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分享:

特朗普上台和新自由主义的终结

陈平 来源:2016年12期 2016.12.22 09:38:46
美国主导的全球化自由化打败了苏联东欧,压制了日本,却输给了中国。美国制造业外移,海外投资赚的钱不愿回美国,导致产业空心化和金融空心化,社保医保和充当世界警察的负担过于沉重。特朗普承认美国无力维持冷战时代的国际秩序,只有从国际舞台收缩,转向“美国优先”。特朗普承诺改革税制,改革医疗保险制度,承诺投资基础设施,通过减税和贸易保护增加就业,涉及国内利益集团的调整,其难度远超中国人的想象。

美国不得不承认后美国时代的多极世界

新自由主义即华盛顿共识,是由美国从1980年代起大力推行的。当时拉美国家因为石油涨价,拼命借债。石油生产过剩之后油价大跌,拉美产油国家还不了债。于是美国人以减免债务为诱饵,要它们开放金融市场,导致拉美国家汇率动荡,被迫将本币盯住美元。这样,1971年美元和黄金脱钩之后,美元霸权再次得到巩固。

从二战结束到1971年,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顺差国。美国战后建立全球军事同盟的诱饵,是对同盟国开放美国的国内市场,让北约和其他同盟国家在军事上和美国站在一起,让美国在这些国家驻军。其后果是扶持了德国和日本这两个竞争者,它们对美贸易的顺差越来越大,从服装、家电到汽车等等,美国竞争不过了。于是美国就打“安全牌”,拿“苏联和中国威胁”逼迫德日妥协,要它们自愿限制对美国贸易顺差。

德国同意补贴驻欧美军的费用,自己专心搞经济。而日本对国内市场严格保护,用高关税挡住美国的廉价粮食和牛肉,国内农产品比国际市场价格贵两三倍。本国大企业互相参股,使美国想搞金融并购也很困难。1985年,美国逼日本签了广场协议,使日元大幅升值,制造业开始出走,同时产生房地产和股市泡沫,泡沫破裂后进入迷失的二十年。

日本和德国在金融上都是崇拜美国的。2008年金融危机,欧洲吃了很大亏,因为买了很多美国的金融衍生品。

问题是,美国推行全球化和自由化的最终结果,是美国走向了自己预料不到的另一面,即美国失去全球化的主导权。

1981年上台的美国总统里根,推行“星球大战”和大规模减税政策,出现了巨额赤字。为了弥补财政赤字,里根没有印钞票制造通胀,而是大量发债。这使得利率上升,美元升值,于是美国的制造业成本大幅上升,出口受损,制造业开始往外转移。

这就改变了美国的政治经济格局。原来美国二战后的政治是美国军火工业集团主导的,比如通用电气集团,既造导弹和核反应堆,也搞民用家电,后来发现不如搞金融赚钱,通用汽车也是如此,于是大企业纷纷输出制造业。金融资本是没有祖国的。因为美国的政府负担大,税率比新兴国家高,美国资本在全球各地搞金融投资兼并赚的钱不愿回美国了。于是美国不但产业空心化,金融投资也出现空心化了。最富的美国成为负债最高的国家,反转过来向外国政府借钱,还能保持全球化的主导权吗?

“华盛顿共识”原来的算盘是,搞全球化、全球配置资源,海外成本低的地方生产,产品卖到美国很便宜,美国企业控制销售渠道。美国人可以不用那么辛苦,又能享用价廉物美的产品。另外,美国低利率借债,海外兼并高回报收益,可以用金融的海外收益养美国的高福利,让全世界替美国人打工。

但是美国没有估计到的是,自由化全球化打败了苏联、东欧,压制了日本,却偏偏输给了中国。

原来,资本的海外收益不等于创造国内的就业。虽然目前高端产业的研发还控制在美国手上,中低端的产业大部出走海外。但是中低端产业创造的就业机会,比高端产业多得多。于是美国就业问题、社会保障负担越来越严重。美国财政负债高的原因,首先是医疗和福利的沉重负担,其次是军备竞赛。这导致美国没钱搞基本建设,国内几万座桥老旧不堪。

