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分享:

打造国际大型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

——中信戴卡集团化联营模式
本刊编辑部 来源:《经济导刊》2017年02期 2017.02.14 21:29:57

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历经市场竞争的发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今天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铝车轮和铝制底盘零部件供应商,并成为第一个进入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100强的中国企业。“创新是企业生存的法宝”,这一理念被很好地贯彻在中信戴卡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并成就了中信戴卡今天的辉煌。

国内首家铝车轮制造企业

中信戴卡是中信集团投资组建的中国大陆第一家铝车轮制造企业,公司成立之初,设计产能仅为90万只,产品难以进入国内外整车配套市场,依靠少量的国内外零售订单难以维持企业的经营,出现了持续的亏损,企业面临着生存危机。

1993年,中信戴卡以为北京吉普配套为标志,正式进入国内整车配套市场,2000年进入德国奥迪车配套供应商行列,成为国内第一家率先进入国内外整车配套市场的企业,至此,中信戴卡为国内外整车配套的销售格局基本形成,并持续保持着市场领先地位。

2003年,为应对中国汽车工业爆发式增长带来的巨量订单,中信戴卡以技术、管理、品牌、市场等无形资产出资;以“五统一”(统一产品开发、品牌、技术质量、生产计划、销售)为原则组建多家合资企业,形成了“本部核心+制造基地”的集团化经营模式,不仅在短时间内扩张了产能,快速占领了国内市场,也开创了铝车轮行业轻资产发展的商业运营模式,这种创新的发展模式带来了经营业绩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幅度提升。

200710月,中信戴卡轮毂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股份制改造的顺利完成,成为中信戴卡实施“弯道超越”战略新的起跑点。2011年,中信戴卡完成对德国KSM铸造集团的收购,成功将产品线拓展至汽车轻量化铝铸件领域。一个拥有车轮、汽车底盘配件、动力总成部件、车身部件等多元产品组合,以装备制造、产品表面处理、模具制造等辅助业务为新平台,产品销售国际化、生产基地布局国际化的大型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基本形成。

目前,中信戴卡已有国内外生产基地21个,其中铝车轮生产基地13家,铝铸件生产基地8家,分布在中国、北美和欧洲;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实验中心。2015年,铝车轮销售3754万只,铝铸件销售6.9万吨,销售收入162亿元。其中,铝车轮销量全球排名第一。

深入探索集团化联营模式

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

1988年,中国汽车工业方兴未艾,国外知名汽车企业大举进军中国市场。当时国内外乘用车除高档品牌车外,基本上使用钢制轮毂,铝车轮替代钢车轮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还是一个梦想,国内更是没有一家生产铝车轮的生产企业。时任中信集团副总经理的王军在美国考察时看到了轻量化、美观、安全的铝车轮,凭借着企业家的敏感,他决定引进铝车轮项目。正是这种人无我有、产品差异化的发展模式使中信戴卡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铝车轮制造企业,在中国汽车工业高速发展的时代抢占了市场先机,一举奠定了在中国铝车轮行业老大的地位,并保持至今。

从零售(AM)市场到整车配套(OEM)市场

建厂初期,国内汽车铝车轮市场完全是一个无人涉足的市场。在国内外整车配套市场难以进入的情况下,中信戴卡的销售人员身背车轮样品到发达地区的汽车配件店进行推销。深圳一家汽车精品店及珠海一家汽修厂各开了100只的订单,从此开启了中信戴卡国内销售的艰难历程。随着中国消费者对铝车轮认知度的提升,零售市场逐步打开,随之而来的是众多国内铝车轮企业纷纷加入到以价格竞争为主的市场竞争中。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中信戴卡决定进入为整车厂配套的市场。1993年为北京吉普配套,进入国内整车配套市场;2000年正式成为德国奥迪车配套供应商,成为国内第一家进入国内外整车配套市场的企业。之后,中信戴卡致力于拓展国内外整车配套市场,强化与汽车主机厂的合作关系,从而使企业跨入快速增长期。

