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分享:

深化市场化激励,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来源: 2023.03.07 11:18:40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调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解决“卡脖子”问题,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

构建新型科技创新举国体制

一是科技创新要坚持“四个面向”,面向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二要突出科技创新的原创性。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要求我们的科技创新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的科技攻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战,特别是要打破西方对我们卡脖子项目的限制。

三要构建新型举国体制。20229月,中央深改委专门通过了《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意见》,强调要把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起来,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发挥高校在科研中的重要作用;要创造有利于基础研究的良好科研生态,建立健全科学评价体系、激励机制,坚持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尊重科学规律、经济规律、市场规律,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营造良好创新氛围,更好激发创新活力。

   四要打造原创技术的策源地。20222月,中央深改委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推进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整套政策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企业完善创新体系,增强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融合,打造原创技术的策源地。要把准战略方向,围绕事关国家安全、产业核心竞争力、民生改善等重大战略任务,加强原创技术供给,超前布局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在集聚创新要素、深化创新协同、促进成果转化、优化创新生态上下功夫,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要强化责任链条,加强协同配合。要支持引导行业领军企业和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专精特新企业深化改革、强化创新,加大培育力度。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企业主动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

    五要积极培育高精尖特冠军企业。2022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的时候就专门提出来,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企业,要在各个领域里积极培养高精尖特的企业,打造更多的隐形冠军,包括独角兽企业,有一批这样的企业就可以带动中国经济、中国科技创新迈上新的台阶。

    六要鼓励自由探索,弘扬科学家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专门提出鼓励自由探索,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习近平总书记讲要培养创新的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的学风,营造创新的氛围。

    七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创新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批人才,要努力培养更多的大师、战略型的科学家、科技领军的人才和创新团队。

    八要聚焦自立自强。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的作用,特别突出企业在创新中的地位,要引进高端的人才,科技的发展要自立自强。

    九要真正按照市场化的机制运营。关于民营经济地位问题,社会上似乎有一些议论。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亮明态度,对民企要平等保护,要从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对国有企业来讲,要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真正按照市场化机制去运营。市场化机制最核心的就是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健全由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不管是民营企业也好,国有企业也好,参与到创新过程的企业家,管理、知识、技术都要由市场来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没有这一条就不可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可能有重大的科技创新。

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国家要有一整套政策

党中央、国务院就促进科技创新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包括科技发展战略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方案,以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专利法》《著作权法》《科学技术进步法》《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等各个方面。

    各个部委对鼓励科技创新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科技部、国资委《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央企业创新发展的意见》,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科学院等《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科技部《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单位名单》,以及一系列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文件。

    从有关科技创新的重要法律文件看,《科学技术进步法》明确了我国重大前沿技术研究的方向,要建立有利于国有企业科技研发的制度、分配制度、考核评价制度、激励与约束制度,提出国企负责人对技术进步负有责任,纳入考核。美国在鼓励科技创新方面有《拜杜法案》,规定由政府财政拨款支持大学进行的科研成果的产权,由之前归政府所有,改为由政府、大学、企业、科学家共同拥有。《拜杜法案》被称为美国促进科技进步的最好的法案。

    我国2015年版的《科技成果转化法》,明确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定义、范围,明确了转化的方式和定价,特别是明确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权益问题,规定职务科技成果转让后的净收入中,参与项目的科技人员可以提取不低于50%的比例;如果该成果作价投资,科学家可享有不低于50%的股权;并且可以从该投资所形成的商业化利润中,得到不低于5%的分成。参与项目的科研团队中,最主要的科学家所享有的收益不低于50%,该法律正在对中国的技术进步产生着重大的促进作用。 

    国资委、财政部出台了关于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规定国有科技型企业科研成果股权激励,大型企业不超过5%,中型企业10%,小微企业30%,单个对象不超过总股本的3%,企业年度岗位分红的激励总额不高于当年税后利润的15%,激励对象的人数不超过30人,激励对象获得的岗位分红不高于其薪酬额的三分之二,这些主要是限制性的规定。初步的政策规定还有优化的空间。

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的优势和问题

    近些年,国有企业的科技创新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发挥了“国家队”作用。量子计算、“九章”计算机、铁基超导、干细胞、生物合成、“嫦娥”奔月、“北斗”指路、“祝融”探火、“天宫”遨游、C919大飞机成功交付使用、“奋斗者”号全海深潜载人潜水器、磁约束核聚变、散裂中子源等设施建设取得突破。这一系列大型成就,都是国有企业做出的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企业建成了700多个国家级研发平台、7个创新联合体,累计投入研发经费6.2万亿元,年均增速超过10%2021年年底,央企共拥有研发人员107万人,比2012年底增长53%;拥有两院院士241名,约占全国院士总数的1/7。近年来,中央企业取得以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北斗导航、5G应用、国产航母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成果,建成了港珠澳大桥、白鹤滩水电站、“深海一号”气田等一批标志性重大工程,极大振奋了中华民族自信自强的志气、骨气、底气。

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最大的优势,就是在新型举国体制下发挥好作用,各个方面协作开发协同服务国家战略,这是我们的强项。国有企业创新的弱点主要是商业模式创新弱,服务于具体客户端能力弱。具体的产品,特别是大宗原材料做得很好,所以这里边既有优点也有弱点。

