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分享:

“百度血友病贴吧”商业化运作的舆情分析

源清智库 来源:2016年03期 2016.06.30 09:07:20
从某种程度上说,始于今年年初的“百度贴吧”事件是一场网民集体反抗互联网巨头长期垄断的话语起义。作为企业,百度固然要追求商业利益,但是作为享有“入口霸权”的企业,商业化也要有边界和道德底线,在这方面百度及网络治理者均需深刻反省。

 

“贴吧”事件掀起舆论批判

2016111日,百度血友病贴吧等病种类贴吧的吧主被换,引入商业化合作的吧主,血友病贴吧的网友投诉百度售卖病种类贴吧,指责其不承担社会责任,惟利是图。一时间,各大媒体掀起对于百度将病种类贴吧商业化行为的广泛讨论和评价,角度不同,但态度多是批判。

112日,百度公司正式对外宣布,百度贴吧所有的病种类吧全面停止商业合作,只对权威的公益组织开放。

115日,国家网信办针对百度贴吧存在违法违规信息及商业化运作管理混乱、部分搜索结果有失客观公正、百度新闻炒作渲染暴力恐怖等有害信息的突出问题,约谈百度公司的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将认真反省公司管理的失责问题。

117日,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参加“未来论坛·2016年会”时再次表态,百度将深刻反省,“度过危机”。

119日,百度副总裁、移动服务事业群副总经理,亦是贴吧事业部总经理、贴吧产品直接负责人的陆复斌,在《财经》杂志的独家专访中就该事件首次表态,称“在营收上,贴吧对百度的贡献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贴吧不是过度商业化,而是几乎没有商业化。这次之所以出问题,是在监管制度上犯了判断错误,对于医疗病种吧,不该使用例行的商业考量标准,在医疗行业,最重要的考量标准不该是活跃度,而应该是公益性和信息的公正性。”

此后,该事件的舆论热度逐渐下降,告一段落。

根据源清智库舆情监测的数据显示,从2016111日至2016125日,共有涉及此事件的媒体报道194篇(不含媒体转载),微博、论坛主帖13504条(不含其他博友评论和互动讨论),微信公众号相关文章有911篇(见图1)。

1 “百度血友病吧”事件舆情走势图(媒体+网络)

 

2016111日,“血友病吧被出卖的消息”在互联网传播开来,话题首先由知乎网站上发起的一个帖子引爆——“百度贴吧的血友病吧被卖了,原吧主小吧主突然间全部被拿下,如何看待百度这样的行为?”原“血友病吧”小吧主“蚂蚁菜”在回帖中回答了相关问题,在短期内即收获了3.2万个点赞,是话题中获赞最高的一条。

112日,百度回应称,所有病种类吧全面停止商业合作,只对权威公益组织开放。舆论中,反对、批评百度的占九成以上,支持、同情百度的不到一成。微博上呼声较小,各大媒体和微信、尤其是知乎等平台上的舆论比较活跃。

115日,国家网信办约谈百度负责人以及17日、19日李彦宏和贴吧负责人陆复斌就此事件的公开回应,也使得舆论热度再次增加。

各方观点的激烈交锋

111日以来,围绕着百度出售血友病吧的商业化举措,各方媒体主要呈批评的态度。112日,百度对外宣布,百度贴吧所有病种类吧全面停止商业合作,只对权威公益组织开放。议题转向对于百度与公益组织合作的评价,出现小部分正面评价。主要议题如下:

议题1:对事件本身的报道

    一财网第一时间发出报道《贴吧吧主痛诉百度为钱出卖血友病吧 百度回应已着手调查》;北京晨报的《贴吧事件“引爆”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大洋网-广州日报的《36家健康类公益组织举报百度》阐述了百度贴吧事件基本情况,短短时间就获得跟帖1万多条。

议题2:对于百度整体的负面的评价

    南方人物周刊发表的文章《搜不到的百度:互联网老大的中国式生存》中回顾了百度的发家史,讽刺 “干预特长”早已深植百度的基因;并对百度竞价排名的商业模式进行了批判,认为百度走的是超级大店的模式,百度的垄断可能导致中国整个搜索引擎门户的失败。

