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分享:

影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球格局演化的十大变量

陈文玲 来源: 2022.08.17 10:02:36

 

2022年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序幕年,将奠定未来510年的重要基础。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我们正处于万丈深渊的边缘,而且朝着错误的方向前进,我们的世界受到的威胁和分歧从来没有如此之大,我们在有生之年面临着最严重的一系列危机。”

乌克兰危机是影响当前世界格局的重大变量

2020年的世纪疫情延续至今,乌克兰危机接着在欧洲大陆上演。未来510年可能要发生的一些变化,在这一两年集中爆发,举目世界,惊心动魄。

实际上乌克兰危机已经不是俄罗斯和乌克兰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整个世界格局演化的转折性事件。二战后,美国主导推动了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三大机构的建立,从此奠定了战后以和平发展为主基调的国际治理框架、国际秩序、国际规则,形成对美西方发达国家整体利益的维护,这种国际秩序延续了76年,也保证了世界和平发展的大势。

二战以后的国际秩序、国际治理、国际规则、国际标准,总体上对整个人类发展有利,对维护世界和平秩序有利,对发达国家通过在发展中国家攫取利益积累财富有利,对构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价值链有利,对形成全球新的、比较稳定的地缘政治、经济、外交格局有利。

乌克兰危机中,美国利用各种方式挤压、遏制俄罗斯,逼迫俄罗斯绝地反击,目的是“一石四鸟”:一是发战争财。美国有4000多个军工复合体,在历史上只有16年没有战争,其他230多年都在打仗,美国众多军火供应商需要不断发生的战争创造需求。同时制造能源危机,切断俄罗斯和欧洲能源供给关系,抢夺欧洲的能源市场。二是用乌克兰做棋子,用北约的整体力量围剿俄罗斯,并且配合美国货币政策,使全球资本加快向美国回流,转嫁美国的债务风险和通胀风险。三是重创俄罗斯,对冲中俄已经形成的战略互信和在此基础上对世界产生的根本性影响。四是切断俄欧之间的关系,使双方彻底决裂。正如美国总统拜登所说,要让俄罗斯成为世界的弃儿、世界的孤儿。

美国要加快美元回流,转嫁通胀危机、债务危机,还有面临的国内分裂危机等一系列其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以前通过美元、美债等经济手段可以转嫁矛盾和问题的经济武器正在逐步失灵,被世界各国识破,难以大规模转嫁,最后转嫁的唯一通道就是战争。俄乌冲突改变了欧洲甚至整个世界的战略态势和走向。世界经济特别是欧洲经济,都将跌入战争陷阱——“乌克兰陷阱”。

新冠肺炎疫情仍然肆虐影响世界经济复苏

世纪疫情给世界经济和人类生存及交流带来了重大影响,全球疫情依然在高位运行,奥密克戎毒株的高传染性和隐蔽性提升了防控难度,一些地区的死亡人数再现高峰。

根据Worldometer实时统计数据,截至202254日,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达5.13亿例,累计死亡病例达到625.06万人,死亡率1.2%;全球单日新增确诊病例47.81万例,新增死亡病例1673人。德国、美国、韩国、澳大利亚、日本是新增确诊病例数最多的5个国家;俄罗斯、韩国、泰国、意大利、希腊是新增死亡病例数最多的5个国家。美国累计确诊和死亡病例最多,累计确诊超8324.01万例,死亡超102.15万人,分别占全球约16.22%和16.34%,确诊死亡率为1.2%。

因此,疫情当前状况和未来走势也是一个影响世界格局的大变量,到底是采取欧美国家的方式放开管控任其发展,还是中国式的动态清零,这两种选择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外交和人员往来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将非常之大。笔者认为,从疫情开始,欧美和其他一些国家并不是不想动态清零,而是没有这样的体制、机制、能力、执行力和民众的配合度,不可能实现中国式的动态清零。2月份以来,全球超过60%的国家和地区开放或者计划放宽出境游,75%以上的地方都放开了入境限制。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如何应对和选择,稳妥论证恢复经济加强国际交往的实际步骤及尺度,同时防止疫情反弹,这对我们将是重大考验。过去两年,中国的硬核防疫政策和抗疫成果令世界惊叹,中国防疫直接成本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的0.4%,大幅低于躺平国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评估结果显示,中国支出和收入损失占GDP比例为4.8%,而美国、英国的支出和收入损失占比分别为25.5%、19.3%,远超中国。这是中国在抗疫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重大竞争优势。在新形势新变化下,中国能否把既有优势转化为新的增量优势,这不仅是当前大国竞争博弈中至关重要的筹码,也是能否保持世界经济增长引擎动力不减的关键。

