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分享:

国有经济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骨干力量

本刊编辑部 来源:《经济导刊》2016年11期 2016.12.14 09:23:55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我们首先需要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新特征和主要矛盾所在。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面临优化和升级,经济动力正在从要素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中国经济学界对此的解读却存在较大分歧。一些深受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影响的学者,将美国供给学派的理论和实践视为范本,提出了一种错误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解读。这种解读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应该是削减对私人资本积累的约束、大幅度削减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大幅度收缩国有经济的规模其实质,还是要为私人资本发展“松绑”,最终消除我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原则和方向。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直接源于中国经济发展遇到的新问题,如产能过剩,经济泡沫风险等。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看,这些新问题的出现,意味着国民经济中的若干比例关系出现了失衡,这应该是准确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和突破点。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比例关系失衡,主要表现是生产与消费的失衡。这一失衡是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发展不断累积的结果。根据马克思的部类生产模型,生产和消费的失衡,可能表现为消费资料生产与大众消费力之间的失衡,即消费品供给过剩;也可能表现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间的失衡,即资本品供给过剩;还可能表现为产业资本与虚拟资本的失衡,即金融泡沫膨胀。

要解决这些失衡,当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但从根本上来说,这些失衡都源于同一个原因,即基于特定生产关系的收入分配结构的失衡。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落脚点,一定是有关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而这又必然要求调整当前的生产关系。否则,我们就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

当然,这种调整不是在一国封闭经济条件下完成的,我们必须考虑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即必须考虑如何提高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地位的问题。为此,保证一定的资本盈利率,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积累和发展,是我们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就是说,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兼顾资本积累与收入分配调整的双重目标,不可偏废。同时,我们也要坚持重点论,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国内外经济状况,适时调整经济改革与发展的重点。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仍然在于提升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竞争力。因此,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重要的内容。而要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可持续,就必须依靠我国劳动者素质的提升。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来实现收入分配的调整,从长远来看是有利于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国有经济的制度优势凸显出来,它有更大的空间来协调资本盈利和劳动者利益,国有经济应当成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骨干力量。

 

(编辑  迟晨光)

相关阅读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4年01期

总期号:296期

2023年12期

总期号:295期

2023年11期

总期号:2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