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分享:

面向强国建设的政治经济学新框架

方茜 来源: 2024.08.05 09:55:29


 

过去,强国的话语和理论基本上被西方垄断,经济学似乎只能源自西方理论。今天,我们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有必要立足中国实践,全面提炼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努力揭示中国经济发展伟大成就背后所蕴含的体系性和规律性学说,为全球发展进步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特别是在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背景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需要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理论体系。

探索建构中国自己的经济学理论

复旦大学周文教授的新著《强国经济学:中国理论与当代政治经济学》(以下简称《强国经济学》)坚持以中国实践为样本,从政治经济学视角深入剖析中国如何实现从“大国”到“强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系统阐释和揭示中国奇迹的理论逻辑的同时,强调中国经济学理论的主体性和创新性,进而为探索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提供理论启示。

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的深度交融,中国经济学不但面临着解构经济学“西方中心论”的任务,更重要的是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相关概念进行“术语革命”。中国学者要善于从丰富实践中汲取和升华经济理论的中国元素,进而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术语“创造性”重构经济学基本理论和逻辑体系,不断提高中国在经济领域的国际话语权。长期以来,学界存在重西方经济学、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倾向,存在对西方经济学的盲目“崇拜”和“迷信”,有的学者还形成了对西方经济学理论的“路径依赖”。例如,他们习惯把中国经济的成功归结于学习和运用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成果,把中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归结于没有很好地遵从西方理论。此种状况很容易使我们丧失理论自信,掉入西方经济学理论和西方话语体系的陷阱之中。

展现面向强国建设的政治经济学逻辑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经济发展历程波澜壮阔,成就举世瞩目,蕴藏着理论创造的巨大动力、活力、潜力。当前,面对经济全球化遭遇顶风逆流、国内外经济环境错综复杂的现状,用中国自己的理论回答国家富强之问,必须在经济全球化语境中,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理化阐释。《强国经济学》将中国理论作为分析框架,以全新的视角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与演进,展现了面向强国建设的政治经济学逻辑。比如,建立“中国经济是什么样”的全面认知,力求阐释清楚新时代中国经济质与量、破与立、稳与进的大道理;剖析“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的大逻辑,形成“中国经济会怎么样”的准确判断,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价值,让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从深层次上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价值理念、发展道路和政策主张的理解和认同。

强国经济总结归纳政治经济学五大重要理论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是确保现代化经济体系持续繁荣的坚实基础。虚拟经济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现代化经济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虚拟经济必须根植于实体经济。没有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实体经济的深厚物质支撑,一切虚拟经济都无法实现繁荣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1]受西方主流经济学影响,全球经济发展日益呈现“脱实向虚”的趋势,“虚拟经济的泡沫化”与“实体经济的空心化”等问题甚至引发了全球性金融危机。因此,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如何协调发展成为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命题。《强国经济学》以“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这一与中国发展密切相关的实践为切入点,总结归纳了政治经济学的五大重要理论(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所有制理论、收入分配理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开放理论),就它们与发展实体经济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化阐释,将中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实践经验上升为面向强国建设的系统化经济学说。

需要强调的是,习近平经济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推动了经济学范畴重构,具有深刻的方法论革新意义,是引领未来发展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具有鲜明实践特征和问题导向的经济学理论,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既指引经济发展问题“怎么看”,也引领改革开放创新“怎么干”,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以全新视角阐释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强国经济学》以全新的视角阐释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与演进,展现了一个以中国为样本的强国经济学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各种经济学理论五花八门,但我们政治经济学的根本只能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而不能是别的什么经济理论。”[2]同样,支撑中国走向现代化强国的只能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而不是别的什么理论。展望未来,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引领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在真抓实干、化解实践难题上下功夫,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改善民生福祉等方面取得更大进展,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实的学理支撑。

(编辑  季节)



* 方茜,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1] 2019916-18日,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的讲话。

[2] 《求是》2020年第16期,习近平《不断开拓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相关阅读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5年02期

总期号:309期

2025年01期

总期号:308期

2024年12期

总期号:3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