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分享: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固本强基之举

陈相飞 来源:本刊编辑部 2018.07.19 14:47:16

 

 

实践证明,支部建在连上,部队才有战斗力;支部建在村里,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的著名论断。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基层党组织如同毛细血管,扎根群众、触角敏锐,基层党组织建设好了,不仅有助于提供养分、固本强基,推动乡村振兴,而且能够疏经活脉、解结化瘀,促进社会和谐。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映和能动地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根本之策。当前,一些农村地区存在“三空”现象:青壮年农民大量外流,有房无人,以致乡村“空心”、人烟稀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形同于无,以致组织“空白”、没人领头;村集体经济薄弱,账上无钱,以致经济“空壳”、办不成事。解决农村“三空”问题,发展集体经济是极其重要的一环。集体经济实力强了,一方面,村“两委”干部生活待遇有保障,基层党组织能够更好地吸引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基层组织拥有更大的干事创业主导权,推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产条件,让人们愿意在农村发展生产、享受生活。

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既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历史问题,应该全面、辩证、客观地看待。上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根据我国国情和广大农村的实际情况,提出农村改革发展“两个飞跃”的思想。他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两个飞跃”思想,是对历史发展深邃思考得出的重要结论,深刻揭示了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规律。党的十九大报告专门强调,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积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既是顺应改革和发展基本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客观需要。

“第二个飞跃”是推动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大方向、主旋律,必须坚定不移。怎样实现这个飞跃、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从集体经济发展所涉的几个维度看,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系统思维,突出把握关键环节:

第一,要围绕解决有人领头抓的问题,建强村级党组织,让带头人带得起头。人们常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发展集体经济,需要强有力的领头人。有些地方农村党组织软弱涣散,说到底是带头人的能力不强、素质不高,无以服众、无从带头。这些年来,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打工,农村党员队伍严重老化,导致青黄不接,难以找到优秀的村级组织党员干部人选。尽管各地采取了诸如县乡干部挂村任职、选聘大学生“村官”等办法,但从实际情况看,解决好这个问题,最终还是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不走的工作队”,尤其是村“两委”主要负责人。这也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乡土成长起来的,根在当地,与这片土地有天然的血亲,对这片土地怀有特别的感情,相对更易坚守。为此,要与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贯通起来,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立足乡村干部“本土化”,用好本乡本土人才。重点可以考虑从农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民、回乡大中专毕业生等农村优秀人才中选拔;另外,要大力弘扬新时代“乡贤文化”,那些回乡养老、身体尚好的乡贤,比如退休乡镇机关干部、教师等群体,思路比较广、号召力比较强,也可以吸纳进来。要有计划地发展农村年轻党员,形成党员梯队,确保村级党务工作者后继有人。同时,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农村帮助工作,引导各类人才向农村基层流动,不断改善农村基层干部结构和整体素质。

第二,要围绕解决有人搞生产的问题,聚集农村人气,让农村充满生机活力。仅仅有农村发展带头人,但如果乡村没有人气,没人搞生产,村“两委”干部成了光杆司令,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也无从谈起。这些年来,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不少乡村除了春节时热闹一些,平时都是“386160”部队,留在农村的以妇女、孩子和老人等弱劳动力为主,土地撂荒严重。如何确保地有人耕、有人耕地,如何让想耕地的人进得来、不想耕地的人愿意把土地流转出去,必须找到一条科学的路径。一方面,要做好“地”的文章。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办法,建立健全交易平台,促进农村集体土地依法、自愿、有序流转,引导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开展适度规模经营。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加强土地开发整理,高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现代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另一方面,要做好“人”的文章。着眼于盘活农村沉睡的资源,多措并举,吸引能人进村发展产业。早年外出的务工农民,不少已人到中年,渐生返乡念想,回流人员日渐增多。他们在外工作多年,眼界更宽、思路更广,可以针对这个群体,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引导他们投身现代农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同时,出台政策,释放空间,让城市里有意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经济能人可以在农村大展身手。整个农村产业兴旺,才会“大河涨水小河满”,创优环境、互相拉动,激荡村集体经济“一池活水”,农村脱贫致富、乡村振兴才会有扎实的经济基础。

第三,要围绕解决发展见实效的问题,坚持因村施策,多渠道壮大村集体经济。壮大村集体经济,外来帮扶固然重要,但根本在于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强化造血机能。各地村情不一,资源禀赋不同,发展集体经济的路径也不完全一样。这些年来,各地在创新村集体经济增收模式方面涌现了一些特色做法,取得了一些成效。概括起来,有几个大的类别:一是农业产业型。主要是依托农村山林、水面等资源,采取村集体单独或吸收其他资金参股联合的方式,发展蔬菜、果业等种植业,以及鸡、鱼、生猪等方面的养殖业。二是非农产业型。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村集体自主创办或联办企业,大力发展工业和服务业,比如,近郊村可发展酒店宾馆业,有条件的地方可发展乡村旅游、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三是资源资产收益型。比如,通过牵头组织土地流转,将农户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然后再统一招租,获得存贷利差收益;工业园区所在村利用集体土地盖厂房、店面获取租金收入,以土地租赁、作价入股企业取得租金、参与分红;利用生态优势,通过生态补偿方式让村集体获得经济收入,等等。究竟采用什么路径,要因村施策、因业制宜,选择稳定性好、抗风险性较强的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农村的特点决定了发展村集体经济、以流转形式利用农民承包土地的,必须注重利益联结。有利益联结,彼此之间结成利益共同体,群众才会大力支持,才能发展得比较稳固。比如,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村两委+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互助合作”等形式,使发展过程共融、让发展成果共享。发展产业要加强风险管控,选择较为成熟且有稳定收益的项目,尽量保证项目长期保值增值。要加强规范管理,促进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效益最大化,并有效保障农村集体资产安全,防止被少数人侵占和非法处置。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不只是经济问题,更是关系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是否牢固的重大政治问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务必强化执政意识,着力增强集体经济实力,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真正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确保乡村社会始终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编辑  苏歌)



* 陈相飞,赣州市委政策研究室干部。

相关阅读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3年12期

总期号:295期

2023年11期

总期号:294期

2023年10期

总期号:29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