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分享:

创世界最具竞争力企业 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中信泰富特钢三十年成长之路
中信泰富特钢集团党委 来源: 2024.01.02 10:48:20


 

20世纪90年代初,正值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关键阶段,中信集团在香港的投资窗口中信泰富有限公司到内地进行实业投资。经过多番实地调研,中信泰富选定位于江苏无锡的江阴钢厂进行合资,对这个年产能仅20万吨的小型钢厂投资5431万美元,在1993年成立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简称兴澄特钢)。

30多年后,在兴澄特钢基础上组建的中信泰富特钢集团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特钢航母,年产能超过3000万吨、总资产超过2000亿元,较最初增长了数百倍,形成了雄厚的科技创新实力与国际高端市场竞争力,为我国航空航天、装备制造、能源等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与中国特钢企业协会双会长单位。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在调研中信泰富特钢后指出:“中信泰富特钢的经验,主要是长期专注于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关键在长期坚持,没有几个企业能做到。中信泰富特钢的发展之路是很典型的,对未来行业发展有很强的引导作用。……现在重点总结中信泰富特钢的经验恰逢其时,可学、可借鉴性强。”

闯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敢想敢闯,选准、选好发展方向

钢铁是低门槛、强周期的传统制造业,长期以来,我国钢铁业在规模扩张的道路上高速驰骋,一方面支撑了国民经济高速发展需求;另一方面,我国钢铁业低端产能过剩、高端特钢依赖进口的矛盾不断累积。兴澄特钢敏锐地捕捉到特殊钢领域的市场空白,虽然生产特殊钢对技术水平的要求极高,但附加值高,战略意义大。兴澄特钢依靠合资后的设备与管理优势,只要勇于钻研、敢于创新,就有机会在特钢领域闯出一片天地。其后的30年里,从兴澄特钢到中信泰富特钢,都坚定锚定了特钢赛道,即使在普钢、优钢效益好的市场形势下也从未改变这一道路,在冶金这个传统制造业中走出一条靠先进经营模式、高素质队伍、高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和高附加值产品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独立自主,牢牢把握发展权

合资之初,兴澄特钢引进了国际先进的“四位一体”生产线。但因缺乏管理经验,中信泰富董事会曾经考虑请美国特钢巨头铁姆肯公司共同管理。铁姆肯开出了极为苛刻的条件,并要求控股兴澄特钢。这激发起兴澄特钢技术团队的自力更生意识:中国特钢的发展不能依靠外国公司,必须走自己的路。

兴澄特钢决心自主攻克工艺技术难关,历经数月的奋战,实现了炼钢、精炼、连铸、连轧四位一体的生产线流程一次成功。同时使这条生产线的产能从设计的60万吨开发到100万吨,产品精度、质量都有质的飞跃,轧钢成本降低30%-40%。更重要的是,攻克难关使兴澄特钢人实现了一次思想大解放:不迷信洋专家和进口设备,不等不靠,把企业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追求更高的质量与效益不断进行自主创新。

2001年中国“入世”后,兴澄特钢靠高新技术产品和先进的管理,领到了国际市场10张“绿卡”,2002年出口特种钢7.5万吨,替代进口10万吨。此前,我国海关出口产品目录中,还没有“特钢”这一项。

目前,在市值、营收、盈利能力等一系列重要数据上,中信泰富特钢都已远远超过美国铁姆肯公司。

精益求精,将质量视作生命

最初,兴澄特钢产品质量并不稳定,专门将质量不佳的数百吨钢材切割回炉,以向全体员工展现提升质量的决心。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兴澄特钢不断把国内外高端客户的技术质量要求融入企业产品标准中,提升产品的技术、质量和服务水平,使得兴澄特钢的产品不断得到认可。到2023年,仅轴承钢一个种类就做到了连续14年全球销量第一,打破了欧美国家对高端市场的垄断,在国际市场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延续兴澄特钢的传统,中信泰富特钢30年来产品不断升级换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并且始终坚持每年淘汰10%的低端或低效产品,开发10%的高端和高效产品,为我国制造业的高端化转型提供了保障。

