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分享:

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与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裴长洪 来源: 2021.06.22 10:49:06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这个建议,既针对十四五规划,同时对未来十五年有一个战略性的考虑和安排。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这个建议。在中共中央的建议中对多数问题没有做指标性的部署,而在全国人大通过的规划纲要中,对相当多的内容给出了具体的指标,使中共中央的建议加以具体化,内容更为全面、充实。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

中央作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这样一个战略判断,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依据。从“发展阶段”,可以联系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新发展阶段是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这也是我们党通过几十年的奋斗,带领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立足新发展阶段,主要是指: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转向了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我国在“十三五”时期取得了战略性的成果,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基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四五”时期要趁势而上,这是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五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阶段。

在新发展阶段,首先要解决认识上的问题。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常讲的:开展战略性的思考、系统性的规划。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观: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百年复兴大局。

第一个大局观: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首先,当前国际经济格局是东升西降,其中主要因素是中国经济的崛起。一百年前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积贫积弱,饱受帝国主义的欺凌侵略、人民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现在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在整个世界经济当中已占有很大比重。2020年,中国GDP是美国GDP70%左右,美国是20万亿美元,我们是14万亿美元。短时间内,世界经济中突然加入如此大分量,它引起的反应是可想而知的。

第二,国际政治格局发生变化。一方面,世界经济多极化带来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大国竞争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产生了多种的分化组合。另一方面,现代化的文明和发展道路,从单一的美国模式转变为包括中国道路在内的多种模式。

现代化本身就是一种文明模式。过去几乎全世界都是做的美国梦,认为只有美国文明、美国道路才是通向现代化的模式,坦率地说,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也有很多人是这么认为的。

而我们走出了中国特色的通向现代化的中国道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的发展不仅让中国人看到,也让全世界都看到了,现代化文明的道路还有中国走出来的这样一条道路。中国无论从它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再到意识形态,都跟美国不一样。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真正实现现代化,但可以看到,我们未来通向现代化所探索的道路是非常明确、非常有希望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的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快速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十九大报告的这句话,让西方人,尤其是美国的战略家和政客们带来很大的震撼。中国的道路直接挑战了美国梦和美国的文明模式,而且给全世界树立了一个样板,中美关系出现波折,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你直接挑战了美国的文明模式和发展道路。

第三,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技术和新产业革命,深刻影响着世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许多的公共活动都搬到了网上,这给人们很多新的启示,比如说教育,去年北京的大中小学都上网课,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教育将来是不是都要建那么大的校园和那么多的建筑物?当然线上教育不可能替代校园生活,但一部分教学内容在网上教育可能会更好一些,因为网上师资可以统一,例如北京市的某一个区,某一门课是选全区最好的老师来上,无论是几类学校,它的师资都是一样的,这是非常大的改变,它为教育公平、教育资源的共享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案。

第四,全球治理发生了变化。中国提出全球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这是一种民主化的治理模式。二战后,美国被西方推上了凌驾于各国的领导地位,它牵头建立了联合国,美元成为世界货币;美国通过召集G7会议,后又召集20国集团。构建西方大国集团来主宰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但美国对他的西方伙伴也从来不客气,像上世纪80年代,马克兑美元的升值,日元兑美元的升值,都是美元打压的结果。目前在世界经济多元化的趋势面前,美国的独家霸权遇到很大挑战。特别是建立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WTO的治理原则要求高度民主化,由于WTO的决议要求全体成员达成一致意见才能成立,美国的指挥棒不太灵了。

第五,经济全球化出现了新的趋势。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部分国家和部分群体能够从中受益,但并非所有的国家、所有的群体都能从中受益,处于边缘化或不利地位的国家和群体,可能受到损害。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一方面要看到它是客观发展规律,我们要继续推动它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和共赢,更多的国家、更多的群体能够从中得到实惠。这为我们展示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方向,是百年大变局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二个大局观是中华民族百年复兴大局。