在全球普遍采取放开抗疫管控措施之前,一方面,中国内防反弹、动态清零的政策必须更加精准,避免市场失灵叠加政府失灵,讲求速战速决。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做好后疫情时代放开的准备工作。

世界经济复苏基础脆弱极可能再次陷入衰退

2022年世界经济进入复苏之势,尽管复苏基础极其脆弱。根据世界银行、IMF年初预测,2022年所有发达经济体的产出都将全面复苏。乌克兰危机发生后,主要国际组织、著名智库和经济学家进一步调低了对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联合国贸发会议在2022324日发布报告,将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从3.6%下调至2.6%。412日,世界贸易组织(WTO)将对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从4.1%下调至2.8%。418日,世界银行将对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从4.1%下调至3.2%。419日,IMF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2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6%。

总体看,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呈现K字型的分化趋势。经济增长仍然非常脆弱,充满不确定性,如果战争进一步升级和美国等国家对俄罗斯制裁加剧,不排除全球经济会出现比2020年衰退程度更深的状况,有可能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低增长或负增长的衰退周期。

如果战争进一步升级,俄罗斯所受制裁和反制裁进一步升级,将对俄罗斯、乌克兰、欧盟、英国和对俄乌能源粮食等依赖程度高的国家的经济形成持续性打击。目前美欧等国家对俄罗斯制裁累计已经超过9000多项,俄罗斯经济部预测,2022年俄罗斯国内GDP将萎缩8.8%,较为悲观的预测是,2022年俄罗斯经济将下降12.4%。美国总统拜登46日在华盛顿北美建筑工会全国立法会议上表示,制裁可抹去俄罗斯15年经济增长的成果。同时,欧盟202141%的天然气来自俄罗斯,整个欧洲都可能出现能源危机、粮食危机和难民危机。美国商务部428日数据显示,美国2022年第一季度GDP折合成年率下降1.4%,这是2020年疫情之后美国经济首次出现负增长;中国第一季度GDP增速为4.8%,但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疫情反弹和预期减弱的四重压力。乌克兰危机和战争制裁引发的连锁效应将逐步发酵,会整体拖累世界经济增长,全球不排除回到2020年负增长的水平。一些受疫情和战情影响严重的国家,经济则可能陷入大衰退。

高通胀会持续推高一些国家生产生活成本

无论是从全球还是从发达经济体来看,通胀率都处于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通胀率达到201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全球大部分国家高通胀从生产价格指数(PPI)转移到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时滞期刚刚到来, CPI上涨预测将会持续到2023年。

重要经济体创几十年来最高通胀水平,近百个国家通胀率都创下历史新高,超过5%。美国6月通胀率高达8.6%,创1982年以来的历史新高,全年通胀率可能高达10%;欧盟一季度通胀率达到7.5%,创二战以后的历史新高。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2021年,22种有色大宗商品环比年均涨幅为62.64%,其中10种有色商品高于平均涨幅。镁、氧化镨、镨钕氧化物、镨钕合金这4种商品2021年涨幅超过100%。能源价格涨幅更加离谱。衡量全球主要大宗商品强弱的彭博大宗商品指数同期上涨了108.7%。世界银行426日发布大宗商品市场展望报告称,过去两年能源价格的上涨是1973年石油危机以来最大涨幅,预计2022年食品价格将继续升高22.9%,小麦价格可能上涨40%。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制裁的扩大升级,全球市场反应剧烈,避险情绪加重,黄金、石油、天然气、农产品等价格一路飙升,运输价格暴涨。叠加战争、疫情、供应链断链和一些国家躺平等因素,石油天然气价格达到了历史天花板。

