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分享:

我国农业的发展:再上新型规模化之路

联办财经研究院课题组 来源: 2020.07.15 16:00:12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潜在危机

  改革开放起步时,家庭联产承包制释放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我国农业生产力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但是,当前农业面临新的潜在危机正在逐渐显现,特别是在中美贸易战中,农业成为我国国际政治博弈的重要领域。。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以下三点:

  1.家庭农场(种植大户)退租或“跑路”现象较多,分散种植农户弃耕撂荒屡见不鲜。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快速下滑,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目前农民家庭经济中,粮食种植的比例逐渐下降,演变为家庭副业。据有关调查,粮食生产收入仅占农民家庭收入的10%-20%,种粮成为支撑家庭温饱的“最低生活保障”。单纯依靠有限的承包土地产出,已无法实现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另一方面,土地流转租金在规模种植成本中占比过高,加之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逐年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相对稳定,导致种植大户退租或“跑路”、土地撂荒现象逐渐增多。

  种植业收入受限,土地流转租金成为农业生产的沉重负担,必然阻碍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化进程,并导致分散小农户的生产效率逐年降低。如不解决,我国农业将陷入困境。

  2.农产品供需缺口持续扩大,对外依存度达到25%左右。

  当前我国因人口增加、城镇化、膳食结构升级等因素推动,对农产品需求呈持续刚性增长。目前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已提高到0.45吨,但还不到美国人均粮食占有量(1.1吨)的一半。同时,由于城镇化导致耕地不断减少、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增强等因素,农业产能潜力提升有限。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产品供需缺口不断扩大的趋势已不可逆转。

  近年来,我国每年粮食(含大豆)进口量都在1亿吨以上,约占国内粮食产量的近20%;加上其他农副产品进口,共换算为6-7亿亩耕地当量;按照国内18亿亩耕地产出估算,我国农业生产对外依存度已达25%以上。威胁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成为我国在国际政治中的重要掣肘。

  3.返乡农民工数量增加,土地承载压力增大。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由于出口订单减少,我国出现了大规模的农民工返乡潮。从此,农民工由单向流动转为双向流动,201520172018年,全国返乡农民工分别为242万、740万、780万人。农民工返乡,农村土地的人口承载量增加;由于土地生产效率增长低于返乡农民生活成本的增加,土地的净收入将大幅降低。农民总收入的减少和农业生产净收入的降低,将是我国农业面临的重大风险。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至今,广大农村已经实现从人力、畜力的小农耕作到机械化、科技化的本质性转变,农业生产力水平获得了极大的提升。但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基本上仍停滞在40年前以“一家一户”耕作方式为主的状态。目前我国共有2.3亿土地承包户,户均7.5亩,包括少量流转土地在内、经营30亩土地以下的承包户仍占96%。这种小规模、分散化的家庭耕作模式,是制约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因素。

    我们的结论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农业生产力与落后的农业生产关系的矛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发展规模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反复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适应的理论。生产关系滞后会制约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超前,同样会制约甚至破坏生产力。

 

农业合作社更适应当前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客观上催生了生产关系的演变。据调查统计,截至2015年底,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经超过250万户,其中农民合作社达153万家,流转耕地8838万亩,占承包耕地面积的8%;家庭农场(种植大户)87.7万个,经营耕地1.76亿亩,占承包耕地面积的13.4%;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超过115万个。

  实践证明,分散农户种植规模小、产量低,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种植大户)规模大、产量高。我国农业已经进入“小而粗、大而精”的规模化发展阶段,机械化、科学化的耕作模式,在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规模化经营主体中,可以发挥出更大的潜力,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合作社与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相比,前者的平均规模比后者大5倍,亩产高20%左右。可见,两种规模化生产组织中,合作社更适应我国当前农业生产力的水平。

  2019年,农业农村部公布的全国24个典型合作社中,出现了跨行政区划的大型合作社,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金沙河合作社就是华北地区的一个实例。该合作社种植面积超过3万亩,加入该合作社的不但包括南和县几个乡的农户,也包括相邻的沙河市的几千农户。最近安徽省涡阳县也有上千亩耕地加入该合作社。  实践证明,这种一二三产融合的合作社,而不是只有种植业的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或合作社,突破了小农经济的束缚,使我国农业生产力在当今技术条件下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是我国农业规模化未来发展的方向。

 

我国农业发展应发展新型规模化

  世界农业史证明,规模化是农业发达国家的成功之路,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农民人口众多、而人均土地面积较少的国家,在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时期,要确定以何种程度、何种方式实现规模化,其判断标准是看在这个水平上,是否实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最佳配置,是否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是否使各经营主体获得合理的分配份额。

当前,我国综合国力快速提升,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家庭承包制以后的“第二次飞跃”的条件已经成熟。在家庭联产承包的能量已经充分释放的情况下,在农业生产力已经大幅度提高的条件下,我国农业发展应该再度踏上新型的规模化之路。

新型规模化的原则与方向(三级标题)

  1.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和家庭承包制不变。发展新型规模化,是要改变承包制下的小农生产方式,而不是恢复平均主义主导的人民公社制度。当前土地承包权是国家赋予农民的基本保障性福利制度。加快农民社保制度的建设,是加快土地所有权进入市场的必要条件。