和合共生,创造中国特色经营模式

中信泰富特钢在发展中形成了“和合共生”的经营理念。所谓和合共生,对外,是与客户深度协作,共同发展;对内,是各经营管理部门联动创效,团结共进。

中信泰富特钢决策层认为,营销是与用户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对用户需求的系统化研究,瞄准技术难点开展攻关,不断改进对用户的服务,沟通领会用户心智,建立共创共赢的产业链生态。因此,中信泰富特钢产品议价能力强,用户粘度大,工艺技术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在此基础上,中信泰富特钢已与上百家各领域头部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在国际市场打响了民族品牌。

向世界最具竞争力的特钢企业迈进

并购大冶特钢,挽救百年老企

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深入发展,钢铁行业也进一步分化,无法跟上时代节奏的企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位于湖北黄石的大冶特钢就是其中之一。

大冶特钢的历史可追溯至晚清时期盛宣怀成立的汉冶萍公司,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我国第一个自建的特殊钢厂,被称为“特钢长子”,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贡献了重要力量,毛泽东主席曾两次视察大冶特钢。但在20世纪90年代,大冶特钢未能适应新的市场环境,盲目追求短期效益,导致优钢不优、特钢不特,效益下降,企业陷入严重亏损的困境。

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推动下,中信泰富收购了大冶特钢,并从兴澄特钢抽调了精干的管理队伍与技术人才,帮助大冶特钢调整经营策略。

大冶特钢一转颓势,积极围绕市场发展趋势开展经营,降低管理成本,优化工艺流程,进行技术创新,在两年时间内连续开展了48项技术改造,对生产工艺革新开展攻关,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在没有增加钢产量的情况下,大冶特钢很快实现了扭亏为盈,技术水平重回国内第一方阵。2006年,时任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调研大冶特钢后盛赞:“省委省政府对新冶钢的发展非常满意非常关注,同时新冶钢的喜人势头令省委省政府非常受鼓舞。”

组建特钢集团,携手共克时艰

2008年,中信泰富整合旗下特钢上下游资产,成立中信泰富特钢集团,统一运营特钢产业,提出了“建设世界最具竞争力的特殊钢企业”的目标。

中信泰富特钢为旗下各企业确定发展战略,统筹各企业的销售、采购与服务,避免内部竞争,争取最大效益。同时集中各企业力量开展科研创新攻关,从各企业一线抽调精兵强将成立管理机构,为各生产经营条线提供可靠指导。

同年随之而来的金融危机使中信泰富特钢管理体系的竞争能力得到了验证。旗下各企业守望相助、协同共进,使中信泰富特钢在金融危机后国内外市场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保持了持续的产销旺势,拉开了与国内同行的距离。

科学并购扩张,实现多方共赢

集团化运作后,兴澄特钢与大冶特钢的经营业绩不断增长,科创成果不断涌现,中信泰富特钢吸引了许多关注,其中就有青岛市政府。

青岛特钢是一家有着60多年历史的老国企,但因经营不善逐步陷入了严重亏损。对产业发达、财政宽裕的青岛市来说,持续为企业输血不是难事,但更希望企业能在优秀的管理体系下得到新的发展,中信泰富特钢正是“良配”。

2017年,青岛市政府与中信集团签署合作协议,由中信泰富特钢对青岛特钢行使管理经营权。重组之后,青岛特钢大宗物资采购和销售纳入特钢采购中心统一管理,不仅资金成本与采购成本得到了大幅压降,更重要的是青岛特钢吸纳了中信泰富特钢先进的文化理念、管理体系、工艺流程,组建了新的人才团队。中信泰富特钢内部的整体协同和管理考核机制在企业扭亏增盈中立竿见影。重组三个月后,通过积极的内部对标与降本增效攻关,青岛特钢就实现扭亏为盈,重振发展活力。

