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指出,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工作、引领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的根本遵循。
为更好地学习、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于2018年2月10日召集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讨会,多位专家参会交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体会。这里选编了部分专家的发言。
习近平经济思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新境界(二级标题)
孔丹*:坚持党的领导,善于驾驭市场和管控资本(三级标题)
关注十九大以来的几个重要文件
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十八大以来我们成功驾驭了经济发展大局,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它的核心内容是“七个坚持”: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稳中求进和底线思维。这是继十九大报告之后的又一个重要文件。
此后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同志就十九大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概念做了进一步阐述。他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结构和转换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需要深入探讨。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包括七个部分: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这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环节、各层面、各领域相互联系构成的整体。
结合“三个一以贯之”理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我们应高度重视和认真学习习总书记在1月5日在中央党校研讨班发表的重要讲话。在这个讲话中,习近平同志强调了三个“一以贯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坚持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重大风险要一以贯之。
首先,习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源自于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来自建国69年来的探索,来自中国共产党97年的探索,来自中国近代170年由衰转盛的历史探索,最后落到中华5000年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样也离不开这五个来源。习总书记以宏大的历史眼光回顾了中华几千年兴衰更替的历史,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共产党的历史,最后落到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这一历史任务。当年邓小平同志说过: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要经过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的努力。而几十代人就是上千年。这是极高的历史站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自于我们90多年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同样也来自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传统。中华观念崇尚“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中国人说的经济就是“经世济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正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只有共产党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所以党的领导是贯穿整个社会主义时代的。
习总书记同时指出,我们党不但是执政党,而且是革命党,还要自我革命。坚持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一以贯之。
最后是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重大风险要一以贯之。习总书记列举了很多方面的多种风险。关于经济方面的风险,一是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保护主义内顾倾向抬头,中美经贸摩擦将是长期的,美国正在发起对华“301调查”,动辄对我国使用制裁手段。二是我国金融和国际金融之间的互动更加紧密和频繁,2008年以来西方整体债务水平高企,杠杆率持续攀升,现在它们逐步退出非常规量宽政策,这将带来全球资产流动加速和资产重新配,他们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形成的风险外溢效应加剧,我们要注意国际金融安全。三是国内债务问题,这些年我们通过多种措施有效降低了风险,但是这方面的风险警报不能解除;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上升,债券违约可能性变大,影子银行业务难以监管,房地产市场高度金融化,不少家庭债务负担沉重,地方隐性债务不小,很可能发生重大变化。四是我国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在全球各地形成了相关的海外战略利益,但是由于世界不稳定、不确定,以及地缘政治变动,给我们战略利益带来风险。
习总书记1月5日的讲话和他在经济工作会议讲的“三个攻坚战”是直接相联系的。三大攻坚战中第一个就是防范重大风险,其中包括隐性债务,以及金融机构的脆弱性。
中国共产党长期领导市场经济,必须善于管控资本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面对一个新的挑战,就是面对市场经济,如何进行有效监管,尤其是如何管控资本。我谈几点感想:一是关于资本问题。资本的逻辑是什么?《共产党宣言》讲,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必然分化为资本家和无产者这两个截然不同的阶级,资本主义必然产生出自己的掘墓人,所以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逻辑就是消灭私有制。但他们也没有想到社会主义要发展上千年,这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资本的逻辑在展开的过程中,出现了复杂的情况,走到像中国,像前苏联这样,历史过程是有挫折和起伏的。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要长期领导市场经济,而共产党本身的性质和它的价值观是革命的,尽管有人对重提革命党非常反感,但党的终极目标就是消灭私有制。但现在的情况是,我们市场经济中含有大量非公经济,市场经济的一个核心的东西是资本。资本和共产党的价值观是有内在悖论的。