在“百度百科”中被誉为“中国博客教父”的方兴东在《血友病贴吧事件拷问互联网企业价值观》一文中指出,贴吧事件,不仅仅是简单的是非问题,而是拷问互联网企业的底线问题。

议题3:对于百度商业化运作的评价

负面评价:

《互联网周刊》在《百度贴吧商业化:需先端正价值观》一文中,批评百度急功近利,将企业社会责任放一边,置贴吧的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的缩写,可译作:用户原创内容)属性于不顾,用近乎野蛮的手段去实现其商业目的。

大河网署名耿直哥的网友发表文章《百度贴吧 今天算是得罪你们一下!》,辟谣称接管血友病吧的“刘陕西”并不是网友宣称的骗子,但是对于百度强硬出售贴吧的行为予以批判,认为这会令网友们与新来的承包人员发生激烈冲突,更会令大量网友认为“百度贴吧”是一个不尊重用户,只知道拿用户变现、毫无人情味的平台。这种评价,在如今“草根为王”的网络环境下,恐怕对百度贴吧的长远发展,是一种绝对的负资产。

《光明日报》发表评论《互联网企业的“蛮劲”要用对地方》,认为企业挣钱没错,但是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当下要遵守原则,不能因为自己是互联网企业,就忽视消费者权益,罔顾法律规范。

cnbeta网站(台州)的文章《百度贴吧商业化:不可以靠把用户当肉鸡来实现》强烈谴责百度的商业化行为,指出今天百度在搜索、贴吧社区所占据的垄断地位,让它成为一个事实上的公共服务平台,但是百度却没有肩负起大公司的企业责任,认为百度贴吧的商业化就是百度搜索生意的延续。

凤凰网等网站转载了长城网发表的文章《百度贴吧摊上事儿了,不能贴了金钱掉了节操》,该文指出,百度贴吧暗搞商业合作自毁声誉,贴吧商业化不能“伤及公益”。

微博方面,彭晓芸发文《百度为何勇于堕落:“资本的道德”值多少钱?》抨击百度不讲道德,认为这轮消费者抵制运动以及舆论的谴责之声,的确可能给百度造成致命打击;而且,在长远的未来,百度企业的发展还可能受声誉资本所累而持续下降,而声誉资本也是企业未来重要的资本增值点。

微信方面,caoz的梦呓发表《贴吧的水有多深》,肯定了贴吧的商业价值,但是否定百度的行为,指责其最大的问题在于商业利益走到了价值观的前面,并提出百度对付费吧主的资质审核更应该严谨和审慎,减少私下内幕交易,暗箱操作的空间,注重企业信用。

正面评价:

    中国网发表评论《李彦宏整改贴吧回应流出?用户体验是百度第一信条》,认为百度此举是百度贴吧针对部分资源的商业化尝试,也可以看作一次创新道路上的“试错”。

科学的fan发表《百度贴吧事件冷思考:商业化就是作恶?这是有罪推定》,认为企业的目的就是合法地创造商业价值,不能因百度的某些错误而全面否定其商业化的路径。

议题4:对于百度与公益组织的合作的评价

正面评价:

    中国网发表《法律专家:权威机构加入贴吧 可避免网友权益受侵害》力挺百度,从法律层面分析,认为百度贴吧引入权威公益组织机构参与合作,将有效避免网友权益受到侵害,维护网友利益,百度贴吧也将在病种类吧与公益组织机构的合作中更好地发挥机构专业能力,为广大病友提供更加优质的平台服务。

CCTIME飞象网发表《“隐形的NGO”和百度如何化危机为契机》,对百度贴吧搭台、公益组织“唱戏”的尝试做了分析,认为NGO需要互联网平台的助推,也要关注用户的根本需求。如此百度才能化危机为契机。环球网的《百度贴吧用户超过10亿 停止所有病种类贴吧商业合作 只对权威公益组织开放》一文也肯定了百度引入NGO组织的做法。

《京华时报》发表文章《百度贴吧与多家公益组织达成共识》,认为凭借专业公益组织在相关病种领域的专业积累与百度的技术、平台等资源优势,百度贴吧将为广大吧友提供更优质的内容服务。

ITbear发文《牵手公益面向“阳光” 百度贴吧“三天两策”获多方点赞》,充分肯定了百度公司三天内的两次举措,一方面将会对NGO发展带来显著地提速效果,促进公益与互联网的融合;另一方面,百度贴吧加入阳光行动,无疑将极大减少网络犯罪的可能,使用户的利益得到充分的保障。

