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分享:

统筹疫情防控工作 彰显中国制度优势

王润泽 徐诚 来源: 2021.01.06 10:21:58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我国始终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从中央到地方,疫情防控的“中国速度”、全员响应的“中国力量”,无一不凸显着我国的制度优势。在我国的疫情防控工作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全局,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采取严格和全面的防控举措,最终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夯实并筑牢了生命防线,取得了重大战略性成果,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治理优势。然而,一些西方国家不仅错过了控制疫情的最佳时机,使地区内的疫情日益严重,更充分暴露了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危机下的中西方差异与制度文化根源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全球迅速蔓延,对人类社会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和威胁。作为一项百年来最严重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危机事件,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速度和感染范围超越了国界,造成了全球性的威胁,也深入到社区和家庭,疫情防控的难度前所未有。在疫情防控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不同制度的国家采用了不同的应对方式。中国与西方抗疫举措的不同与差异,其根源在于国家间在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和治理水平上存在差异,也由于各国在文明与社会理念方面存在区别,最根本的差异在于社会制度和国家治理能力的差别。因此,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对比疫情危机下的中西方治理,深入分析部分西方国家抗疫不力的制度文化根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就疫情防控的生命伦理而言,西方社会鼓吹自发秩序下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法则,实则是置社会弱势群体于不顾,在所谓“个性自由”背后,隐藏着漠视弱势群体生命权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伦理观。[1]

 

因此,尽管疫情已经相当严重,但很多欧美人表现得好像对疫情控制胸有成竹,并没有认真对待。英国甚至端出“群体免疫”理论,实际上主张放任疫情发展,不能获得免疫力的弱者只能被大自然淘汰。这一观念显然很难得到中国乃至整个东方社会的认可。这实际上是东西方社会不同文化传统的投射。可以说,疫情危机下各国不同的价值选择,既与中西方文明差异有关,也与占据社会文化主流的生命伦理观念有关。

就疫情防控的治理逻辑而言,西方自由主义制度在疫情防控中表现出先天不足。长期以来,西方社会主张自由主义制度,过度强调个人自由、强调人的主体性,忽略客体的真实性质。实际上,人并不是抽象的精神实体,人的生命和物质生活都处在大自然的环绕、影响和支配之下。因此,在疫情防控中任何任性、放纵和疏忽都要付出代价。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政府以人民生命为中心,不惜一切代价抢救新冠病人生命。美国大选期间,特朗普政府罔顾病毒传播的自然规律,组织集会打所谓的“选举大战”,无视普通民众的生命健康,导致疫情不断蔓延,局面几近失控。据统计,2020108日,美国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经超过1500万例,在7天之内,日均确诊病例超过20万例。在这样的疫情危机之下,美国某些政客把全部精力放在总统竞选上,面对疫情不采取任何措施,而是拉其他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做“替罪羊”,一边“甩锅”中国,无端指责,一边任性“退群”,全然不顾团结抗疫的国际呼声。

就疫情防控的社会基础而言,虽然许多西方国家的政府也颁行了“出行禁令”,然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相比之下,中国打了一场真正意义的人民战争。在党中央统一指挥下,全国一盘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以最快的速度攻克难关。从中央到地方、到各个基层社区,统一行动听指挥。基层社区中人民群众对疫情防控的自觉态度、主动参与和积极配合,令人印象深刻。全国人民空前步调一致,方方等文人在疫情期间的言论,和全国大众团结抗疫的昂扬精神格格不入,被全社会唾弃。从历史角度看,西方政治文化更强调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博弈,追求的是相互竞争而产生的动态的、不确定的状态;中国社会要求的是个人对集体的自动配合,是个人对整体利益的自动对标,是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和谐统一。从政治角度看,西方社会在自由主义制度文化之下,政府既遵循又受限于契约自由和形式自由,奉行“私权自治、公权受限”的原则,片面主张保障私权,限制公权作用的发挥。这就造成了西方各国在疫情严重地区不同程度的“封城”或“出行禁令”很难落实到位。