资本的本性是增值,资本是资本家的灵魂,资本家不过是资本的人格化。它的价值取向是极其追求个人利益或市场主体的利益。所以资本的逻辑含有对社会主义的消解能力。今天我们面对的挑战是严重的。就现实运行看,我们不断地讲资本的正面作用,但是资本的负面作用则很少提及。三年多前,我在接受水皮访谈时就说过,应该把资本关到笼子里。2015年股灾在其中兴风作浪的就是资本,包括外国资本和国内资本。所以我们要驾驭资本,既要把它的正面作用发挥出来,又要对它极强的负面作用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制,这是对我们党的一个极大的挑战。
第二,关于政府的作用和市场作用的关系。这有两种可能:政府和市场好的结合是“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而坏的结合就是市场机制发挥不出作用,微观主体没活力,宏观调控或过度或缺位。搞得不好,后一种情况也可能出现。
现在所谓“市场派”的基本看法就是中国应该进一步市场化,总是认为“放”得还不到位。首先,十八大报告就明确指出,改革的总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不是现在很多人简单理解的“市场化”。另外,什么叫“到位”?40年的经验和教训都有,二者结合好的时候经济发展顺利,情况比西方好。当然政府也有不少过多干预,企业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出来。搞企业的肯定希望主体要活起来。但是三者结合得不好,宏观调控“度”出问题,市场无序,也很成问题。所以从管控目标看,还是很艰巨的。
总之,资本的问题必须认识清楚,严格管控;经济运行中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二者结合得好就是优势,结合得不好就是劣势。
裴长洪*:经济理论工作者的重大任务(三级标题)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提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常重大的任务。现在我们高校的经济学教材,基本上是西方经济学。当然西方经济学有很多东西是应该借鉴的,但现在改革开放40年了,我们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实践经验那么丰富,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邓小平同志总的设计和指导下,历经几任中央领导班子,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下,在实践中持续探索,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识,还按照西方那一套理论体系讲下去就有问题了。我们大学的理论解释基本脱离实际的改革进程。如果下一代年轻人都以为我们的改革开放就是完全按西方理论做的,以为中国目前存在的问题就是因为还没有彻底按西方理论办,这就是大问题,是我们面对的一个非常大的风险。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习总书记早已提出,当然理论构建不是那么简单,需要长期的努力。总书记提了“七个坚持”,而且就经济工作各方面提出了很多理论观点,需要深入的研究论证。总之,习总书记给我们思想理论界提出了一个重大任务。
王立胜*:经济学研究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和历史观(三级标题)
习近平同志在读博士学位时,在《东南学术》发表了《社会主义经济学再认识》一文,主要讨论政治和经济的关系。文中引了邓小平的话: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习近平同志认为这段话点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即社会主义的目的是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他在文中的思考和今天的思想是一致的。习总书记十八大以来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四个全面、五大布局等,在全面考虑经济问题的同时都聚焦于一个核心,就是共产党的领导和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关系,劳动人民的立场问题。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
习总书记在很多讲话中提出的观点,要联系起来理解。比如“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不能被误解为重提“阶级斗争为纲”。他在“1.5讲话”中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了97年的伟大社会革命,领导人民夺取了全国政权并巩固政权,在受到外部封锁条件下,以及其后在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了国家建设。这实际上解决了“两个三十年不能相互否定”的认识问题。我理解这是史观的重建。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史观特别重要。我们古代很重视修史,毛泽东同志领导革命也特别注重史观的重构。史观决定了对过往历史事件的评价。习总书记认为,我们共产党从产生到现在,都是在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在建国之前的革命是社会革命中的特殊形式,建国以来从毛泽东,邓小平,到今天,直到未来所从事的,都是伟大社会革命的一部分。用这样的史观考虑问题,对付历史虚无主义就有了武器。这也解决了从严治党的历史根据和理论根据,要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就必须进行自我革命,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必须改造主观世界。所以经济学应该跳出自己的范围,要把历史的研究,价值观的研究纳入进来。
武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来自我们的历史经验 (三级标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改革思想的集大成者。它把我们党领导经济工作的理论认识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归纳,初步形成一个体系。
从俄国十月革命开始,社会主义实践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及其理论的发展,经过了多次曲折。斯大林根据苏联的计划经济实践,构建了以《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理论,中国在这一理论的指导和影响下进行了20多年的建设,但应该说这个理论体系还是很不成熟的。
从1978年到今天,40年改革开放的基本指导原则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探索,既吸收了中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也吸收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就和经验教训,其间经过了曲折的历程,到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已相对成型。今天,我们应该有条件在总结升华40年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十九大以来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各个组成部分也形成了有机联系和逻辑关系。这是指导我们的经济实践和进一步理论研究的基础。这也是我们党提出“四个自信”的底气和定力。理论建设要以我为主,国外的东西要为我所用,既不盲目崇拜,也不死守教条。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经济思想,根本的是要把握世界观和方法论,用于指导我们的研究和工作,而不是拘泥于个别的具体结论。