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分享:

中信建设:“义利合一”的国际领先工程服务商

本刊编辑部 来源:2016年12期 2016.12.22 09:13:01
中信建设相关负责人表示,打造义利合一的特色企业文化,不断提升中信建设品牌国际影响力,是中信建设深耕海外市场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该公司在服务国家海外战略中追求大义小利,在经营拓展海外市场中践行先义后利,在处理“联合舰队”关系中坚持重义轻利,在履行社会责任中求义忘利,强调守约、创新、重义、共赢的核心价值观,铸就了中信建设良好的国际品牌形象。

作为中国中信集团旗下从事国内外工程总承包的全资子公司,中信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信建设)是中信集团执行国家海外战略的重要平台。凭借组建联合舰队“抱团出海”,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增强文化互融,中信建设已经在海外工程承包领域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强势品牌,品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日益提高。2015年,中信建设在美国ENR评选的250家顶级国际承包商中排名第52位

谈及公司品牌塑造之路,中信建设相关负责人表示,打造义利合一的特色企业文化,不断提升中信建设品牌国际影响力,是中信建设深耕海外市场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该公司在服务国家海外战略中追求大义小利,在经营拓展海外市场中践行先义后利,在处理“联合舰队”关系中坚持重义轻利,在履行社会责任中求义忘利,强调守约、创新、重义、共赢的核心价值观,铸就了中信建设良好的国际品牌形象。

独创联合舰队“抱团出海”模式

中信建设独创联合舰队“抱团出海”模式,在非洲、拉美、欧亚、中东等地区开展国际工程承包业务。

 “联合舰队实际上是整合国内外的融资、设计、装备制造、产业、工程施工、物流、运营等各类资源形成统一的项目实施主体,为项目提供一揽子服务。”中信集团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任霞表示,这种模式不仅免除了业主单位多方接触、多方协调的繁琐工作,也有利于根据业主的资源、禀赋和特点,从合理有效推进项目的角度出发,安排有针对性的商务解决方案。此外,这种和业主密切合作的商务模式,非常有利于和项目所在国的政府、民间组织和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有利于持续深度开发市场,也有利于创造其他商业机遇,帮助相关企业“走出去”。目前中信建设已经在海外工程承包领域形成自己的品牌,影响力日益提高。

中信建设在伊朗开展的德黑兰地铁1、2号线工程,德黑兰市政项目,扎兰德焦化厂等项目均已竣工并且交付使用,不仅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也为伊朗的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改善、环境保护以及居民就业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1995年3月,在中伊两国政府的推动下,中信集团和德黑兰城乡铁路公司正式签署合同,独立承建德黑兰地铁1、2号线工程。该工程第一段2000年开通,2001年正式完成,是我国承建的第一条按照国际商业运作的地铁,40公里运营线全部是中国制造。

2015年10月23日,中信集团与总部基地全球控股集团(ABP)签署合约,宣布中信建设将承包总投资额17亿英镑的伦敦皇家阿尔伯特码头项目工程。据介绍,伦敦皇家阿尔伯特码头项目建筑面积为470万平方英尺,为伦敦东部振兴计划中的旗舰项目,将创造3万个就业机会,为英国经济贡献约60亿英镑。

中信建设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中信建设的首个英国项目,该项目将成为迄今为止中国开发商在英国单体开发的最大绿地项目,也是中资企业在英国第一个采用混合经济模式合作开发的超大型项目。该项目预计2017年年内将建成6万平方米的办公大楼,14万平方米的一期工程将于2018年完工,整个项目预计在六至八年内完工。

深耕“一带一路”市场

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信建设在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白俄罗斯等国均有项目正在实施,与其他相关国家的一些合作项目也在洽谈中。

如今,中信建设不仅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所在国政府重点关注的工程服务商之一,而且成为了我国实践“一带一路”伟大战略构想的“先锋队”。

其中,中信建设承担的乌兹别克斯坦德赫卡那巴德钾肥厂项目获得乌总统的高度赞扬。总统称赞该项目是中乌双方合作的典范和中亚的品牌项目。

据了解,德赫卡那巴德钾肥加工厂项目位于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以南550公里,是一个以钾石盐为原料、年产20万吨氯化钾工厂的EPC项目,也是中亚地区的第一个钾肥加工厂项目。该项目于2007年7月28日签订工程总承包合同,内容涵盖从设计、设备材料采购运输、土建、设备安装以及生产线调试直至达到合同规定的各项生产指标,合同总金额为4390万美元。整个项目包括工艺装置、公用工程、辅助工程及生活设施共计60个子项,涉及20多个专业。

