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让实体经济树大根深

本刊编辑部2017.08.30 14:55:33

重视和加强实体经济发展,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点话题和大家的共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说,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要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实体经济“空心化”严重

37日,全国政协委员、原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发言,用四组数据说明,当下实体经济脱实向虚、实体经济被空心化问题相当严重:

一是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少了。截至2016年末,我国M2总量155万亿,年增长11.3%,但资金过多地流向了股市、债市、房市、期货市场炒作获取高利。去年银行全部贷款余额106.6万亿,房地产占了25.03%。而工业贷款占比,几个省的反映是17%-18% ,最少的省份只有13%

二是工业企业的盈利能力减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20102015年分别是7.6%7.2% 6.66% 6.58%6.16%5.76%,去年回升至5.97%2016年中国企业500强中,制造业260余家,但净利润只占17.1%,而33家金融机构的净利润占比56.8%

三是工业投资增幅急剧下降。去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9%,其中民营投资占了61.5%,工业制造业民间投资占85%。一些省市工业投资锐减。

四是分配悬殊大,人才流失严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5年全国19个行业的非私营单位员工平均年收入,金融行业11.48万元最高,制造业排行第14位,5.53万元。实体经济的员工收入低下,影响了人才流向、职业选择,以至于高考的志愿。

制造业“虚胖”,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36日,马凯副总理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重点谈我国制造业的短板问题和加快产业升级的紧迫性。

现在我们每年进口芯片花的美元超过了石油,高的时候达到2300多亿美元,已是我国第一大进口商品。芯片堪称计算机等设备的“心脏”,一旦被国外蓄意留下安全漏洞,将带来极大安全隐患。我国芯片制造技术取得了可喜的发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差得不是一两点。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别人手里,受制于人,是非常危险的。

与国外存在差距的,还有机器人的减速器、高性能的传感器、高档数控机床等等,即使在国产化率较高的高铁,轮轴技術也还沒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一些产品质量不如国外名牌,背后是生产装备不如人家。从制造业的量来说我们是世界第一,但还是大而不强,经不起在国际激烈竞争中的博弈。现在发达国家试图把制造业提高到新的水平,后起的新兴国家也在凭借成本优势拼命追赶。我国制造业正面临两面夹击。

马凯指出,制造业是创新驱动的主战场,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这是关系我们国家当前和长远发展的大事。这两年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起步年,主要完善了规划体系、搞好顶层设计,目前已出台11个配套实施指南、行动计划或专项规划,政策体系比较透明。现在一定要抓落实。各种规划文件不少,但不能“只开花不结果”。

振兴制造业的关键是创新驱动,同时,政府要简政放权,调动企业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企业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好环境。制造业应该夯实基础,一些关键技术久攻不克,回头一看,很重要的原因是工业基础不强,这包括核心技术零部件问题、材料问题,也有先进工艺问题;要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业进行深度融合。

真正要把中国制造业搞上去,必须有一批有历史担当的领军人物,包括技术团队、管理团队,需要大批的高级技工和一批工匠。中国应该着力于根本,根本还在人才。

产业升级没有捷径可走

35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黄奇帆参加了重庆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认为报告有两点令人印象深刻:一是重视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二是“三去一降一补”的关键是去杠杆。

总理特别指出,实体经济从来都是我国发展的根基,当务之急是加快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推动实体经济优化结构,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全面提升质量水平五个方面来发展好实体经济。

黄奇帆认为,现代经济的发展过程表明,产业升级没有捷径可走。当工业化还在半山腰的情况下,希图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是不切实际的,也是不合理的。

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必须依托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需求衍生开来。脱离制造业的服务业,永远只能囿于传统服务业的范畴。近几年,工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有人觉得加快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产业比例超过第二产业,就没问题了,这其实是有问题的。2008年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就是金融资本脱实向虚、自我循环酿成的恶果。现阶段,持续推进工业化进程,仍然是我们的重点任务。

去杠杆同样是实体经济发展绕不过去的坎。黄奇帆建议:

一是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有效保持流动性的前提下把好货币“闸门”,将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增长控制在12%左右,防止宏观层面货币供应量过大导致的流动性过剩。

二是要通过盘活存量资产、推进资产证券化和有序实施债转股、兼并重组、破产清算等措施,进行优化重组,加大股权配资力度,稳妥的降低企业负债率,把高杠杆压下来。

三是要从2015年股市大起大落和2016年汇市波动、期市黑色系热炒、债市集中违约、P2P乱象中总结经验教训,约束和防范各类金融机构融资通道叠加、互相之间循环形成多环节、高杠杆、碎片化的融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