  2.坚持市场化方向,尊重农民意愿,破除行政区划界限。新型规模化要尊重各方经营主体意愿,破除现有行政区划对于种植经营组织方式和经营规模的限制,不设置规模上下限,赋予经营主体充分的经营自主权。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坚持农民自愿的原则,严禁设行政命令定指标、强迫农民流转土地。

  3.坚持市场机制与农民利益保护机制并重的底线思维。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确保农民承包土地“不贬值、不流失、不亏损”,而且能够及时足额获取权益,这是必须坚守的底线原则。中央要求“探索实行农民负盈不负亏的分配机制”,对土地经营权入股实行“保底收益+二次分红”,就是要建立农民利益保护屏障,要探索创新农户参与的方式和利益联结机制,防止在规模化过程中损害农民利益,确保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

  4.防止在规模化过程中非农化、非粮化。我国土地资源稀缺,但40年来土地的非农化、非粮化现象严重。不少地方在土地大规模流转过程中,借“土地流转”之名行“工业化、商业化”之实,严重违背土地规模化流转的初衷,破坏土地用于粮食生产的基本功能。应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的约束刚性,确保我国农业规模化的正确方向。

  5.工商资本下乡。在更大范围实现土地与其他生产要素的结合,首要条件是解决融资需求。没有资金支撑,其他各项生产要素和资源无法整合,就不可能实现生产力的提高。新型规模化,融资需求巨大,包含种养殖业和经济作物在内,所需资金以数万亿计。而农业规模化生产可以创造的财富,将远远高于资金投入的成本,这已经被许多实例所证明。

  6.科技创新驱动。新型规模化向广度和深度进展,将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未来农业发展将转移到主要依靠科技发展的轨道上来,也将对目前农业生产力的各种要素提出更高要求,并由此催生出巨大的高端农用物资内生需求动力。

  7.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调查显示,许多地方的老一代农民已经无力耕作,绝大多数新一代农民不愿意从事传统农业。当前我国农业最为缺乏的是新型职业农民,是使用各项先进生产资料的劳动者。如果一位职业农民平均种植管理500亩土地,全国约需要400万职业农民来承担18亿亩土地的耕作,那将是我国农业提升到新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8. 三大产业融合发展。新型规模化不是种植业自身的扩张蜕变,而是要实现农产品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解决小农户长期游离于农产品生产流通体系之外的难题。我国农业的新型规模化发展,要紧密依托第二、三产业的渠道、市场、资金、管理等多方优势,通过上下游之间的信息传导和反馈机制,使得农业能够及时根据市场波动,调整种植结构,增强应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

以三大产业融合发展为基础,构建农业安全生产全程可追溯体系,实现农业生产源头管控,将有效解决规模化农业的市场销售问题,有效防范终端市场风险波动。

 

农业新型规模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1.使现有土地生产更多和更高质量的农产品。新型规模化之路,蕴藏着巨大的产能和利润的提升空间,优化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显著提高产出效率。根据调研,金沙河合作社粮食亩产比普通农户增加100-200斤,增产10%左右。散户养殖奶牛每头日产奶量仅有15公斤,大型养殖场奶牛每头日产量达30公斤。可以预期,我国实现农业规模化,总体上可增加10%的产出,相当于增加2亿亩耕地。

  2.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如果我们将规模化提升到一定水平,至少可以减少三分之一左右的进口,农产品自给率的提升不但增加了国民收入,也能够增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经济实力。

  3.有利于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根据金沙河合作社的数据,单位土地净收入的分配,提供土地的农户获得70%,职业农民获得20%,提供资金和管理的企业获得10%。但提供土地的农户每户只有几亩地,70%相当于每户收入6000元左右;职业农民种植经营几百亩,每年收入可达20-30万元。

  4.对农业生产力各要素的有效需求大大增加。农业规模化不但可以解决土地撂荒问题,对制造业和服务业的需求也将提高,从而缓解产能过剩的压力。对高档农机等需求将成倍增长,也将刺激国内制造业科技创新。由于这类需求的前提是农业可以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因此是对宏观经济的有效需求。

  5.为我国过剩资金提供市场空间。我国货币超发,资金过剩,法定准备金率处于世界高位。可以预期,农业新型规模化之路可以吸收数万亿甚至数十万亿的资金下乡,并可以提供不低于工商业的回报,这将为我国金融业的稳定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

  6.必然推动农村的变革。农村的生活方式必然发生根本性变革,由分散化居住转化为集中居住。一方面会释放出大量土地供给,农民宅基地总规模会大幅度减少;另一方面,这一变革将产生巨大的就业需求,同时为返乡的农民提供新的就业机会。

总之,农业新型规模化是我国经济发展必由之路的组成部分,形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发展新战略。作为“一二三产融合跨行政区划的大型农业生产合作社”,南和县金沙河合作社是一个有意义的范例。

(编辑  宋斌斌)

相关阅读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4年01期

总期号:296期

2023年12期

总期号:295期

2023年11期

总期号:2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