼帘的是黄色外壳紧裹的一片绿洲。

从机场前往驻村点已是晚上8点。汽车驰骋在广袤的大地上,穿越一座座村庄,无尽的路就像一条蟒蛇蜷缩在沙漠中间,把我们引向远方。我坐在窗边,望着一闪而过的灯光,思绪轻轻地展开翅膀,翱翔在想象的天空。

以前,驼队和马帮是和田与外界进行贸易来往,满足人民日常物质需求的主要渠道。商人们依靠骆驼和马匹穿梭在茫茫大漠戈壁,在东西方之间奔波,经历着难以想象的酸甜苦辣。2000多年来,他们的驼铃声始终流淌在丝绸之路上,合奏着一支雄壮又略带苍凉的交响曲,谱写着二十多个世纪的文明。

直到解放初期,驼队和马帮始终是南疆尤其是和田人外出的主要交通方式,而现代交通基本是空白。解放初期,新疆只有几条总长度不超过3000公里的简易公路,如今全疆的公路总里程已达14.7万公里,和田的公路总里程已达到18739.5公里,2014年喀什至和田的铁路全线通车。短短60多年间,新疆尤其是和田的交通运输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田与外界的距离不再那么遥远了。

在和田县塔瓦库勒乡巴克墩村这个陌生的地方,我开始了一年的驻村工作。

时光如梭,我来到巴克墩村已有9个多月,期间有无数次令人感动和感慨的时刻。这里的农民是可敬可亲的,这里的发展变化是让人欣慰的。巴克墩村是地处沙漠深处的一片小绿洲,四面环沙,条件艰苦。但是,这里的人民始终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大漠腹地开辟出一片片绿地,细心耕耘,顽强生活。作为一个长期在内地和都市生活的人,我无法完全体会时刻面临着大漠的吞噬,与大自然争水争寸土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命体验,究竟是何种力量和信念使得他们如此坚强。

驻村是一种政治责任,也是一种生命体验和相互学习的过程。我们向农民学习如何与大自然相处,从自然获取生命的需要,并在为老百姓排忧解难的过程中体察群众的急忧难盼,寻找人生的快乐。通过我们的宣讲,农民们懂得了感党恩,了解了国家法律法规和现代生活方式。

记得有一个村民想到乌鲁木齐看病,但是之前从来没有去过乌鲁木齐,人生地不熟。工作队得知后,帮他联系了乌鲁木齐的医院并安排床位,工作队成员的家属全程陪同,给他送饭、挂号。回来后,他对村民说,工作队真是自己的贴心人,帮了他的大忙。因为孩子治病,村民外力·斯迪库拉的家庭陷入了经济困难。我们联系村里的工程队,把他安排到幼儿园建筑工地打工。两个月的打工领到了4000元的工资,这是他人生中第一笔工钱,减轻了他的经济压力。工作队成员还自掏腰包从乌鲁木齐购买营养品,为他的孩子补充营养。

农村是反恐维稳的最前线。在这里,一个个驻村干部的力量汇聚起来,传递着超越时间、地域和民族的温暖,为这片土地的发展聚集着正能量,我们用自己的努力让群众感到党和国家的恩情。驻村干部的价值在于干实事,我们做的怎么样,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干出实绩便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切实为党做好基层的群众工作。

还记得8月初的一天中午,我们的民兵和一个村民围着一台冰柜在欢呼,我们赶紧过去问他们在干什么?村民伊敏托合提·热杰普说,工作队工作很辛苦,他们看到村委会没有冰柜,喝不了凉水,就买了一个冰柜送过来。听了他的话,我们的心情久久未能平静下来,这是老百姓对工作队发自内心的认可。

每次入户走访,我们必带三样物品:一个本子、一支笔、一张工作卡。工作卡用来表明身份,笔和本是用来记录百姓故事和诉求的。在一定程度上,我们驻村干部代表着党和政府在群众心里的形象。有时候,他们希望我们帮他们解决生活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但有时候,他们未必有什么实际诉求。只要陪着他们拉家常,谈谈农务和家里琐事,扑下身子交心交朋友,他们都觉得很开心,很满足。

在农村,很多事情需要我们用心去领会,很多问题需要用耐心去化解。一支笔、一个本、一个微笑,拉近的是距离,产生的是真情,聚拢的是民心。每次入户走访和村民聊天,我们都能清晰地感觉到,这里的农民对党都心存感恩,渴望着稳定的社会环境,渴望着提高生活水平,渴望着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们的期待,就是我们的期待。

驻村是辛苦的,也是幸福的。对每一个驻村干部来说,离开家人、离开父母、在基层一线全身心地投入农村工作,尽自己最大的心力,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实属不易。

在热火朝天的基层实践中,我们是幸福的。在挥汗如雨的劳动过程中,我们享受着成长的快乐,体悟着生命的绚烂,点缀着亮丽的人生。



“三股势力”是指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

范敬宜,人民日报社原总编辑。他生前曾经说过:“我的一条经验是:‘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因为党的一切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实践中的战士。政策的得失利弊,群众最有发言权……”

 

“访惠聚”活动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万各级干部组成、为期三年,覆盖全疆8635个行政村、754个国有农牧场村组、931个重点社区,活动旨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加强基层组织,推进“去极端化”。实践证明,“访惠聚”活动是稳疆兴疆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推进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探索,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胆尝试和有效实践。

* 吐尔孙,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新疆自治区团校培训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读博士。

相关阅读

本刊编辑部

《经济导刊》是中国中信集团主管,面向全国及海外公开发行的中央级大型中文类核心期刊。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4年01期

总期号:296期

2023年12期

总期号:295期

2023年11期

总期号:2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