情况在不断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完善,要在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中不断发展。例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度”的把握,可能是要因时因地因势来决定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最本质的特征是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包括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前提是加强党的建设,对权力实行有效的监督和客观制约。改革开放初沿海地区率先开放,当时就已出现腐败的苗头。陈云当时说过,搞市场经济难免要倒掉一批。如果我们不能从严治党,不能有效地惩治腐败,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就会落空。所以从严治党是保证社会主义道路不走偏的最重要的保障。非经济因素包括政治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可忽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需要把社会主义公共经济学考虑在内,使之更为完整。
邱海平*:正确理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三级标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指出,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要长期坚持,还要不断丰富发展。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理论经济学界的共同的任务。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核心是“五大发展理念”,同时提出了“七个坚持”。这里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比如说在对于新时代的全面对外开放的格局,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命题,无疑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极其重要的内容。
从思想来源看,习总书记的经济思想来源于共产党人的理论基础,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其次是吸收了古今中外优秀的人类思想的遗产,有着更加广泛的视野。再次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也包括吸取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以及世界社会主义的实践,甚至包括世界上各种类型国家的经验教训。习总书记各方面理论表述也展示了深厚的文化修养。
我们要进一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逻辑和方法论,运用这个思想体系,研究现实的经济社会问题,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正确解读、科学理解的意义也是增强理论自信,要在学习过程中统一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扭转思想意识的混乱状态。凝聚全党全社会的共识。
何自力*: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几个关系(三级标题)
学习习近平经济思想,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首先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坚守,如果离开了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了灵魂和基础。我理解这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部分。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也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实际的有机结合。
二是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的关系,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就是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个人劳动和劳动的社会性的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个人利益和共同利益的有机结合。
三是正确处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与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的关系。处理好这个关系,对任何转型国家都至关重要。中国道路的的突出特点,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在此基础上兼顾个人利益和共同利益,避免了无政府状态,并提供了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的平台和机制。
四是正确处理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是要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基础上,满足人民对更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向往。我们要发展多种所有制成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我国的生产力社会化程度已经很高,我们又是社会主义国家,习近平同志在很多场合都谈到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不能动摇。
五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习总书记曾专门论述政府和市场作用结合的问题,他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讨论的。如果撇开这个前提去谈“结合”,就会堕入西方经济学的陷阱。 “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体现了我们党对政府和市场关系认识的新阶段、新发展、新水平。
六是正确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强化实体经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现阶段的战略定位。要加强创新驱动,抢占信息化时代发展制高点,推动产业升级,避免陷入金融脱离本源的虚拟化。
七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治理的变革、引领经济全球化朝正确方向发展。它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全球化思想的发展和践行;是新时代经济全球化的根本任务。“一带一路”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战略。