负面评价:

《南方都市报》报道《百度贴吧合伙人招募“下架”》,指出全国36家关注健康疾病类公益组织已联名向北京市工商局举报百度。而百度病友吧引入NGO组织,合作细则仍未敲定。在此篇报道中,亿友公益的发起人雷闯表示:“百度邀请NGO参与贴吧管理只是一个危机公关,是一个权宜之计。”

微信公众号Bianews(北京)在《百度贴吧事件调查:到底卖给了哪些鬼?》中,对百度“病种类吧全面停止商业合作,只对权威公益组织开放”的声明表示怀疑,并对高血压吧、甲亢吧、肝病吧等疾病类贴吧的目前吧主身份进行了分析,讽刺百度所谓的“合作运营”。

议题5:分析百度事件爆发的原因

人民网评论《百度贴吧事件,警钟为谁敲响?》认为,百度内部绩效指标考核导向的管理手段压抑了员工的创新和工作积极性,失去了工匠精神,让员工成为“数字的奴隶”。所以才会出此“卖吧”下策,这种唯考核数字论的发展逻辑不仅“绑架”了企业内部员工的创造性,同时也污浊着整个互联网的生态环境。

信海光在《百度贴吧事件的深层次原因与普遍意义》中分析了贴吧事件爆发的四点原因:一、表面的力量是百度在贴吧实现商业价值的冲动;二、吧友对贴吧的热爱是另外一大原因;三、贴吧文化中一些毒瘤的存在也是肇因之一;四、存在整体医疗市场混乱这个社会大背景。分析认为,百度事件标志着无为而治的“社区田园时代”的结束,而百度以及微博等其他互联网平台未来所要面对的问题是:要继续旁观第三者在贴吧中牟利并制造乱象,还是参与进去推行新的管理秩序和商业秩序。

    中国经济网《多个百度贴吧被有偿承包出让 过度商业化引发争议》分析认为,此次百度贴吧事件,体现出网友自发讨论与商业化之间的矛盾。另在《贴吧事件持续发酵百度需承担何种责任引热议》一文中引用方兴东的言论:百度贴吧事件其实也折射出了整个互联网产业的竞争环境。《反垄断法》迄今为止还没有在互联网领域发挥作用,网络空间层面的很多公共服务实际上由平台自身承担,缺乏制约和监督。在眼前和短期利润最大化的驱使下,各种损害公共利益和行业利益的行为进入高发期。

腾讯科技《十字路口的百度贴吧:为何难说放弃商业化?》一文总结了百度贴吧一周以来的事件发展,分析称百度贴吧的商业化运作由来已久,但是在2015年,百度对贴吧加速商业化和盈利性,摒弃了过去“为兴趣而生”的理念。而此次贴吧风波中备受外界质疑的“贴吧合伙人”运营机制是由陆复斌提出的,在贴吧极大的变现压力下,2015年底在百度最焦虑的时候,民营医疗“莆田系”再次进入。病种类贴吧被“莆田系”快速覆盖。而这也为百度遭遇此次舆论危机埋下祸端。

微信方面,公众号“瞭望智库”发表文章《百度为何突然被唾弃?》,摘取各方观点抨击百度,讨论百度有无权利售卖贴吧,揭露商业机构接手贴吧的弊端,谴责百度搜索引擎的恶性竞价排名,并指出“莆田系”医疗机构与百度的合作,在给百度带来巨大商业利益的同时,其泛滥、混杂的医疗信息,也贬损了百度平台的信誉。其中网友@Odysseus评论道:“根源还是来自垄断。”。

议题6:对于“互联网+医疗”的分析和展望

中文科技网发表《透过百度贴吧事件 看中国社区平台的不易》称,从百度事件看到了中国互联网社区的普遍问题——管理难,并认为百度贴吧对于病种类贴吧事件的处理态度将会开启百度的互联网医疗公益之路。

《法制晚报》在《卫计委回应 百度贴吧事件》中指出,卫计委就“百度贴吧事件”已向百度了解情况,同时也希望相关机构与百度合作,利用好这个平台。国家卫计委宣教司司长毛群安表示,要共同把大家关注的这个问题协商好,真正发挥网络在精准健康传播方面的作用,并在今后寻求与百度的相关合作。

