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分享:

基辛格:塑造一个共同的新秩序

本刊编辑部 来源:《经济导刊》2015年12期 2016.06.09 08:54:20
“基辛格博士总能说出一些新颖观点,他的介绍让我对自己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角度。” ——习近平 2015年11月2日

    从应毛泽东邀请开始,80多次访华,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5代领导人都有过多次接触,这是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与中国交往的记录。

对了解中国充满浓厚兴趣

虽然已92岁高龄,基辛格接受中信集团的邀请,再度踏上中国的国土。在中信出版集团、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共同主办、本刊协办的“2015京城国际论坛”的主旨演讲中,基辛格兴致盎然地讲述与中国的渊源。在国际舞台上,见证风云变幻、世事变迁的德高望众的政治家并不少,但在西方若论与中国的关系之密切,当属基辛格。

1971年基辛格陪同尼克松第一次来到中国,作为开启中美关系的破冰之行,载入史册。在那次访问中,他对周总理表达了他的感受,他感觉中国是一个神秘的国度。周总理回答说:你想想,中国有9亿多人民,其实并没有那么神秘,如果你更好地了解我们的人民,对你们来说也就不会那么神秘了。周总理的答复让基辛格铭记了45年,他对了解中国充满浓厚的兴趣。四十多年来,他访问中国的次数几乎打破了西方人的记录,而每一次到中国来,他都要尽量充分地了解有关中国的新变化、新知识、新事物。他说,中国的最伟大之处在于把那些非常客观的东西变成了一种人类的体验,这种表述或许非常哲理,体现出了基辛格的睿智。

中国必须确定自己的角色

1982年,基辛格再度到中国访问,那时候中信集团刚刚诞生。他回想当时的中国,街上没有什么高楼大厦、没有汽车,也就没有交通堵塞。现在中国的年轻人可能很难想象,那时的中国是什么样子。中国巨大的变化令他感触,他说,我觉得中国人民采取的每一步措施都展示了勇气,这为中国确定了雄伟的目标,而且实现了一些看起来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1971年我第一次到中国来的时候,如果有人跟我说,中国45年以后会变成现在这样子,我一定会说,你在做梦吧。”基辛格说,当时他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但是事实证明中国做到了,中国人民对自己有信心,中国的领导人坚信自己的未来。

“昨天晚上,有年轻人问我,未来将会是什么样的?我说我不知道未来究竟会什么样,虽然大家都提到目前国内外存在的很多的问题”。基辛格说,他亲眼目睹中国克服了诸多来自国内外的挑战,所以他坚信,中国一定会实现目前国家领导人所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的目标。

中国在未来发展中如何确定自己角色?在世界秩序中,中国将如何发挥作用?这是全世界关注的。基辛格说,本着这样的精神,今天我想强调的一个最重要的事情是:在当今世界,没有人能够确切地知道中国的角色是什么样的,但是每个人都知道,这终归会发生,中国必须确定自己的角色,这是当今世界秩序中最基本的条件。

基辛格认为,没有一个国家会情愿用武力而不是使用和平的方式去解决纠纷。在当前技术变革和军事冲突的背景下,如果大国之间的冲突这样继续下去,对全人类来说是灾难,当然冲突的参与者也无法从这种灾难中得到恢复。基辛格举例说,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欧洲,假如在1914年,欧洲的领导人都能够了解战争结束以后欧洲将会变成什么样子,他们决不会开始这场战争。

基辛格评论,习近平主席曾经把来自国际上的挑战定义为创立一种体系,这样使得潜在的对手成为合作的伙伴,在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并不多,因此,这一代人有一个特殊的任务,就是要实现这一点。

