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分享:

推动乡村振兴,把“短板”变成“潜力板”

徐祥临 来源: 2021.10.26 10:49:29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然面临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主要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主要表现为:相对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是“短板”或“短腿”。着眼于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大部署实施了乡村振兴战略,要重塑城乡关系,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20181023日,习总书记视察广东省清远市时明确要求:要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把“短板”变成“潜力板”。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乡村振兴的大思路,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毛泽东开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与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相对应,习近平总书记确定的乡村振兴大思路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要走好这条道路,必须按照十九大确定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蕴藏在乡村的极大发展潜力挖掘出来,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巩固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农村改革四十多年取得的最主要制度成果,就是建立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亦称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乡村振兴的制度基础,也是我们党在农村最大的政策,它有三个要件:一是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二是集体土地由农户承包经营,三是集体为农户提供社会化服务。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实质,是我们党处理农民与土地关系的根本性制度安排。在这项制度中,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是根本,它一劳永逸地做到了“耕者有其田”,即农民尤其是种地农民之间占有土地的数量不会像私有制那样悬殊,做到了土地与劳动力两个基本农业生产要素之间的零成本结合;集体土地由农户承包经营,集体获得承包费等财产性收入形成集体积累,用于以承包户为主体的集体成员服务,形成了土地集体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三者和谐统一的利益共同体,它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先进的土地制度和农业经营制度。

实践证明,农村改革以来,凡是土地集体所有制坚持得比较好的农村,土地没有撂荒的,集体经济实力都比较雄厚,干群关系和邻里关系也比较和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农村改革不论怎么改,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底线必须坚守,决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同时,我们必须严肃地指出,在理论界尤其是经济学界和部分党政领导干部中,还有一些人主张农村恢复土地私有制。在这种理论影响下,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和错误,已经严重干扰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弱化了集体为农户提供统一经营服务的功能,削弱了我们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

 构建“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社体系

分户经营体制在农业领域普遍推广后,小农户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基本思路是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四十年来,在农业社会化服务方面,我国形成了两个主要的制度性成果:一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其基本模式是“公司加农户”;二是办农民专业合作社,2007年我国实施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但是,这两项制度安排并没有把大多数小农户纳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之中,基本原因就在于,农业公司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质上都是私人企业,与农户的基本关系是市场交易,农户成为他们追逐利润的客户,而不是共同抵御市场风险的利益共同体。

对于如何破解小农户进入市场的难题,习近平总书记早有深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他认为,我国农村要走组织起来的市场化发展路子。习近平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通过整合涉农部门为农服务资源,推动形成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融合的“三位一体”综合性农民合作社体系,受到了广大农户的欢迎。习近平总书记成为全党领导核心以后,以推动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为抓手,继续推动“三位一体”综合性农民合作社体系的构建。这种合作社模式为农民提供的服务从生产到生活,各项业务相互支撑,能够以最低交易成本分享到从一产到二产再到三产的全产业链增值收益,不仅成为党委政府联系农民的桥梁和纽带,而且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

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

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多年来,仍有一些官员和学者把推行土地私有和片面鼓励私人资本当作解决“三农”问题的灵丹妙药,而对发展集体经济和合作经济严重忽视甚至是厌恶。要扭转这种局面,必须从深化改革入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要解放思想,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破除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藩篱,让农村资源要素活化起来,让广大农民积极性和创造性迸发出来,让全社会支农助农兴农力量汇聚起来。”

(编辑  宋斌斌)



* 徐祥临,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

相关阅读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4年01期

总期号:296期

2023年12期

总期号:295期

2023年11期

总期号:2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