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分享:

江苏畅通产业循环助力新发展格局

夏旭晖 来源: 2023.03.07 11:24:2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江苏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克服超预期因素影响,稳住了经济大盘,展现了经济强大韧性,为推动双向开放、畅通内外循环奠定了坚实基础。2022年前三季度,江苏省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4.11万亿元,同比增长9.8%,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13.2%。全省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7.5%,制造业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

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增长模式逐步从依赖净出口、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转向出口、投资、消费协调拉动的经济增长2018年美国政府挑起中美贸易争端以来,美国调整了对中国的经济政策,针对中国聚焦于贸易、科技和产业链实行“脱钩”政策,我国产业链关键环节面临“卡脖子”风险。目前江苏正在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克服外部风险挑战,有效应对国际市场异常波动,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掌握发展主动权,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统筹发展与安全的辩证关系,着力挖掘国内市场潜力,转向以消费需求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在国际高通胀、国际需求疲软的大背景下,2022年前三季度,江苏省GDP达到88652.7亿元,同比增量3757亿元,全国排名第二位,呈现稳中有升、加固向好的态势。未来,江苏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宏伟蓝图,加速转换发展动力,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协调优化人才、资本、土地等资源要素配置,挖潜增效,提质调优,培育新动能,创造新需求,形成新供给,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同时,适应高水平对外开放、制度型开放新形势,按照建设安全系统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争创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的必然要求,于变局中开新局,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协作,深化国际经贸关系,提升贸易投资效益,服务构建国际国内相互促进的双循环发展格局。

作为东部经济大省,江苏经济基础实力雄厚,工业门类齐全,产业体系完善,产业链完备,在全国经济大盘中占据重要位置,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具备良好的支撑条件、大有可为。江苏先进制造业领先优势明显,产业链竞争力显著增强。全省物联网、软件、纳米新材料等六大产业集群入围国家先进制造集群,全省23个工业园区跨入全国百强先进制造园区。

江苏外贸行业主动对接国际市场前沿,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循环。2022年前三季度,全省出口总值2.61万亿元,增长12.9%;进口总值1.5万亿元,增长4.9%。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拉动江苏省进出口增长5.7个百分点,成为江苏省外贸增长的最主要拉动力量。引导外资流入江苏制造业助力内循环,提升在江苏高端产业链的战略布局。据商务部统计,20221-7月,江苏全省实际利用外资220.7亿美元,同比增长24.3%。其中,制造业利用外资同比增长48.0%,利润再投资同比增长163.9%,规模继续保持全国首位。

江苏开放型经济在全国的作用以及制造业的实力,决定了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作为,将稳步迈向全球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

产业链供应链发展中的堵点和难点

保障产业链稳定畅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产业链环环相扣,上下游紧密协同,牵一发而动全身,产业链各环节低效、阻滞甚至局部中断都将影响全省经济活动的顺利运行。

产业结构偏重,产业发展能级有待提升

江苏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分工中仍然处于中低端位置,产业经济循环高投入低附加值的发展路径不可持续,依靠增加资源要素驱动模式难以为继。江苏能源结构偏煤,重工业比重偏高,耗能行业比重偏大,资源消耗的形势严峻,土地要素制约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减碳”压力较大。高端要素供给不足、产业经济循环低效成为影响创新绿色发展的短板弱项,全省纳入全国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的有500多家,位列全国第二,占比约为9%

江苏新兴发展动能还未成为“顶梁柱”,新旧动能转换还在爬坡过坎,通过承接国际代工参与全球价值链融入国际大循环的外向型经济比重较高,市场资源“两头在外”风险加剧,产业国际竞争力还需增强。

“有高原无高峰”,链主领军企业有待培育

高质量发展的市场主体是组织开展生产流通活动的主要载体,是推动经济双循环的前提和基础。培育链主领军企业,是提升产业链的完整性,着力固链补链强链,打通经济循环的断点堵点,增强经济运行活力的重要内容。

江苏制造业实力领先,总量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但“大而不强”“有高原无高峰”的特征依然存在。2022《财富》中国500强榜单显示,广东省有70家企业进入了500强,上海有58家企业入围,浙江有41家,江苏为33家。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全国第一,但是与广东、浙江等省份相比,龙头企业数量偏少,部分大企业在经营模式创新、产业链协作、国际化拓展等方面动力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链的竞争力和带动力,重点企业跨界整合和资源整合能力有待巩固。

关键核心技术亟待破解,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刻不容缓

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卡脖子”问题将成为制约经济循环畅通的瓶颈和堵点,抑制高端产品制造供给能力,直接影响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以江苏芯片产业为例,前端设计、关键工艺及关键设备由欧美发达国家掌控,在芯片产业链的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装备、封测、掩膜制造等环节上还处于相对弱势,缺乏自主权和控制权,存在“断链”风险。全省造船业手持订单量占全国近半、全球1/5,但是主机、发电机等船用关键设备仍需要进口,产业链保供还不牢靠。产业原始创新能力、基础研究水平仍需持续发力,“卡脖子”技术难题有待攻克,前沿领域引领性原创成果亟待突破。还需要提升技术标准话语权和品牌优势话语权,多方协同发力培育科技创新优势,进一步探索科技、产业、人才融合发展模式,加速产业创新成果集约集聚集群化发展态势。研究结果显示,近5年,江苏研发经费投入强度高于英国、荷兰、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基本达到创新型国家的中等水平,但要加强企业创新联合体,隐形冠军企业缺少抱团联动。

