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分享:

全面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质量

张树华 来源: 2021.04.13 13:52:06

 

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把14亿中国人民凝聚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无往而不胜。

新冠疫情持续发展和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对我就业、民生等领域形成压力,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的关注更加强烈,社会情绪在阶段性平复的同时也蕴藏着燃点。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针对当前基本公共服务存在的明显短板,结合新发展格局提出的高质量公共服务新要求,全面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质量,应当始终围绕人民需求,让老百姓得到实惠,从普惠均等、智能精准、便捷高效三个方面,在国内外搭建并优化高质量共享平台,推进公共产品供给的创新,针对性打造高质量公共服务、打造“中国服务”品牌,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中国服务”品牌。考虑政府主导顶层统筹设计,可由商务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牵头实施,相关部门参与,宣传等部门配合,用3-5年的时间在国内外搭建并优化高质量共享平台,以“中国服务”为公共品牌,各级政府为公共服务子品牌,构建中国特色、世界领先、高质量、高标准的公共服务标准和品牌形象。不仅使国内消费者从品牌辨识开始增强对中国公共服务质量的认知,而且使“中国服务”成为全面展示新时代中国建设、中国道路、中国成就以及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标志,有助于增强外国人对于中国政府形象的理解和认可,进而提升中国的海外影响力。

二、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三方合力,提升公共服务的普惠均等水平。一方面,要从公共服务出发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整合统一信息、资金等共享的服务平台,提升宏观政策效果。例如,创新机制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调整规制以破除新就业形态各类不合理限制,统筹推进应急防控与强国健民战略。另一方面,要鼓励企业和各类组织参与提供公共服务,尤其是提供相关民生保障;推广公共医疗、健身等“中国服务”标准与平台,辐射更多地区人群,扩大影响,提振形象;倡导在服务业尤其是金融服务业中广泛运用数字技术,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三、技术赋能,智推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在推进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化过程中贯穿标准化建设,例如,全面提升体育、旅游、医疗卫生、社区、家政等各行业服务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全国统一品牌和标准,行业制定细化规则和标准,统一开展分级评估授牌、定期测评。

发挥我国5G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完善数字货币发行、使用、风险控制机制,在跨境贸易中使用数字人民币,为金融业欠发达、金融约束较高的国家或者境外金融机构较少、开立银行账户不方便的国家,提供新型便捷安全的支付手段,有利于在扩大贸易规模的同时打出“中国服务”新名片,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

四、构建“一站式”中心、多元供给和立体化集约化机制,共促服务便捷高效。参考地方对便捷高效公共服务模式的创新性探索,围绕便民利民,全面推广一站式公共服务中心,不断拓展服务渠道。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公共服务供给,在政府主导之外倡导企业、社会组织等多种力量协同合作,创新服务方式,完善服务机制,提高服务品质。健全立体化、集约化服务机制,在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对服务资源的全流程监督、最大化使用,为群众解忧;发挥服务信息化的“催化剂”作用,打造一网通办全程业务的“智慧高效服务”新模式,大力推广网络自助服务,让广大城乡群众随时随地都能享受到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

(编辑  宋斌斌)



* 张树华,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资深研究员,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

相关阅读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4年01期

总期号:296期

2023年12期

总期号:295期

2023年11期

总期号:2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