轻资产扩张的集团联营模式

2001年起中国汽车工业开始加速发展,汽车产销量大增,中国人拥有轿车的梦想逐渐成为现实。2003年,中国汽车销售出现井喷式增长,中信戴卡订单需求急剧增加,200万只轮毂的产能出现巨大缺口。受制于资金短缺、投产周期长等硬件制约因素,中信戴卡短时间内难以突破产能瓶颈。如果不能迅速扩大产能,公司有可能在机遇来临时丢失市场。在这个重要的时期,时任中信集团副总经理王炯建议采取一种创新的商业模式,即“轻资产扩张”的集团联营方式。中信戴卡利用自身在行业中的优势地位,与昔日的竞争对手建立战略联盟,组建合资企业,成立了以中信戴卡为核心、以合资企业为生产基地的联营集团,短时间内完成了产能扩张,满足了市场需求。

在联营集团的管理方式上,中信戴卡逐步摸索出统一产品开发、统一品牌、统一技术质量、统一市场销售、统一生产计划的“五统一”集团联营管理方式。运营管理上,中信戴卡具备市场、研发、品牌等多方面优势,控制了铝车轮产业价值链的关键环节,从而在战略联盟中自然占据主导地位,并有效遏制合资企业的机会主义风险,避免了行业内的恶性竞争。而合资企业具备产能优势和地域优势,双方优势互补,各获其利。经过十余年的市场考验,集团联营模式实现了低成本的产能扩张,铝车轮产品涵盖低压铸造、铸造旋压、锻造三大类型千余品种。通过这种发展模式的创新,中信戴卡走上了事业腾飞之路,并迅速拉开了与同行业竞争者的距离。

同业内实现产业升级的典范

2010年,中国大陆铝车轮行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在企业数量及产销上都已在世界上占据绝对优势,但在管理水平、生产工艺、工装设备等方面同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企业众多,同质现象严重,相互竞争处在一个低水平,行业整合尚未完成。

在制定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时,中信戴卡就将产业升级写入发展规划中。2011年,一个代表着世界最高水平,具有最先进生产设备,自动化、节能环保的轻量化铝车轮生产基地——中信戴卡产业园开始建设,并于201210月投产,这标志着中信戴卡率先在同行业完成产业升级,牢牢占据行业领先的位置,也为民族汽车零部件行业产业升级树立了典范。

通过国际并购加快产品多元化

金融危机后,全球制造业遭受重创,但中信戴卡凭借自身优势实现了弯道超越,一举成为世界最大的铝车轮生产企业。中信戴卡意识到产品的单一性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风险,其发展的规模也受到制约。为此,在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期间,公司将“依托铝合金的生产优势和市场优势、加速实施产品多元化战略”作为主要任务,通过并购铝合金轻量化汽车零部件企业,快速实现产品多元化战略。

2011年,中信戴卡成功完成对德国KSM铸造集团的并购项目,不仅实现了从单一铝车轮产品向汽车动力总成零部件、底盘零部件、车身零部件的转变,而且极大提升了在国际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地位。截止到2015年,德国KSM经营业绩好于预期,生产基地也由欧洲扩展到美国及中国。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引进德国KSM的技术,中信戴卡建设的秦皇岛KSM工厂于2014年建成投产,美国KSM工厂于2015年顺利投产。并购四年后,中信戴卡实现了并购时的承诺,即引进先进技术,提升中国轻量化汽车零部件生产水平,在德国设立研发中心,在全球范围内制造及销售。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国际并购及全球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的建立,中信戴卡由过去的市场国际化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大型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公司,实现了管理、研发、制造及市场的国际化。

独特的竞争优势

中信戴卡的独特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第一,中信集团背景优势。中信集团的背景优势,主要体现在资金投入及人才吸引方面,中信集团的信誉及支持在中信戴卡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决定的因素。

第二,一个团结协作的领导班子和稳定的职工队伍。国有企业领导班子是否团结协作、扎实做事,决定了国有企业的成败。中信戴卡不仅有一个勇于创新发展的带头人,还有一个团结协作、扎实做事的干部团队和一支稳定的职工队伍。

第三,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公司,中信戴卡的核心价值观将中国传统文化及西方工业文明高度融合,以“仁——凝聚、义——担当、礼——合规、智——创新、信——诚信”作为全球戴卡人的行为准则。