微博方面,《南方都市报》在《百度病种吧停商业合作 互联网+医托何去何从》中指出,百度搜索引擎的医疗广告好比电线杆上的小广告,而疾病相关的百度贴吧在通过其创新的“合伙人”制度出卖以后,就变成了医院门口游荡的“医托”,而且自带“互联网+”光环。但是,目前国内医患信任的缺失、医生资源分配不均衡,以及对涉医疗类推广信息的监管体系不强,也是导致病种吧“生意红火”的一大因素。文章强调,除了病种吧之外,百度的企业吧中的医疗广告信息也有待加强管理。

微信公众号丁香头条的文章《被百度卖掉的疾病贴吧=互联网+医托》在111日获得三万多次的阅读量,文章指出,百度的核心商业模式是通过流量分发来获利,医疗广告(确切的说是莆田系医院广告)成为百度搜索引擎盈利的主要来源。出售贴吧给莆田系导流并不奇怪,本质是另外一种流量的贩卖方式。文章更提到对我国医疗广告管理的担忧:医疗广告尚且没有有效管理,又如何有能力监管一个需要专业知识维护的贴吧?

议题7:话题指向“莆田系”

《第一财经日报》在《百度卖吧事件买方被指莆田系》一文中指出,莆田系虽与百度就竞价排名发生过争执,很多莆田系运转得比较好的医院已经取消了与百度的合作,但莆田系还是有不少医院需要通过百度来提高知名度、推广业务。莆田系与百度呈现“相爱相杀”的关系。

    微信公众号“蜜蜂财经”也在《百度,为作恶而生》中直指莆田系的虚假广告,指出:百度为赚广告费,昧着良心和虚假医疗广告大户莆田系合作多年,坑害普通老百姓。随着百度广告费越来越高,莆田系无法忍受,就联合抵制,百度也渐渐发现,医疗是一块肥肉,索性就义正言辞地把“莆田系”蹬下车。

百度商业化的反思

此事件引起广泛关注主要集中在111日以来的一周以内,但是通过百度售卖血友病吧事件的舆情发酵,可以看到百度的商业化一直都潜伏着危机,这次擅自售卖疾病类贴吧更是触动了吧友的切身利益、并涉及生命和伦理。

百度的竞价排名搜索模式本来就颇受诟病,莆田系的虚假广告也坑害了不少消费者,百度为了自身的利益一再忽视广大网民的根本利益,却依然毫发无损地继续赚钱。谷歌退出后,百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大众信息传播依赖的公共空间,占据着中国第一大搜索引擎的宝座。贴吧固然有其商业价值,百度作为企业固然要追求商业利益,但是作为享有“入口霸权”的企业,商业化不该没有边界和道德底线,如此急功近利地采取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商业化行为,最终遭到各方的批评甚至谩骂,百度及网络治理者均需深刻反省。

综观百度贴吧的危机及其舆情发酵,我们可以视此为一场网民集体反抗互联网巨头长期垄断的“话语起义”。至今,这些质疑、抨击的话语仍可以被查询到,而不是被删帖,从这个角度来讲,多少是值得欣慰的。然而,令人尴尬与无奈的是,反百度、反BAT的网民仍然会陷入反抗者的悖论,就是我们的反抗对象并不是一个外在于我们的他者,而是扎根于我们的生活、工作、休息、娱乐的“我们”的一部分,反对百度的人,恐怕仍然需要用百度的搜索引擎“百度一下查看自己言论的转载量;反对BAT的人,恐怕也还得通过微信公众号发表文章、通过支付宝结算消费——无论多么不甘心,我们别无选择。在我们感叹的同时,不能不想起那个短命的“即可搜索”,也不能不想起谷歌的高调出走与低调回归,中国互联网的搜索引擎将何去何从?

在资本垄断中国互联网市场的同时,更可怕的是科学主义、拜金主义和工具理性的蔓延。互联网的“失控特性决定了,我们必须要以价值理性去修正工具理性。

 

(编辑  杨利红)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4年08月刊

总期号:303期

2024年06月刊

总期号:301期

2024年07月

总期号:3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