改革开放初,邓小平同志就提出到20世纪末要实现小康社会;党的十二大报告提出20世纪末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人均收入达到800-1000美元这一实现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2002年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2020GDP2000年翻两番,这个目标前两三年我们已经实现了。2017年十九大提出,2020年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1921年到2020年是第一个一百年, 我们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进程。2020年也是我们取得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一年,在中国境内实现了消除绝对贫困。 扶贫是世界性的课题,世界银行、国际组织搞了很多年。中国实现了第一步脱贫目标,消除了绝对贫困,在世界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第二个一百年是1949年到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的时候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九大部署分两步走,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50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此我们充满了信心。

尽管我们遇到很多问题,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化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来看,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过去欧美国家没把中国的发展当回事,从客观环境上看,我们有一个战略机遇期。现在我们要自己创造战略机遇期。对付周边复杂的问题和国内经济建设这两方面,我们要避免舍本逐末。我们认识战略机遇期,在更大的程度是针对我们自己的,在实现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搞好国内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更主要的。我们现在面对的国际环境与20世纪5060年代相比,要好得多。那时我们的国际环境非常恶劣,但我们也走过来了。所以要全力把国内的发展问题、建设问题搞好,国家强大了,这些问题自然就能够迎刃而解。

新阶段发展的内涵也在转变,要转向高质量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面对的主要问题,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在经济领域,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差距比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这些都是我们转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加关注的问题。

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但中国的情况要比世界上很多国家好得多。2020年,我们取得了抗疫斗争的重大阶段性胜利,经济实现了2.3%的经济增长率。美国去年不仅疫情得不到控制,种族矛盾尖锐化,而且它在总统大选中的闹剧,让全世界对美国的价值观,它的所谓民主自由都产生了质疑。

中美两国的治理理念不一样。中国是以人民为中心,美国是以资本为中心。美国疫情还没有缓和,就嚷嚷着要复工复产,因为一停产资本就无法实现自身利益。如此导致疫情更加严重。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的前景仍是高度不确定的。今年4月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6%,中国经济增长为8.4%。我国政府工作报告预测的目标是6%,国际组织对中国的预测远高于中国自己的目标,这是很少见的。

美国拜登政府上台,第一招就是经济刺激。36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拜登政府的1.9万亿美元的疫情经济刺激计划,它有一部分钱是直接发到个人,每人发1400美元;其次还搞了一个八年就业计划,主要是刺激基础设施建设,八年共投资2.35万亿美元,通过财政手段刺激,实际上就是增发国债。由美联储购买美国国债,从而进一步放水,然后美元流出美国,让世界各国买单。全世界金融市场、货币市场将面临新的动荡,这对中国经济也产生了影响。

2020年,人民币兑美元已经升值了20%,人民币中间价从6.9元到了6.5元。人民币升值,一方面说明人民币是稳定的资产,升值对进口和对外投资都有好处;但同时它又削弱了我们出口商品的价格竞争力,对我们的宏观经济调控是一个新的变量和阻力。

目前大国关系正在不断的分化组合。去年美国和欧洲盟友关系疏远,利用这个时机,我们签了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包括中日韩和东盟等国;以及中欧投资协定。拜登政府上台后修改了特朗普的对外政策,开始联合盟友一起对付中国,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又面临一个变数。

现在中美关系进入战略相持阶段,这个阶段和特朗普政府咄咄逼人的攻势不一样。拜登政府遏制中国的基本战略不会变,美国的霸权主义也不会变。但也会有一些小动作,比如说中美间在应对气候变化上可以合作。我们要善于捕捉美国政府政策的微妙变化,顺势而为,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回归正常轨道,这是我们的愿望。

中美经贸关系脱钩,其实是不可能的,2020年中美贸易额比上年是增长的,今年一季度也是增长的,美国对华贸易战的结果,它自己对中国的出口减少了,从中国的进口却反而增加了,它的贸易地位下降了。抗疫期间它想恢复防疫物资的生产线也做不到,必须靠进口。现在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已经是东欧了,第二是欧盟,第三才是美国,但是它还是在增长,说明中美经济有很大的互补性。怎样利用这样一个有利的地位使中美经贸关系改善,这是我们努力的一个目标。