中国做中低端制造业,虽然利润薄,但就业解决得好,吸引大量农民工进城,老百姓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经济规模扩大,技术更新和产业升级也加快。积累的外汇世界第一。

美国原想控制国际分工的制高点,国内做高端研发和金融贸易,低端在海外生产,资金利润回流美国。但是跨国资本却不愿回流,因为中国、爱尔兰等这些国家吸引外资的优惠税率都比美国低,所以利润都留在当地继续投资了。

国际贸易理论讲比较优势,从微观层次看,自由竞争似乎是“双赢”的。但是从宏观全局看,各国的竞争能力不同,国家的相对地位就有升有降。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带动中国军事和金融地位的提升,打破了美国主导全球化的霸权地位。

反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倾向

美国从奥巴马时代就出台政策鼓励制造业回流,但效果并不明显。

如果美国制造业不足以和价廉物美的中国产品竞争,就只剩下一个办法:征收保护性关税。但奥巴马又是赞成全球化的,如果反对全球化,给他捐款的高科技企业和金融业就不干了,因为没有全球化,这些企业就难以生存和扩张。

奥巴马还搞了TPP,想把市场份额从中国转到越南去,和中国制衡。但如果TPP成功执行,首先打击的是日本、韩国的农业,日本、韩国的汽车业则会打击美国。中国其实可以坐收渔翁之利。有趣的是美国自己放弃了,可知美国在全球化的国际竞争中已经力不从心了。

日本国内对TPP是抵制的,但是安倍很支持TPP,他想跟美国做政治交易,希望美国在钓鱼岛和南海问题上制衡中国,间接打击人民币,给日本的量化宽松护航。真实目的都是打货币战,为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转嫁损失。

特朗普更倾向反全球化、反自由贸易,除了就业和社保负担问题外,还因为他看到美国充当“世界警察”的代价过于高昂。和中国这样的新兴大国搞对抗,不仅使美国无法脱身于中东的泥潭,而且无法在基础投资上和中国竞赛。

特朗普最终承认,美国的实力下降,无法维持冷战时代建立的国际秩序。只有美国从国际舞台上收缩,才有可能和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竞争。所以,特朗普上台,打破了民主、共和两党精英长期达成的维持“美国霸权”的共识,结束美国主导的全球化,转向“美国优先”的政策导向,将正式承认后美国时代的多极世界。

金融及军火集团输了这是前所未有的

希拉里和特朗普的经济政策是有很大分歧的。希拉里要搞民权、搞医保、提高最低工资,这都要钱。钱哪儿来?就是要向富人加税。

特朗普批评说,钱都在海外,几万亿资本不愿回来,加税只能让美国经济死得更快,应该减税。问题是减税之后,资本回得来吗?

特朗普和里根都相信,只要减税,就会刺激经济增长,收的税会更多。但实践结果表明,里根时期资本仍然出走,经济增长没达到预期,财政窟窿反而越来越大。所以不管加税还是减税,对美国经济的刺激作用都很有限,这只是竞选的宣传手段。

有一点特朗普看得清楚:美国的财政赤字,三分之一是军备竞赛,三分之二是医疗和社保。医保福利削减很难,老百姓拿了不会吐出来,要减这部分,选票就没有了。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减少军费。

所以,特朗普真正要搞的是军事收缩:为什么美国要和俄罗斯、中国作对,我要和你们搞交易。朝鲜、乌克兰的事你们自己管,在中东跟俄罗斯合作打ISIS不是挺好的吗?这样可以省一大笔钱。

不要忘了,特朗普是地产商,学中国用4万亿搞基础设施,这样地产商可就发了。互联网泡沫破灭后,房地产曾繁荣过一阵,但后来房地产泡沫还是崩溃了,因为没有持续的经济增长支撑。金融、军火工业在美国全球化和军事扩张中赚了大钱,地产商是靠边站的。

这次美国大选结果,反映的是美国中下阶层的不满情绪,美国主导全球化的利益集团的地位发生了逆转。

支持特朗普的主要是纽约地区的几个州,比如纽约洲、新泽西州等等。这几个州都是传统的“冷战州”,反共产主义的,为什么特朗普在这里受欢迎?原因是美国经济中心从上个世纪50年代的东部,转移到70年代的西部,90年代又向南部转移。