在疫情危机之下,中国坚持“以人为本”,对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不分老弱均全力救治,由国家承担治疗费用。而西方社会主张“个人自由”“规则至上”,甚至在一段时间内蔑视疫情传播规律。这种文明差异对中西方社会抗疫对策的影响非常大。“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是中华文化中的核心要素。在疫情危机之下,一切以大局为重、以集体利益为重,一切为拯救人的生命。20201月,在武汉“封城”以后,中国广大民众积极配合、自觉防疫,各地各行业医疗人员积极报名,赶赴武汉抗疫一线。在认识观念上,人本主义精神赋予中国政府更多责任和权力,给予个体行为更多文化层面的约束,使得中国能够快速动员民众以应对疫情。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中国制度建设

 

为遏止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应对这一重大的公共卫生危机,中国举全国之力,有效控制了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的蔓延,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国际担当。

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采取了最严格、最全面、最彻底的防控措施,为全世界人民抗击疫情争取了宝贵的时间。[2] 可以说,全球抗疫实践不仅充分证明了在重大疫情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彰显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是我国战胜疫情、克服困难的关键。

2020327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这样的局面确实来之不易。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力争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目前,国内疫情大面积传播已基本控制。国新办331日在湖北武汉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央指导组成员、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介绍,“以武汉为主战场的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截至3月底,湖北全省累计治愈患者63000多例,治愈率超过93%。”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制度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急需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对此,需要坚持整体谋划,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法律法规,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从体制机制层面理顺关系、强化责任。人民生命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新冠病毒肺炎传播速度快、社会危害大,要时刻防范疫情蔓延,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因此,要在全国范围内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织密防护网,健全预警响应机制,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全面提升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3]

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守岗位,深入防控疫情第一线,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价值实现的根本保证。纵观中国近百年来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领导力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党的基层组织优势、党的组织领导优势、党的政治信念优势、党的思想理论优势、党的传统政治优势。[4]

 

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迅速部署,总揽全局,通过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党对疫情防控工作的指挥和协调能力,把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贯彻落实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每一个具体环节。可以说,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民战胜疫情的法宝。

中国共产党有着强大的基层组织优势与组织领导优势。党委在各级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中居于核心地位,在疫情防控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党委能够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这种独特的国家治理结构要求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在全国一盘棋的前提下,发挥出党强大的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传统,疫情防控工作离不开基层组织的力量。疫情暴发后,党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发挥党委的组织优势,才能举全国之力、上下动员,使各方行动能够协调一致,集中力量办大事,打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中国共产党有着雄厚的政治信念优势、思想理论优势与传统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有着强烈的政治使命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的阶段,及时转化策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物资供应、复工复产等各项工作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是因为始终在党的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国家统一有效组织各项事业、开展各项工作,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稳步前进。有了党的坚强领导,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力量。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党的领导始终是不断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有力支撑,是今天中国社会高效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根本保证。疫情防控工作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展现了中国高效动员力组织力协调力,彰显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

当前,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以人民为中心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坚实防线。同时,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做好周全准备,统筹病毒溯源及其传播途径研究,推进疫苗研发和产业化链条有机衔接,以科学技术夯实防控疫情的第一道防线。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做好患者康复和隔离群众的心理疏导工作,加强基层社区的疫情防控能力,完善面向人民群众的疫情防控工作。

(编辑  季节)



¨ 本文为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项目武汉抗疫亲历者口述史研究”(项目编号G2004)的研究成果。

* 王润泽,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徐诚,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

[1]张家栋,《危机之下的文明差异与价值选择——审视中西方危机应对的独特视角》,《人民论坛》,2020年第22期。

     [2]王春燕,《讲好抗疫故事 彰显制度优势》,《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94日,第(002版。

     [3]本报评论员,《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人民日报》,2020926日,第(001)版。

     [4]武建强,《把握中国共产党卓越领导力的生命之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916日,第(010)版。

相关阅读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3年12期

总期号:295期

2023年11期

总期号:294期

2023年10期

总期号:29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