与此同时,粮食食品价格居高不下。国际粮食署数据显示,至20223月,全球谷物价格指数涨幅超过65%。其中,小麦期货价格自2020年初上涨了125%;玉米期货价格上涨了150%。2021年国际粮价上涨了28%,达到近1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20222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食品价格指数已突破2011年高位,奶类、谷物、植物油油脂等食品价格持续走高。全球19%的大麦、14%的小麦和4%的玉米产自俄罗斯与乌克兰,两国小麦出口量占全球出口量1/3,玉米出口量占20%。俄罗斯还是全球最大的化肥出口国,占全球市场供应量的13%,氮磷钾三种化肥出口贸易值均位居世界前三位,目前全球化肥价格已经上涨300%。世界正进入一个没有足够食物供应的时代。

随着美元加息、美联储资产缩表、俄乌战势变化、美国等国家对俄罗斯全面严厉制裁等进一步发展,全球石油天然气和大宗商品价格还会出现跌宕起伏,或是在高通胀基础上变本加厉再创新高。

金融风险加剧有可能爆发全球性金融危机

美国货币政策急转弯和外溢效应给全球带来极大金融风险,不排除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美国面临40年以来最高的通胀率。美联储鹰派人物预测,2022年如果控制不了通胀,会持续加息7次,且不排除特别加息。现在美联储资产的负债表已达到8.9万亿美元,美债现在已超过了31万亿美元,债务风险推高了金融风险。与此同时,美国仍然在继续举债,债务上限从2021年至今第四次提高,确定为31.4万亿美元,再延期两年,一方面收紧资产负债表,一方面继续举债印钞。

俄罗斯被踢出“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也是推动金融风险加剧的要因。近年来,欧美数次通过禁用SWIFT手段对部分国家和地区进行金融制裁,导致被制裁国家的经济贸易活动受到极大影响。2020年俄罗斯替代SWIFT系统的本土银行结算系统SPFS的使用量相比上年提升1倍,在其境内的使用比例达到20.6%。欧洲也已经建立了绕开美元的结算体系。中国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也在加快构建中,截至2020年末,共有境内外1092家机构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接入CIPSCIPS实际业务可触达全球171个国家和地区的3300多家法人银行机构,2021年发展了613家国际银行会员。

国际储备管理者为保安全而持有美元的理由会越来越少,因为美元储备有可能在最需要的时候被夺走。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 Kenneth Rogoff指出,将美元武器化或将在20年内结束其主导地位。IMF第一副总裁 Gita Gopinath 警告,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金融制裁可能逐步削弱美元在全球的地位,导致国际货币体系更加四分五裂。美国等主要发达经济体收紧货币政策将引发全球金融环境突然收紧,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可能将迎来国际资本流动的逆转,出现美元荒或者货币贬值,从而引发局部或者全球性金融危机。

全球性债务高企增加实施财政政策难度

新冠疫情大流行引起世界经济收缩,全球债务水平飙升,债务风险、债务危机陡然增加。国际金融协会(IIF2022223日发布《全球债务监测》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债务达到303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2021年全球债务比2020年增加10万亿美元,全球债务与GDP之比达到350%左右,而2020年曾达到创纪录的360%。2022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球债务水平仍会保持在高位,一些国家极有可能遭遇债务塌陷。

发达国家政府负债飙升。作为全球最大债务国,美国近年债务规模加速膨胀。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首次突破30万亿美元大关,较上年GDP(约23万亿美元)高出7万亿美元。欧盟及其成员国财政赤字及债务水平大幅攀升。据欧盟委员会经济预测报告,2021年欧元区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为7.1%,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为100%,欧盟资产负债表从20204.65万亿欧元上升到2021年底的7万亿欧元,目前仍在继续上升。

