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分享:

共同富裕与经济发展回归本原

——疫情期间促消费的思考
来源: 2020.07.21 10:48:36

 

 

这场突如其来、席卷全世界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重创了全球经济,而且也引发了人们对全球化、全球治理秩序、全球产业分工、全球贸易均衡等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和安全问题的思考;迫使各个国家重新检讨国家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经济发展战略、社会发展模式和国家安全战略。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我认为,这场不幸的疫情最重要的积极意义就是有助于人们摆脱思维定势和思想惰性,重新思考和反省已经习以为常、感觉理所当然的现状、规则与秩序。这就是“危”中之“机”。在这场危机面前,我们一要全面反思国家发展战略和国家安全战略,全面梳理检查国家安全防线漏洞,特别是要高度关注非传统、非典型的国家安全防线;二要区分轻重缓急,既要有堵漏、止损、输血、上呼吸机的短期紧急救助措施,又要考虑标本兼治,着眼长远战略,着手重大制度政策改革,为长治久安谋篇布局。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当务之急应该优先考虑的就是实现共同富裕,优化经济结构,推动中国经济步入健康、持续的发展轨道。

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十分宏大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社会性质来看,它是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从经济发展来看,它又是作为生产目的——消费实现的充分条件。实现共同富裕,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长治久安和持续发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在未来社会,“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社会主义的生产、社会主义的发展,其根本目的就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共同富裕,一个都不能少。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已经到了需要进一步考虑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社会主义发展目的等初心的时候了。发展是硬道理,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人民幸福的基础。新中国创业时期,毛主席领导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是为了发展;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也是为了发展。在新中国发展的不同时期,党和政府所确定的这些政策都是正确的、必须的。但我们应该时刻牢记,发展的目的是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实现共同富裕。因此,我们应该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与发展阶段,适时、适度向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发展目的不断推进。经过七十年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我们的国力日渐雄厚,国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要求我们改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之这次新冠疫情危机的严重影响,需要我们审时度势,作出重大的战略调整,改变发展方式,把实现共同富裕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毋庸置疑,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前三十年中国人民流血流汗播下的种子,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拼搏耕耘,已经开花结果、获得丰收,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变化对所有中国人带来的受益程度并不平衡。东部和西部之间、沿海和内陆之间、城市和乡村之间、不同行业之间诸如金融业和实体产业、演艺明星和普通工薪群众之间的收入水平都出现了较大差别。资本资产的收益和劳动的收益差距更是悬殊,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在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社会公益领域的产业化、市场化,也加重了普通群众的生活压力。

特别需要重视的是,农村农民与城市居民收入存在较大差距。新中国前三十年,中国数亿农民为了工业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付出了很大的牺牲。如今,在收获的季节里,我们分享了他们当年创造的红利,但给他们的分红却相对较少。改革开放四十年里,农民工兄弟背井离乡,和我们一起为国家建设拼搏奋斗,但与城市居民相比,工作条件差,汗水流的更多,收入报酬并不高,又缺乏社会福利保障。这种由于时代条件限制形成的历史欠账,现在已经具备逐步解决的条件,是启动解决问题的时候了。

据招商银行与贝恩财富每两年联合发布的“高净值客户”报告,2006年以来,我国的财富集中度增长迅速。2018年,197万高净值客户拥有61万亿可投资资产,已经占到总额为147万亿元的全国居民+企业存款(企业存款包含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的41.5%,而2006年这一比例为16.1%。对于这种快速且越来越严重的财富向少数人集中的趋势,我们必须高度警惕。

我们应该认识到,在人类社会中,适度的收入差距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是应该允许和保护的。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在一定的适度范围内就是合理的、积极的,跨越一定的度,就会发生质变。社会主义反对平均主义、鼓励竞争,承认收入差距的合理性与积极意义。但是我们如果放任贫富差距的无节制扩大,就会陷入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泥潭,就会有违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初心,不仅人民群众难以享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还会造成社会分裂对立,经济发展也难以为继。

因此,我们在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上,应该把解决贫富差距,让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发展目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作为党和国家的当务之急,作为从现在开始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首要任务。通盘考虑,通过初次分配、财政再分配、税收调节和建立城乡人民群众全覆盖的社会保障等社会分配领域的综合制度改革,优先安排民生,让全体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村人口、农民工和社会低收入群体充分分享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成果,实现由“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过渡。

 

共同富裕,使消费成为中国经济主要支柱

 

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理想的逐步实现,不仅实现了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发展目的,使经济发展回归本原,也会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经济结构的不平衡和持续发展问题。

我们应该辩证认识经济增长与民生保障问题。在一个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存在大量收入较低、缺乏社会保障的贫困人口的社会里,需求不足将会持续存在。因此,我们必须重新选择经济增长的政策方向,不能片面强调经济增长,而应转向抑制贫富差距扩大,投资改善民生,促进消费,让消费成为促进中国经济持久健康发展的主要支柱。

不可否认,这些年国家十分重视经济结构中消费份额的增长,促销费也颇有成效。但必须承认的是,我们还没有抓住促进消费增长的根本,即抑制贫富差距,大幅改善农民等低收入群体生活,建立覆盖城乡全社会的公益性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让人民群众无后顾之忧。

这次全球性的疫情灾难,不仅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对外贸易,也影响了我们的国内消费市场。面对上述双重打击,很多人习惯性地把基建作为关注重点。毫无疑义,启动“新基建”进行5G、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对维持经济增长、保护就业十分必要。但也应把控好度,不可用力过猛。防止重复建设、产能过剩、设施闲置、资产泡沫,为未来造成负资产。

应对疫灾,维护经济,我们应该标本兼治,短长兼顾。我们可以把“新基建”等作为“急诊”处方,对症施治,救急止泻。与此同时,我们还要革新传统危机应对战略,开辟“第二战场”,在社会分配领域开展全面改革,打一场抑制贫富差距扩大、为社会主义事业扶正固本的伟大战役,以促进消费保证抗疫斗争的胜利,同时以抗疫斗争为契机,完善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造福全体中国人民。

可以预期,经此一役,我们不仅可以在中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第一次真正完成社会分配领域的伟大进步,把社会主义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而且,消费这根经济结构中最伟大的支柱将在中国稳稳擎起,中国经济从此将会步入持续健康的发展轨道。

                                   (编辑 宋斌斌)



* 张云东,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中国证监会深圳证监局原局长。

 

相关阅读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4年01期

总期号:296期

2023年12期

总期号:295期

2023年11期

总期号:2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