美国西部的高科技产业发展起来之后,加上好莱坞带动新媒体发展,纽约的传媒业也衰落了。纽约州这些地方经济每况愈下,恢复制造业成本太高。他们该怎么办?有人就想到发展房地产。

传统支持民主党的几个制造业大州——俄亥俄州、密歇根等等,因为企业出走,失业严重。这里原来都是民主党的铁票,因为可以提高福利。但现在发现失业风险更大,蓝领工人就转头支持特朗普的保护主义政策。因为特朗普说,全球化、搞北美自由贸易区、WTO我们输了,工作被中国、墨西哥抢走了。

所以这次大选,就成了反对全球化的制造业大州,和支持全球化的金融、媒体、军火集团、高科技领域发达州的对决。结果竟然是后者输了,这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原因很简单,资本获利的是少数,劳工受损的是多数。金融危机打破了美国多数人对美国梦的自信。

美国的制度,总统的权力不大,所有的国内政策都是参众两院控制的。奥巴马时代,民主党控制总统,共和党控制众议院,民主党开始还控制参议院。现在共和党同时控制了美国的参众两院。共和党建制派的众议院议长是不支持特朗普的。所以,特朗普即使当上总统,能否推行他的政策,关键在于能否整合竞选中分裂的共和党。特朗普上台是冷战政治的松动,但还要看美国军工集团和金融集团的阻力有多大。

特朗普想重振美国经济难上加难

看特朗普的施政纲领,包括改革税制、改革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游说制度,这将引发国内政治的大调整,能推行到什么程度,将考验特朗普和共和党建制派的整合能力。他承诺大笔投资基础设施、通过减税和贸易保护来增加国内就业、放松金融监管等,这些政策又涉及国内利益集团的调整,能否获得两党的支持有待观察。

美国利益集团之间矛盾的调整之难,远超中国人的想象。比如我所在的德州,想在平原上修一条轻轨,比修四川省内多山的铁路容易得多。但是公民投票了二十多年也没修起来。因为航空公司反对,旅馆业反对。沿线居民也反对,因为有噪音。距离铁路线稍远的居民可能支持,因为他出行更方便,房子也能升值。然而,距离铁路线再远点居民也反对,因为跟他们的利益关系不大,不想纳税出钱。

所以,特朗普想学中国搞基础建设,就算加州极需高铁也未必能修成,因为在议会制度下,利益集团的冲突使整体利益平衡不了局部利益。其他国家修高铁可能比美国的问题更多。例如印度如果搞高铁,土地就很难征收。俄罗斯的问题是人口密度太低,高铁运营可能赔钱。中国的高铁能做起来有非常多的特殊因素。当然,美国要维修公路、桥梁、地铁还是大有可为。问题在于差钱。

特朗普想遏制全球化,马上金融集团的市值就跌下来了。他们怎么肯干?早晚特朗普和金融集团要妥协。因为做房地产也要贷款。否则就给你找麻烦,房地产也会发展不起来。所以他当选后要做成事也难。

所以特朗普唯一能实现的短平快政策是外交。奥巴马做成几件事:比如伊拉克撤军的同时,怕右派攻击就同时在阿富汗增兵。阿富汗要撤军了,就在乌克兰闹事、叙利亚闹事,总要来平衡一下美国的国内政治。

所以要等等,看特朗普要做什么事。如果美国想要和中国达成贸易协定,就要跟中国缓和,同时可能在别的地方闹事。总是要选一个软柿子来捏,才能显得他是个能人,不会全面让步的。

减税如果执行,赤字一定会上升,如果发债,谁来买?原来美国国债是靠中国、日本和阿拉伯国家买。最近阿拉伯国家和美国闹摩擦。现在中国和沙特都在抛售美国国债。如果美国国债国外没人买,美国国内的利率就上去了,效果和加税差不多。现在是零利率。如果利率上去,但是投资前景没有改善,企业会出逃得更厉害,美国经济马上会放缓,想重振美国经济犹如走钢丝,没有平坦的道路可走。

以往竞选,小布什、克林顿、奥巴马,都有知名的经济学家助阵。这次两位候选人的竞选团队都没有有名的经济学家做顾问,大家都不吱声。因为他们觉得美国的经济问题太严重,看不到出路。光是宣传的竞选经济纲领,特朗普没戏,希拉里也没戏。