第四,先进的管理理念。中信戴卡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管理理念指引着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动态管理能力创新”和“同频共振”所提出的“6A6S、三好、三安、三学”等,以主动快速适应内外部经营环境变化来指导公司的运营。

第五,不断创新。回顾中信戴卡发展的每一个主要阶段,先人一步,引领行业的创新是其保持持续领先的主要因素。

尽管拥有独特的竞争优势,但中信戴卡在如下方面应持续加强,其中包括:进一步推动主动研发,引领客户需求;开拓零部件系统化、模块化业务;进一步激发人才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加快培养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以适应国际化发展进程等。

创新自身发展模式的几点设想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及国企改革的宏观背景下,中信戴卡将不断增强公司发展的战略定力,“转方式、调结构”,以“轻量化”为主题,坚持创新创业,逐步增加服务性业务占比,以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驱动公司发展,培育企业内生增长能力,在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基础上,提升对国家的贡献和价值。

中信戴卡以若干核心要素作为支撑,以若干独立运营的主体作为基础,继续做大做强铝车轮和铝铸件板块,向模块化、系统化的综合供应商迈进。公司将多管齐下,对当前的发展模式进行创新及优化。

探索新的业务管控模式,强化集团化管控

随着相关业务的发展,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子公司数量不断增多、亟须对公司当前的管控模式进行完善,强化集团化管控。按照中信戴卡的规划和设想,中信戴卡未来将以博世为榜样,发展成一家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团,需要探索产业集团框架下的业务发展和管控模式。未来中信戴卡总部的定位将从原有的运营管理过渡到以战略管理、干部队伍管理、资本管理、风险管控和资源共享中心为重心的新定位。首先,健全完善子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子公司章程和董事会/监事会制度。

其次,按照“集中决策、分散经营”的原则,合理分层授权,在保持总部对战略、资本、干部任免等重大事项控制的前提下,探索子公司、各业务单元独立经营的模式。

第三,构建大人力资源和财务管理平台体系,控制子公司关键人事任免,派驻财务负责人直接对总部负责。

第四,构建大企划体系,明确对子公司的对口管理部门,合理设置管理路径等。

第五,坚持用数字说话。加强经营计划和全面预算管理,严格监控计划和预算外执行。

调结构、促发展

通过不断优化调整业务、产品结构和资产结构,提升公司发展水平和盈利能力。

一是调整现有业务结构,提升服务性业务在公司总体业务中的占比。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思想指引下,打造智能信息化、装备集成化等创新服务型子公司,强化对公司主业的服务支持。未来各子公司将在为中信戴卡内部提供服务支持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汽车零部件及其他相关行业业务,并以国际化视野引领公司未来发展,努力拓展国际市场业务,适时开展与国外先进企业合资合作或实施并购。“十三五”期间,中信戴卡创新服务型子公司将努力全部实现上市,成为支撑两大主业发展的第三大业务板块,为公司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二是调整现有产品结构,提升盈利水平。针对铝车轮产品,通过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增加高附加值产品订单占比等,提升铝车轮综合毛利率;针对KSM铝铸件业务,加快其在中国的生产布局,抢占中国市场,快速提升市场份额;针对模块化业务,一方面逐步提升对现有产品的集成能力和集成化供货比例,另一方面在合适的时机,通过并购等方式,进入模块化业务领域,实现模块化供货。

三是调整公司资产结构,持续优化“轻资产”运营模式。对重要性较高、管控力度较弱的联营企业,通过股权置换和加大持股比例等方式,提高管控力度;在稳固市场地位的前提下,控制铝车轮发展规模并优化产业基地布局。

紧跟时代步伐,推行“戴卡+互联网”战略

根据国家倡导的“互联网+”战略,公司创新提出了“戴卡+互联网”的信息智能化发展之路,将通过三个阶段全面打造数字化戴卡,实现整体产业升级。

 

(编辑  宋斌斌)

相关阅读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4年01期

总期号:296期

2023年12期

总期号:295期

2023年11期

总期号:2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