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分享:

人民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力量源泉

张树华 来源: 2021.10.26 10:33:02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人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天地之大,黎元为本。人民群众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深厚的基础和最大的底气。经过100年艰苦卓绝的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国家谋富强、为世界谋大同”的发展道路。

中国人民对本国政府信任度世界瞩目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30年前,有着90多年党的历史、70多年执政历史,曾经辉煌一时的苏联共产党,后期蜕化变质,严重脱离群众,领导层信仰丢失,党员队伍离心离德,分化成只顾自身利益的利益集团。失去民心的苏共,犹如希腊神话离开了大地母亲的安泰,最后在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攻击下,像泥足巨人一样,失去灵魂,丧失基础,轰然倒塌。苏共兴亡的一部历史,犹如一面镜子,教训极为深刻,不可不察,不能不鉴。

20207月,美国爱德曼公关公司发布的一项政治信任度调查显示,中国民众对本国政府信任度达95%,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上升5个百分点,在受访国家中排名第一,中国已连续3年排名世界第一。202154日,西班牙皇家中国政策观察网站发表题为《当民主就是信任》的文章指出,不承认中国拥有西方许多所谓民主国家都想拥有的公民支持度,是有失公允的。西方一些政客企图挑拨离间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将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只是痴心妄想、绝不会得逞!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坚持人民导向,奉行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原则,把人民的生命权、健康权放在首位,全国上下同心,社会各界齐心合力,抗疫斗争和复工复产迅速取得明显成效。而西方一些政党和政客只顾眼前利益,唯政治做秀和捞取选票为上。在人民生命健康受到威胁时,他们首要考虑的多是政治私利、个人权力及资本利益。抗疫斗争是一场大检验,国际上政党政治理念和执政能力高下立判,民众信任度的差距也一目了然。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资源


中国共产党人来自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正是因为人民对党和政府高度信任,上下齐心,举全国之力迅速控制住疫情。

近年来,尽管有一些抱有偏见的西方政治评论家不愿接受,但越来越多的海外民意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政府在民众中享有极高信任度,而这是其他国家政府或政党难以企及的。疫情加剧了本就严重撕裂的西方社会,经济下行和社会生活混乱进一步加剧了西方社会民众对政党和政客的不信任。西方某些政客的政治做秀也让民众更加反感。选票导向下的西方政客,甘当社会激进民粹情绪的尾巴。一些国家甚至因此出现了排外主义、民族歧视、种族仇视、暴力枪杀等行径。这是很危险的政治信号和社会乱象,将给全世界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因素,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国际冲突。

得民心者得天下。人民群众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优势和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人所有工作都必须体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福祉。没有西方党派那种排除异己、尔虞我诈的政治内讧。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望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要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努力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努力缩小地区、城乡和收入差距,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逐步健全国家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快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着力增强非基本公共服务弱项,努力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围绕教育、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社会服务、住房保障、公共文化体育、优抚安置、残疾人服务等,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

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加强兜底性、基础性、普惠性等民生建设,多提供普惠性、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要想富,先减负”。加快缓解或解决老百姓上学、看病、住房等问题,解决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困难,方法上注意科学精准、靶向治疗。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用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在新的征程上,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起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编辑 季节)



* 张树华,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

相关阅读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4年01期

总期号:296期

2023年12期

总期号:295期

2023年11期

总期号:2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