王生升*: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性(三级标题)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经济思想,要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关系。实际经济生活中,公有制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按劳分配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并存;随着公有制比重下降,分配差距扩大,社会上各种意见的争论也很激烈。我们认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问题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建设过程。理论研究有必要揭示其中一般性规律的变化。
贯彻新发展理念,要针对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具体问题,提供规律性的认识,并提出解决方案。西方市场经济更多体现的是自发过程,经济当事人被动受经济规律的支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要认识规律、利用规律,在此基础上要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解决问题,发挥集体的理性。协调自觉和自发的问题,对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尤为必要。这就要落实到党领导下的竞争体系,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要做出必要调整。
江宇*: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时代特征(三级标题)
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整个新时代思想的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时代的阶段性转折。毛泽东解决了在落后的农业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启动工业化的问题;改革开放时代要回答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怎样处理和资本主义全球体系的关系,国内如何处理和资本的关系的问题。
当前我们面临的任务,是从市场化和“融入”国际体系,转向参加引领和治理全球体系,并处理好和资本的关系,在一个人口大国建成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更广泛地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社会主义国家怎样处理和资本的关系是一个更为基本的问题。习总书记思想的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同时强调党领导一切。这就决定了,共产党和国家政权既要充分地发挥资本的作用,利用资本,同时又要约束资本。
习总书记说过,这次西方的金融危机根本上还是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间的矛盾。从这个角度看,当前全球经济的失衡,经济发展中过度的金融化和房地产化,以及公共服务的商业化,都是资本扩张到一定程度必然的现象。这又回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这一根本问题。要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扭转过度以资本积累为目标的增长机制。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解决改革发展的现实问题(二级标题)
邓志雄*:认识,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三级标题)
在中国进入新时代之际,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现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一个新判断。如何使我们的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这一新状态?党中央指出,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这就是我们党对生产关系如何反作用于生产力这个重大问题新的判断和回答。
首先是认识新常态。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随着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速度调整、结构优化、动能转化的新时期,由高速转变为中高速,要求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同推进,注重创新驱动、改革推动和开放带动。
第二是适应新常态。明确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社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解决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问题,转变成为从“有”到“好”,从而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着力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第三是把握新常态。要抓住机遇、全面改革、清除腐败、加强党建、扩大开放、创新驱动、优化结构、提质增效、防范风险、打赢脱贫、房屋、风控攻坚战,稳中求进、善作善存、久久为功,实现我国经济在新常态下较长时间的中高速的高质量发展。
第四是引领新常态。在国际上首倡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一带一路”建设倡议,引领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在国内明确新的发展理念,提出重点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推动陆海互动、东西互进、乡村振兴,引领中国经济进入更平衡、更充分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党领导全国人民稳中求进,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持续发展。认识、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的过程,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相互作用中向前发展的过程。这是我们党按照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在领导国家经济建设中取得的新认识。应该全面总结这样一个理论成果,更好地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周人杰*:学习习近平同志的宏观调控思想
新时代以来,宏观调控总的指导思想,就是“稳中求进、有所作为、量力而为”。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宏观调控的论述,一是要求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二是宏观调控要有度。习总书记曾经指出,要有力、有度、有效地落实好三去一降一补的重点任务;要通过实施组合政策,引导发展预期。
我个人理解,所谓“度”,就是科学有效、张弛有度的宏观调控,划定政府经济活动的边界,为市场和企业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
一是精度,即明确的调控方向,强调靶向治疗、精准施策。界定合理调控区间,即防通胀也要稳增长;定向精准调控,不搞大水漫灌;相机调控,适时适度、预调微调。