然而,从合同签约之日起,一个又一个挑战纷至沓来。紧张的工期是第一大挑战。由于中乌钾肥加工工艺技术存在差异,中信建设因此不得不两次更换设计单位、三易其稿。等到2009年5月第三版初步设计获得有条件批准的时候,此时距离总承包合同竣工节点只剩下不到15个月。不过,最为关键的挑战是项目工艺设计和设备整合的实际验证,这项工作国际上尚未有成功经验。

最终,经过整整一年的不懈努力和顽强拼搏,中信建设以不可思议的速度,高质量地完成了全部工程任务:从总面积逾20万平方米的基础开挖,到厂房建设、整套工艺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直到成功生产出产品,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展示了高超的工程组织能力和工作效率。在整条生产线建设过程中,中信建设完成了重要解决方案70项,小项改造超过100项,创下了国际钾肥厂从建设到投产的最快纪录。乌兹别克斯坦业主和项目相关各方纷纷交口称赞,认为中信建设完成了让人无法想象、不敢相信的奇迹。鉴于中信建设在该项目的卓越表现,业主又将乌兹别克斯坦钾肥二期的项目交由中信建设独家实施。

2016年,中信建设与哈萨克斯坦的合作进一步深化,成功签约哈公路改造项目。这条联通中国西部和欧洲西部的“双西公路”,将通过中信建设人的改造升级,肯定会成为中哈两国友谊的新象征,也将这条曾经的丝绸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2010年6月,中信建设联合体作为总承包商,正式签约哈萨克斯坦阿克套塑料厂道路沥青装置交钥匙项目,合同工期22个月,总合同金额2.6亿美元。这是中信集团在哈萨克斯坦合作实施的第一个非资源领域的项目,也是哈独立后兴建的第一座现代化石油加工厂。2013年12月,该沥青厂项目竣工投产,其所产沥青不仅满足了哈国道路建设的需求,还实现了向周边国家的出口。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该沥青厂项目竣工仪式上说:“感谢中信帮助我实现了建成哈萨克斯坦自有沥青厂的愿望!”

积极融入伊朗市场

伊朗古称波斯,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枢纽和贸易集散地。如今,伊朗仍是联系亚欧大陆的重要陆上和海上贸易通道,并在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国一直保持着伊朗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同时也是伊朗最大的石油及非石油产品出口市场。

与此同时,伊朗又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市场。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达成后,虽然联合国解除了对伊制裁,但美国仍然禁止本国企业和个人与伊方合作,而大部分欧洲企业也担忧制裁卷土重来,对伊朗市场持谨慎观望态度。在此背景下,伊方通过加强与中资企业合作,缓解本国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的困境。以地铁为例,中资企业的加入,不仅帮助伊朗完成了西方公司撤离后留下的“烂摊子”,还提升了伊朗自主生产轨道车辆的能力。

2016年8月16日,两年一次的中伊联委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旨在落实两国领导人在经贸领域达成的共识,共建“一带一路”,扩大双边贸易投资,深化能源和基础设施互连互通以及金融合作。然而,此时中伊经贸关系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伊朗的国际环境日益改善,但相对于制裁期间中资企业的一枝独秀,在后制裁时代,中资企业的相对垄断优势已经消失,甚至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困难。

中信建设总经理助理、中东区事业部总经理何男认为,由于中国和伊朗在政治、经贸、文化等领域长期保持良好的关系,中方在一些项目建设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中资企业在伊朗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声誉。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伊朗在很多领域已经离不开中国的技术和产品。

“中国和伊朗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我们提出能源是压舱石,互连互通是着力点,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和产能合作是指南针,金融是助推器。”何男表示,中国和伊朗在金融合作方面有很强的互补性,中资企业在伊朗应该有更大的作为。

