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分享:

中国式现代化的全球意义

王义桅 来源: 2023.01.11 14:18:37


 

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深刻地回答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基本理论和战略问题,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应该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全球意义?中国式现代化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有哪些联系?

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独立自主,但不会关起门来搞

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这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未完成进行时。

1954年,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反复强调现代化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首次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并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现代化被赋予新的内涵和更丰富的内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新命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纳入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促进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相统一。中国式现代化融合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认识,这些内容已经逐步超越了西方经验,更超越了其他发展中国家。

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内容。纵观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讲是被西方国家“倒逼”出来的。新中国初建时“一穷二白,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进行艰辛探索,正是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仅用几十年时间就完成了基本工业化的历程,创造了发展和稳定两大奇迹。因此,独立自主是党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人民进行建设改革的必然结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发扬中华儿女在长期奋斗中逐步形成的吃苦精神与斗争品格,凝聚起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独立自主,但不会关起门来搞现代化。中华民族向来强调立己达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的,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高质量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是在中国和世界的友好互动中产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中国对自己的贡献,也是对世界的贡献,中国希望与世界一起合作来实现,创造人类文明的新形态。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基于对过去经验的总结,而且对未来的路径和目标也绘制出了系统而宏伟的蓝图。中国式现代化永远是一个进行时,是独立自主的现代化,是对人类现代化路径的重要探索。

现代化不是西方化,自信自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

由于西方国家率先实现现代化,现代化被贴上西方的标签。然而,在实践进程中,鲜有后发国家复制成功的案例。很长时间以来,很多人把现代化误解为西方化,认为要想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全盘“照搬”西方发展模式。然而,西方现代化从一开始便具有强烈的扩张性和残酷性,其成功的背后实际是侵略扩张、殖民掠夺,是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的。

国际学术界也曾掀起过对于西方现代化批判的思潮,很多西方学者,例如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都对西方现代性进行了反思,认为其具有破坏性和不人道的一面,并导致了很多传统文化的消失。可以说,西方现代化经验都是基于发达国家的标准,而发展中国家直接复制这样的“模板”,宛如把婴儿扔到大海里游泳。而中国经验是结合自己的国情,建立经济特区、开发区、经济园区,自信自觉地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有何全球意义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是独立自主探索的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是东方文明古国、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正在实现伟大复兴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决定了我国现代化必然是中国式的,它不可能重复其他任何国家的模式。这既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又是全人类的选择。最重要的特征是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反对资本无序扩张,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实现物质与精神文明“双丰收”。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中国人民的现代化。纵观人类现代化发展史,现代化人口分布在发达国家且总规模不超过10亿。中国现有14亿多人口,若中国如期整体性迈入现代化,这将创造人类现代化的奇迹。发展中国家现代化人口数量也将超过发达国家,极大地改变现代化的世界版图。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是超越西方化道路的现代化。中国自古强调天人合一“以和为贵”,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超越了西方通过发动战争、掠夺扩张,以牺牲他人为代价所实现的现代化。同时,绿色理念也是中国天人合一思想的重要体现,“双碳”约束在西方现代化历史上是没有的。比如,美国仅仅3亿多人口,却消费了世界上1/4的原油,这种现代化是以攫取全球资源为代价的。中国人口是美国的四倍多,是断然不可能去模仿这种不可持续的现代化发展模式。

第四,中国式现代化给文明古国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重要启发。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最重要的历史经验。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来实现强盛和振兴。那样做的结果,不是必然遭遇失败,就是必然沦为他人的附庸。每个国家都能够成为特色,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西方人说自己“入乡随俗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但对他人或他国,却行的是“照我说的做,不要学我做”(do as I say, not as I do)。结果,有着宗主国崇拜的前殖民地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纷纷陷入发展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却鲜有国家能够真正实现现代化。日本、韩国等极少数亚洲国家虽然实现了现代化,但却成为美国的附庸,被米尔斯海默讥讽为“半主权国家”。

第五,中国式现代化对于发达国家也有很多启发。目前,发达国家普遍面临中产阶级缩水、贫富差距悬殊、政治极化与民粹主义。实际上,发达国家的现代化也是未完成进行时,并不是成为现代化国家就不发展了,发展是所有国家的共同任务。现在,很多发达国家也在借鉴中国的模式,比如在产业政策、缩小贫富差距等多方面汲取中国式现代化的经验教训,寻找新的合作机遇。

从人类文明史、全球化角度理解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向世界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哪些西方现代化所遵循的逻辑?作为一条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有哪些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线性进化的逻辑。西方主导的全球化史和现代化历史,线性进化逻辑渗透于其理论思维中,认为其他国家应当追随西方发展道路,更应遵循西方规范。中国倡导借鉴一切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并非只是借鉴学习西方先进成果或先进文明。新时代,中国强调“两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是借鉴人类文明中的优秀成果,又在中国历史文化和中国国情下产生真正意义上的理论超越,打破了西方国家话语霸权和线性进化论的桎梏,打破了人们对于西方模式的盲目崇拜和路径依赖。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之路”超越了“传统-现代”二元对立逻辑。与西方二元对立思维不同,中国坚守“和为贵”的观念,尊重文明多样性,主张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成果,继承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随着中国崛起、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中华文明将不断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不走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老路。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传统的经济现代化,而且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总体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也绝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这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

第四,“中国式现代化”再造了现代化文明。中华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连续不断,就是笃信“苟日新,日日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现代化来到中国,不仅实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的集大成,且赋予五千年文明的厚度与温度,不是一个“现代-落后”的二元对立叙事,而是启示各种文明,无论是多么强大、多么先进或多么古老,都要不断适应日益变化了的环境;现代化不应造成环境负外部性与人的异化、传统的破坏,而是所有人的全面现代化、全人类的共同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现代化。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也表达了类似看法,认为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的希望。中国式现代化倡导各国现代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句话,什么样的现代化,谁的现代化,为了谁的现代化,依靠谁的现代化,怎么实现现代化……现代化再造中国,中国也再造现代化,赋予现代化以文明的底蕴与意义。

当然,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一般意义上的现代化共性特征。我们学习吸取了西方现代化经验,请来了“德先生和赛先生,但也用“马先生和孔夫子”将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一种替换,而是我们自己的经验。因此,我们不输入别国模式,也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人类文明的新形态,是从传统中国,到现代中国,再变成全球中国的过程。中国式现代化符合全人类理想、维护全人类根本利益。因此,我们必须从人类文明史和中华文明史的高度,从全球化的全局,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挑战和意义。中国式现代化,从现代化的起点——文明古国如何既实现现代化又传承发扬好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实现“并联”而非“串联”的弯道超车;现代化的目标——社会主义国家推进共同富裕,弘扬现代化的公平正义,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再造文明而非被现代化再造。

(编辑 杨利红)

 



* 王义桅,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资深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

相关阅读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4年01期

总期号:296期

2023年12期

总期号:295期

2023年11期

总期号:2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