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分享:

“走自己的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典回眸

邓涛 来源: 2022.09.08 15:33:48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之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史。其理论结晶之一,是放射真理光芒的经典文献。

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

192512月,毛泽东在《革命》半月刊上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文中指出:“中国无产阶级的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是农民。”1927年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回答了对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提出广大贫农群众是革命的先锋。这两篇文章将农民视作革命的中坚,从理论上回答了中国革命道路至关重要的主力军问题。

19305月,毛泽东为反对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撰文《调查工作》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194019日,毛泽东作题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的长篇演讲,驳斥国民党顽固派,系统阐明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堪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里程碑。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立足中国革命实践举起的“新民主主义”旗帜,为中国人民指明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毛泽东于19496月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进一步阐释了通过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走向社会主义光辉前途这一思想。

1956425日,为党的八大召开做思想理论准备,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此乃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篇之作。该报告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不同于苏联模式的适合中国的路线。

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

19781213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讲话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篇讲话被誉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1979年的330日,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讲话提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讲话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

19829月,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一重大命题的提出,解决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为高高飘扬的伟大旗帜。

1989年政治风波、1991年苏联解体,国际社会主义阵营遭遇严峻挑战和考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也面临巨大困难。1992118日至221日,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南方谈话。邓小平在谈话中指出,“中国只要不搞社会主义,不搞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不逐步地改善人民的生活,走任何一条路,都是死路”,“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发展才是硬道理”,“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他强调:“我们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

中国道路的历史突破和与时俱进

在中国道路的探索历程中,党的十四大报告具有里程碑意义。1992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江泽民作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1114日,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19979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作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党的十五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作出新阐述,是所有制理论的重大突破。200211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作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这是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文献。

2003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1014日,在全会的第二次会议上,胡锦涛指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二十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战胜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也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这个讲话标志着,我们党对长期不懈探索的发展问题在认识上的重大飞跃。200710月,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报告对改革开放的经验作了“十个结合”的概括,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念并作了概括。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自党的十八大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万山磅礴看主峰。习近平同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其回应现实关切、时代困惑具有原创性理论贡献,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定盘星”与“指南针”,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充满生机活力。201212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1]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都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意义。“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3]“中国不能全盘照搬别国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否则的话不仅会水土不服,而且会带来灾难性后果。”[4]“我们的国权,我们的国格,我们的民族自尊心,我们的民族独立,关键是道路、理论、制度的独立。中国的事情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来办,这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正确之道。”[5]“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然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但不是照搬其他国家的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而是要从我国的现实条件出发来创造性前进。”[6]“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7]

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已经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8]“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9]“进入新发展阶段,必须更加注重共同富裕问题,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地、逐步地解决好这个问题。”[10]“要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唯一正确的道路。”[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发展中国的必由之路,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真理,始终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12]“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13]“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14]“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广泛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能封闭僵化,更不能一切以外国的东西为圭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还会面临许多激流险滩,要勇于迎接各种风险挑战。”[15]

船重千钧,掌舵一人。2022726日至27日,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指出: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走自己的路,中国人民矢志不渝、步伐坚定。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世所罕见地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破解全球发展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百年不懈探索追寻,鲜血和汗水伴着光荣与梦想、责任与担当,一代代共产党人肩扛使命、立足实践,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开拓出中华民族壮阔的复兴大道。新时代的中国,写下“此卷长留天地间”的不朽诗篇。中国共产党领导14亿中国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坦途,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新选择新路径。

“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16]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之共性,更具中国特色。14亿中国人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量,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是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解决地区、城乡、收入分配差距,防止两极分化。中国式现代化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物的全面丰富、人的全面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注重和世界各国互利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基于国情的中国式现代化立足本国国情,把准时代脉搏,既切合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亦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须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期不断为和谐世界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最根本的是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走好自己的路,团结全国人民在新的征程努力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一方面理论上创新求突破,坚定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在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炼、丰富我们的现代化理论,应对并解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新问题新挑战。另一方面实践上创新求突破,坚定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鼓起敢为天下先、勇立潮头的朝气锐气,从宏大处着眼,于细微处落笔,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踔厉奋发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朝着既定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勇毅前行,将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编辑  杨利红)



¨ 本文为2022年湖北省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深度学习——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阶段性成果。

* 邓涛,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1] 2013128日,习近平主持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讲话。

[2] 2013317日,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讲话。

[3] 20131226日,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座谈会上讲话。

[4] 201441日,习近平在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演讲。

[5] 2014820日,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座谈会上讲话。

[6] 20141013日,习近平主持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讲话。

[7] 20165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讲话。

[8] 20201029日,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会议上讲话。

[9] 2021111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讲话。

[10] 2021128日,习近平主持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讲话。

[11] 2021325日,习近平在福建考察时指出。

[12] 2021427日,习近平在广西考察时指出。

[13] 2021817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讲话。

[14] 2021118日至11日,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5] 202268日,习近平在四川考察时强调。

[16] 习近平20217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相关阅读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4年01期

总期号:296期

2023年12期

总期号:295期

2023年11期

总期号:2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