构建前所未有的国际秩序

基辛格的著作《世界秩序》中文版在中国发行之后,引起很大反响。“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基辛格谈起写这本书的缘由,他的朋友跟他说:你真应该写一本书,论述一些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问题,别写历史了,面向未来吧。所以他就写了这本书。但他表示,他不可能知道所有问题的答案,也不可能有人都知道。所以大家必须在一起努力,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基辛格说,在整个人类的历史中,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一种世界秩序,即整个世界都参与到创建同一个国际秩序的过程中来。他在讲演中强调,“共同”是非常重要的。他引述历史现象进一步阐释,罗马帝国当时很无知,它们并不了解包括中国皇帝在内的很多其他地方;包括对非洲、也对其他地区一无所知。在过去的整个人类历史上,世界各个地方、各个地区始终都没有这样被连接到同一个国际秩序当中去。现在应该构建什么样的世界秩序?19世纪时,欧洲一些国家组织了一个国际体系,试图涵盖整个世界,但是他们未能就世界主要问题达成一致。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成为唯一的一个组织有序的国家。随后新中国成立了,其他国家也陆续出现在世界发展中国家的阵营中。二战后形成的世界秩序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情况。

基辛格指出,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独特的时期,这个时期革命性的变化接连不断。回顾历史,欧洲曾统治世界长达两百多年,并形成一个适用于欧洲地区自身的独特组织体系。这个体系包括规模差不多的民族国家、经过清晰界定的秩序,而且还确定了各种法律准则和解决冲突的办法。但问题是,世界上没有其他地区或国家能按完全相同的方式组织起来,它在亚洲从来没有奏效,亚洲和中东地区也都未曾有过这样的体系和制度。

现在的情况又如何呢?基辛格说,在欧洲的体系中,相互平等的各国组成了欧盟,但各国仍然能够发挥自己的政治作用。欧盟现在仍在寻求界定其政治作用,在参与国际事务时,它既像民族国家,又是区域组织。在中东地区,同时存在四种形式的革命或者冲突:有仍然发生的一些反对现政府的冲突;有发生在现有某些国家内部的种族、民族、宗教团体间的冲突;有少数民族和宗教团体为组建所谓“哈里发体系”而跨越国家边界的冲突;还有发生在某些区域内的宗教团体之间或与其他区域之间产生的冲突,各种冲突同时存在。目前难以用一个统一的规则加以阐释。所有这些革命和冲突,到底将会呈现一种什么样的发展趋势?还未可知。

差异巨大阻碍中美达成一致

基辛格说,美国是由很多民族组成的帝国,美国人一直觉得自己即是亚洲的一部分,又是欧洲的一部分。但是现在美国进入了一个新的面临诸多变化的时代,特别是在二战后的这一段时期。世界权力正以不同的方式在分化,在这个背景下,美国的权力有所萎缩。

    其中当然有中国。在谈论中国的情况时,基辛格提到,在座的所有人对中国的了解程度都远超过他,但是过去的45年间,他一直在和中国打交道。他亲眼目睹了中国的发展趋势,或者说是经历的三个大的发展阶段。一是毛泽东时期,也就是中国刚刚实现统一的时期。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在毛泽东的一个著名的讲话中,他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要走向进步。二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时期,中国越来越融入到国际体系中,进入了全球的经济体系。任何人当时都很难想象,在之前中国对外封闭的背景下这种情况会成为可能。1976年,美中之间的贸易额比美国和中美洲洪都拉斯之间的贸易额还要少。而仅仅过了20年或30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雄踞于全球的经济体系,这是真正了不起的成就。三是中国现在正进入的另一个巨变的时期,也就是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的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的2049年,“两个一百年”都各自设定了目标。当中国实现了这两个目标,世界上就没有其他国家会有中国这样强大的实力。但是中国也不会强大到足以统治全球的程度,它不会这样去想,也不会这样去做。

基辛格强调,现在的关键问题在于,我们应该创造一个怎样的世界秩序?“当然了,归根结底,所有的国家最终必须要参与到世界秩序的构建过程当中。”基辛格提出,这就是他在《世界秩序》这本书中所阐述的观点之一。中国和美国必须要达成一致,相互理解,双方都要同意并遵照这样的原则,尽管这对中美两国来说都很难。因为这两个国家的历史发展是如此不同,它们之间的体系又是如此独特。

