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分享: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金融服务

刘兴波 来源: 2021.12.16 10:53:49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需要很多支撑条件,其中创新驱动是一个最重要的手段。从金融支持的角度来讲,确实也需要一些新的方法、新的手段,新的体系建立才能做出对应。

按照我国的工业分类,共有41个大的行业。在我看来,其中只有少量行业已经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大部分的行业还处于从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的转型期,从1.0版到4.0版都能包括,导致金融体系和工业的对接遇到不少问题,特别是创新型企业的资金融通问题。

推动企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的目标

企业是工业经济的主体,创新驱动发展首先是推动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要力争实现三个目标:

一是企业要参与核心技术标准的制定。在某些领域,中国制造业企业开始进入到核心指标的制定中。一些战略新兴领域,例如通讯产业,华为在技术标准制定的体制中已进入国际标准制定的范围内了。

    二是使我们的企业拥有更多的有效专利。

    三是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在现代企业层面,并且在部分技术领域实现从跟踪到齐头并进、到最后的超越阶段。

    最近,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多次参加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调研。我们判断,我国大部分企业还处于追赶式创新阶段,走到世界前沿的企业还比较少。我国企业总体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成果转化率不高,一些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等。其原因,除企业自身的能力建设不足之外,还有周边要素条件的制约。要想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就需要在要素的投入上加大力度,增强创新发展体制机制的激励,这就涉及金融体系的创新和应对。

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驱动战略

一是用高附加值战略引领高端的技术布局。力争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加强技术储备,以打通国内经济堵点,畅通经济循环,向全球产业技术链、价值链的高端攀升。从战略布局角度来看,要推动传统的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企业从单一产品的提供者向系统化、综合性解决方案的提供者转变。最终的目标是打造能够自己主导的新型全球战略链和产业链,发展高附加值类型的产业。

    二是打造全球化的开放创新平台。进一步形成国际国内双循环“两轮驱动”的战略目标。目前,我们在国际技术交流方面比较困难,既受到疫情的影响,也有中美经济技术博弈方面的因素,中日、中欧之间也存在不少堵点。我们要搭建全球化创新平台,自己必须在一些领域具备领先性,不能永远是跟进的状态。我们要在一些重大关键技术领域,继续推进国际技术合作与联合研发活动。国内外一些知名的院校形成产学研用联合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这种战略联盟的形成也在进行过程中,重点是在运行机制、组织结构、技术发展、人才之间的交互培养上,形成一些国际合作的局面。

    三是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新体系。创新要转化为企业生存的基本能力,就是创新体制和市场对接的问题。现在,国内的研发专利向产品转化,最后为市场接受的比例是极低的。我们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率可能是欧美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我们整个创新体系和市场结合的能力还不强。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创新成果的转化率,让本土技术研发和市场之间实现更好的匹配,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产业创新发展的金融支持和服务

    一、开辟企业科技创新的信贷通道。对创新型企业,要对它的全生命周期进行适当的金融支持。不同阶段的资金需求(或资本需求)是不一样的,应该按照企业不同阶段的收益特征,设计不同的金融服务产品。企业创新活动早期的收益不是真正的营业收益。新技术新产品发展到中期、后期才能够真正形成市场能力。尤其是对于高技术企业,如何把政府支持政策和金融服务两个领域结合在一起,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对这类处于创新活动早期的企业融资方式。

    二、投贷联动,创新融资服务模式。银行(金融机构)贷款是对企业常规的金融服务。能不能设计出互相补偿的一些机制,怎么能看得更准,用股权投资的收益来补偿贷款收益,这样可以在金融体系内形成对传统产业和创新型产业两端的支撑。这种两端支撑有一个匹配方式,要探索搭建这种联动融资模式。

    三、形成对创新型企业的融资直通车。主要是针对具有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掌握先进技术的创新型企业,这些企业对于产业的高质量提升和创新发展是有决定性作用的。通过资本市场的推动作用(如优先上市),能够形成一个很强大的助力。现在有很多金融机构已经开始瞄准重点高科技企业。但是如何更好地对具有创新能力的科技公司,尤其是服务于传统产业发展转型的科技公司,做更好的评估,做更好的通道建设,形成一些直通机制,金融机构也应该有相应的推动方案。

    四、扩大债务融资工具的规模。可对创新创业企业在超短期(或短期、中期、长期)融资方面,为企业的融通便利性和降低融资门槛做一些工作。同时在高技术产业园区,应该有专门针对产业集群的金融方案。产业集群是产业上下游联通的一个平台,现在有两三百个大的产业集群,航空领域、生物制造领域、人工智能领域、智能制造领域,都形成了一些新型的产业聚集区。聚集区里的企业都有上下融通、大中小融通的模式,在这些产业聚集区里,创新型企业如何跟住它的上游企业、头部企业,或者区域市场之间形成金融融通的一些方案,能够形成区域集优的金融融通模式。

    五、推动创业投资风险投资。工信部有“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体系,今年工信部和财政部共同推动的“创客中国”总决赛,又遴选出一批优秀的创新型企业。这些企业其实需要很好的金融助力,也就是赛后运营的培育。这一部分实际上是金融支持实体企业的一个重要战场。企业培育是分层次的,第一层是“专精特新”企业,第二层是制造业单项冠军,再往上是领航企业,这样构成一个金字塔型阶梯结构。不过,很多金融体系只是盯住后面两段,但对“专精特新”型企业,关注还很不够。

     建立科技融资的新体系问题,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科技金融对工业如何对接?重点是要针对创新型工业搭建一个新型金融服务体系。现在工业互联网也好,智能制造也好,它的应用和加载正在革新传统工业的价值评估体系。这使得金融界对工业的传统评估模式、风控模式、判断模式,已经不适应现在新的工业体系、价值体系的判定了。尤其是处于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这些新型工业,更是如此。这些创新技术可能今天还不是产值,但是在不远的未来,它会成长为巨大的市场价值。这样看,金融方面是不是应该建立一套新的评估体系?

比如双碳,从传统意义上看,大型制造企业有庞大的资产,有很强的信用能力,金融机构对这些企业的融资需求是绿灯大开。但如果把“双碳”指标加上去,对于新的要素条件下如何去评估有创新能力、掌握新技术的企业,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可能会形成新的价值点。对这些企业就应该有新的评估方法。

(编辑 尚鸣)



¨ 本文是作者在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925举办的“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金融支持”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而成。

* 刘兴波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工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相关阅读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4年01期

总期号:296期

2023年12期

总期号:295期

2023年11期

总期号:2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