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分享:

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了全社会就业福利的提升

——来自中国12个一线城市的实证研究
黎月 周椿宝 楼鑫雯 来源: 2022.02.16 13:22:5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成绩显著,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大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亦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十二五规划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就业优先战略来解决三大人群就业问题,十三五规划再次提到就业优先战略的重要性,完善就业政策可以为劳动力创造符合价值的就业岗位,从根本上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十四五”规划强调提升就业质量的必要性,提出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与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相关举措。

2020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约为55.40万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的54.53%,在GDP比重中,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已长达9年超过工业增加值占比。同时2020年我国服务业就业人数比重达51%。数据表明,服务业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带动就业增长的最大驱动力。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驱动下,产业结构优化的突破点着眼于服务业的发展,尤其金融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新产业,成为推动新的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高端服务业由于高附加值、高产业带动、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等优势在服务业中脱颖而出。各地更是扎实落地各项政策,例如成都市、上海市、北海市、天津市、广州市等都出台了发展高端服务业政策,加强品牌建设,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深化管理改革要求,实现核心城市促进就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从政策上可以看出,我国已逐步认识到促进高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

高端服务业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概念的词,本文基于2020GDP和现代化基建化城市指标维度考虑,选取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长沙、重庆、苏州、深圳、郑州、青岛、杭州、成都共12座城市为研究对象,厘清现阶段我国高端服务业发展与自身就业之间的关系,有效减少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对自身就业增长的负面影响,继而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改善我国高端服务业就业现状。

高端服务业发展及对就业的影响现状

高端服务业既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又是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高端服务业价值链高、延伸性长,能有效促进新产品与新商业模式衍生,推动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就业数量直接增加。高端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代表资源配置分配完善,能提高地区投资吸引力,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全面发展和就业水平提高。

高端服务业的界定与分类

高端服务业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如雨后春笋般在工业化阶段应运而生,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是以提供技术性、知识性和公共服务为主,具备五高四化三密集两低”(“五高”是指高科技含量、高人力资本投入、高附加值、高产业带动力、高开放度;“四化”是指智力化、资本化、专业化、效率化;“三密集”是指技术密集、知识密集、资本密集;“两低”是指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特征,处于高端部分的服务业。高端服务业作为新常态经济的火车头和经济引擎,近几年诸多学者从投入产出、功能、产业链、空间效应和服务高端性等多维角度对其界定相对于生产性服务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高端服务业是处在价值链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中间产品,是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中最显著的行业。它通过生产与投入产品、服务之间的桥梁作用转化,对提升生产效率增加附加值有着至关重要作用。

高端服务业所涉及的具体行业在经济水平变动背景下也在不断变化。高端特性的服务存在于现代、传统或生产、消费各个服务环节或各个服务领域,而不局限于现代传统生产型消费型等已有概念的禁锢,应当将其划分为一个新分类。本文考虑到中间需求率的变动性以及分类方式的持久性需求,结合分类标准,将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后文统称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后文统称商业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后文统称科学技术服务业)这四大类均划分为高端服务业。

高端服务业发展现状

经济高速发展下,高端服务业引领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而高端服务业是优化产业结构的有效途径,因此分析我国的高端服务业发展趋势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这里用高端服务业的产业能力揭示其发展现状。

随着生产总值不断创新高,城市高端服务业整体的生产总值也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如表1所示:2004年至2020年间,一线城市的高端服务业生产总值从2004年的6337亿元上升为2020年的73937亿元,增长10.6倍,高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也从2004年的597亿元增长为2020年的9672亿元,增长15.2倍,产业规模从2004年的16.1%增长为2020年的29.1%,提升了13个百分点。种种迹象表明,经济总量不断扩大,高端服务业的生产总值和产业规模呈现增长趋势,并且高端服务业生产总值增长趋势高于城市生产总值增长趋势,反映出高端服务业拉动市场发展,在产业结构升级中占较高的地位;其次,高端服务业的资金产值率呈波浪式发展,在值10上下波动,反映出生产总值与固定资产投资额呈现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具体从2009年起呈下降趋势,对比发现该波动是高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波动导致。至今为止高端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还不到30%,反映出当前即使是一线城市的高端服务业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其基础规模较小,这是由于发展起步较晚的缘故。

1  2004-2020年高端服务业产业能力相关指标数值表

年份

生产总值

(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额

(亿元)

