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分享:

充分运用新技术成果推动制度创新

樊鹏 来源: 2023.01.11 13:52:31


 

历史表明,每一次工业革命都对社会制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发生,正极大地改变着原有政治体系和制度运行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尤其是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不能忽视新技术革命的巨大影响。在新的发展阶段,应积极把握第四次工业革命提供的历史契机,善用新技术成果,借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与完善。

推动新技术在经济和社会领域有效运用

充分利用新技术革命的经济成果为落实社会主义理念、推动社会主义发展创造物质条件。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是21世纪的时代潮流,推动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指数级增长和生产方式的颠覆式变革。生产资料不仅是物质资料,还包括海量大数据;生产工具由机器系统扩展为信息物理体系,产业工人转变为数字技术的操作者。这一变化挑战了我们对社会生产力性质的界定和新技术如何更好地赋能劳动者等问题的认识。

新技术革命深刻影响当下经济社会发展,要确保新技术革命的成果能够惠及社会主义发展和社会主义理念的落实,推动新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被合理“嵌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同时确保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和各类改革能够置于新技术革命的基础之上,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匹配,避免制度体系滞后于现实发展,新技术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社会治理生态”的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的构建,数据驱动的社会治理已经成为国家实现社会高效治理的重要举措。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建设“数字中国”战略,要求提高社会治理能力;2017年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强化社会治理的科技支撑力,首次把“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把数据、科技放在与土地、金融等生产要素同等重要的位置,进一步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在新技术环境下,海量的数据正在成为支撑各类数字技术应用的“燃油”,数字技术成为数字化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而数字化治理需要提高对数据更全面、多元、高效的掌握与运用能力,利用数字新基建构建平台化、社会化的新型数据治理组织,提高基于大数据集成和大数据分析的高效协同精准治理效能。通过云化平台和区块链等数字化共享与融合技术构建政府“数字中台”,推进全国各地政府数据的汇聚融合,完善政务数据的共享与安全保护,打通政府组织之间的数据流通闭环;通过构建数据流通规范机制,整合互联网大数据和各类政府数据,更精准地把握社情民意的脉搏,把握经济社会运行的状态和规律。在舆论引导、产业政策和宏观经济调控因势利导,顺势而为。

数字化技术应用过程中的破坏性因素,特别要意识网络数字技术对传统科层制体系的冲击。从政府体系所处的外部环境来看,这种深刻的变化是必然的。以大数据的运用为例,当代社会治理环境更趋复杂化、治理诉求更趋多元化、治理场景更趋网络化。基于大数据构建多主体协同、信息均衡、数据驱动的智能化社会治理体系,将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发展趋势。例如,近年来在浙江等地的政府改革中,数字技术应用到政府管理与社会治理领域。通过数字化信息以及互联网交互,治理服务与办事流程已经趋于智能化和自动化,人工操作与维护的成本大幅降低。通过大数据互联与云平台技术,推动了社会事务一站式办理无障碍、在线服务无缝隙、对接无误差、智能监管全链条对接无阻隔。全面采集各种互联网数据,结合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有助于对社会问题与风险进行提前预测和防控,提高溯源与分析能力。

基于社会治理的实践发展,智能化社会治理强调充分运用大数据理念、资源和技术,在数据、信息、平台、协作、安全五要素联动协同机制下,形成了一个囊括社会治理民情(诉求)汇聚、社会治理风险动态评估和基于知识库的诊断式的政府回应模式,这是一种全新类型的智能化社会治理体系。以区块链技术的运用为例,区块链作为一项颠覆式技术革新,从技术底层解决了传统互联网面临的“数据孤岛”“数据确权”和信任构建问题,从而重塑大数据时代的治理结构,促使政府科层组织、政府与市场、政府社会关系发生改变,进而推动公私边界和治理价值随之重构。

新技术企业协同构建“政府—科技企业—社会组织”合作网络

当前,新技术公司介入公共管理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在欧美国家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腾讯与公安部刑侦局达成了全国打击伪基站违法犯罪活动的战略合作协议。公安机关同新技术公司的合作,使警务服务从处理一般的犯罪问题延展到公安的社会服务功能。

信息收集和低级别传送是百度和新浪等网络平台的优势,它们基于雄厚的技术能力,积累了强大的公共信息管理能力,这种能力一定会向政府治理结构转移。因此,政府要做好以何种形式加强合作的准备。这一重要的趋势是改变自己的管理规则和程序,组合某种新规则、新程序。通过新技术还可以有效减弱行政的隐秘权力运转,让行政规则和运行透明化。这个透明可以先向上级透明,然后过渡到向下级透明,最后过渡到向社会透明。从长时期看,建立一个巨大的社会合作网络,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体系在维护社会安全运行方面的“预测预警预防”的能力和具体管理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国内新技术企业群体介入疫情防控,利用大数据管理、科技算法、远程呈现等技术优势,在病例收集、远程诊疗、分布式管理、保障物资供应链良好运转、对接国际救援资源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新技术公司还确保了疫情防控期间全国数亿人口的线上生活和社会平稳运行。互联网公司各显神通,百度成为公众获取权威信息和知识的主要入口,科大讯飞为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的省区市提供了智能输入终端服务,京东物流、菜鸟网络等科技公司围绕疫情物资采购、生产、物流、服务等,持续迭代上线信息化模块,发挥全球供应链和科技支撑的组织效力,广泛调动国内外运力资源;百度、美团等公司利用海量数据的实时爬取、整合和分析能力,实时对接线上用户需求;腾讯和字节跳动等技术公司,向全国超过1000万家企业免费开放了在线远程办公系统。

