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分享:

实现双碳目标,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孙耀唯 郑冬冬 来源: 2024.04.02 15:56:32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统筹能源安全供应稳定和绿色低碳发展,对能源领域的未来发展提出了重要战略安排,也为能源低碳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

以化石能源为主导的能源体系,终将无法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随着能源消费量的不断增长,化石能源的资源枯竭、环境污染、高碳属性,将使人类社会日益接近“增长的极限”。尤其是,随着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不断增加,地球气温不断增高,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等一系列严重问题。科学表明,当二氧化碳浓度超过450ppm(百万分之四百五十)时,气候和生态系统的突变不可逆转,将导致各种灾难性后果。因此,二氧化碳的威胁已经被广泛认定为地球面临的最大环境挑战之一。

逐步放弃化石能源,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按照《巴黎协定》,要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2℃之内,并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5℃之内,就必须逐步放弃传统的化石能源,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积极向绿色、低碳、清洁能源转型,进入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 

前不久,在阿联酋迪拜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以下简称COP28),再次呼吁各国以公正、有序、公平的方式减少能源系统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在关键的10年中加快行动,以便在2050年实现与科学相符的净零排放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就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而言,2025年将达到20%左右,2030年将达到25%左右,2060年将达到80%以上,并明确提出,要全面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走上全面绿色转型轨道,风力发电的成本降低了80%,光伏发电成本降低了90%,可再生能源装机已经超过煤电装机容量,风、光、水、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均居世界第一,并已成为风电光伏设备和动力电池主要供应国,为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做出了突出贡献。

落实能源革命战略,建立新型能源体系

新型能源体系是以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能等零碳和低碳能源为主,以传统化石能源为辅,依靠先进科技与工业体系打造的现代能源体系。以此建立相关的技术体系、产业体系、标准体系、市场体系、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等,进而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新型能源体系与现代能源体系的内涵高度吻合,是现代能源体系的“加强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能源体系。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绿色生产和消费模式广泛形成,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在2030年达到25%的基础上进一步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将成为主体电源,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碳排放总量达峰后稳中有降。

新型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核心,新型能源体系也是新型电力系统的“扩展板”。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强调,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顺应发展形势、响应变革要求,主动实现“四个转变”。即:电力系统功能定位由跟随经济社会发展向主动引领产业升级转变;电力供给结构以化石能源发电为主体向新能源提供可靠电力支撑转变;系统形态由“源网荷”三要素向“源网荷储”四要素转变;电力系统调控运行模式由单向计划调度向源网荷储多元智能互动转变。

近年来,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能源领域的“1+N”政策体系基本确立。我国在坚持节能提效,大力推动风电、光伏发电发展,积极发展水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生物质能、光热发电,加快储能技术研发推广,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提升电网智能化、数字化水平,推动农村发展生物质能,促进燃煤清洁高效开发转化利用,开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试验示范,建立新型电力系统等各个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强有力地推动了能源的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新型能源体系的提出,更加强调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各种能源的协同与互补,更加强调能源绿色与低碳发展的导向性。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是建立新型能源体系的总遵循。规划建立新型能源体系,要着力推动能源生产革命、消费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加强国家合作,妥善处理好能源转型与能源安全的关系,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关系,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关系,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的关系,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为21世纪中叶如期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碳中和目标,提供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保障。

全面推进能源转型,助力能源高质量发展

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能源产业链上下游、各能源品种、各用能行业和领域。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立足国内能源资源禀赋,坚持系统观念和问题导向,统筹发展和安全,稳步推进能源低碳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一是推进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要重视西部地区的分布式开发利用和就地消纳。推动中东部地区高耗能产业的梯度转移,力争将西部地区的绿色电力变成绿色产品、形成绿色产业,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分布式开发不是分散开发,要充分发挥分布式能源的聚合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形成局域电网、局域调度、局域市场,重视水能以及天然气、生物燃气、氢气等气体能源与新能源的有机组合,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源网荷储”一体化,推动综合智慧能源的健康发展。

二是在推进火电灵活性改造、电网优化调度的同时,要重视将电力系统的“源随荷动”向“源荷互动”转变。风光资源丰富,清洁、零碳、可持续,但具有明显的间歇性和波动性,在加大各类储能、灵活性电源、风光水火互补的同时,也要加强需求侧响应,结合新能源特点,建立价格调整机制,推动实现“源荷互动”或在一定程度上的“荷随源动”。

三是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要重视区域电力市场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更应是统一规划、统一规则、统筹建设、集中监管,在建设省级电力市场的基础上,还要按照国发〔20025号文件,积极推进区域电力市场平台建设。尤其在新能源富集的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水、火、风、光、储互济,可以利用地域差、季节差、昼夜差,在更大范围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支撑风光发电的系统成本,更好地促进风光资源的远程消纳。

四是在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同时,要重视加强全国能源市场体系建设。使煤炭、电力、油气的终端价格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需关系和环境成本。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煤炭、电力、油气等专业市场的堵点,完善价格传导机制,畅通专业市场之间的关联。同时,推动绿色电力交易与绿证交易、碳排放权交易的有效衔接,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高效、治理完善的能源市场体系。

五是大规模推动风能、太阳能发展的同时,也要重视能源创新发展的科技前沿。2020年,20国部长级能源会议认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一半技术还没有开发出来。当今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技术更迭风云变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颠覆性技术是一种颠覆了某一行业主流产品和市场格局的技术,可能是全新的创新技术,也可能是基于现有技术的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应用。如新一代核裂变/聚变发电、固碳技术、天然气水合物、液态阳光绿色氢能、等离激元人工光合技术等,都有可能改变传统的碳-氢(C-H)技术路线与技术思路,为实现碳中和开辟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编辑  季节)



* 孙耀唯、郑冬冬,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业委员会。

相关阅读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4年01期

总期号:296期

2023年12期

总期号:295期

2023年11期

总期号:2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