2020年,我们在克服美国对我们遏制,印度对我们的蚕食,南海维权,反台独、反分裂,应对涉疆斗争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果。今年以来,境外一些势力还在搞事,包括利用商业组织对新疆棉花进行抵制等等,这些对我们都不会形成什么颠覆性的破坏作用。想从根本上遏制中国,那是蚍蜉撼树。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通过了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通过了国家安全法。通过这两个法律,使得香港局势基本稳定了。但围绕香港管制权问题的斗争仍然很激烈。为了防止港版的颜色革命,确保一国两制能够正确贯彻,我们一定要强调,港人治港必须是爱国者治港。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首先是以人民为中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包括实现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五个方面。这些需要联系实际,不能仅流于概念和道理。具体的体现,主要就是“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所阐述的2035年远景目标之中。第一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综合国力和经济总量大幅提升;第二是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第三是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四是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第五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还有两个目标,要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强国;要实现交通强国、贸易强国目标。 

纲要中提出,人均GDP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里只提出了定性指标。所谓中等发达国家,在国际组织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标,可参照的是国际经济合作组织(OECD25个成员国是确定的发达国家。那么中等水平是什么水平呢?韩国在其中处于中等位置,在世界银行统计中,20182019年韩国的人均GDP超过3.1万美元,这是现在的中等发达国家的一个参照标准。

另一个可参照的是所谓“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就是按国民收入的高中低划分层级。中国现在处于中高收入水平。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的指标是动态变化的,世界银行认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指的是从人均国民收入1.2万美元提高到2万美元这个阶段。而且一般的国际社会也认为人均 2 万美元的 GDP 是发达国家的最低门槛,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个标志。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2035年达到人均GDP3万美元以上是有困难的,但如果未来15年我们能够将经济平均增速保持在5.5%,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在6--6.5左右,人口规模维持14亿,实现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这个门槛,多数的经济学者认为还是有把握的。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经济运行要保持在合理区间,要更多关注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其中要求全员劳动生产力增长高于GDP的增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要快于GDP的增长率,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同时要求推进新型城镇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60.6%提高到2025年的65%。创新驱动方面也提出了一些具体指标,比如全社会的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达到7%,增长很快,说明未来更重视科学技术和创新驱动。另外把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作为抓手,争取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20年的7.8%提高到2025年的10%。这些都是关于质量效益创新驱动方面的要求。

在民生福祉方面,要求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确保就业优先;五年内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0.2年提高到11.3年,就是要在十四五或者稍长一段时期普及高中教育;以及每千人口医师的数量、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率、每千人口的幼儿园数量,都有具体的要求。人均预期寿命由77.3岁提高到78.3岁。

重视绿色生态发展。这里核心问题是实现碳排放下降,五年内单位GDP的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都有具体的要求。要求2035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样一个目标,这是我国对国际社会的承诺。

统筹发展与安全,重视安全保障,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十四五”规划提出了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金融安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保持1.3万亿斤以上,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要大于46亿吨标准煤,这是安全保障方面提的两个很重要的指标。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格局,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的,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根据我们的发展阶段、环境变化条件提出来的。

为什么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

中国的开放型经济也是为国内大循环服务的。中国GDP中的国内贸易占比高于外贸的占比,特别是服务业比重上升较快,有助于强化国内循环为主的经济发展格局,服务业的特点是它的很多产品可贸易性不强,它只能在当地消费。我国将来教育、医疗比重将会越来越大,当然教育、医疗可以部分发展远程服务,但也只能是部分代替。好些服务劳动,比如说理发、修鞋更多的是当地消费,服务劳动、服务消费它是同一个过程,可贸易性比较差。所以服务业的发展,必然是以国内循环为主。

第一,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这也是中国模式的经验总结。就是说从两头在外模式逐步转向国内和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的模式。我国在开放初期,鼓励扩大出口和引进外资,是促进高速发展的重要措施。现在随着经济实力的发展,就有能力扩大进口、对外投资。另一方面,我们已有大量外汇储备。为国内大规模开发建设增加了资本,并支持了货币增发,支持国内大量开发区的建设。地方政府用土地做抵押贷款,从而推进了土地的资本化。