新兴市场国家债务连续10年升高。2021年新兴市场国家债务比2020年增加8.5万亿美元,超过了95万亿美元,债务占GDP比重约为248%。

全球供应链断链与供应链重构的风险巨大

科技进步以及冷战后基本稳定的国际秩序,共同推动了国际产业转移与要素重组,造就了过去几十年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分工格局。随着国际格局的演化和国际竞争的加剧,特别是受自然灾害、新冠肺炎疫情、乌克兰危机升级、局部战争动乱的影响,全球供应链风险的溢出效应凸显。全球供应链断链与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同步出现,直接影响目前世界经济和产业结构的稳定性,并由此打破大国博弈中斗而不破的局面。世界经济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建立在多元、多层、多样、多维度相互嵌套、相互依赖和相互支撑的基础上:西方特别是欧洲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西方对中国的市场依赖,中俄对西方的科技及高端设备依赖;国际贸易从以最终产品为主转向以中间品为主,中间品既是连接产业链、供应链的客观需要,是全球产业布局相互嵌套的必然结果,也是当今世界冲突中弹性或投鼠忌器的硬约束。

近年来,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断链或重构,是逆全球化运动中最具标志性的浪潮。三大因素正在发酵:一是疫情因素,疫情严重的国家生产流通尚未完全恢复或者反弹,产业链、供应链受阻;二是美国以及欧洲一些国家正在持续推动缩短供应链和供应链的重构,现在已进入实质性的实施阶段;三是乌克兰危机和战争结束后留下的“战争后遗症”,对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冲击。美国政客带头,一些国家紧跟,以各种方式切断和重构产业链、供应链,力图争夺在产业链供应链方面的全球领导力。=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切断产业链并且“去中国化”,已经进入实操阶段。320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2022年美国竞争法案》,将斥资520亿美元对半导体产业进行补贴,同时投资450亿美元强化高科技产品供应链。328日,美国政府推出了一项代号为Chip4的新计划,提议成立一个由美国、韩国、日本、中国台湾地区组成的芯片四方联盟,集合一切可以集合的力量,力图重构并巩固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地位,补上制造短板,一举将中国大陆逐出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美国还将通过美墨高级别经济对话,制定一份参与跨境供应链关键部门的联合清单和程序,以便在发生危机时保持供应链的连续性。

疫情中全球集运供应链始终处于紧绷状态,乌克兰危机又加剧了这一紧张局面,特别是加剧了国际物流风险。202231日,全球前两大集装箱航运公司荷兰马士基和意大利地中海航运同时宣布,除食品、医疗和人道主义用品外,暂停其他所有进出俄罗斯的货物预订服务。德国赫伯罗特、法国达飞轮船和日本海洋网联船务,暂停俄罗斯货物的预订服务,以应对美国和欧洲对俄罗斯的制裁。根据Alphaliner的数据,这5家运营商总运力占全球市场的近60%。油轮行业的许多公司拒绝装载俄罗斯石油货物。从集装箱、油轮到干散货和天然气运输,暂停对俄罗斯业务的公司将影响到所有航运部门。乌克兰和俄罗斯的黑海和亚速海水域已被添加到高风险区域,而该水域的港口是粮食和煤炭的主要贸易枢纽。由于俄罗斯、乌克兰在全球金属生产中处于重要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了全球基本原材料的出口和制造,如镍、钛、钯等重要的制造业用金属,受其影响的行业包括半导体、汽车、航空等。

全球灾害频发与生态环境恶化

生态与环境继续恶化,带来的问题日渐突出,人口爆炸、资源枯竭、能源匮乏、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成为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失调,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政治经济问题。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地球上每分钟有2500平方米森林被毁掉。近30年来,每年森林被砍伐的面积为800万公顷,全球森林正在以平均每年4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全球大气污染加剧,人类过度消耗各种矿产资源。近年来,全球极端气候灾害频发,2022年和今后数年,全人类或将面临更大的生态灾难,包括极寒天气、极热天气,一些国家频发水灾、火灾、旱灾、风灾、雪灾、蝗灾,气候问题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已成为国际社会为之困扰的两大难题。

气候环境恶化导致极端灾害。近期,中科院发布全球首份2021年全球海洋变暖报告:2021年全球海洋温度普遍升高且南大洋、地中海等海域均创下历史纪录,这些现象都将引发更大的灾难。海洋变暖后将直接影响地球南北极的冰川融化,且还会迎来海平面的上升以及雨水天气。2022年拉尼娜现象已经形成,中东太平洋沿岸的海水温度在下降,湿气流北上,气候降温幅度很大。国际有关组织发布的2022年风险报告预计:未来10年,人类将迎来频繁不断的极端天气、多种生物濒临灭绝且生态系统面临崩溃。