我国疫情防控中互联网公司的参与值得高度重视,经验值得总结。新技术企业大规模参与疫情防控,是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象级事件,标志着新技术企业已经成为危机管理和公共治理的技术主体。未来更多政府公共行为将同新技术企业的运营和支持密不可分。这次疫情防控也可视为我国政府融合新技术力量和更高效的组织方式开展危机管理和公共治理的一次实践演练,未来政府组织形态和行政权力运行方式也将因此而加速变革。

未来政府治理和新技术企业的合作,从政府角度看,一方面应确立协同思维,通过顶层设计与相关规划,配合必要的利益绑定,促进各分立的技术公司之间增强协同,对它们参与国家治理的行动进行更高效率的组织优化,共同构筑全新的公共治理架构和高效的安全预警机制。同时政府还应强化监管意识,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则,为海量公共数据的创新应用提供更多立法保护和政策支撑;建立防范技术巨头的“头部垄断”、保持更公平和更具活力的市场环境。

积极推动科技融入乡村发展,借助数字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伴随着数字科技在乡村地区的广泛应用,数字化在脱贫攻坚、产业振兴和农村基层治理方面正在悄然发力,融入乡村发展的每个领域。数字化既改变了乡村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又推动了乡村发展和治理模式完善。

第一,数字平台助力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庄严的政治承诺和重大历史任务,数字科技在实现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科技企业成为产业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化助手”,在农村脱贫事业中发挥了连接器、工具箱和生态共建者的重要角色。腾讯“为村”作为助力精准扶贫的智慧乡村工作平台,凭借平台能力、工具赋能与信息链接,致力于乡村移动互联网能力建设,有效实现了城乡资源的互联互通与地区之间的交流互动,使贫困乡村既有效获取外部资源,又增强了自身“造血”能力。美团通过科技创新,积极助力贫困地区中小微商户进行数字化改造,使全国52个未摘帽的贫困县全部实现线上化;京东物流、菜鸟网络等科技公司构建的供应链平台网络则为乡村物流提供了坚实保障。

第二,数字经济有力推动农村产业振兴。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信息化时代,得数字化者得先机。当前数字科技不仅成为城市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而且正在加速向农村地区广泛渗透,为农村产业数字化建设和产业振兴提供了良好契机。《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总体水平已经达到36%,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占农产品交易总额的比重已超过10%2020年有了进一步提升。同时,伴随着“智慧农场”“无人农场”的破土而出,消费互联网不断向产业互联网延伸拓展,智慧农业应运而生,方兴未艾。数字经济将激发乡村经济发展新动能,激励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助力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三,数字应用引领乡村基层治理变革。农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和农村人口流动加快,农村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客观上要求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方式发展创新。伴随着数字科技进入乡村,数字治理正在广大农村地区扎实推进,乡村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目前我国行政村“雪亮工程”覆盖率已达到66.7%,为乡村提供了良好的治安环境,也有助于实现乡村治理的智能化。在数字技术赋能下,“智治”正在创新完善建立法治、德治、自治基础上的乡村治理体系。许多地区借助信息服务云平台、物联网等先进数字科技将村民纳入乡村治理体系,推动数据公开与共享,着力消除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信息鸿沟,既实现了干群之间的高效透明沟通,又有利于推动实现民主治理和开放式治理。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阶段,在数字科技赋能下,乡村发展和基层治理积累了重要经验。立足当下,放眼未来,新发展阶段利用数字科技力量加快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改进和创新乡村基层治理,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一是加快新基建进程,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成熟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实现乡村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基础,前几年农村电子商务的加速发展主要依靠互联网在乡村地区的拓展和支撑,但目前我国农业农村的数字基础依然薄弱,农业数字经济在农业总产值中占比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应加快乡村新基建进程,为数字科技加速赋能乡村基层治理打好基础,促进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补齐乡村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短板,激发乡村经济发展新动能。要围绕农村产业、服务、治理、文化等进行以应用场景为核心的数字应用系统布局,推动更多科技创新成果继续向农村地区输送,推动数字基础设施的加快普及。

二是巩固脱贫成果增强内生发展能力。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应继续发挥好数字平台在农村工作和乡村治理方面的作用,借助数字科技赋能,既要帮助贫困地区巩固脱贫成果,防止在脱贫后的过渡期返贫现象发生,又要增强乡村内生发展能力,推动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此,要针对原有深度贫困地区和重点扶贫区域,强化普惠性政策支持,加大数字化扶持力度,充分普及数字化手段,持续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

三是促进乡村区域经济社会均衡协调发展。农村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借助网络平台销售农产品促进了农村区域产业化进程。未来如何加快弥合城乡发展的数字鸿沟,推动农村地区治理现代化,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点难点。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南北方地区乡村电子商务差距进一步缩小,中西部地区百强县数字化产品呈现出发展周期短、产品特色明显、后发优势明显等特征。未来要进一步探索数字化赋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有效推动乡村区域经济更加均衡协调发展。

(编辑 尚鸣)



¨ 本文为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项目“大型新技术公司的政策参与和政治影响研究”(项目编号QA190401)的研究成果。

* 樊鹏,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当代中国政治研究室主任。

相关阅读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4年01期

总期号:296期

2023年12期

总期号:295期

2023年11期

总期号:2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