中国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个了不起的帝国,现在又是国际体系中一个主要的参与者,一个不可或缺的国家,它将同各个国家一起参与到全球的经济体系中,每个国家都应当和其他国家相互连接。从某种意义来说,美国也是这样一个国家,美国和欧洲国家不一样,它曾经吸引了世界各个地区、各个国家的人来到美洲大陆,创造了一个崭新的国家,而现在美国同样也是全球经济体系的一部分。基辛格指出,显而易见的是,目前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是最强的单一国家,但这种情形恐怕会有所改变。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变化。

中美两国之间面临着文化方面的挑战。基辛格提到,中国和美国一定要能够相互理解对方,这非常重要。在历史上的大多数时期,美国并不存在一个强大的邻国,因此美国一直感觉不到外来威胁。但中国的周围从来不乏强大的邻国,经常面临外国侵略的威胁。这样不同的历史,让两国看待国际问题的视角有所不同。

另外,美国拥有得天独厚的各种各样丰富的资源和原材料,因而美国使用各种资源得心应手,这使得美国形成一种思维方式,认为每个问题都会有解决的方案,都可以得到解决。所以美国把巨大的努力放在相对短期的问题上,这是美国思考问题的特点。

基辛格说,中国则不一样,中国人有系统思维,它认为没有一个问题可以得到最终的解决,每一个解决方案实际上都会牵涉到另一个问题。一般来说,中国人更习惯于以概念化的方式来思考问题。

我们拥有共同的使命

基辛格认为,要想将两国之间的差距进行弥合,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直言,“我也不认为,我就能够解决这些摆在中美两国之间的问题。但是我的确相信并同意习近平主席的观点,就是要将潜在的对手变成合作伙伴关系。关键在于我们要把潜在的敌对关系和相互对抗的势力,通过相互学习的方式,最终成为合作伙伴。”他说,美国的总统也说过类似的话。现在,我们双方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将这些总的原则,运用到一些具体事务当中去。

基辛格还谈到他与中国打交道中的体验。他说,“在我自己的生涯中,我学到的很多东西都是从亲身经历中获得的,从和中国领导人的接触中,以及和中国的知识界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当我今天走进大厅时,看到有这么多朋友,有认识了几十年的朋友,他们不见得在观点上永远同意我,但是没关系,我们一直都同意这样一点——我们具有共同的使命,我们必须要努力实现。

“我对美国的听众也这么讲,最大的挑战就是要理解中国人是怎么思考问题的?中国也要认识到,美国同样也在学习,有时候他们把一些战略性的想法应用到新的情形当中,但也会遇到问题。世界上的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比如说气候问题、网络问题,以及可以摧毁整个人类的核武器威胁问题。我们应该把这些问题转换成为我们共同的任务。”

基辛格对于中国朋友给予他的关注心存感激。他说,“我再次感谢大家邀请我参加今天的会议,感谢在座所有人,感谢你们让我了解中国,并从中受益,学到这么多东西。在我几十年的生涯中,学到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为此感到非常喜悦。”他认为,这并非代表对其观点的全部赞同,但代表了一种鼓励。

基辛格坦言,“有时候我也不是很清楚,世界秩序的内涵究竟何在,恐怕世界秩序最终形成时,我已经不在了。但是有一点我知道,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使命。”他再次强调,虽然在某些方面我们可能彼此存在不同的观点,但是我们必须永远记住我们的目标何在,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世界秩序,但必须要有这样一个秩序,否则我们就会面临被摧毁的危险,同时所有人类都会面临这样的危险。正是因为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点,所以我们应该找到一个方式来解决所面对的问题。

  (编辑 季节)

本刊编辑部

《经济导刊》是中国中信集团主管,面向全国及海外公开发行的中央级大型中文类核心期刊。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4年01期

总期号:296期

2023年12期

总期号:295期

2023年11期

总期号:2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