二是力度,即分清主次、判别轻重,冷静观察。强调调控的“时”与“势”,分清不同问题的性质,切忌满载硬上。习总书记谈新常态时强调遵循市场规律,保持一定的容忍度,减少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多做打基础、立长远的工作;对市场的波动要有历史耐心,做好充分准备,不打强心针,鼓励微刺激;对苗头性、倾向性和前瞻性的风险,要积极主动作为,防患于未然。看准问题一抓到底。当前要适应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打好三大攻坚战。宏观调控不能过早、过密、过频,也不能偏缓、偏松、偏软,该出手的时候要出手,不错失时机,不拖泥带水。
三是效度,宏观调控要有战略定力。十八大以来,更强调引导性的调控,通过预期管理,通过政策基调的稳定与市场沟通的改善,增强可预期性和透明度,给企业足够的时间反应,主动调整;把握好时机和节奏,相时而动,顺势而为,以最小的经济成本,最大限度唤醒市场机制的活力和纠错力,提升微观主体自行走出低谷的自愈率。
十八大以来,改革和宏观调控深入交融,把改革作为调控的一个重要方面。习总书记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是改革。比如由于金融业的监管空白和监管叠加并存,单一货币政策的效果有限,现在加上总体监管的宏观审计政策就含有改革的意义。又比如通过放管服为企业降成本,去产能强调有保有压和差别化信贷,从而放大政策的效果,把体制机制的完善融入宏观调控的创新中。最根本的是全面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包括宏观调控决策、执行、反馈、督导。十八大提出“”宏观调控的机制化建设“”,多听专家和一线基层的声音,保障调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正确处理宏观调控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关系。这和西方国家政府干预经济是一个重要的区别。
应把我们宏观调控已有的成熟经验和机制化的因素加以制度化和法制化,比如建立跨部门层级和地区的协调机制,中央与地方的事权财权的划分,注重目标手段的配合,丰富工具箱,保证中央政令畅通,政策传导不走样,依法依据追究不作为者责任等,纳入宏观调控法的框架中。
李玲*:构建信息时代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我理解,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是: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人民日报将其归纳为“七个坚持”,其中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根本宗旨。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是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生产关系的融合。现代化=市场力×生产关系。宏观效率不是微观效率的简单加总,宏观效率即国家治理,中观效率体现在产业结构和区域治理上,微观效率就是市场和企业。观全局就是宏观效率为优先,以国家利益最大化为主导,中观、微观有机配合,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体系。
在大数据时代,我们面对的不再是单纯的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问题,而是要通过有效的体制机制让它更好发挥作用,从而既避免市场的失灵,也避免政府的失灵。信息的披露可以克服传统市场无法解决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计划手段和市场机制在信息空间有机融合,竞争和协作、效率和公平在信息空间和谐共存。总之在信息化时代,大数据、智能化、信息化工具的应用完全可以和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结合起来。
李小雪*:从国企改革实践历程谈学习体会
关于企业的“股份制”和“混合经济”。混合经济是从宏观角度和政治经济学角度做归纳,股份制则是企业组织的具体实现形式。在实践中,股份制发展的最初动力,是国有企业之间进行横向经济联合时感到它的必要性,以后再发展为上市公司。在这个过程中,股份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不是从“明晰产权”这个理论出发的。
关于公司治理,在我们的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中,一是要加强党的领导,同时也要在党的领导下发挥工人群众的积极性。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习近平同志在2016年10月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座谈会上,有非常清楚的阐述。要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把党建写入上市公司章程。在实践环节,实现良好的法人治理上的衔接还在探索中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两种经济形式都得到了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对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对一些非公有制企业的情况也应关注。从企业调研和比较中,有三个问题比较突出。一是民营企业的激励机制更灵活。二是民营企业的决策的路径短,相比之下国企的重大决策的报批环节多,时间周期比较长,不利于竞争,政企分开问题还要进一步解决。三是企业家群体值得重视,好企业的领导核心一般是长期稳定的,它是在实践考验中产生,不行就淘汰,甚至整个企业也被淘汰了。好的民营企业的治理机制,可以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很好的参照。
曾兴球*:国企要坚定地走改革之路,发挥制度优势
国企改革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具体改革措施能不能对路,要克服实施中的困难。能源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党的领导,现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共产党怎么领导,现在我们的经济已经不是传统意义的计划经济,也不是西方式的市场经济。共产党要探索新时代领导经济的规律,比如说各种的经济形式如何合作和融合的问题。
二是坚持党管干部,着力培养时代的中坚力量。没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干部就不能领导好企业。同时要改革组织工作的机制体制,要多考虑“该用什么人”,而不要太多去考虑“什么人该用”。
三是创新发展,避免简单模仿。在学习国际先进经验的同时不能被动地步人后尘。要靠创新、靠创造,要强调中国特色。
四是强调文化自信。在能源经济方面,美国能源独立我们很羡慕,我们要不要提能源独立?我们认为这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但能源必须立足国内。1992年中央就提出要以国内为主,充分利用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
五是强调合作共赢。“一带一路”是国际化的,我们要遵循建设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发展我们国家经济的同时,为国际社会多做贡献。
六是国企管理要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对国有资本的管理。应该发挥我们制度的优势,改革我们的机制体制。攻击国企不对,分解国企更不对,国企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改革之路,增强活力,才能够真正发挥国有经济主力军的作用。
对外开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和世界经济体系(二级标题)
聂庆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明确和西方市场经济的区别
