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分享:

特朗普对港政策初步观察

陈少波 来源: 2025.01.02 11:31:19



 

本文聚焦一个比较具体的问题——美国对港政策的变化。

美国对港政策的变化脉络

我们把历年来的《美港政策法》年度报告进行了梳理,从中可以看到美国对港政策的大框架。在2019年之前,包括特朗普1.0前期,美国对港政策在经济上重视全球化带来的在港商业利益,对香港带给美国的贸易顺差都非常重视。在政治上,主要推动“双普选”,希望改造香港政治制度,扶植亲美势力掌权。

2019年香港爆发“反修例运动”后,特朗普政府对港采取了两个政策:一个是在政治上制裁,主要制裁特区政府高官和中央负责香港治理事务的官员,包括他们不准使用美国的金融服务,冻结在美资产,不准入境美国等;一个是经济上的胁迫,包括不再承认香港是独立关税区,把香港制造视为中国制造等。

拜登政府延续了对香港的政治制裁。由于受到制裁不准入境美国,特首李家超赴秘鲁参加APEC会议,不能从美国转机,必须绕路欧洲的西班牙转机。经济胁迫方面更是加码,例如限制美国长期投资基金投资香港恒生指数股等,严重影响了香港IPO市场和股市的交投。

值得注意的是,从2023年10月开始,美国国务院通过华府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提出对港“策略性接触”的新倡议。与此同时,美国驻港总领事提出美国对港政策的三分法,即政治上对香港继续施压,经济上继续在香港赚钱,同时在文化、教育、社会层面继续加强美港交流,以影响香港主流社会和青年精英。

以上是美国对港政策从1992年至今的变化脉络。

美国政府交接期内可能炒作香港议题

我们需要高度关注在美国前后任政府的过渡期内对港政策的变化,眼下必须面对两个具体议题。

一是将在11月中旬登场的两宗国安要案,“黎智英案”和“35+颠覆案”。其中,“35+颠覆案”已判乱港分子有罪,11月19日要宣判具体的刑期,而当天又恰好是香港举办今年的国际投资峰会,一批华尔街人士要来参加次日是“黎智英案”的续审。美国反华势力和乱港组织业已确定当天在华府举办研讨会,声援黎智英,发酵他的自,形成舆论压力,迫使美国政府作出回应。

二是美国国会正在审议《香港经贸办认证法案》。众议院在今年9月初以大比数通过,参议院也列入待办议程。这个法案是参众两院、共和民主两党都支持的,通过的可能性比较高。参议院一旦通过,下一步就是拜登是否签字的问题。而这个法案的主要推动者正是被特朗普提名为国务卿人选的卢比奥。他不仅是这个法案参议院版本的提出者,而且在2019年推动通过《香港人权与民主法》,与在美国的乱港势过从甚密

在美国两任政府的过渡期内,这两个具体议题的政治炒作和发酵,将会令香港问题在中美关系中提早凸显出来,受到特朗普政府的关注,甚至公开回应、施压。

特朗普政府对港政策的初步观察

需进一步研究特朗普政府的对港策略。由于下届政府的人事安排和政策尚未最后形成,目前只是一些初步的观察。

1)就美国对港政治制裁来讲,如果卢比奥担任国务卿,政治制裁不仅会延续,而且会变本加厉,很可能针对香港今年通过23条立法和审理“黎智英案”等国安要案推动新的制裁,不排除会将香港法官和检控人员列入制裁名单。与此同时,特朗普大概率不会延续美国民主党政府在香港推动的所谓“民主化”、双普选,他对此既没有太大的兴趣,也不会投入力量和资源。

2)美国对港金融政策有几个层面值得注意。美资这几年持续撤离香港,一方面减少在港的地区总部和办事处,这是导致香港商业地产目前出现较高空置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减少对香港资本市场的投入,转向日本、印度市场,令香港市场整体的融资表现下滑,包括风险投资都在减少。特朗普在美推动减税和产业发展政策,有可能会令更多的美资企业回流,这是需要持续跟踪的。与此同时,美资可能受到美国内政治正确的影响,进一步减少对香港资本市场的参与。

不过,与此同时,美国应会继续维持香港作为亚洲区美元交易的中心,短时期内应不会冲击联系汇率,也不会不允许香港继续使用SWIFT系统。

较新的动向是双方可能围绕加密货币出现争夺。香港锐意发展虚拟货币、数字货币,正酝酿推动一些新监管制度,也聚集了一些从内地过来的加密货币业者。这些业者过去十分关注香港的政策发展,近期则对美国市场在特朗普上任后推出新政策尤为期盼。