与整合重组青岛特钢相似的,还有天津钢管制造有限公司(简称天津钢管)。天津钢管是国家“八五”重点项目,1992年投产,专门生产薄壁无缝钢管,有350万吨产能的体量。2008年金融危机后,天津钢管连年经营亏损,历经数次重组都难有起色。

2021年,中信泰富特钢对天津钢管实施并购,取得了生产经营管理权。

当年,天津钢管大幅减亏,20225月开始盈利,2023年,中信泰富特钢成功控股天津钢管,天津钢管继续保持稳定向好势头。两年来,职工收入平均增长19%,缴税同比增加95%,极大提高了职工信心。

同样的故事还发生在江苏华菱锡钢特钢有限公司(现简称靖江特钢)与浙江格洛斯无缝钢管有限公司(现简称浙江钢管)身上,他们都曾经营不善,在嫁接中信泰富特钢的文化与管理后迅速扭亏为盈。中信泰富特钢奠定了“并购一家,成功一家”的口碑,实实在在做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制造业强国、把国企做大做强的要求。

202312月,南京钢铁集团加入中信集团。以“精品、规模、服务”为抓手,世界上规模最大、生产品种最多的中信泰富特钢正满怀信心走在创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特殊钢企业集团的道路上。

用科技创新锻造核心竞争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2023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中信泰富特钢作为国有企业,深耕特钢新材料领域,将科技创新与培育企业新质生产力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有些人认为国企难以在创新上有所作为。中信泰富特钢完全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中信泰富特钢提出“特钢是科技炼成的”,并将此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理念。中信泰富特钢在制定企业发展的五年规划中,都把“创新”放在举足轻重的位置,在集团“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党建、创新、品牌、绿色、数智、人才”六大引领战略。

2010年,中信泰富特钢创办了国内第一家特殊钢综合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兴澄特钢研究院,以技术研发与创新带动行业革命。目前,兴澄特钢已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2013年,兴澄特钢研究院更名为中信特钢研究院兴澄分院,中信泰富特钢在其他新并购的企业中不断成立研究院分院,持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2022年,中信泰富特钢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9%,拥有中高级研究人员超过3600人。

30年来,中信泰富特钢的科技创新硕果累累:获得授权专利2000余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5项,参与形成的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近200个。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获中国工业大奖、全国质量奖、中国专利优秀奖、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等多项荣誉。突破“卡脖子”品种及技术14项。在国际上,201611月,中信泰富特钢获亚太质量组织颁发的全球卓越绩效奖最高奖项World Class Award(世界级奖)。 2023年,中信泰富特钢兴澄工厂成功入选第11批全球“灯塔工厂”。该项目由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与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合作开展遴选,并誉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具有榜样意义的数字化制造和全球化4.0示范者。作为全世界特殊钢行业的第一家“灯塔工厂”,兴澄特钢代表了当今全球制造业领域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最高水平,彰显了“中国制造”的央企担当和行业领先地位。

中信泰富特钢的科技创新打破了西方的垄断,填补了我国特殊钢的多项空白,每年实现几百万吨特钢的进口替代,大大降低了特钢的价格,年出口超二百万吨特钢。中信泰富特钢已经从引进性、仿制性研发向原创性研发发展,轴承钢、桥梁缆索钢等产品的性能远超过发达国家,处于世界领跑地位,R6级极限性能系泊链钢填补了世界空白,这些科技创新的成果,有力地支持和保障了我国的经济建设、人民生活、国防和科学事业。在国产大飞机、神舟飞船、FAST天眼、万米深井油田等国之重器中,均可见到中信泰富特钢生产的高性能特殊钢产品。