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主要国家和地区先后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巴黎协定》等旨在控制气候变化的协定。据能源与气候智库(ECIU)统计,全球132个国家及地区提出碳中和目标。2020年,中国向世界作出庄严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前国际上有126个国家和欧盟以立法、法律提案、政策文件等不同形式提出或承诺碳中和目标,其中苏里南、不丹两个国家由于低工业碳排放与高森林覆盖率符合要求,已实现了碳中和目标。

政治动荡与地缘格局深刻调整及演化

2022-2023年,20%的国家会产生政权更迭交替,是全球政治周期更替密集的时期。而一个经济大国、政治大国因政权交替引发的政策调整,不仅影响本国经济,还影响着相关国家的政策走势和经济发展,甚至是国际社会的稳定。

一些主要国家政权更迭和局部调整,对世界秩序会带来新的挑战。美国将进行中期国会选举。这将为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埋下伏笔。作为欧盟三强的法国、意大利和德国全部换届。法国现任总统马克龙胜选,成为20年来首位连任的法国总统,但他将面临一个分裂的国家和脆弱的欧盟。政权更迭影响比较大的国家是德国、法国、韩国、菲律宾、埃塞俄比亚、伊朗等。

地缘格局将继续加快调整。全球再次出现政治极化的趋势。世界秩序的形成和选择,几百年来从没有摆脱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调整与演化。一些霸权国家绝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比如近年美国主导构建的美日印澳四方机制、美英澳三方安全联盟、五眼联盟、蓝点网络计划、美印以阿“新四方安全对话”机制等,比如美国主导的北约5次东扩,比如美国发动的历次战争。可以说目前处于霸权地位的美国,是破坏世界秩序的动乱之源、战争之源、灾难之源。

以疫情为契机,以乌克兰危机为转折点,全球化的钟摆开始摆向另外的一端。必须看到,全球化在向前推进的时候,固然充满矛盾和冲突,但全球化的退潮将会带来更大的风险。

影响世界格局最大的变量仍是中美关系

美国和中国是世界上前两大经济体。中美两国GDP占全球的40%,制造业产值占40%,两国总计占IMF一篮子储备货币特别提款权(SDR)比重为全球的55.66%。近10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量中的80%是来自美国和中国。2021年,中国占世界经济增量的30%左右,美国占世界经济绝对量的24%。中国占世界 GDP的比重到2025年将上升到20%以上,到2035年将成为世界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美国仍是世界上经济强国、科技强国、网络强国、军事强国。

美国的战略重点逐渐转移到亚太和“印太”地区,把中国作为最大和唯一的战略竞争对手。中国以维持大国间斗而不破的局面,不使中美关系走向对抗甚至把高度关联的整个世界撕裂。

中美建交几十年来,两国经济已经深度交织和相互嵌套,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联系,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链接,目前在华美资企业已达7万家之多,年销售额高达8000多亿美元,比中美贸易总额还高出1000多亿美元,尤其是美国企业需要中国的产业配套能力和巨大的人力资本市场。根据中国美国商会和普华永道发布的《2022年中国商业环境调查》数据显示,约60%的美国在华企业2021年在中国实现盈利,2/3的公司计划2022年增加在华投资,近2/3的公司把中国列为世界第一或前三名的投资目的地。必须珍视中美建交后几十年发展的经济联系与人民之间的往来,其中一个国家要实现自身的国家利益,哪怕迫不得已也要寻求共存之道。这就是中美关系面对的现状,这也决定了中美间的竞争关系决不能走向冷战。

中美关系已经超过了双边的意义,具有全球性的溢出效应,对世界经济、世界和平发展、人类前途命运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中美关系的处理与走势,对于世界格局演化是最大的变量,假如美国非要继续沿着错误的道路走下去,逼迫盟友和世界其他国家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同时用尽一切办法挑战中国底线刺激中国,假如在中国周边爆发了类似乌克兰危机的战争,最终的结局不是美国说了算,而是中国和世界正义的力量说了算。

(编辑  季节)



* 陈文玲,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

相关阅读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4年01期

总期号:296期

2023年12期

总期号:295期

2023年11期

总期号:2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