3)就美国对港贸易政策,我们需要关注香港在这方面的特殊地位。美国很可能会继续要求把香港制造改为中国制造。不过,香港毕竟是美国顺差最大的来源地,而且香港是美国农业出口的重要目的地,目前美国农业署驻港办事处在香港推广美国农产品,包括牛肉、蔬菜、葡萄酒等等。因此,美方会继续重视对香港的出口。

同时,美国对华加税之后,香港转口港地位发生微妙的变化。今年以来,香港的进出口表现不俗。上半年,香港商品整体出口货值较2023年同期上升12.2%。其中,输往泰国的出口货值飙升32.1%,输往越南急增23.5%。转往东南亚的出口货值飙升,这与中国企业受到美国加关税政策的影响转往东南亚设厂有关。而在这种生产链、供应链的变化中,香港经济从中受益。这方面值得做一些深入分析。

4)就美国对港科技政策方面,美国的基调仍会是制裁和封锁。美国高度关注中国的科技产业发展,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与香港之间的科技合作与突破。美国詹姆斯顿基金会始终紧盯内地新型科技产业的发展,关注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重点产业。该基金会的负责人孟佩德曾在CIA从事反间谍情报,也与卢比奥有反华乱港工作的交集。相信美国有很多类似的外围情报组织,与美国政府、情报机构和国会密切合作,为他们制裁中国企业、封锁美国技术对港出口等“递刀子”。

美国对港科技政策关系到国际高端人才在香港的汇聚问题。从2018年以来,在美国受到“猎巫行动”打压的华裔科学家不断回流,既有自然科学人才,也有社会科学专家。但是,在我国明确提出港澳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的情况下,特朗普2.0时代很可能在针对华裔人才方面采取新的策略,不排除会进一步收紧对敏感技术领域人才到香港出差的管控,设置关卡限制华裔人才从美国回流。

5)就美国对港社会文化政策。1992年美国通过《美港政策法》,专门把港澳作为独立区域来实施“富布莱特”计划,历年来安排大批香港学者专家、青年精英前往美国交流,并在香港形成类似同学会这样的机构,对香港社会形成了潜在的持续影响。不过,在特朗普1.0时代,他终结了“富布莱特”计划,这是他在这方面政策的具体体现。相信在特朗普2.0时代,他仍然没有兴趣与意愿去继续推动类似的民间交流计划,不愿像民主党政府那样维系美国在香港的影响力。因此,这方面的交流、渗透可能会弱化

在意识形态较量、认知战层面,特朗普2.0时代会减少对自由亚洲电台、开放技术基金、国际媒体署等的投入,甚至可能削减人员。这将减弱美国这些认知战机器对香港的认知战攻击力度

香港如何应对特朗普政府对港政策

整体来看,在特朗普2.0时代,美港关系的发展变化,对香港来说既是挑战,也带来机遇。关于应对策略的总思路可以提三点:避害、强己清理。

面对特朗普政府的对港政策,特别是最初这几年的极限施压,香港首先要避害。首先是香港美国商会。在疫情之后连续两年,香港美国商会按照过去的惯例,前往美国华府开展“叩门之旅”,对美国政商界进行港美关系的游说。今年的“叩门之旅”还专门听取了美国优先政策研究所和传统基金会有关特朗普和共和党“2025计划”的介绍,对于特朗普未来的政策,香港美国商会在内部做了相当多的工作,缓和美港关系,促进商贸联系。

另外一个抓手则是美国对港的农产品出口。虽然农业在整个美国经济的GDP占比相对较少,但是对于美国还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那些农业州。香港应利用这样一个优势,针对农业进口与那些农业州加强联系。

香港要尽快推动经济转型,从过去主要依赖欧美市场,转向面对东南亚、中东和全球南方。当务之急,香港要尽快加入RECP,进一步拓展东南亚市场,把香港自身的影响力向东南亚拓展,争取把整个东南亚作为一个中美之间的战略缓冲区。香港可以通过自己的商会、企业、同乡社团、NGO等,进一步往东南亚拓展,这需要有一个顶层设计和整体部署,形成系统集成和工作机制。

最后,在特朗普上台之后,整个美国加速向右转,势必会清算民主党的各种政策以及背后的政治思潮,包括抛弃过去的经济自由主义,转而推动产业政策,也包括反思劳工政策和环保主义。这为香港清理内部的意识形态、价值观问题提供了一个窗口期。在中央的推动下,香港有系统地启动去除“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不仅包括产业政策,也包括占据道德高地的环保政策和劳工政策,不仅包括西方民主,也包括性别政治。

编辑 季节

相关阅读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4年12期

总期号:307期

2024年11期

总期号:306期

2024年10期

总期号:3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