走绿色化与智能化的转型道路

作为国企,中信泰富特钢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奉行“绿色制造,制造绿色”理念,深入推进制造业的全产业链、产品全生命周期低碳发展。“绿色制造”是指在生产制造过程中降低碳排放,实现源头绿色化。“制造绿色”是指开发运用于低碳产业的产品和开发具有绿色低碳性能的产品,助力全产业链协同降碳。中信泰富特钢大力推进超低碳排放改造,实施节能减排工艺改造,发展能源高效转换技术,开展清洁能源替代。兴澄特钢、大冶特钢、青岛特钢被工信部列入第一批“绿色工厂”名单,2023年,扬州特材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天津钢管的全流程超低碳排放已通过公示。

202310月,中信泰富特钢凭借“汽车用特殊钢品种类规则创新实践”,引领特钢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获世界钢铁协会颁发的“生命周期评价卓越成就奖”。

新一轮产业变革迅猛发展,AIGC(人工智能生成技术)的突破为其在工业上的应用创造了巨大的空间。中信泰富特钢紧跟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加大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面的资金、技术、人才投入力度,每年专项投资超10亿元用于数字化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其中主营企业两化融合指数上升至60以上,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83%,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84%,机器人密度达96/万人,主营业务应用上云率达100%,关键基础设施信创率超50%,数字化水平明显提高。同时布局国产化工作,对装备、工业软件进行梳理和替换100多项,通过自主可控、国产替代解决核心技术、核心装备关键环节的“卡脖子”问题。

党建引领企业的发展方向

30年来,在中信泰富特钢的发展中,党的领导始终发挥着核心作用,企业始终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和员工,用政治优势来凝聚人心,保证了把国家政策要求落实到位,确保了企业的正确发展方向,也确保集团的各项制度、决策能够贯彻落实,在激烈的国内国际竞争中勇立潮头。

2020年,中信泰富特钢专门成立了企业党校,由党委书记、董事长钱刚出任校长,将党的理论教育在企业的重要性提到了新高度,进一步加强企业党建工作。

中信泰富特钢领导实行交叉任职,一岗双职,党的基层组织对班组实现全覆盖,党的建设在中信泰富特钢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保证作用。中信泰富特钢不仅实现基层党组织对班组的全覆盖,而且在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保持党员先进性上,创出了自己的特色。2021年,中信泰富特钢党委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确保了企业在30年的发展中没有发生过重大决策上的失误,所形成的都是有效资产。依靠党建凝聚共识,中信泰富特钢得以在并购扩张过程中与新加入企业迅速融合、紧密团结,持续激发最广大员工群体的奋斗精神和创造力。

中信泰富特钢找到了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那就是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中信泰富特钢坚持把对全体员工的教育和培训作为头等大事,践行“像办学校一样办工厂”的理念。对员工和干部分门别类开展培训,全面提升员工的政治素养、管理能力与专业技能,已成为企业雷打不动的制度。中信泰富特钢党委高度重视让员工分享发展的成果,为在职职工和退休职工办理补充医疗保险,逐年调增薪酬和年金水平,办好互助帮困基金、健康保险基金,开展员工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经常邀请医学专家与知名医师赴企业开展健康科普讲座与义诊。

2023520日,中信泰富特钢党史馆在大冶特钢落成。大冶特钢的前身大冶钢铁厂于1923年便成立了中共党支部,一度成为鄂中南革命运动的核心力量,刘少奇、董必武、彭德怀、陈潭秋、冼星海都在这里留下了革命足迹,大冶工人还曾为抗美援朝捐献一架飞机。中信泰富特钢无比珍视这些红色资源,将红色血脉的延续视作党建工作的重点,并将党史馆打造成帮助员工重温红色历史、赓续红色血脉的堡垒。何文波在参加中信泰富特钢党史馆揭幕时指出:“大冶特钢百年党建经历,为钢铁行业同类企业党建工作提供了极富价值的参考样本。”

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为新时代新征程明确了方向。步入新时代,中信泰富特钢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全力以赴前进,全面推动企业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转型,依靠企业良好基础,持续以特钢新材料服务国家战略所需,争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编辑  季节)



* 本文由周建明执笔。

相关阅读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4年01期

总期号:296期

2023年12期

总期号:295期

2023年11期

总期号:2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