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暴发,人们关于生命健康、医疗领域的思考越来越多。疫情的不断蔓延扩散,给全球的社会、经济乃至军事带来了种种的变化和严重的冲击。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时提出:必须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主动权。可以预见的是,科技产业将是中国未来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全球新冠疫情持续发展,中国城市健康产业的发展将面临新变化、新机遇和新挑战。
后疫情时代:中国智慧城市运营趋势
趋势一:都市圈形成集聚加快
四年前,国家发改委对中国的城市群集聚有了“都市圈”的提法,2020年疫情的反向作用恰恰推动了都市圈集聚。在抗疫过程中可以看出,大都市圈的抗疫能力具有强大优势,因为大都市资源更为集中,运行效率更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更强。
趋势二:城市交通出行方式偏离预期规划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地,使用地铁、高铁等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显著下降,很多线路的高铁甚至出现完全空载的状态。出于健康安全考虑,反而私家车出行比例明显上升,这也激发私家车销售量持续攀升。可以看到,疫情对汽车消费的反向刺激作用逐步显现,激发了部分潜在消费者的购车意愿,带动了私家车和家庭商务车的需求增长。
趋势三:城市“互联网+”新兴产业发展加快
随着疫情不断发展,互联网产业发展非常快,远远超过以往年份。例如远程医疗,广州一个中医类公司之前推出的“线上中医诊疗”服务一直发展缓慢,2020年由于疫情原因,推广了“远程+中医诊疗”服务,上半年的营业收入达到过去2-3年收入的总和。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广州香雪制药厂,该厂生产的抗疫口服液,三个月的销售收入相当于整个企业上一年全年总收入。
疫情催化了“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办公”“互联网+购物”模式的出现,并呈现井喷式的发展状态。
趋势四:城市公共卫生医疗资源与运营能力面临全面升级
全国城市公共卫生医疗资源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新冠疫情对各国医疗体系的冲击显而易见,大部分中小城市医疗资源严重不足。武汉是疫情暴发的中心点,作为二线中等发达城市在疫情暴发之后,公共卫生资源供给能力严重不足。同样的情况在全国各大中小城市普遍存在。例如,广东某地抗疫期间,因为公共资源调配到武汉救援,导致当地居民去医院正常就诊却没有医生。这样的情况发生在国内目前最发达和先进的粤港澳区域,可见中国公共医疗的资源急需大跨度发展。
除了医院、医生、床位数量短缺以外,医疗设备数量也亟需大力提升。为加强对感染患者的救治,在疫情最艰苦和紧张的时间,在武汉市以最快速度建造了两座医院:10天搭建了火神山医院,可容纳1000张病床,创造了世界速度。因为整个供给能力还是不足,为了快速进行增补,又搭建了雷神山医院,从开工到交付仅用12天,可提供1600张床位。这两个医院的建造印证了举国体制在公共卫生事件暴发关键点,可以弥补局部区域的公共卫生资源供给不足的短板。值得我们自豪的是,两个医院设计由中信工程设计研究院完成,工程由中建三局完成,强强联手创造了一个世界奇迹,对抑制疫情发展和保护市民生命安全提供了非常有力的保障。
趋势五:健康码助推城市大数据技术全面提升
中国居民现在已经非常适应使用“健康码”。“健康码”真正成为居民出行的有效“数字健康通行证”,助力疫情防控。“健康码”最先使用是在深圳,最具创新能力的深圳把数码技术和健康状况联系到一起,这是在“AI+健康”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后来全国各地均推出各个城市的“健康码”,在火车站、机场等交通卡口需要手工填报,费时费力。如今全国范围内已经实现了跨省信息共享和互通互认,这标志着中国在健康大数据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并居世界领先地位。欧美城市目前跨区域、跨国家的人口流动尚不能实现这样的数据共享。比如澳门通关时护照、健康码同时使用,整个过程非常快速且流畅,这彰显了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内国际大循环两个交界点的地位。
“AI+健康” 必将迎来真正的春天
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健康中国”战略;2020年4月,“新基建”的七大领域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除了集中于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科技创新领域基础设施,更包括了医疗、教育、社保等民生消费升级领域基础设施,加速了新技术在医疗健康产业场景的应用。可以预见的是,医疗健康产业已经被中央政府纳入2020年以及后续“十四五”规划政策框架。
在2018年中国城市运营论坛上,“AI+城市运营”的概念被首次提出,华夏城市运营研究院联手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发布了全球第一份《中国人工智能城市白皮书》,并正式提出了“城市大数据”的理念。最近信通院发布的《中国5G发展和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2020年)》中,明确提到5G产业的城市运营,这个表述肯定了过去两年我们在城市大数据探索中的方向。
后疫情时代,以城市大数据技术为核心的智慧城市运营将是必然的趋势。如果“健康产业是当下中国不多的短缺经济领域之一”的判断是正确的,那么未来的中长期内,资本会不断涌进这个领域,“AI+健康”必将迎来真正的春天。
智慧医疗健康领域投资前景广阔
2020年医疗行业在资本市场的运行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细分行业表现分化明显
上半年医药各细分行业的表现分化明显,下半年分化缓慢缩小;全年股价表现最好的三个板块为医疗器械、互联网医疗和生物科技,但下半年略有回调,市场逐渐回归理性。
制造端业绩增速逐渐回归
2020年年初,疫情的迅速暴发严重影响企业生产运营,终端医疗机构受诊疗人次断崖式下跌以及运营周转等因素考量,多数药品及器械采购需求延缓,全年营收增速整体弱于去年同期。随着疫情控制局面的明朗,行业业绩回暖,利润统计值直线上升,成为吸引全球资本到中国投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图1 医药制造业营收增速图
支付端医保基金持续承压
2018年4月以来,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增速高于收入增速。截至2020 年9月,我国基本医疗保险期末参保人数总计13.52 亿,已经基本覆盖我国总人口的96%以上,同时我国人口增速逐年降低,也就意味着医保收入难以通过扩大覆盖人群快速增加,医保基金承压问题亟待解决;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用药需求激增以及基金收入难以快速拓展,同样亟需寻找到解决措施。
销售端:零售终端比重提升,线上零售业务再创新高
2020上半年,我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药品销售额实现
7839亿元,同比增长-10.7%;网上药店药品销售同比增长70%,市场份额由2019年的不到4%提升至5.7%,而实体药店的药品销售则首次呈现负增长;随着处方外流、医疗服务下沉,零售药店及基层市场销售占比会继续保持缓慢上涨状态。
2020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到520.8亿元,移动医疗用户规模达到6.35亿人。互联网医疗是疫情防控管理的必选项之一,减少线下医院的公共卫生及防疫压力,线上问诊、复诊、购药已经常态化。
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的崛起一方面为积累大量患者的信息和流量提供了现实基础,为商业保险公司提供宝贵的数据来源和用户来源;另一方面,国家政策的趋势、积极引导都会繁荣智慧健康医疗行业,疫情催生了互联网医疗时代起点。
(编辑 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