产业规模

资金产值率

生产总值增速

2004

6337

597

16.1%

11

20%

2005

7496

634

16.0%

12

19%

2006

9089

727

16.6%

12

16%

2007

11945

791

18.3%

15

19%

2008

14606

1194

19.1%

12

18%

2009

17020

1638

20.3%

10

10%

2010

20159

1970

20.3%

10

18%

2011

24531

2499

20.9%

10

18%

2012

28111

3130

21.5%

9

11%

2013

32989

3217

22.8%

10

11%

2014

35779

4318

22.7%

8

9%

2015

43724

5254

25.8%

8

8%

2016

49756

5853

26.5%

9

11%

2017

56880

6383

27.6%

9

10%

2018

62753

6552

28.1%

10

8%

2019

68345

8112

28.6%

8

7%

2020

73937

9672

29.1%

9

8%

数据来源:各省份、城市统计年鉴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科技年鉴》、《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统计》、《中国经济普查年鉴》。

 

 

2004-2020年这17年期间,从高端服务业分行业生产总值占GDP比值结构上看(表2):信息技术服务业从2004年的26%起伏至2020年的27%,金融业在39%~49%间起伏变动,商业服务业从2004年的19%2020年的17%,科学技术服务业在12%~14%间平稳波动。分行业下从大到小排名为金融业、信息技术服务业、商业服务业与科学技术服务业,并且金融业产业规模远大于其余三个行业。同时,将17年间分行业高端服务业生产总值结构分布画出趋势图,发现四个行业在17年间的占比保持相对的稳定,说明各行业下结构分布保持稳定,发展比较协调,影响机制基本一致。

从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波动上来看:信息技术服务业从2004年的56%下跌至2020年的24%,金融业从2004年到2020年在10%以内上下波动,商业服务业从2004年的23%上升到2020年的51%,科学技术服务业从2004年到2020年在17%20%之间上下波动。若分行业从大到小排名为商业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比较值得一提的是商业服务业,其占比17年间上升了28%,呈下降趋势的是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和科学技术服务业占比保持相对稳定,没有较大的突破。

各行业下呈现出各自的发展特色,发展最为显著的为金融业。金融业作为产业规模占比最高的产业,但固定资产投资额却是占比最小的,说明金融业已经是比较成熟的行业,处于发达阶段,对基建需求较少。信息技术服务业与商业服务业代表朝气蓬勃的新行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2  2004-2020年高端服务业发展分行业占比分布表

年份

生产总值占比

固定资产投资额占比

信息技术

金融

商业

科学技术

信息技术

金融

商业

科学技术

2004

26%

43%

19%

13%

56%

4%

23%

17%

2005

27%

39%

20%

14%

51%

3%

27%

18%

2006

26%

40%

20%

14%

53%

5%

25%

17%

2007

24%

44%

20%

12%

48%

4%

31%

17%

2008

23%

43%

21%

13%

39%

9%

35%

18%

2009

22%

46%

20%

13%

37%

5%

42%

17%

2010

21%

46%

20%

13%

33%

7%

42%

18%

2011

21%

47%

20%

12%

29%

8%

44%

19%

2012

21%

46%

21%

12%

23%

10%

48%

18%

2013

20%

47%

20%

13%

26%

10%

44%

20%

2014

16%

49%

22%

14%

23%

8%

49%

21%

2015

21%

46%

19%

13%

28%

7%

46%

19%

2016

22%

46%

19%

13%

23%

5%

53%

19%

2017

23%

44%

19%

14%

27%

4%

48%

22%

2018

25%

43%

18%

14%

26%

4%

51%

18%

2019

26%

43%

17%

14%

23%

5%

52%

20%

2020

27%

43%

17%

14%

24%

4%

51%

19%

数据来源:各省份、城市统计年鉴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科技年鉴》、《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统计》、《中国经济普查年鉴》。

 

高端服务业中的就业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第三产业不断扩大吸纳就业规模并且提升就业标准,尤其是高端服务业。因为人力的涌入,对高端服务业的就业数量与质量都会产生影响。在此,主要针对12座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中,关于2004-2020年高端服务业就业数量中的就业规模和就业增长率,以及就业质量中的人均工资、工资水平和就业结构展开讨论。