我们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为各种类型企业创造市场经营环境。香港H股市场市值的70%是国有企业,它们能够遵守香港的上市规则和美国的上市规则,运行得很好,没有一家造假,支撑了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发挥好政府作用,制定好市场规制体系,这恰是市场经济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关于对外开放。不应简单地理解为单纯的“放”。任何国家的开放都不是这样。习总书记关于金融开放说过,要积极有为,循序渐进,有序开放。这是非常正确的。
我们要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内涵。如果完全按照西方经济模式,按世界银行和IMF的那一套,只能对美国有利。1973年前全球汇率相对固定,1990年前国际货币也不是自由流通的。美国1971年放弃了金本位后才逐渐走向自由市场经济规则。所谓西方“不干预”也已经过时了。
很多人以为开放就必须放开资本流动管制,而这正这是我们唯一能够进行防御的堡垒,也应该是中国特色。美国当然要用那一套理论来压我们,它控制拉美,制造亚洲金融危机都是用这一套。另外,开放也要有一整套相关的策略、体系、理论,需要重新认识。
西方社会的实际操作和它天天挂在嘴上的经济理论是两回事,我们千万不能把我们读到的西方的理论当作是他的实际做法。
张云东*: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能忽视经济安全问题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建设的同时还要讲保障。我们处在开放的世界,开放既有机遇,也有风险,这是必须重视的。最近美国政府发布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国防部还搞了国防战略报告,把中国称为“战略竞争者,经济侵略者,中国帝国主义”。不仅在军事方面,美国人把经济安全看作它国家安全的核心,摆开架式跟我们对着干,先是贸易摩擦,在金融市场上也会有布局,金融的暗战是不可避免的。美国某智库称,如果和中国打仗是两败俱伤,最好的办法是遏制中国经济的发展,把中国金融搞乱。
我们说开放是一个国策,这个国策是一个政治决策,但在具体的政策实施上,应该把它定位为一种商业博弈。为什么开放?开放的利益何在,风险在哪里?开放什么?开放的时机?以什么规则来博弈?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对外开放首先要把我们的安全防线建立起来。这个问题如果搞得不好,我们共产党人这几代先辈先贤创建的基业,恐怕就会出问题。
胡必亮*:学习习总书记的对外开放思想
习近平同志关于对外开放的思想,是在宏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下,致力于推进和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不仅立足于中国的发展,同时也高举全球化大旗,推动全球化新格局,推动建设更公平合理的国际规则。比如推进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投票权的改革,增加发展中国家的权重。
二是致力于国际合作的改善,如推动整个亚太地区的开放包容均衡的贸易合作体系,包括贸易和投资体系,形成新的联动的增长模式,“一带一路”就是推进新的合作模式落地的一场重大的试验。它的价值不仅是搞几个项目,当然项目工程也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打通对外经济走廊,推动开放大格局,惠及沿线所在国。这是促进人类整个共同发展的好事。
联合国安理会和联合国各有关组织,都把“一带一路”或者人类命运共同体写进他们的决议,这是巨大的突破,中国确实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位置,形成中国主动开放的新局面。
姚枝仲*:把握开放时机,注意防范风险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在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长期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思想。它带有鲜明时代特征,回应了时代的需要。它的核心,一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为指导;二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为目标,生产方式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的转变。我们要深入研究怎样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中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的转变的特点或途径。
对外开放的促进了我国的发展,也促进和各国经济交流,互利共赢,开放是习近平经济思想中重要的亮点。同时也要注意风险。实行全面开放要做好充分准备,其中很一个重要特征是人民币国际化,但人民币国际化需要资本账户开放,资本账户的开放需要汇率的自由浮动。在这方面我们还不能已经具备了条件。为什么美国可以不担心汇率自由浮动?纽约外汇市场一天交易量一万亿多美元,伦敦英镑外汇交易是两万亿美元,而上海的外汇市场一天不到一千亿美元。一万亿美元规模以上的市场可以承受几百几千亿美元的冲击,如果上千亿美元的市场受到这样的冲击就受不了。所以,我们在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中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这既是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务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也在发展和完善习近平的经济思想。
(编辑 苏歌)
* 孔丹,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
* 裴长洪,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经济研究》原主编。
* 王立胜,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
* 武力,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
* 邱海平,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何自力,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 王生升,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副教授。
* 江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
* 邓志雄,国务院国资委央企专职外部董事、规划局原局长。
* 周人杰,人民日报社评论部评论员、主任编辑。
* 李玲,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 李小雪,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原纪委书记。
* 曾兴球,中化集团原总地质师。
* 聂庆平,中国证券金融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 张云东,中国证监会深圳监管局原党委书记、局长。
* 胡必亮,北京师范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院长、“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教授。
* 姚枝仲,中国社科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