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分享:

推动文教领域供给侧改革 促进人文社科高质量发展

张树华 来源:《经济导刊》2018年5月刊 2018.05.07 09:59:09

 

 

内容提要:在世界大变局下,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推动中国社科“走出去”,构建我们自己的话语体系,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智慧和价值的理念、主张和方案。

关键词:社科“走出去” 供给侧改革  中国理念

 

当前,世界形势复杂多变,国际上政治思潮激荡,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陷入困境。在经济下行和国际难民潮等压力下,国际政治失序,西方世界出现裂痕。一些西方国家极力在“外部”寻找敌人,转移视线,弥合国内矛盾,拉近国际盟友。最近,美国在国家安全和国防战略中公开将中俄视为威胁和对手,进一步激化了国际间的政治和外交冲突。

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总量、军事外交、科技力量等硬实力提高的过程,也是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升的过程。中国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发展新理念,稳步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已经写入联合国文件,超越了西方大国“零和竞争”和唯我独尊的逻辑思维定式,获得了国际上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响应。

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世界之乱、中国之治”为我们对外讲述中国成就、中国价值、中国文化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国际条件。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文化“走出去”面临着巨大挑战:我们需要打破西方几百年形成的话语霸权和重围,这必然要引发西方世界的抵制和诋毁。中国要真正做到“内外兼修”,在思想文化和战略思维等方面修炼提升。

当今世界大变局下,国家间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发展水平的较量,也越来越表现为制度和价值观的较量。在各种衡量标准中,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充分认识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性、推动中国社科“走出去”,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任务。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适应这一时代要求,以提升原创能力为出发点,不再当西方理论的“搬运工”。做到守正创新,并客观认识中国社会科学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是一个基本的起点。

 

文科建设和社会科学需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说明: http://sspservice.ad-survey.com/pub/impression?token=MGRhOTU1YzQtODgzYi00NjljLWE5NmItNDE4YzQyYzNlMWZjJDYxOTgkMTYyOTUkOTI2Mw==20165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与党和人民的希望相比,与中国的综合国力相比,中国社会科学事业还存在不小的差距。现在我国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论文大国,包括高校教师在内的社会科学从业者人数众多,但多少年来,与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相比,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不足。

中国社会科学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还不十分明确,社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水平总体不高,学术原创能力还不强等“不明、不高、不强、不足、不够、不全、不良、不实”等“八大不足”,以及有数量缺质量、有专家缺大师的“两大缺憾”。总体来讲,文化和社会科学领域服务党和国家、服务社会的作用发挥不够。

  中国称得上是文科大国,社科人数、论文数量、政府投入等在世界上排在前列,但目前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太相称。同文艺等一些领域类似,我国文科领域也面临有高原、无高峰的窘境。即便有不多的高原,也经常是沟壑纵横、坑坑洼洼,更多的还是平地、沼泽,甚至废品、垃圾、泡沫遮眼,有毒有害产品也不时显现。不仅如此,高校文科还沾染了“大干快上”等一些不良风气,砸大钱、争项目、抢人才、上人马、说大话、讲空话等现象多有出现,更阻碍了社科整体水平的提升。

  作为社科领域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和载体,智库建设近年来正在中国形成热潮。这轮“智库热”虽在总体上增强了社科领域的思想深度以及社科学者建言献策的热度,但与国家和社会的期待仍有差距,问题不少。比如,“智库热”背后却是有用成果短缺,造成“库多智少”、治理赤字、政策透支。热衷于搭台子、挂牌子、拉场子、铺摊子,而忽视智库自身建设和内功修炼。再如,智库研究脱离实际、坐而论道,“好看但不中用”。又如,重虚名、轻本源,单纯追求所谓社会影响力和媒体影响力,忽视为民立言、为政府献策之根本。

  可以说,这些年国内文科知识生产和学术活动在表面光鲜和热闹的背后不乏“黑洞”和泡沫:理论探索落后于实践创新,科研创新落后于政治和政策,学术研究落后于鲜活的生活。

  为此,文科建设尤其要强调质量为先,社会科学也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关停并转”等方式,补短板、调结构继而提质增效,以提高学术原创力、影响力,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在此过程中,要处理好加强领导与尊重社会科学科研规律的关系;强化制度建设与解放科研生产力的关系;加强严格管理与方向引导、评价激励的关系,以及强化标准性约束与转向高质量引领的关系。

提炼和传播中国理念需要多措并举

  “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构建我们自己的话语体系,破除对西式政治模式的迷思,解决“挨骂”问题,是以哲学社会科学为代表的理论界肩负的重要责任。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智慧和价值的理念、主张和方案。

  第一,结合世界政治和学术格局的变化,规划好对外学术交流的路线图。当前,国际上对中国发展及其经验有着浓厚兴趣,这是中国社会科学走向世界的良好时机。这需要社科工作者提炼总结好中国道路的一般性经验,同时又要分门别类,归纳经济、政治改革与企业发展的好做法。

  要善于顺势而为、另辟蹊径、重点突破。既要敢于占领世界社会科学制高点,敢于在关键问题上与强手过招,也不要忽视亚非拉广大地区,尤其是要重视发展和俄罗斯与中亚等近邻国家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创出一片学术外交的新天地。

  第二,“内引外联”,争取一些有益的国际性学会、学科研究会落户中国。同时也要以我为主,努力创办几个有影响力的国际性学术组织。

  第三,发挥海外中国学家的作用。善于和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学者打交道,联络国际顶尖的“中国通”或意见领袖。设立世界性的学术交流基金,搭建“走出去、请进来”的桥梁。设立面向世界、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术荣誉奖励制度。积极利用外脑、外嘴、外力,增强中国研究的吸引力和号召力。

  第四,做好来华留学生的工作。特别关注发展中国家有前途、有背景的人员来华学习、进修和培训。组建“来华留学国际联合会”,加强与回国后的来华留学生的联系,让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学者了解中国,加强和中国的友好交往。

第五,提高中国智库的国际影响力。中国智库既要研究和宣传中国道路,也要注意研究世界各国和进行比较研究。要具有全球视野,善于提出中国方案,为解决国际问题贡献中国智慧。

目前,我们哲学社科的发展已经逐步进入抓质量的阶段,相信未来将会出现更多人才和精品。面对300多年来形成的西方文化的强势和舆论霸权,中国理论界走向世界依然任重而道远。

(编辑  宋斌斌)

 



* 张树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院长,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资深研究员。

相关阅读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4年01期

总期号:296期

2023年12期

总期号:295期

2023年11期

总期号:2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