1.整体就业现状。由表3可以看出,近17年来高端服务业城镇单位的就业人数是稳步增长的,从2004年的253万人增长为2020年的1022万人,总人数增长了3倍。对比城镇单位的总就业人数,2020年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其增长幅度对比表明高端服务业的就业人员需求空间很大,增长势头猛,是促进就业的有效途径。尤其是2013年高端服务业就业人数增速达到高峰。就业结构从2004年的13.7%2020年的23.8%,上升了10个百分点,表明高端服务业吸纳就业速度快于全行业平均速度,吸纳就业效应显著。除2011年外就业结构的占比稳步上升,加快资源配置优化的步伐。人均年工资从2004年的42886元到2020年的188784元,从总数上增长了3.4倍,并且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其增长趋势从2013年起表现稳定,但人均工资与全行业人均工资比值随着时间的波动表现不明显。高端服务业城镇单位的人均工资基本保持在城镇单位就业平均工资的1.5倍,表明高端服务业就业的人均工资涨幅是迎合时代需求的自然趋势。高端服务业就业弹性在0.7上下波动,因2013年高端服务业就业人数增长过快,其值在2013年达到高点,其余时间比较稳定,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表明高端服务业就业人数增长规模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由此可见,站在绝对发展的角度观察,表明高端服务业就业规模和人均工资呈现良好的增长趋势,但增长速度有所降低;站在相对发展的角度,反映出高端服务业就业规模和人均工资表现一般,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3  2004-2020年高端服务业就业相关指标数值表

年份

就业人数

(万人)

就业人数增长率

就业结构

人均工资

(元)

工资水平

就业弹性

2004

253

3%

13.7%

42886

1.5

0.1

2005

294

16%

14.6%

45772

1.5

0.9

2006

305

4%

15.1%

53372

1.5

0.2

2007

339

11%

15.7%

62311

1.6

0.6

2008

373

10%

16.6%

73642

1.6

0.6

2009

408

9%

17.1%

76202

1.5

1.0

2010

442

8%

17.6%

84216

1.6

0.5

2011

444

1%

15.3%

96209

1.6

0.0

2012

484

9%

15.5%

103450

1.5

0.8

2013

597

23%

15.6%

109831

1.5

2.1

2014

659

10%

17.6%

114093

1.5

1.2

2015

711

8%

18.7%

122946

1.5

1.0

2016

771

8%

20.2%

131694

1.4

0.8

2017

825

7%

21.1%

141039

1.4

0.7

2018

855

4%

21.7%

155580

1.4

0.5

2019

941

10%

23.1%

172182

1.3

1.4

2020

1022

8%

23.8%

188784

1.5

0.8

数据来源:各省份、城市统计年鉴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科技年鉴》、《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统计》、《中国经济普查年鉴》。

 

2.具体行业发展现状。从就业规模占比上,高端服务业细分行业中,商业服务业吸纳的就业人员是最多的(表4),占比一直保持着第一,均为30%以上,而其余三个行业在近几年占比差不多。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规模占比上升幅度最多,从2004年的14%上升到2020年的25%,共上升了11%,而金融业和商业服务业占比波动不大。拉长时段看,发现2010年前(含2010年)各行业占比划分明显,存在高占比和低占比行业,随后低占比行业缓慢上升,在2019年时各行业占比几乎一致。表明在这17年中各行业发展势头良好,齐头并进,尤其是信息技术服务业以绝对的发展优势吸纳就业。从人均工资上,细分行业按工资平均水平从高到低排名为金融业、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技术服务业和商业服务业,金融业的人均工资远高于其他三个产业;按人均工资增长幅度从高到低排名为金融业、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技术服务业、商业服务业,增幅倍数分别为3.722.643.553.36。最显著的就业质量效应是各行业在2004-2020年这17年间的人均工资都是逐年上升的,增长速度比较稳定,反映出当前的工资涨幅不容易受外界干扰。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高端服务业所细分的4个行业的就业规模和工资水平以良好稳定的趋势发展,其规模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值得关注的是商业服务业,就业规模最大但人均工资最低,不难得知商业服务业就业门槛相对较低,拉低了人均工资平均值。与其相对的是金融业,就业门槛最高,劳动者报酬居高不下,间接导致金融业就业规模占比相对较少。

4  2004-2020年高端服务业就业分行业分布表

年份

就业规模占比

人均工资(元)

信息技术

金融

商业

科学技术

信息技术

金融

商业

科学技术

2004

14%

25%

32%

29%

40548

41488

19853

30028

2005

15%

23%

36%

26%

44523

49154

21375

33565

2006

15%

24%

35%

27%

54565

60802

26482

43148

2007

16%

24%

34%

26%

63942

73662

31014

50949

2008

16%

24%

33%

26%

63864

89953

35174

57778

2009

16%

24%

34%

26%

61086

96918

36394

61841

2010

17%

25%

32%

26%

71223

116006

40419

66866

2011

19%

27%

29%

25%

75486

122961

45940

79460

2012

19%

27%

28%

25%

83576

126710

52638

84025

2013

24%

23%

28%

25%

94588

143052

63318

89125

2014

23%

22%

31%

24%

104155

151370

68226

96689

2015

22%

22%

32%

23%

117931

163939

73231

102984

2016

23%

24%

31%

23%

125898

179146

78077

109493

2017

24%

22%

32%

22%

138548

183124

81831

121907

2018

26%

22%

30%

22%

147536

196148

86583

136707

2019

25%

23%

30%

21%

164909

201373

95000

150150

2020

25%

23%

31%

22%

182282

206598

103417

163493

数据来源:各省份、城市统计年鉴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科技年鉴》、《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统计》、《中国经济普查年鉴》。