现在我们更多的外汇转向支持国际金融治理,就是说,人民币增发的主要渠道,改为中央银行的再贷款、再贴现以及其他的市场操作手段。这些外汇储备支持了人民币的国际贸易结算,扩大了双边本币互换,促进人民币走出去,共建“一带一路”的资金流通,提供国家信用。

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经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成为第三大货币,这就成为支持国际金融治理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现在人民币不完全是为国内服务,正越来越多地支持国际金融,这是我国金融领域的一个重大变化,对于改革美元霸权的国际金融体制也在发挥着作用,这是我国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一个方面。

第二,中国主导共建“一带一路”。这不仅突破了原来的国际分工格局和地理空间的局限性,而且带来了双边、区域方面的很多新的治理模式变化,还有对外投资、中欧班列等方面的变化。在国际上产生的影响非常大。

关于中欧班列,它的意义是伟大的。资本主义的国际贸易史从来就是海洋贸易史,而中欧班列开通了国际陆路贸易,大大改变了国际贸易格局。而且还改变了很多方面,包括解决我们的海外仓库、海外站点等。去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很多海运停摆,而去年中欧班列的运行数量大增。现在海上丝绸之路进展不大,将来通过铁路进行的国际贸易可包括西向和南向,国际贸易发展就有了更多的篇章。国际社会研究世界经济、研究发展的学者对此非常关注。另一方面,中美经济的互动,其实也是双赢,美国人在中美经贸当中得到的好处很大,普通百姓得到了大量廉价的日用商品。当然我们也有好处。2017525日,中国商务部发表了《中美经贸关系研究报告》,这个研究报告把双方的好处一项一项都具体列出来。这个都是公开的文献。


着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在“十四五”规划建议和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的根基。原工信部部长苗圩在两会上发言,说中国实现制造强国目标至少还需要30年。我们在高技术产业方面确实有很大成就,在世界上也被人看重,但是我们的工业从总体看,还处于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状态,基础能力薄弱、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而且我们这些年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下降的过早过快。

发展服务业本身没错。但是现代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制造业也是国际竞争的焦点领域。所以规划纲要提出,要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推进产业技术高级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我们存在关键的基础部件缺陷,还有配套的问题,在这方面的产业链供应链都要继续提升。

制造业的优化升级,主要是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制造型,提出产品、行业的发展的方向。发展服务制造型是制造业的一个趋势,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价值链高端延伸,将制造技术要素变成它的附加值。

第二是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5G、大数据、智能技术等)、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都是我们未来需要发展的目标。谋划未来产业要融合前沿科技,如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等。基因技术不仅是生物制药,也与农业有关。

第三是推动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我们现在的能源总消耗中,煤炭消费占56.7%,占比依然偏高;石油天然气分别是19.15%8.5%,非化石能源只占15.7%,而且油气高度依赖进口。短期内也没法改变。来自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的石油天然气的供给相对比较有保障。如果我们一带一路发展得更好,我们可能就会获得更多的运输线,我们在海外也可开发一些油气资源。

我们的目标是要建立多元能源供应体系,增量部分主要靠非化石能源,例如光能、风能、水力发电,以及核电。为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项目和目标,就是发展风电、光伏发电,有序发展海上风电,加快西南水电基地建设、沿海核电建设等。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要提高到20%,相当于目前欧洲水平。要扭转煤炭消费比重偏高问题,要控制煤电、以电代煤,有序放开油气勘探开发。

交通强国建设工程。我国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已经国际领先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规划中,又部署了一批发展项目。航空运输的航线已经铺开。关于加强邮政设施建设,邮政快递业发展很迅速,现在基本上是一个环境和设施问题,大量消费品都靠快递,将来快递要下到农村、厂矿,包括出海跨境电商,要建设海外仓。通过“十四五”规划实现交通强国。

(编辑  季节)   



¨ 本文是季节根据第72期“中信大讲堂·中国道路系列讲座”的直播实录摘编整理。

* 裴长洪,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咨询委员。

相关阅读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3年12期

总期号:295期

2023年11期

总期号:294期

2023年10期

总期号:29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