消费增长动力不足,内需牵引畅通经济循环仍需加码

坚持内需主导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着力点。扭转供需不畅、供求脱节、资源错配现象是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重要内容。江苏是全国消费大省,联通国内外两个市场,在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方面大有潜力可挖。2022年上半年,全省消费品市场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其中光伏装备制造、锂电池、新能源整车制造等新能源产业供需两旺,行业增加值增速均在30%以上,但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行压力较大,消费支撑作用不强,仍是影响经济发展的短板。受疫情影响部分区域消费动能不足,改善型消费有待激活,消费物流需要加速畅通,要持续优化城乡商贸物流网络布局,着力解决商贸流通环节多、流通链路长、物流成本偏高等问题。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路径举措

江苏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主要在供给侧,要形成强大的供给体系,扩大有效供给和优质供给,着力推进“产业大省”向“产业强省”迈进,根本出路在于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做大做强链主企业,构建安全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推动产业链提质升级

夯实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产业经济基础,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国际竞争力,有效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一是加快产业链培育。健全产业链“链长制”,围绕固链、补链、强链推进531产业链递进培育工程,完善50条重点产业链全产业链体系,提升产业链迭代升级能力,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二是发挥产业链集聚效应。聚焦全省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挖掘园区经济占据江苏经济“半壁江山”的优势效能,向产业集聚迈进,推进产学研金商合作,强化数字技术融合赋能,释放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增量效益,增强发展后劲,聚力打造产业航母。

三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以环境约束和能耗双控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智转数改和数字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打造“制造强省”“绿色制造”品牌,推动全省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加快培育链主企业

培育市场主体发展壮大的内生动力,稳固产业链生态体系,服务支撑国民经济顺畅运行。

引导创新资源要素汇聚实体经济。推动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完善产业创新链、价值链,搭建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和企业研发平台,深化信息技术成果应用,推广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持续推动企业“上云用云”,有序推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巩固现有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38家、智能车间1639家、标杆工厂135家基础成效,着力建设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和灯塔工厂,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汇集中小微企业创新能量。

完善链主企业孵化培育体系。探索构建从“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独角兽”“领军型”企业到链主企业、龙头骨干企业全覆盖的培育机制和政策激励体系,聚焦各部门政策合力,推进以15个地区为首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聚焦优势资源,打造全程服务体系,形成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的发展格局,赢得国内国际双循环新优势。

坚持产业链安全自主可控

着力应对经济循环的外部风险因素,增强产业链抗冲击能力和抗压性,建设安全自主可控的产业链,大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科技协同攻关。

聚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坚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重大方向、重大需求、重大任务为牵引,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省部联动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瞄准集成电路、超级计算、高端装备、前沿材料等实施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项目,持续攻克航空发动机、大规模集成电路、高端电子信息材料国产化等“卡脖子”技术难题,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瓶颈,有效增强产业原始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

促进供需结构体系适配

加强正向激励,发挥江苏区域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有效服务对接国内大循环。

一是牢牢坚持需求牵引的基调。优化收入分配调节,促进经济增长和收入增加相协调,塑造愿意消费、乐于消费的良好消费环境,支持跨境电商和新型消费场景建设,强化消费体验,不断适应个性化差异化消费趋势,培育在线新型消费业态和数字电商企业,完善“智慧”消费体系,支持南京、徐州、苏州、无锡市等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持续扩大内需,挖掘新的消费增长点,形成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能。

二是服务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健全全省城乡统一土地市场,保障市场要素资源自由流动,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加快统一居住证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江苏区域性股权市场区块链建设试点,加速技术信息流动,激发市场活力。提升智慧监管、虚拟空间监管水平,清理各类歧视性政策,破除市场不正当竞争的壁垒藩篱,依法开展反垄断执法,规范市场不当干预行为。

三是保障商贸物流畅通。持续完善南京港口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苏州(太仓)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苏州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3家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创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国家和省级示范物流园区等,不断提升大型骨干物流企业服务保障能力,有序推进全省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加快市场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搭建商贸流通新平台,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和第三方物流支付平台,推动市场信息互联互通,以信息技术突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经济循环的梗阻堵点,全力实现商贸物流保通保畅。

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巩固全球产业合作,更好利用国际市场,努力开拓新兴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大循环。

一是畅通国际物流大通道。提升中欧班列运行质量,挖掘远洋海运集装箱潜力,打通国际贸易运输堵点,优化通关监管模式,完善中欧班列“铁路快通”模式出境。

二是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对标RCEPCPTPP等高水平国际经贸规则,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核心竞争力。推广中国(江苏)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坚持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推动外资外贸稳定发展。加快打造苏州、连云港开放型经济城市,将江苏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投资目的地。

三是加快企业“走出去”。支持外向型企业主动参与国际合作,深化双边多边区域投资贸易合作机制,推进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3家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强国际经贸合作对接,实现资源要素全球性优化配置,打造更多世界级规模化跨国企业,推动省内产业更好融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

(编辑  杨利红)



* 夏旭晖,江苏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相关阅读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4年10期

总期号:305期

2024年09月

总期号:304期

2024年08月刊

总期号:3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