 

高端服务业即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又是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此外,高端服务业价值链高、延伸性长,能有效促进新产品与新商业模式衍生,推动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就业数量直接增加。高端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代表资源配置分配完善,能提高地区投资吸引力,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全面发展和就业水平提高。

基于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两个维度研究高端服务业的就业效应,本文主要从宏观的角度分析高端服务业发展的就业效应,联系经济效应与外包效应两个方向研究就业数量情况,并结合关联效应、竞争效应、激励效应,有效分析就业质量水平。高端服务业通过动态调整资源配置给经济带来新的发展同时,吸纳就业和提高从业者熟练度和专业性。在此过程中,技术进步、金融支持等生产要素通过促进高端服务业发展对就业产生间接效应。

尽管目前高端服务业发展对自身就业依然存在消极效应,但两者之间严峻的态势处于逐年改善状态,这种改善主要来自高端服务业发展能力综合水平提高。其中对严峻态势改善起关键阻碍的因素来自于高端服务业产业能力与高端服务业就业数量,其阻碍度呈波浪式上升趋势,表明高端服务业的挤出效应大于创造效应。进一步拆解得知,高端服务业产业能力阻碍度上升是由高端服务业的生产竞争力和资金产值率驱动高端服务业产业能力阻碍度上升所致。

结论与建议

本文运用12座新一线和一线城市2004-2020年面板数据定量分析高端服务业整体和细分行业下的发展和就业现状,分析高端服务业就业效应的理论机制,运协调模型分析相对水平下高端服务业发展对自身就业效应的影响方向,进一步利用阻碍模型找出影响高端服务业正确发挥就业带动作用的主要阻碍因子,在此基础上,利用倾向值匹配模型分析阻碍因子对自身就业效应的影响度和影响路径。得出主要结论如下:

当前高端服务业发展与就业效应的演进过程是遵循产业结构发展的一般规律,虽然高端服务业发展起步较晚,但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稳步上升。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高端服务业产业规模为28.6%,分行业下金融业>信息技术服务业>商业服务业>学技术服务业。高端服务业有强大的吸纳就业人口的能力和高质量的就业质量,其吸纳就业能力与经济发展速度持平,2019年高端服务业的就业弹性系数为1.442020年降至0.8。就业结构为23.8%,人均年工资上涨3倍,稳定在就业人均工资的1.5倍,分行业下金融业>科学技术服务业>商业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

协调度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当前高端服务业发展对自身就业效应呈现负向作用,但负向作用正在弱化,弱化原因主要来自高端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提升。阻碍度分析结果指出,影响改善高端服务业发展对自身就业效应紧张趋势的阻碍因子为高端服务业的产业能力,其产业能力的阻碍能力是由生产竞争力和资金产值率主导。影响高端服务业就业效应子系统的阻碍因子为高端服务业的就业数量,表明高端服务业发展对自身就业的挤出效应大于创造效应。说明高端服务业应以稳定的势头发展其产业规模,并注重基础设施的搭建,以更加积极的就业应急措施去巩固高端服务业就业人员的增长率。

总之,在稳中求进的经济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是提高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就业规模和就业结构相比于工资水平更显得紧促和重要,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发挥高端服务业就业效应带动作用最有效的途径是扩大产业规模和提高固定资金产值率,而促进两者共同进步的因素是金融支持和交通运输条件。基于上述现象,应先促进高端服务业快速发展,打好市场基础,再对吸纳就业困境提出解决方案,发挥其较强的就业吸纳作用。引领金融支持,拓展融资渠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成长氛围。重视培育与引进高素质人才,提升高端服务业高级人才的投入量和吸引力,从经济开放、市场调控、科技创新和金融支持等角度推动高端服务业的发展,促进集聚效应构建行业内竞争氛围,加快实现高端服务业就业岗位百花齐放的局面。

(编辑  杨利红)



¨ 本文系2021年江苏省社科联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基于BP对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测度研究——以江苏省高端制造业为例”(课题编号:21SYC-112);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专项课题“绿色信贷对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影响效应”(课题编号:ZXYB01);“绿色债券赋能江苏省金融租赁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课题编号:ZXYB07)的研究成果之一。

* 黎月,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教师;周椿宝,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教师;楼鑫雯,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

相关阅读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4年01期

总期号:296期

2023年12期

总期号:295期

2023年11期

总期号:294期