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商业银行利润增速趋缓已成新常态

《中信人》 2015.05.18 10:58:23

利差是构成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也是社会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在经济高速增长期,银行利润增幅以两位数攀升,而在经济调整下行期,银行利润增速跌入个位数,甚至趋负,不是不可能。而实体经济的发展变化、互联网金融业的方兴未艾、银行收费业务的日渐规范、不良贷款对银行利润的侵蚀,特别是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都会造成银行利润增速回落。这一趋势有助于倒逼银行转变盈利模式。

近期,我国多家上市银行相继公布2014年成绩单。数字显示,无论是国有控股大行,还是新兴股份制银行,尽管绝对利润额可观,但与前几年相比利润增速普遍回落,有的开始跌入个位数;资产质量下滑,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双升。银监会数据表明,从2010年开始,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连年趋缓,到去年跌入个位数。笔者观察,此种回落态势今年将持续,甚至不排除有的银行增速趋负。增速的变化,折射出商业银行利润高速增长的日子已结束,其利润增速趋缓已成为新常态。

如何理性看待商业银行利润增速趋缓?

从银行利润获取的源头看。利息是构成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是对银行让渡货币资本使用权的报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银行的利润主要是以利息的形式表现。《资本论》说,“利息不过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说明银行利润的来源是社会生产过程中资本的增值部分,银行获取的是社会平均利润率,而不是“暴利”。借贷资本一旦脱离生产过程,就会造成货币自行增值的表象,那种嫌疑银行“赚钱太容易”、“暴利”、“企业给银行打工”,一个共同原因是将借贷资本孤立看待,没有看到借贷资本参与社会再生产的本质。在经济高速增长期,银行利润增幅以两位数攀升,而在经济调整下行期,银行利润增速跌入个位数,甚至趋负,不是不可能。

从银行经营的环境看。实体经济的持续发展是商业银行盈利增长的基石。银行作为顺周期行业,其盈利与实体经济发展走势基本一致。近年来,国内经济呈现“三期叠加”态势,经济增速由高速向中高速转换,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增速趋缓,实体经济有效信贷需求回落。去年银行业贷款增速降至13.5%,比前5年平均增速下降了6.5个百分点,导致银行利润增长下滑。同时,金融脱媒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持续冲击,部分企业资金链断裂,银行存款增速放缓,负债成本上升。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业大举蚕食银行的阵地,余额宝几乎一夜之间卷走千亿银行存款,P2P产品挑战银行的贷款业务,多家民营银行获准开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必然影响传统银行盈利增速。

从银行监管和息差层面看。银监会、国家发改委密集出台相关政策规范银行收费,整治乱收费,难免影响中间业务收入,加上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不对称降息及对存款利率上浮区间的扩大,导致银行存贷利差收窄,保护性利差减少。去年商业银行存贷款利息净收入占营业净收入比例为48%,比3年前下降7.3个百分点,且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利差还会收窄,利息收入占比会持续下降。

从社会融资方式转变和银行不良贷款反弹看。有数据显示,我国社会融资总量中,2002年银行人民币贷款占比91.9%,去年末降至41.2%。去年末小贷公司和网贷平台贷款余额合计超过1万亿元。去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8426亿元,已连续12个季度上升,不良贷款率为1.25%,较年初上升0.22个百分点。不良贷款对银行利润的侵蚀,使银行不得不提取大量的利润做拨备,而损失拨备又没有列入银行利润中,这也造成银行利润增速回落。
今年随着金融改革进入深水区,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存款保险制度正式实施,民营银行发展加快,同业竞争加剧,加上继续降息的可能,银行的息差将继续缩小,银行利润增速仍处回落态势。正确看待银行利润增速放缓趋势,有助于深化金融改革,提升创新驱动能力,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强化守法合规经营,倒逼银行转变盈利模式。

商业银行的改革应从五方面着力推进:一是积极稳妥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民间资本多渠道进入各类银行机构。扩大民营银行、消费金融公司试点范围,扩大村镇银行民资参股占比,扩大民间资本参与机构重组范围。鼓励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发起设立金融租赁公司。二是着力推进商业银行混业经营,优化盈利结构。商业银行法修订势在必行,银行混业经营是大势所趋。银行应创造条件,一旦开闸,早做准备的银行必先获得券商牌照,从事部分券商业务,或采取控股或参股方式进入券商业务领域,以提升银行非息收入占比,优化盈利结构。三是着力推进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融合,增加盈利增长点。四是着力推进银行机构扁平化、流程高效化、运营集约化,使银行业务结构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五是着力推进中间业务,拓宽非利息收益渠道,强化风险管控,节约成本,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吕志强    201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