怎样看中美经贸关系的前景

国内一些人担心,特朗普会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对中国实行保护性关税、跟中国打贸易战,担心因此失去美国市场。如果他真的认为拯救美国经济只有放弃自由贸易这一条路,以吸引美国中低端制造业回流的话,这样做的代价将是国内消费品价格大涨,大众生活质量降低。中国也有不少办法绕过贸易壁垒,例如最近海尔收购通用电气的家电部分,可以继续在美国生产部分家电,但是从中国进口核心部件。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怎么保护法?

对中国来说,即使美国打贸易战,也是利大于弊。原因是:中国市场的成长空间比美国大。美国搞贸易保护,欧洲会跟进,但他们保护的是中低端落后产业。中国如果对等报复,保护的是中国的高端产业,这只对中国有利,因为可以加速中国的产业升级,夺回被跨国公司占领的国内高端市场,这更有利于中国发展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虽然服装、鞋子等低技术产品对发达国家的出口会减少,但亚非拉国家的市场和经济合作前景还很广阔,不但在消费品方面,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中高端产品市场也不小。

其实美国很难搞全面的保护主义,因为这会损害美国高科技的海外市场。中国部分失去美欧市场,可以在其他市场扩张,总的会得大于失。

第二,特朗普如果列中国为汇率操纵国,货币战就不可避免。中国金融没有理由在美国的指责面前退让。中国可以反戈一击,向全世界表明,世界上唯一有能力操纵汇率的是有军事霸权的美国。因为国际资本流动有两个方向,要么流向高回报的地区,要么流向安全的地区。美国的高消费、高负债大大削弱了美国的国际竞争力。凭什么美元还能保持储备货币的霸权?因为美国可以在竞争对手周围发动战争,例如第二次伊拉克战争打击的就是欧元。美国在东海、南海制造争端,不可告人的目的就是打击人民币。美国在1971年使美元和黄金脱钩后依然保持美元霸权,靠的不是经济力量,而是在全球任何地方都能随时随地发动战争的能力。历史上,英国当年拥有海军霸权的时候,也是无可置疑的汇率操纵国,才得以维持英镑的国际地位。如今就不行了。中国要取得国际金融的话语权,就必须和特朗普的汇率操纵说针锋相对,不能用“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这样的说法消极防御。

我们可以和美国搞务实外交。中国在国际上经济竞争很多,比如在南欧、拉美修铁路,可以用经济手段制衡美国的霸权。打贸易战、汇率战表面上对中国短期不利,其实长远对中国有利。如果美国贸易不对中国开放,中国的金融业也不对美国开放,加州的高科技企业想到中国搞投资垄断,中国就可以有效地管制跨国公司。

美国一直游说中国金融开放。如果特朗普要推行贸易保护主义,中国的自由贸易区就有名无实了,但我们可以搞继续推行双边和多边谈判,没什么了不起。投机的热钱想走请便,中国不缺钱,只缺国际一流的人才。美国的经济收缩必然促使中国改变自由主义倾向,这对中国有好处。

美国拉上11国搞的TPP,对中国最苛刻的条件,一是保护知识产权,这是对美国高科技企业有利的;二是要压制中国降低国企比例。如果我们进去这个TPP,就要被迫搞国企私有化。这次TPP一废除,等于“美国虎”掉了两颗牙齿。

当年尼克松持坚定的反共立场,他要撤出越战泥潭,想和中国和解,就先扩大越战规模,打到柬埔寨,证明扩大战争也无法收拾局面,再和中国走近。这时美国人才会说,尼克松干得好。

特朗普大骂中国,在南海虚张声势。他越是做出强硬姿态,就越是可能会给私下交易做掩护。关键的时候我们不能软,不能让他得寸进尺。美国的老话说:“打不赢,就入伙。”毛泽东说得好:“往最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可以说,历史的潮流在中国这一边。

 

(编辑  迟晨光)



* 陈平,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北大国发院退休教授。原载观察者网2016.11.14,本刊有删节。

相关阅读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4年01期

总期号:296期

2023年12期

总期号:295期

2023年11期

总期号:2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