当前,我们与世界上主要科技强国相比还有差距。我国的全社会研发投入约占GDP2.4%,中央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2.5%左右。而美国、日本全社会研发强度在3.5%左右。我们的目标是科技进步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目前才60%;而美国、日本都是80%。我们对外技术的依存度在50%左右,一些关键技术、关键设备、高端产品还需要进口,距发达国家还有相当的差距。

我国科技部和一些权威机构列举了当前“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像光刻机、芯片、操作系统、航空发动机、ITO靶材、核心算法、高端轴承钢等等。国际技术分工和产业分工是全球化的特点,但当前美西方加紧对我在高技术领域实行封锁打压,对其中关键技术领域必须高度重视。当然,我们不可能在所有高技术领域实现完全自主,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有所为有所不为。

    产业科技创新,特别是“从01”的创新,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评价了全球十大科技创新榜单,从中可以反映我国在各重大科技领域的位置。我国在防黑互联网中有一席之地。在干细胞领域(基础研究和抗衰老药物)我们没有发言权,基本由美欧日公司控制。我们的数字货币可以和Facebook相提并论。我们在可控核聚变取得了重大突破,输出能量超过了输入能量,从科学可行性到工程可行性,再到商业可行性,我们在中间阶段迈出了重要一步。超级星链卫星SpaceX,马斯克做得很好,乌克兰危机中,马斯克的星链大数据1000多颗卫星飞在俄罗斯、乌克兰上空,和无人机、大数据结合在一起。绿色氢能方面,我们的中石化、国家能源集团占有一席之地。总之,十个重大领域中,我们有三个占有一席之地。   

在全球最有价值的100家大科技创新品牌公司里,中国有21家企业上榜,包括腾讯、华为、阿里、京东、网易、小米、百度等。这其中,国有企业控股的只有海康威视、京东方和中兴3家,这说明国有企业在通信数字领域创新能力比较弱,和我国在世界500强中占有100多家的规模不匹配。

我们参考美国斯坦福、哈佛、牛津等对中国国有公司科技创新能力的近百篇研究报告,他们有如下几个结论:

    第一,国有企业市场导向不清晰,企业领导追求政治正确、怕犯错误,目标多元,没有完全市场化。

第二,国企厌恶不确定性,特别是“从01”的原创性科研需要平等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强势行政领导下不易形成良好创新氛围。

    第三,缺乏对人才和知识产权的尊重。薪酬无吸引力,留不住一流人才,形成逆向淘汰,国企成了“人才培训基地”。

    第四,企业缺乏长久战略定力。企业领导层任期有限,对CEO的考核追求短期利润,这些制度完全不符合长周期的基础型、原创型科研与技术开发要求。

促进科技创新的市场化改革

怎样打造有利于创新原生态的制度环境:

一是创新要明确科学家和企业家的双主体地位。要是把技术运用起来,通过商业模式赚钱的过程。要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创新制度,赋予科学家更多的技术路线的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不要搞外部的行政干预,不要让科学家成天为了报销经费而殚精竭虑、担惊受怕。要高度重视发挥企业家在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组织创新、创造新的商业价值中的不可或缺的主体作用。要创造好的环境,让企业家、管理层、科学家持股。要明确科学家、企业家双创新主体的作用。

    二是深化科技创新成果管理制度的改革。要尽快开始研究科研成果早期共投、风险共担、科学确权、产权共有的制度,进一步探索国有企业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处置权、收益权“三权”分置的改革,公司所有、收益共享。要真正落实推进科技型企业的中长期激励,在股权激励、分红激励、员工持股、超额利润分享、虚拟股权、骨干员工跟投等方面,要有一些创造性的、决定性的制度创新。

    三是给科技创新转化充分的市场化估值和激励。《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有350%:成果奖励不低于50%,股权奖励不低于50%,对单个人奖励不低于50%。现在国内一些事业单位和大学普遍都将职务成果的转化,科学家的收益占到了60%-80%与大专院校和事业单位的科技创新激励措施相比,国有企业创新激励滞后,股权激励的约束性条件过于严格,分红激励措施难以落实。要探索符合职务科技成果转化规律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完善支持科技创新政策工具箱。

    四是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科技创新投资项目,其成功与失败之比是28。可以说,不容忍失败,就不可能创新。科技型企业尤其需要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只要目的正当、程序合规、行为合法、结果合理,对创新失败就予以免责,鼓励科学家干事创业、建功立业。要高位立法,统辖干部人事管理、巡视、国有资产监管、审计、科技管理、司法等部门,相互配合、协同推进,形成各个相关部门尺度统一、步调一致、共同支持科技创新的局面,切实解决科技创新容错实践中跨部门政策冲突、协调不畅问题。

五是让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们富起来。我们要共同富裕,但不搞平均主义,要把蛋糕做大。实践马克思所说劳动创造价值,科学家的劳动就是重要的一环。改革开放之初,小平同志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新阶段、新时代,我们的科技创新需要精准激励对象,要让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们富起来。这样才能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科技贡献率等,促进实现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编辑 尚鸣)



¨ 本文是作者在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近期组织的“坚持改革方向,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摘编。

* 楚序平,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资深研究员,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原主任。

相关阅读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4年01期

总期号:296期

2023年12期

总期号:295期

2023年11期

总期号:2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