何男同时表示,考虑到伊朗独特的国内政治环境,根深蒂固的观念以及波斯商人的特点,中国企业将来在伊朗面临的挑战更多、更大一些。在他看来,尽管凭借以往深度合作的成功经验,加之政府作为强有力的后盾,但中资企业重新进入伊朗市场仍需要积极应对。

一方面,要加大对伊朗的投资力度。以前中资企业融资多、投资少,除石油行业、一些制造企业以外,在环保、交通领域都没有太多的投资。因此,以投资带动中国的产品和技术,进而稳定在伊朗的市场份额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在工程承包领域要继续以投资、融资为业主提供前期服务为先导,取得工程总承包,以工程总承包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同时,提高中国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采取属地化经营策略,适当规避西方再次制约的风险,在项目选择、经营模式上要注意更加规范化和国际化。

此外,还要继续保持和发扬中资企业相互协调、避免恶性竞争的管控机制,在市场化运作的基础上,加强各行业、各领域的协调控制。

做负责任的国企表率

中信建设秉承“造福一方大众,建设美好未来”的发展理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增强项目所在地的自主发展能力,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乡村公益计划”是中信集团在缅甸实施公益项目的有益尝试。2014年,中信集团与缅农发部签署了“关于推进缅甸乡村公益计划项目的谅解备忘录”,该项目旨在帮助缅甸边远地区的村庄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不仅为缅甸50个村庄提供农业发展资金,还将设立专门团队为农民引进技术和提供各类培训,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事实上,自20世纪90年代初进入缅甸以来,中信集团先后完成多个有影响力的合作项目,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为缅甸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得到了当地民众的称赞。

中信百年(安哥拉)职校,由中信建设发起并投资,与中国“百年职校”联合在安哥拉境内创办的第一所公益职业技术学校。该校坚持纯公益性的办学宗旨,招收当地16-25岁的有志青年,为他们免费提供职业技术培训,并免除他们的食宿等一切费用,学员毕业后不仅可以获得安哥拉国家认证的职业资格证书,还可以得到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机会。

事实上,早在2005年中信建设进入安哥拉市场之初,由于当地职业技术缺乏,安籍工人只能从事“力工”岗位。时任中信建设董事长洪波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暗藏的发展陷阱,因为她深知中国企业要想在安哥拉扎根,属地化经营将是必由之路。为此,中信建设从项目实施的一开始就下大力气对当地员工进行职业教育,从原始的“师傅带徒弟”,到专门组织“学习班”、“技能培训课”,中信建设不断创新技术培训方式,为当地技术人才的发掘和成长提供各种便利条件。

任霞表示,在安哥拉,中信百年职校都取得了非常好的影响,对项目的带动作用也非常积极。中信建设还计划将百年职校模式复制到其他国家,在缅甸第二所海外百年职校将于近期建成。

实际上,人才培养只是中信建设帮助非洲健全“造血”功能的一部分。在进入安哥拉市场后,中信建设不仅承建了包括K.K.新城在内的12万套社会住房项目,还实施了2万公顷农业示范区项目、地质调查项目、罗安达城市总体规划项目等多项惠及民生的重点项目。

在上述一系列项目建设过程中,中信建设自主投资建立了多处工程物资加工厂站,当地没有碎石就投建碎石厂,没有门窗就购进铝合金门窗生产线,没有苗木就建起现代化的苗圃大棚……从某种程度上说,作为一家负责任的大型国企,中信建设不仅为当地带来了投资项目,而且通过工程项目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升级换代。

近年来,中国企业纷纷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但由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社会环境并不理想。有部分企业唯利是图、违规经营,导致那些有责任的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形象受损,处境十分尴尬。

如何改变这种被动地位,中信建设的“法宝”就是践行习近平主席倡导的义利观,即在国际合作中注重利,更注重义,坚持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必要时舍利取义的理念。在具体实践中,中信建设每到一个国家,都抱着热爱、欣赏、尊重、平等的心态,践行“义利合一”的义利观,树立负责任的中国企业的国际形象。

 

                                     (编辑整理 宋斌斌)



    ENREngineering News-Record),中文为《工程新闻记录》,创刊于1876年,是美国麦格劳-希尔建筑信息公司旗下的行业新闻周刊,也是全球工程建设领域最权威的学术杂志。

相关阅读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3年12期

总期号:295期

2023年11期

总期号:294期

2023年10期

总期号:29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